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家書情懷

2020-12-11 青源陽陽

「家書抵萬金!」:家書在歷代中的價值和作用

杜甫

春望作者: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家書價值幾何?

傅雷給傅聰的信件中表示,孩子,你怎麼老叫人牽腸掛肚呢?預算你的信該到的時期,一天不到,我們精神上就一天得不到安寧。

還有一句是這樣描繪的,我們歷來向你討家信,就像討情一般,你該了解你爸爸的脾氣,別為了寫信的事情多叫他多受屈辱。

從上面兩句可以想像出,傅雷和夫人為了等待傅聰的回信,受了多大的折磨,心態是多麼的動蕩不安。

傅雷對孩子的教育是嚴厲的,甚至是苛刻的。他要求孩子的學習,要求孩子的待客禮儀,包括回信中的不妥也一一指出,包括在彈鋼琴的時候,手,背,力道和動作的和諧,姿勢的優雅。

傅聰

特別是對傅聰情感上的問題,對朋友的態度,都是謹慎的提示,慎重的警告,無論如何都要克制,以前途為重,以健康為重。在外面要好好利用時間,不但要利用時間來工作,還要利用時間來休息和寫信。

被忘了那句「家書抵萬金!」

至此,家書的價值才能真正的體現出來,一份簡簡單單的家書,在當年那個特殊的年代,是連接父母和孩子任何信息交流的,這些包括了孩子的生活,情感,學習,工作,各方各面。倘若這封信中寫到不舒服和生病,那麼帶過來的便是萬分的牽掛和不舍。

傅雷文獻館

家書在過去的作用

在電子郵件和包裹發達之前,大概是2000年之前,都是信件的天下,小小的郵票,大大的希望,一封封家書,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誨和期盼,一封封家書,是孩子成長時與父母的溝通。

杜甫還有一首詩流傳至今,就是

得家書去憑遊客寄,來為附家書今日知消息,他鄉且舊居。 熊兒幸無恙,驥子最憐渠。 臨老羈孤極,傷時會合疏。 二毛趨帳殿,一命侍鸞輿。 北闕妖氛滿,西郊白露初。 涼風新過雁,秋雨欲生魚。 農事空山裡,眷言終荷鋤。

可見唐朝的時候就有家書的存在,只是當時的家書比較簡短,隻言片語的描寫,卻也能描繪出事情的真實面貌。

今日得消息,他鄉且舊居。附上家書,得知的消息,還是比較詳細的。

再比如曾國藩家書,這恐怕是歷史最有名氣的家書。這本家書是他的書信集合,這裡體現了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

這本書的信件涉及了父母,長輩,同輩,還有子輩,涵蓋了他的為人作風,修身養性,教育子女的大合集。

一如既往,《傅雷家書》正是傅雷和傅聰的信件往來,由傅雷主筆,母親代為謄寫,以怕信件丟失的緣由,來達到教育子女和維繫子女相思之情的表達。

家書在父子之間的情感聯繫

古代家書

1, 父親真誠的感受,情感的寄託。

父親講,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此時,傅聰正在國外學習,他這段話暗含的意思,你與學習的老師相處,是否也能到達為父的種種,情感的升華。

2, 父母在物質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幫助,永遠是無私的,貼己的。同樣告訴孩子,我們對你如此,有時,你需要對你的朋友一樣如此。

3, 朋友恩德的手術,父母教傅聰寫封信件安慰下。呈上面的情感穿插技巧,讓傅聰懂得,想就要去做,而不是光光責備自己。

4, 針對李白,杜甫的詩歌的區別,蘇軾和辛棄疾的詞的區別,該注重的地方,該學習的地方,傅雷也怕孩子怪他說話太嚴厲,奉勸孩子需要信任父親。

5, 父親恨不得天天在他旁邊,做個監護的好天使,隨時勉勵他,安慰他,勸告他,幫他鋪平前進的道路,準備將來的學業和人格。

6, 父親言語,我們做父母的人,為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辛勞,只要對你們好,能夠幫助你們的,總會儘量的給。

整本書這些描述,數不勝數,真是情感的真實流露,言語中的迫切和愛護,作為父母的愛,對孩子的愛和指引。

古代家書館

結語

用《傅雷家書》中的一句來表達他整理這些書信的價值。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才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

作為平凡世界的人們,如何從家書中獲取警示語,勉勵自己前行的道路,或許此後再無家書,但,我們前行的道路上,背負著所有父母的愛,老師的愛。我們給予的不過是對生活的愛,對生活的態度,做人的態度,內在的精神升華。

相關焦點

  • 傅雷家書
    1983年,《傅雷家書》終於以三聯書店的名義出版(當時,三聯書店是人民出版社下屬的編輯部)。範用還安排三聯書店在北京、上海、香港舉辦傅雷家書手跡展,吸引了很多觀眾參加。    傅敏記得,《傅雷家書》第一版出來後,發現家書的順序調整亂了,第二版又重新調整。後來,上海又發現了不少1959年以後的信,那是傅敏的母親朱梅馥抄的書信底稿。再版的時候,這些信就被加了進去。
  • 名著推薦:《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見,從古至今,家書都是人們寄託對親人的思念的物品。古人常常踏入戰場,所以家書對他們來說「抵萬金」!然而在當下,雖然沒有了戰火,家書也是一種有意義的物品。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現代家書:《傅雷家書》。一.作者介紹:
  • 中國古代書信中的教育,以《傅雷家書》和《曾國藩家書》為例
    《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都是通過書信的方式流傳於世,《見字如面》這個節目也是通過朗讀過去的書信帶領我們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 《傅雷家書》何故屢屢被侵權?
    在對兒子的培養教育上,夫婦倆言傳身教,勤於溝通,特別是長子傅聰於1954年離家留學波蘭後,傅雷夫婦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數百封家信,歷時12年的跨國家信,貫穿著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傅雷夫婦非常細心,兒子的信妥善收藏,重點內容則分類抄錄成冊。
  • 《傅雷家書》:家書中傳達出來的人生智慧
    可見這些家書價值非凡,有很多值得後人學習的地方。今天我們來看看《傅雷家書》中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傅雷是現代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傅聰,十分熱愛音樂,自小學習鋼琴。20歲開始留學波蘭,後來又去英國學習。在此期間,心系兒子遠在他鄉的生活狀況與思想感情情況,傅雷與兒子開始了長達10年左右的書信來往,《傅雷家書》便因此有了。《傅雷家書》中,不管在生活中還是感情上,亦或藝術方面修養方面,傅雷都事無巨細地給了傅聰很多指引。
  • 陳泓文:《傅雷家書》讀後感
    在《傅雷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與關懷。眾所周知,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一位有思想的作家,更是一個有著細膩情感的父親。他對兒子的關愛,在家書的字裡行間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曾因為兒子的離開而難過,痛哭流涕;也曾因兒子的信被弄掉後,日思夜想,輾轉難眠;也曾多次在信中告訴傅聰要記得回信,要說明是否收到……傅雷的愛並不只是對兒子的寵愛,有時還表現出了老師般的嚴格。當傅聰在蕭邦鋼琴比賽中出乎意料地排行前列時,他告誡說,「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的很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讓兒子不要驕傲自滿。
  • 《傅雷家書》面世35年,今天為何還要讀「家書」
    今年是傅雷夫婦逝世50周年,也是《傅雷家書》面世35周年。隨著傅聰回信的失而復得,以及傅雷家書手稿的進一步發現和整理,由傅雷之子、傅聰之弟傅敏本人編定的《傅雷家書》由譯林出版社出版。講座現場8月22日,《傅雷家書》的版權代理人,傅敏的老朋友江奇勇和復旦大學教授陳思和、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陳子善、設計師朱贏椿做客上海書展,聊聊新版《傅雷家書》以及家書背後的親情故事。
  • 名著導讀:《傅雷家書》考試資料
    《傅雷家書》主要講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2.傅雷是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致力於(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 3.《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傅聰的。他有兩個兒子(傅聰\傅敏) ,長子傅聰。
  • 讀《傅雷家書》有感
    謝謝你曾來過我的世界——讀《傅雷家書》有感「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想著傅雷,就難免想起他那些話語,令人發自心底的思考。太平常而顯得不平常了。想為孩子撐起一個世界,想為自己架起一片天空,庇護了他,也庇護著眾人。《傅雷家書》寫的不止是對兒子的愛,還有很多很多,有人性,還有人心。明著是在教兒子好好生活,學會面對生活,懂得多些道理,好更加容易的去處理面對生活中的瑣事,實則更多的是表現出「傅雷的智慧」和「當時的社會現實」及狀況。
  • 《傅雷家書》的愛與教
    雖然年代已遠去,傅雷留下的《傅雷家書》,放到今天,依然有著巨大的教育意義。01.獨特的愛傅雷給予的父愛是偉大的,也是獨特的,真誠相待。這一點在《傅雷家書》中處處可見。甚至傅雷把兒子小時候發生的趣事也記錄下來作為分享,感覺就像用朋友的身份寫信。
  • 在傅雷夫婦逝世50周年後的今天,重讀這一封「傅雷家書」
    在近日舉辦的關於新版《傅雷家書》的讀書會上,學者、圖書設計師、版權代理人等,從不同的觀察角度與閱讀體驗,一一講述了這部著名的「家書」背後的親情故事、文化探討、時代價值。而對讀者來說,閱讀這樣的《傅雷家書》,從中可以領略到家書文化所具有的厚重與溫暖,喚起對家書文化的珍惜。
  • 傅雷夫婦給孩子的信:傅雷家書
    》和《傅雷著作集全集》即將面世;在整理文稿的過程中,重編了《傅雷家書》,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同時出版。原三聯版《傅雷家書》的編排是以日期為準,然而不少書信很長,往往是數日陸續寫就;現在書信的編排以郵寄日期為準,這樣,選編了家信二百通:父親信一百六十一通,母親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別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餘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學金聖華教授翻譯。
  • 去世五十年後《傅雷家書》終於變得完整
    50年後,新版《傅雷家書》因收入了更多傅聰寫給父親的信件,變得更加完整。  《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是當時轟動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它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年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  這些家書開始於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終結至1966年傅雷夫婦辭世。
  • 《傅雷家書》:回歸人生的樂章
    1981年,為了紀念父母,傅聰、傅敏兄弟倆將留存下來的父母家書選編出一冊,交給三聯書店出版,於是《傅雷家書》得以面世。  隨著家書的進一步發現和梳理,傅敏前後多次對此書進行增訂。傅聰當年寫給父母的信在傅雷夫婦逝世後丟失,多年後,其中一部分居然失而復得。但是,這些倖存的珍貴資料傅聰本人一直拒絕發表,直到最近幾年,他才同意將自己當年寫給父母的回信補入譯林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傅雷家書》中。
  • 夜讀《傅雷家書》
    拿起三聯書店新近出版的《傅雷家書》,讀著讀著,身子不覺漸漸地溫暖起來。我感到這本書裡有一顆火熱的心在跳躍,在發射一股強烈的熱和光,蒸騰在我的周圍。同時,我的心頭,又生起這樣的感覺:仿佛是1956年的一個春夜,我坐在上海江蘇路傅家書房裡的長沙發上,斜對著長眉大眼、精神矍鑠的傅雷,聽著他侃侃地談著巴爾扎克,談著文學,談著音樂,談著他的兒子似的。     我和傅雷相識於1955年。
  • 《傅雷家書》背後的真實故事
    昨天世界聞名的 華裔鋼琴演奏家傅聰去世了,從而在華夏大地又颳起了一陣《傅雷家書》旋風。說起這本書,雖然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小有影響,但是它真正在中國大陸大熱還是在2017年入選教育部編寫的全國初中語文課本以後了。現在連一些街頭販夫走卒之類的都會互相打聽哪個書店有賣《傅雷家書》,為啥?
  • 聽名著合集:傅雷《傅雷家書》完整版
    讀經典文字,聽世界名著 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超脫小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 《傅雷家書》:讓人肅然起敬的家風
    渴望安靜的時候,想去圖書館坐一坐,碰巧翻到大名鼎鼎的《傅雷家書》,一口氣讀了百頁。迫不急待地把書借回來,很快就讀完了。 讀完《傅雷家書》,讓人又喜又悲。喜的是在書中可以看到父子倆對於音樂、詩文、藝術和哲學靈動深入的探討、精神上的分享交流;悲的卻是現實中父母慘遭迫害而憤然離世的命運,造化弄人,正直高尚的人不該遭受這樣的結果啊。
  • 傅雷,不止《傅雷家書》
    父親喪事畢,為使傅雷受到良好教育,母親攜傅雷搬至有「小上海」之稱的周浦鎮。年少的傅雷便有熱血,參加過學生運動。五四運動爆發後,傅雷母親受新思潮影響,將其送到小學讀書。傅雷11歲時入南匯縣立第三公學(後改為周浦鎮小學)。12歲轉入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原名南洋公學)附小讀四年級,一年後因頑劣被開除。
  • 【青蓮劍歌】讀《傅雷家書》有感
    作者:楊偉(鹽城市射陽縣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副書記) 初讀《傅雷家書》,很是為傅雷與傅聰那種亦父子亦師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動。家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勸慰和鼓勵;二是傅雷與兒子互相探討藝術真諦和自我修養;三是傅雷作為精神導師,對兒子進行為人處世、德行素養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