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國的古代,有著近5000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的文化年代中,有很多語言都流傳了下來,農村俗語就是其中一種,雖然這些話歷史悠久,正是因為這些話有流傳下來的價值,所以才會流傳下來。現在還在不少的地方能夠聽到正宗的農村俗語。古代的一些俗語,也代表著當時的文化,把它流傳至今也是大家覺得它有深刻的道理。
俗語包括很多種,老人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很平常的一些話。有時候看到一個人,就會把俗語聯想到這個人的身上。看到你工作的時候,老人又會有不同的俗語聯想到這個人的身上。比如今天這句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說的就是古時候的嫁娶,有一些人寧可願意嫁屠夫,也不會嫁給讀書人的一句經典老話。
1、寧嫁屠豬佬
在古代的時候殺豬是吃香的行業。因為殺豬這份工作是有吃有喝,在古時候你能吃到肉那不是一般的家庭。老人們覺得殺豬的行業特別有前途,工作穩定,還能照顧家庭。在那個時候,很多男人都是屬於勞動力,有錢的男人都是一些豪門公子哥,則沒錢的男人,如果你沒有自己的事業,那你只能幹一些苦力。在當下的社會,殺豬就是一份很不錯的工作。
很多老人覺得,嫁給殺豬不管是生活上還是飲食上都是比較靠譜的。特別是在古代,女人是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的,老人不是常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不管你嫁給了誰,那你只踏踏實實的在家照顧好自己的男人,照顧好家庭,根本沒有外去掙錢的機會。嫁給勞力女人就要跟著吃苦,而嫁給屠夫你就可以跟著享福。
2、不嫁讀書人
這裡為什麼會說古時候,寧可嫁給一個殺豬的屠夫,也不願意嫁給讀書人嗎?讀書人不是很有文化嗎?其實不然,在古時候,讀書人都比較斯文,這種人一般是幹不了什麼重活,家裡的一些活他都不會幹。他自己會覺得,他將來是要考取功名的,在家裡做這些活會丟失他的身份。這樣的人如果考不上功名,那你將來就要跟著他吃苦。
不過嫁讀人是「潛力股」,如果你命好,嫁給了一位讀書人,他考取了功名,你就可以跟吃他過好日子。那個時候,讀書人要寒窗苦讀十年,才能考取功名。一旦考取了功名,那前途將一片光明。但是在成名之前日子過得就比較寒酸,所以女人要嫁給讀人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因此很多人都是會退而求次,寧願嫁個殺豬的,都不願意嫁給讀書人。
這句俗語用到古時候很合適,但是現在的社會,不管你嫁給了哪種人,都要去努力。隨著社會的發展,不管是殺豬的還是讀書人,如果你不努力,很懶惰,那你的日子一樣過得很艱苦。在現實的社會下,只要你肯努力不怕辛苦都可以成功。女人也不用一直呆在家裡,女人也可以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幹自己願意幹的事情。
對於今天分享的話題:【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大家又有何看法呢?這句話放到現在的的話,大家覺得還有道理嗎?大家聽過這句農村俗語嗎?大家還聽過哪些有意思的俗語呢?歡迎大家留言,回復,我們一起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