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親情、友情這三道主線永遠都是文學作品和影視劇所喜歡詮釋的,因為這也是人類通向幸福的必經之路。
被翻拍爆紅的亦舒經典作品《流金歲月》也毫不例外地詮釋了這一點。
不過比起原著,影視劇更著重突出的是劉詩詩飾演的蔣南孫和倪妮飾演的朱鎖鎖兩個好閨蜜之間相互扶持、堅不可摧的友情。
朱鎖鎖從小被常年跑船的爸爸寄宿在舅舅家,一住就是十年。
後因為跟非血緣關係的表哥有點情感糾葛,整天擔心被表哥求婚,自己不答應就被舅媽掃地出門;所以在被司機欺騙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地搬出了舅舅家。
蔣南孫當然二話不說地收留了朱鎖鎖,並且常常陪伴她,直到她找到新的工作,找到屬於她的船長。
而還沒等到朱鎖鎖的船長呢,南孫家先出了事,南孫炒股票成了魔的父親終於把家業都敗光了,欠了巨債自覺無力回天的他縱身一躍,完結了自己的生命,把這堆爛攤子留給南孫她們母女以及一個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的老母親。
此時的朱鎖鎖在工作上已經作出一定的成績了,她除了幫蔣南孫出力出錢,打退章安仁的「老相好」,一路為南孫的情感保駕護航。
雖然這段感情依然沒有保住。章安仁知道南孫家出事開始,就開始為自己留好了退路,不能再成為人梯的南孫當然最終被章安仁拋棄。
但朱鎖鎖力挽狂瀾,不僅自己掏錢給南孫一家人租房子,等南孫小姨回來建議她們去國外生活後,又讓南孫和她母親放心去國外散心,把奶奶留給她照顧。
可以說,南孫和鎖鎖兩個閨蜜是經歷過生死的人,她們的友誼比愛情牢固,比親情可靠。
但現實中真的有如此完美的友情嗎?電視劇裡的南孫和鎖鎖好的跟一個人似的,從沒見她們吵過架,紅過臉,好得有點不真實。
相比之下,亦舒原著中描寫的這段友情就顯得貼近生活多了。
兩個人會有猜忌,會吵架,但是猜忌過後兩人還是會選擇信任對方,雖然吵架,但也像真心相愛的情侶那樣永遠吵不散。
知道對方弱點,但不吐槽,不嘲笑,也不隨意下結論。
每個人都有缺點、弱點,也沒有一個人好到像聖人一樣完全不求回報。
亦舒原著中就有一句話: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好,總有原因。
最起碼的原因是,希望對方也給予一樣的關心、愛護。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關懷。
兩個女孩子都深信這一點。
所以在朱鎖鎖住進南孫家,叨擾她們的時候,南孫就對鎖鎖說:「將來你是要報答我的。」
兩個人在一起時間久了,好得跟一個人似的,對方的心思都猜得到。
鎖鎖畢業後直接找工作,南孫則繼續讀書。
鎖鎖第一份工作是給外企打工,做文員。
一面試對方就要了她。很快鎖鎖搬離了南孫家。
有一天南孫去實地考察鎖鎖的住處時,發現她的房間擺著幾件昂貴的家私,鎖鎖對她說是外企的老闆送的。
不僅如此,南孫還看到衣櫃裡都是花花綠綠時新的衣服。鎖鎖又說是樣板。
南孫心裡雖覺蹊蹺,但沒有更妥善的辦法,於是默不作聲。
從這段原著中讀到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有的不全是百分比的信任,而也會在某個時刻提防著對方會走偏路。
這種提防卻又不是怕對方傷害自己的那種,而是小心翼翼地關心著對方的成長和心態,在對方需要幫助的時候,隨時做好接應的準備。如果對方真的走偏了,也隨時做好拉她回岸的準備。
但在沒有合適的機會的時候,真正的閨蜜會選擇把事情先放在心上,不會立即下結論更不會去議論好朋友的人品,也不會有讓別人議論自己閨蜜的機會。
鎖鎖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學會了抽菸,在南孫家裡動作嫻熟地抽起煙來時,南孫首先先把門關了,然後才痛心地對鎖鎖說:「你變壞了。」
好在鎖鎖之後也辭了這份工作,又回歸到了最初的模樣,南孫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好閨蜜也會吵架,但吵不散
原著中亦舒描寫的這對好閨蜜也是會吵架的,也會因為意見不合互相調侃一番,但無論如何,都會和好如初。
在鎖鎖辭掉那份看似文員卻差點被「潛規則」的工作後,南孫忍不住再三確認鎖鎖有沒有欠那個外企老闆,對方會不會以此來要挾她時,鎖鎖光火道:
「你別以為我短短一百天就發了財,衣服都是剪了牌子的退貨,皮包手袋都是冒牌的,銀行存款只剩下七十三元五角,我真的抖起來,會捨不得讓你知道?」
雙方罵完之後,都覺得十分痛快。
鎖鎖知道南孫是擔心自己,關心自己;南孫知道鎖鎖沒有「變壞」,兩廂都安心了。
任何一段感情都不是要力求完美,而是有了裂縫後願意拿真心修補。
況且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是機器,可以製作精良,毫無縫隙。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只是相同觀點多的那一類人漸漸走到了一起。
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完全可以求同存異,互相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只有吵不散的才是真感情。
適當陪伴,給予對方空間
不得不說,有時候友情和愛情還真的挺像的。
和愛情一樣,友情也需要給予對方適當的空間,而不能借著閨蜜的名義要把對方的一切隱私都查清。
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陪伴,不需要的時候各自做自己的事情,這樣的感情是最健康的,也是最容易長久的。
鎖鎖畢業後,工作一直不那麼順利,從電腦代理公司辭職後,她又到一間時裝公司任職。
可能是模樣出色吧,不管做什麼工作,鎖鎖身邊都有一群異性圍著。
那天鎖鎖剛和南孫在一起,樓下就有人來按門鈴,南孫問鎖鎖是誰,鎖鎖不答,抄起手袋便走。
蔣太太便對女兒說:「別問太多,她方便說,自然會告訴你。」
南孫一開始還沒想明白,說:「老朋友了,問問有何關係?」
蔣太太說:「問多了一嫌,老朋友就丟了。」
這一點跟南孫的阿姨講的也如出一轍。
南孫阿姨從歐洲回來,體面又精緻,深受南孫和鎖鎖的敬仰。
在精緻的茶餐廳喝茶時,鎖鎖問南孫阿姨:「阿姨,你可有朋友?」
阿姨說:「從前有,後來就沒有了。」
「為什麼?」
「人長大後,世情漸漸複雜。譬如說,有一件事,我急於要忘記,老朋友卻不識相,處處提起,語帶挑釁,久而久之,自然會疏遠。」
確實,想想很多好朋友形同陌路,不都是此類原因嗎?
就是因為沒有給予朋友真正的關懷,沒有站在他們的角度,多給予他們私人的空間,以「關懷」的名義把對方逼得很緊,到頭來只能不歡而散。
周國平曾寫道:
「最好是既獨立,又依賴,人格上獨立,情感上依賴,這樣的人才是可愛的,富有情趣的。」
我想,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愛情,也適用於友情。
願我們都能經歷甜蜜的愛情,也擁有美好的友情。
-END-
你好,我是麥子,點擊上方關注,從經典作品入手,說一點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