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讓人肅然起敬的家風

2020-12-11 騰訊網

在某段特定的歷史時期下,它們記錄著一個年輕人的成長歲月,兩代人之間的真情實感。

渴望安靜的時候,想去圖書館坐一坐,碰巧翻到大名鼎鼎的《傅雷家書》,一口氣讀了百頁。迫不急待地把書借回來,很快就讀完了。

讀完《傅雷家書》,讓人又喜又悲。喜的是在書中可以看到父子倆對於音樂、詩文、藝術和哲學靈動深入的探討、精神上的分享交流;悲的卻是現實中父母慘遭迫害而憤然離世的命運,造化弄人,正直高尚的人不該遭受這樣的結果啊。

難能可貴的是,這本帶給我精神震撼的文學作品是真正的價值萬金的家書。在某段特定的歷史時期下,它們記錄著一個年輕人的成長歲月,兩代人之間的真情實感。

言辭之間不僅有無微不至的深厚關懷,長輩對子女的諄諄教誨,還可以就生活中事無巨細的瑣碎直抒胸臆,但他們並不放縱自己,而是追求生命的意義,講述高尚的情懷。這樣的人生不孤單,仿佛是燈和影的相伴。

一家人之間能通過書信建立深刻而高雅的交流,對此我是頗為羨慕的。人生中能遇到三兩知己,已是極為不易的,更別說是一家人之間,能做到這一點除非極為熱情又極為理性。

人在內心深處是渴望交流的,渴望在無法描述的地方找到共鳴和慰藉。但浮華喧囂的鬧世之中,很難遇到深入交流的對象。而波與父親的書信中,就多次流露出難得的精神碰撞,並互相為此喜不自禁。

家書中最打動我的是關於音樂作品的交流,聽過一首鋼琴曲,父子倆交換彼此的感受,仿佛沉浸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裡,恍若無人之境,音樂裡不僅有故事和畫面,還有歲月、命運和哲學,分明是一個完整而豐富的世界。

驚訝地意識到,原來還可以這樣描述藝術。雖然藝術是曲高和寡的遊戲,但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遇到類似的感受,自將心領神會。我雖然不懂鋼琴,卻能體驗類似的快樂,大道至簡,文學、藝術、哲學、信仰其實是相通的。

很多人讀這本書,初衷是想獲得「育人」的啟示。但我認為這些家書固然很少涉及到具體的教學方法,但從始至終都在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言傳身教,其中心思想就是「做人第一」。這是最簡單、最重要、又最容易被遺忘的教訓。

我們如今寧願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教育技巧,追求快樂和健康,可是卻往往忽視了最本質的信和善的教言。在那些物質條件不太好的時代,雖然生活疾苦,卻有比個人利益更崇高的信仰和追求。這種「家風」和「世風」讓人肅然起敬,也讓人堅強。

如今世人更加追求財富和成功,很少有人追求精神上的意義和深度了。我們的世界不再倡導做一個高尚的人,而是成為合群而成功的人。

相關焦點

  • 人民網報導:傅雷家書中的家訓家風
    傅 氏 文 化 來源:人民網文娛 傅雷一生譯著頗豐,留下數百萬字經典譯作;他精通多個藝術領域,在藝術理論上有極深造詣;他愛子情深,數百封家書指導兒子成長,也影響了一代代讀者。
  • 紀念傅雷丨重溫《傅雷家書》中的家訓家風
    今年9月3日,是中國翻譯家、作家傅雷逝世54周年紀念日。傅雷在翻譯領域成就斐然,在藝術理論上有極深造詣;傅雷及夫人朱梅馥與其子傅聰通信合集《傅雷家書》,更是他留給世人的另一份重要精神財富。「家書抵萬金」。《傅雷家書》中不只有溫暖的親情,還有對於子女精神、人格成長上的循循善誘與悉心關懷。書中展現的家訓感情純真、質樸,字字苦心孤詣,如春風化雨,影響了一代代讀者。
  • 【夜讀】特別策劃:讀《傅雷家書》,談人格家風的養成
    為了在我省掀起崇尚好家風、踐行家庭美德的熱潮,江西日報社新媒體部與省直機關婦工委聯手,在江西日報「夜讀」欄目推出「傳承優良家風 培育家國情懷」系列節目。說家史、曬家風、傳家訓……讓我們走近身邊一個個平凡的人,聆聽他們的家風故事,感受春風化雨的力量。
  • 《傅雷家書》何故屢屢被侵權?
    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傅雷還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傅雷對中外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他的博學、睿智、正直,令人肅然起敬。妻子朱梅馥既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是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他們共同育有兩子,長子傅聰,次子傅敏。
  • 傅雷家書
    上海人。傅雷寫給長子傅聰的家書,輯錄為《傅雷家書》。傅雷翻譯的作品有30餘種,主要為法國文學作品。其中巴爾扎克佔15種:有《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等;羅曼·羅蘭4種:有《約翰·克利斯朵夫》等;伏爾泰4種:有《老實人》等;梅裡美2種:有《高龍巴》等;莫羅阿3種:有《戀愛與犧牲》等。
  •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記《傅雷家書》專場讀書會
    本期讀書會後, 參會幹警也就《傅雷家書》發表了自己的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佔長斌傅雷夫婦與傅聰的信件往來,最動人的地方是它的瑣碎,它的真實,不諱言遺憾,也不逃避過失。它的高級在於生命個體之間的牽引,呼喚,碰撞與尊重。
  • 父愛無疆——讀《傅雷家書》有感
    在通信不那麼發達的年代,家書,是一個能在遊子的心底滌起圈圈漣漪,送來絲絲溫暖的詞語。杜甫曾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動亂的年代,家人的消息更抵得萬金的價值。愛,是一種十分微妙的東西。愛,是一種習慣,無法預料,無法言語。愛,是一種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付出。愛,是一件糖衣甜而不膩。父愛不亞於母愛。
  • 傅雷家書全文在線閱讀:第十五章
    滋潤心靈的《傅雷家書》■思文   翻譯家傅雷有兩個兒子,長子傅聰,是世界一流的鋼琴家,次子傅敏,在教育行業成果卓著。那一日,報紙上有一條關於傅聰的消息:他談音樂,談音樂的修養。文章不長,短短的幾行字,卻讓我們看到了商業社會中一位純粹藝術家的高尚心靈。   於是,我想到了《傅雷家書》。
  • 義方既訓,家道穎穎——家風,一個家族的脊梁。來自家書的啟迪
    家書,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已經很陌生了。如今的我們,如果想跟親朋好友聯繫,隨時都可以打電話、微信、視頻.....真正的做到了「天涯若比鄰」吧。而在古代,或者說通訊不發達的年代,主要的聯絡方式,就是寫信了。而家書,就是指一個遠在他鄉的人與家裡人相互來往的信。
  • 看《傅雷家書》,感受父愛太深…
    晚飯後,接著又看了半小時《傅雷家書》,再一次感受傅雷對兒子的拳拳愛子之心,拋開他的博學多識和對文學音樂的造詣,那份對孩子的愛無異於常人。我內心有無限感慨:以前只聞傅雷家書,而今慢慢品味,卻是受益匪淺,甚覺自己孤陋寡聞。
  • 《傅雷家書》還在版權期內,傅雷次子狀告多家出版社侵權
    其委託代理人江奇勇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今年,傅雷著作權進入了公版領域,這導致很多人都以為《傅雷家書》也進入了公版領域,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多家出版社侵權出版《傅雷家書》。」傅敏2012年在北京家中與傅雷的青銅像在一起。
  • 名著推薦:《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見,從古至今,家書都是人們寄託對親人的思念的物品。古人常常踏入戰場,所以家書對他們來說「抵萬金」!然而在當下,雖然沒有了戰火,家書也是一種有意義的物品。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現代家書:《傅雷家書》。一.作者介紹:
  • 看了10遍《傅雷家書》,我總結出18條教育的鐵律
    《傅雷家書》堪稱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家書之一,其中百封家書,記錄了傅雷傅聰的父子情誼,也道破了教育的真相。金庸曾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妨看看《傅雷家書》中18條教育鐵律。
  • 傅雷夫婦給孩子的信:傅雷家書
    》和《傅雷著作集全集》即將面世;在整理文稿的過程中,重編了《傅雷家書》,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同時出版。原三聯版《傅雷家書》的編排是以日期為準,然而不少書信很長,往往是數日陸續寫就;現在書信的編排以郵寄日期為準,這樣,選編了家信二百通:父親信一百六十一通,母親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別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餘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學金聖華教授翻譯。
  • 傅雷,不止《傅雷家書》
    傅雷(1908——1966)字怒安,一生翻譯了三十四部外國文藝名著,把法國作家伏爾泰、巴爾扎克、梅裡美、丹納、羅曼·羅蘭的重要作品介紹給了中國讀者。以「赤子」二字概括其人似乎特別合適:對人真誠、做事認真,代表著他的赤誠,亦貫穿傅雷一生。去世後,傅雷的墓志銘也是「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 《傅雷家書》的愛與教
    傅雷,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在教育方面有著巨大的貢獻,代表作《傅雷家書》 ,主要的教育觀是培養擁有獨立人格的人,只有獨立思考,才有藝術個性、才有藝術靈魂。在他的影響下,兒子傅聰為了心中的藝術毅然背井離鄉,浪跡五大洲。在出國求學階段,傅聰儘管缺乏指導老師,但是經過自身艱苦的努力,最終馳名國際音樂舞臺,獲得"鋼琴詩人"的美名。
  • 讀《傅雷家書》有感
    想著傅雷,就難免想起他那些話語,令人發自心底的思考。太平常而顯得不平常了。想為孩子撐起一個世界,想為自己架起一片天空,庇護了他,也庇護著眾人。《傅雷家書》寫的不止是對兒子的愛,還有很多很多,有人性,還有人心。明著是在教兒子好好生活,學會面對生活,懂得多些道理,好更加容易的去處理面對生活中的瑣事,實則更多的是表現出「傅雷的智慧」和「當時的社會現實」及狀況。
  • 陳泓文:《傅雷家書》讀後感
    成都七中育才匯源校區2018級10班 陳泓文「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在戰爭年代對親友的掛念;「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是張籍客居異鄉時難平的情緒。過去,家書不僅是一封給家人問候的信件,也是一條維繫親人情感的紐帶,還是一座溝通親人思想的橋梁。
  • 好書分享——《傅雷家書》
    一、《傅雷家書》內容概括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其長子傅聰是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本書是傅雷夫婦在長子傅聰留學波蘭期間書寫的家信,雖不是為發表而作,但都是發自內心的性情文字,全面地展示了傅雷夫婦與傅聰的精神交流,再現了傅聰成長的家教背景,展現了傅雷家風。這些家信大多是傅雷夫婦在傅聰當學生時所寫,既有對文化藝術的探討,又有思想上的交流,還有生活瑣事的「嘮叨」,厚重不失輕鬆,深刻不離日常,自1981年問世以來,對人們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傅雷家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家書情懷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家書價值幾何?傅雷給傅聰的信件中表示,孩子,你怎麼老叫人牽腸掛肚呢?傅雷文獻館家書在過去的作用在電子郵件和包裹發達之前,大概是2000年之前,都是信件的天下,小小的郵票,大大的希望,一封封家書,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誨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