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2021-01-09 每日農業資訊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在農村至今仍舊存在著很多俗語,作為農村的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俗語總是和農民朋友的日常息息相關的,因為農耕對於農民朋友們來說是一種日常勞動的方式,因此在俗語中也有著很多相關的描述,有的是為了提升後人的效率,有的則是對於一些行為習慣的總結。

這些話也並不是所有都有著道理的,相反一些話因為不符合現代的生活方式,因此存在著一些出入,對於現在的朋友們並不適用,在想要從中得到幫助的時候,需要進行細緻的甄別,老農口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頭伏餃子,二伏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從整體來看這句話是對於不同時間段,對於飲食方面的總結,在兩個時間段內有著兩種不同的方式,但是這種現象是為什麼產生的呢?讓我們來看看老農的說法。

首先是對於頭伏餃子的解釋,我們知道在農村,農耕對於農民朋友來說十分重要,每年注意的事情就是通過農耕來獲取收成,也是因此一直被放在首位來獲得收益,在過去一家人的收入完全要依賴於這種方式,大多數情況下飯食也是通過自家耕種獲得的原料,但是在頭伏天的時候,農耕並不繁忙,也是因此很多家庭有著閒餘的時間來進行餃子這種比較複雜的食物製作,而對於農耕時候這種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也是側面反應了這個時間段內,農民朋友們並不繁忙。

而後面的二伏面是怎麼回事呢?因為過去在農村多數人對於時間的判定並不是那麼準確,一般都是通過田間的作物長勢,或者是氣候變化來進行判斷,從而就會造成在天氣並不炎熱的頭伏天到來時候,很多人並不了解,但是二伏的天氣就比較有特點了,這時候多數人已經在忙著農耕,同時天氣比較炎熱,很容易就能夠判斷是這個區間,同時進行農耕也比較及時,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田地中,也是因此會造成很多朋友沒有時間做飯,特別是很忙的時間段內,幾乎都是對付一下就可以了,往往很多人會選擇直接將麵糊下鍋的做法,吃上一頓繼續勞作,這句話也是表示了這個時間段內,人們比較忙沒有時間做飯的情景。

這也是一部分地區的做法,因為在北方仍舊保持著麵食為主,但是餃子的製作很麻煩,一般人只是在過節的時候才會選擇製作,而平時吃的最多的還是麵條等。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入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有道理嗎?
    明天就入伏了,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語言和智慧,對一些人情事物以及自然現象做出自己的總結,這也是咱們所說的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年代,一些俗語還被當作參考,給人們的生產勞作以及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可見當時人們對於俗語的重要性
  • 今日三伏,農村習俗: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該吃啥?答案在這裡
    導讀:今日三伏,農村習俗: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該吃啥?答案在這裡今天是進入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一共有十天,過完這最後的十天,今年的三伏天也就真正地結束了。冷在三九,熱在中伏,進入末伏之後,氣溫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氣溫出現了下降,尤其是出現降雨的地區,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絲絲的涼意,一場秋雨一場寒,三場秋雨,夏衣高掛。夏季的衣物隨著秋雨的多發,要放起來了。末伏的到來,按照農村的習俗應該吃啥呢?頭伏吃餃子,是北方地區的習慣,餃子餡方式多種多樣,肉類配上蔬菜,吃起來極富營養,二伏是全年階段氣溫最高的季節。
  • 今日入三伏,農村老人常說「頭伏餃子,二伏面」,那麼三伏吃啥?
    然而在我們農村,老人們常說「頭伏餃子,二伏面」,那麼現在到了末伏(三伏)又要吃點啥?我國三伏天的出現是在小暑和大暑之間,而三伏天的計算方法其實是按照曆書中的幹支紀日法來計算。通常人們常用「夏至三伏」來描述。就是從夏至節氣開始算起,往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二伏,而到了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就是三伏(末伏)。
  • 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不知道你回家的時候有沒有聽清老人說起這樣的話,這是關於農村的俗語,是老一輩總結下來的經驗,剛聽的時候肯定會不懂意思,可是一旦你向老人了解之後,是不是感覺還有一點意思呢?
  • 「頭伏餃子二伏面」,中伏吃麵,寓意著家庭越來越興旺
    鄉村有句老話稱為:「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攤煎餅卷生雞蛋」,這句話老話在許多地域都很時興,三伏天吃麵吃粽子,也變成許多家中的必備食物。中伏為何愛吃麵,這也是由很多年的飲食結構演化而成,並且中伏吃麵也有非常好的喻意,中伏到來之際,夏天獲得的麥子也早已擁有一段日子,這個時候吃新麥子碾成的小麥麵粉,也被稱作「嘗新」,不僅吃起來美味,也喻意著家中愈來愈昌盛。
  • 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秋收累死牛」,啥意思,你懂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秋收累死牛」,啥意思,你懂嗎?在農村裡,關於冬至這一天的俗語就非常多,每年只要到這天,就能聽到不同類型的俗語從村民的口中吐出來,其中就有一句叫做「冬至出日頭,秋收累死牛」,究竟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具體意思呢?這背後究竟藏著怎麼的道理。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在農村裡面,老人們經常講三伏天是最熱的,也是最難熬的。而三伏天到底什麼時候來,是有一定講究和規矩的,在農村俗語裡面講「夏至三庚數頭伏」,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一般來講,三伏天通常是30天,分別是頭伏、中伏和末伏。但是在有些特殊的年份,三伏天會比往年要多10天,也就是中伏的時間達到了20天。比如說去年的三伏天就有40天,而今年同樣也有40天。
  • 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寧嫁屠豬佬,不嫁讀書人」,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在我國的古代,有著近5000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的文化年代中,有很多語言都流傳了下來,農村俗語就是其中一種,雖然這些話歷史悠久,正是因為這些話有流傳下來的價值,所以才會流傳下來。現在還在不少的地方能夠聽到正宗的農村俗語。古代的一些俗語,也代表著當時的文化,把它流傳至今也是大家覺得它有深刻的道理。
  • 「頭伏」火了餃子館
    昨天是「頭伏」,按照「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老禮兒,許多瀋陽人都打算吃上一頓餃子,沈城各大餃子館也是一開始營業便顧客盈門,銷售量更是翻著番兒地往上升。     吃餃子 飯店開門就迎客     11時許,記者來到位於小西路的興隆軒餃子館時,店內早已客滿,門口還堆了20多盒等待領取的外賣餃子。「早上剛一開門,就有客人來吃餃子了,直到現在,人流始終都沒斷過。」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農村俗語「美女賣笑千金易、壯漢窮途一飯難」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美女賣笑千金易、壯漢窮途一飯難」啥意思?有啥道理?現在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而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變得更緊巴。而在農村生活卻是另一番風景,農村生活節奏慢、在慢生活節奏下心裡的壓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釋放。
  • 農村俗語「五虛令人貧,五實人富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很多,但多數都跟勞作和宅子有關係,因為在農民眼裡,衣食住行吃和住還是佔很大的比重,所以很多一俗語都跟這兩樣有關係,特別是農村建宅子的時候都有特別的講究,相關的俗語也特別多,下面筆者給大家分享3句俗語,來看看它們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在農村很多老人碰到陰雨天氣無法下地幹活的時候或者在喝灑的時候,經常會聚在一起把對俗語當成一種樂趣。而這些俗語聽起來很,可是理卻一點也不含糊。往往很多的俗語會讓人受益一生,而小編也很喜歡聽老人家說這些俗語,總感覺這些俗語裡有一種很強大的魄力。話不多說,今天小編也跟大家說幾句農村俗語,看看大家聽過這些俗語沒有?知道這些俗語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
  • 俗語「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特別是那精妙絕倫的俗語,更是鮮少提及。俗語作為民間文化傳承的載體,它深深地影響著每個人。從俗語中我們能看到,具體的農業生產過程,大量寶貴的農業生產經驗,人文情懷,習俗,價值觀念等等。,而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則禁忌類的俗語「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啥意思?
  • 夏至到了,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入伏?
    導讀:夏至到了,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入伏?一晃眼的功夫,2020年已經過去一半了,進入六月下旬以後,迎來了今年的第10個節氣——夏至。在古代有「四時八節」的說法,而夏至節氣就是其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此外,民間還有夏至節氣時「消夏避伏」、「清補」等習俗。今年的夏至節氣是在6月21日,那夏至節氣到了,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是什麼意思?今年是哪天「入伏」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夏至在古代也叫「夏節」、「夏至節」,古代是當作一個重要的節日來過的。
  • 頭伏吃餃子,再加葷素涼拌四色絲,養眼養胃又美味
    伏天,我們國家北方有一俗語叫: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天氣炎熱,人們吃飯沒有胃口,餃子是北方人的最愛,這時吃頓餃子是再好不過的事了。今天包的是茴香豬肉餡餃子,茴香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還能有提升食慾,健胃理氣,殺菌防感染,調理月經,保護眼睛等功效。
  • 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現在的季節也是是農村農閒的季節,村裡的左鄰右裡的沒事在家裡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娛樂,聊家常的人也多了。可是農村的一些老人們在陽光的照耀下,卻眉頭緊鎖著,看起來憂心忡忡的。
  • 農村俗語:「不要騎兩頭馬,不要喝兩頭茶」,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不要騎兩頭馬,不要喝兩頭茶」,啥意思?有道理嗎?咱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農村到現在,也依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這些俗語是老百姓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經過較長時間的生活所得而悟出來的好句子,而這些句子大多蘊涵了深刻的道理,每個地區的俗語也不盡相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一些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丨仰臥不養壽,張胯人人罵,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仰臥不養壽,張胯人人罵」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都是老百姓在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無論怎樣,都有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價值。但完全正確嗎?不盡然。農村俗語要分場合,分年代的去理解它。很多俗語是有針對性的,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場合,恰如其分。
  • 農村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到底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到底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大家沒有圍在一起閒聊的時候,時不時的都會從口裡冒出出句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來。似乎這些農村俗語已經是刻在腦子裡的東西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