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

2020-11-20 鳳凰山東站

原標題:運河文化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距離最長的運河,被世界公認為與萬裡長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雅大佛塔齊名的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也是其中目前惟一還在利用的工程。

資料圖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1289年,工程歷時36年,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四省二市,溝通五大水系,全長1789公裡。它既是中國南北水運交通的大動脈,又是一條通航、灌溉、防洪、排澇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京杭大運河哺育著依河而居的城市和居民們。漁夫、船家、碼頭工人和縴夫以運河為生,一代又一代在運河上勞作生息;全國各地的商人、文人、匠人通過運河進行廣泛的交流,繁榮著沿河城市的經濟和文化。

濟寧市中區地處京杭大運河中段,屬"水陸交匯,南北衝要之區",因此濟寧中區備受歷代王朝的關注,元、明、清三代都把治運的最高機構設在這裡。在重點整治濟寧段的同時,負責對運河全線進行整治和督理,濟寧故有"七十二衙門"之說,成為名副其實的運河之都。在濟寧市博物館,現今仍保存著的一門清代的鐵炮,炮筒上赫然鑄有"河道總督署造"。

清代的鎮河之炮

航運的暢通,貿易的繁榮,手工業的發達,都刺激了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和風格的形成,濟寧逐漸發展為沿運七大商埠之一。濟寧運河文化研究會會長張自義認為,運河文化的內核在於它的開放性、商業性和融匯性。當時全國20多個省在這裡建會館,來做生意,商業很發達。濟寧作為孔子的故鄉,儒家文化的發源地,由於運河商業的影響,人們的思想卻是開放和多元的。

另外,運河文化的多元性還體現在它是南北文化相融匯的,它吸納了吳越文化、荊楚文化、齊魯文化和燕趙文化的精髓,還融合了秦晉文化及外來文化的特色。這些都是吸引我們當代人關注和傳承的。

"運河之都"的遺產保護與經濟開發

隨著時間的推移,京杭運河的交通職能逐漸衰落,一些與運河相關的景象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昔日繁忙的碼頭,已淹沒在快速的城市更新中;運河沿線的客棧、酒店和特色民居,也漸漸被現代建築所代替。

昔日運河風貌

濟寧南旺分水樞杻是整個大運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工程,歷史上曾有著"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美譽。為了充分開發大運河的航運、灌溉、養殖、旅遊等等這些實用功能之後,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沿線的魯、蘇、浙三省紛紛下大力氣對大運河各段進行了整治、擴建和渠化,使千年古運河重新煥發了青春,成為我國華東地區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濟寧段(山東濟寧-江蘇徐州藺家壩,130多公裡)年通過能力將達到2500萬噸,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萬噸,抵得上新建一條"京滬鐵路"。

相關焦點

  • 京杭大運河,文化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文化大運河京杭大運河,穿過2000多年的歷史,跨過1700多公裡的距離止於杭州。它是課本書籍裡的字字句句,它是歷朝歷代的工程奇蹟,它是穿城而過的悠悠歲月。如今,坐著遊船穿行在古老的京杭大運河上,兩岸高樓林立。古橋回眸,槳聲燈影中,悠久的歷史與現代都市景觀就這樣微妙地融匯為一幅幅秀美壯麗的畫卷。從北向南,從南自北,以一脈之力促成了現在南北交融、文化交流、經濟互通的繁盛景象。在一派山河湖水與沿線的喧囂熱鬧背後,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人們為什麼要將北京與杭州相連?
  • 歷史性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
    歷史性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文·背著背包的旅行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講的是我國歷史性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我相信熟讀歷史的各位一定對這個名字很是熟悉吧。這是一種輝煌,是我國古代歷史的一個輝煌,其影響力不亞於萬裡長城。因為京杭大運河加強了我國古代的南北經濟交流和交通,對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水平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交通發展的非常不便捷,一些貨物想要從南方運送到北方非常困難,地形難走,車馬勞頓。所以,在京杭大運河開鑿後便有了水上交通,此後水上交通佔據了主要交通的一大半,大大促進了我國古代的交通發展。
  • 京杭大運河:綿延千年的文化紐帶
    9月的京杭大運河碧波蕩漾,兩岸綠植拂堤,與「天堂蘇杭」的美譽相得益彰。在河邊極目四望,每天總共12條運河遊覽船穿梭於三條線路之間:拱宸橋至香積寺、武林門至拱宸橋和拱宸橋至塘栖古鎮。現在的大運河杭州段既保持著古運河的千年韻味,同時融入了美輪美奐的現代元素。
  • 千年運河,活著的遺產、流淌的文化,京杭大運河恢弘歷史讓人驚嘆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位於杭州拱墅區運河文化廣場南側,毗鄰大運河南端終點標誌——拱宸橋。博物館以「運河推動歷史,運河改變生活」為陳列主題,分序廳和「大運河的開鑿與變遷」、「大運河的利用」、「沿運河城市」和「運河文化」四個展廳。
  • 詳解歷史性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不能錯過的景點
    這條河就是歷史性的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小編今天要來給大家介紹幾個了解京杭大運河一定不要錯過的景點~其實京杭大運河對於大家來說,我相信肯定是普遍熟知的,在我們的初高中歷史書中都有介紹過。京杭大運河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是中國歷史的三大奇蹟工程之一。大運河溝通了南北很多地方,為古代經濟的發展,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京杭大運河,古老的運河,歷史的見證者!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最早追述到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連接了長江和淮河之間的水系,那個時候叫邗溝,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
  • 流經衡水市的京杭大運河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流經衡水市的京杭大運河,圖為阜城縣碼頭鎮大龍灣村大運河御龍渡口。流經衡水市的京杭大運河,圖為阜城縣碼頭鎮大龍灣村大運河御龍渡口。流經衡水市的京杭大運河,圖為阜城縣碼頭鎮大龍灣村大運河御龍渡口。流經衡水市的京杭大運河,圖為阜城縣碼頭鎮大龍灣村大運河御龍渡口。流經衡水市的京杭大運河,圖為景縣安陵鎮大運河左岸的華家口夯土險工。
  • 京杭大運河名稱的由來
    京杭大運河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它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全長一千多公裡,它和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由於它是由多個河道連接而成,各條河道開通時間、修建方式和地理形態差異很大,因此各個河道都擁有各自的名稱,如京杭大運河的最早一部分為吳國修建,稱為「矸溝」;隋朝修建的為「通濟渠」和「永濟渠」;明代習慣上稱運為「漕」,如,江南運河稱「浙漕」。淮揚運河因為是由多個湖泊串聯而成,稱「湖漕」。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統稱為運河或大運河。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京開幕
    「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縱貫祖國南北的中國大運河,已在廣袤的土地上流淌了2500多年,從南到北奔流3000多公裡,孕育著燦爛、多彩的運河文化。9月23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以下簡稱「2020京杭對話」)在京開幕。
  •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流經天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和浙江,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7千米。 京杭大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到了推動作用。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將是什麼風格? 大師作品、文化地標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將是什麼風格大師作品、文化地標   近日,「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建築概念性設計方案」國際徵集專家評審會在杭州召開。
  • 千年運河浸潤歷史——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探營
    它代表著滿載稻米的大船從富庶南方揚帆北上,代表著中國古代關乎國計民生、終日繁忙而有條不紊的物流系統,代表著一個幅員遼闊的中央集權國家如何把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緊密相連,更代表著一條中國勞動人民上千年來用勤勞和智慧開鑿的南北運輸大通道——京杭大運河。  如果您來到即將在10月1日開館的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就能從該館精心製作的展示片裡了解到這一切。
  • 探訪京杭大運河
    讀中國古代史,怎麼也饒不開京杭大運河。 該怎麼形容這條大河呢?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創造的兩大人類最偉大的工程,一個是長城,另一個就是京杭大運河。 自古以來,這偉大的「一撇一捺」,就捍衛著中華民族,繁榮著中華民族,不斷演繹著中華民族豐富多彩沉澱厚積的歷史。 由於中國地形為西高東低,所以,中國的主要河流也都是東西走向,這種單一的自然流向,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神州南北的交通往來,不利於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為此,中華民族的先人們就咬著牙,向大自然宣戰,陸續開鑿出一條條南北走向的人工運河。
  • 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在杭舉行
    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在杭舉行適逢京杭大運河畔的浙江拱宸橋水文站建站百年之際,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水重要論述,落實「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重要指示精神,杭州聯合大運河沿線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等省市的14座百年水文站創建百年水文聯盟。11月29日上午,主題為「千年運河 百年水文」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在杭舉行。
  • 民革中央中山議政會聚焦京杭大運河文化產業帶
    講好大運河文化故事 ——民革中央中山議政會聚焦京杭大運河文化產業帶記者 吳姝靜其中,京杭大運河是整個河段中歷史遺址最豐富、功能發揮最顯著、發展潛力最巨大的代表性河段。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和利用好大運河資源?在民革中央看來,京杭大運河文化產業帶建設是加強大運河保護利用的關鍵抓手。今年,民革中央把「打造京杭大運河文化產業帶」確定為一項重點調研工作,5月份以來,發動沿線民革省級組織和民革中央教科文衛體委員會部分委員開展了前期預調研。
  • 用2分鐘了解京杭大運河的歷史今生
    提到大運河,首先會想到的是什麼呢?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隋煬帝楊廣,因為我們的基本認知是隋煬帝楊廣修通的京杭大運河。袁世祖忽必烈將運河截彎取直,行成京杭大運河現在的基本走向。京杭大運河的修通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長江的支流的湘江通過人工運河靈渠連接灕江,進入珠江,這也就是從隋朝京杭大運河修通以後,中國沒有再出現大的長時間分裂的一個重要原因。
  • 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的「前世今生」
    去年由國家旅遊局牽頭,京、津、冀、魯、蘇、浙六省市相關旅遊部門共同參與編制了《京杭大運河旅遊線路總體規劃》,並由山東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競得京杭大運河旅遊線路總體規劃資格,規劃的整體思路是將京杭大運河打造成除萬裡長城、絲綢之路之外,中國的第三條線狀旅遊帶,成為吸引國內外遊客的一張「大名片」,此刻,京杭大運河再一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 運河之美京杭大運河
    沿京杭大運河線是中國最富有的農業區之一,經濟發達。沿途有濟寧、棗莊、徐州、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等許多城市,稱為「黃金水道」,其傳輸量相當於「京滬鐵路」。大運河也是最古老運河之一。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享譽世界。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是祖先留下的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人類重要的活的、流動的遺產。他濃縮了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方面的巨大信息,大運河和長城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地位和身份的象徵。
  • 盤點京杭大運河經濟帶的8座城市
    但大運河既不是起源於京也並非起源於杭而是起源於江蘇,大運河不僅扛起了江蘇的燦爛文化和厚重的歷史,也扛起了江蘇作為全國最發達省份的城市經濟。京杭大運河在江蘇一共流經八個城市,從五省通衢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徐州,徐州是全國漕運南四大糧倉之一,再到中國酒都宿遷,乾隆六下江南的時候五次到宿遷,讚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再到有運河之都的淮安。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來了 大城北示範區打造文化新地標
    近日,由杭州市運河綜合保護開發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建築概念性設計方案」國際徵集專家評審會在運河畔召開。當下,杭州市運河集團正在以「一流策劃規劃、一流文化地標、一流開放空間、一流文化活動」的標準,建設杭州大城北示範區,使其成為展示「中華文明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的重要窗口」和「我國城市有機更新成果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