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它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全長一千多公裡,它和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由於它是由多個河道連接而成,各條河道開通時間、修建方式和地理形態差異很大,因此各個河道都擁有各自的名稱,如京杭大運河的最早一部分為吳國修建,稱為「矸溝」;隋朝修建的為「通濟渠」和「永濟渠」;明代習慣上稱運為「漕」,如,江南運河稱「浙漕」。淮揚運河因為是由多個湖泊串聯而成,稱「湖漕」。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統稱為運河或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這一名稱開始出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因為運河連通後,起止點為北京和杭州,在江浙一帶出現了京杭大運河這一叫法,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大家認同,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京杭大運河這一名稱也就固定下來,2014年在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提交的「大運河」申遺申請被正式通過,所用的名稱正是「京杭大運河」。從此京杭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