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和都市圈聚集已成為我國人口遷徙的基本態勢。膠東經濟圈作為山東半島群乃至中國北方地區最具發展活力、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利用人口流動遷徙大數據從人口遷移視角對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進行研究,能夠較為準確地把握膠東五市之間的關聯趨勢,對於促進膠東經濟圈之間的人口流動,提升區域內部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加強經濟圈內部合作交流,提升區域均衡發展水平,推進膠東經濟圈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膠東五市人口發展現狀分析
(一)以青島為中心的膠東五市人口空間聯繫分析
膠東經濟圈人口流動呈現出以青島市為中心,以濰坊和煙臺為主要節點的單中心、雙節點的散射型分布。膠東經濟圈為青島人口流動熱點區域,膠東經濟圈之外與青島市人口關聯性較低。低學歷、低收入、青壯年是以青島為中心的流動人口的主要特徵,流入人口中的高學歷比例要小於流出人口的高學歷比例。以青島為中心的膠東經濟圈人口流動呈現「一中心、一帶、三點」的分布趨勢,其中一中心為青島市主城區,一帶為青島至濰坊沿線,三點為濰坊、威海、煙臺三地的主城區。
(二)以膠東五市為中心的省內人口空間聯繫分析
青島市人口吸引範圍主要集中在山東省東部地區範圍,呈現由東向西的吸引趨勢,與膠東經濟圈整體的輻射範圍基本重疊;濰坊市對魯中地區城市的吸引力明顯大於對山東其他城市的吸引力,呈現由魯中向四周擴散的吸引趨勢;煙臺市、威海市與青島市相近,人口吸引範圍也集中在魯東地區;日照市的人口吸引範圍相對獨立,主要為魯東南地區及濟南都市圈附近城市。以青島市為中心的膠東經濟圈與山東中北部的聯繫趨勢較為緊密,而對魯西南地區的輻射度相對較低。其中,處於南部的日照由於人口規模較小,與周圍地區的人口關聯程度較低,且其人口吸引範圍相對獨立,節點性城市作用不明顯。
二、發展建議
(一)提高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水平
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的權益保障機制、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網絡,完善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機制;逐步放開放寬各市落戶門檻;整合有關部門的人口信息資源,建立經濟圈人口綜合信息服務管理平臺;制定和完善與主體功能區相配套的人口流動政策,實行差別化的人口調控政策。
(二)促進人才跨區域合理流動
構建差異化的人才引進渠道,建立人力資源供求信息動態監測、匯總和發布機制;建立健全人才柔性流動機制,促進人才在不同性質單位和不同地域間的有序自由流動;加快形成以用人制度、流動制度、評價制度、分配製度、保障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人才管理體系;鼓勵區域內企業採用多種形式的柔性引才,完善人才雙向流動機制,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分工無縫對接。
(三)增強膠東五市公共服務保障
以公共服務一體化推動區域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的協同治理、便利共享。根據《膠東經濟圈產教融合一體化合作備忘錄》,以青島、煙臺、濰坊為主要承接載體,打造職教創新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全面深化膠東五市教育一體化合作,加快膠東五市優質基礎教育數字資源共建共用,建立膠東五市義務教育一體化協同發展機制。
【來源:青島發改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