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到底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2020-12-06 三個老頭

導語:農村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到底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大家沒有圍在一起閒聊的時候,時不時的都會從口裡冒出出句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來。似乎這些農村俗語已經是刻在腦子裡的東西一樣。其實這些俗語通常都是用幾個簡單的字,表達出了無比的人生大哲理。而這些俗語也太過貼近現實,所以也容易被人記往。而這些俗語也是我們先人,通過一代又一代人親身總結出來的經驗而得來的。農村的俗語可以說包羅萬象,有人生大道理的、有說天氣的、有說貧與富的,也說表明世態炎涼的等等太多了。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上幾句農村老人經常順口就能說出來的俗語,看看大家有沒有聽過?

1、人窮莫講話、位低莫勸人

這句話的意思也是說明一些社會現象太過現實的俗語。「人窮莫講話」這句話是說人在窮的時候,在身邊的一些特定場合儘量少說話,因為自己家裡本來就窮,哪怕是碰到別人因一些事在爭吵的時候,自己也最好別去湊這個熱鬧或多嘴。哪怕自己是好心,但別人也不會把你的話放在心上,甚至別人還會說你多管閒事。

而「位低莫勸人」後面這句也說得很明白了,你自己本來也窮,你好心去幫助別人調解糾紛,就算你說的話是有真道理,但你因為貧窮而且地位也低,再加上自己如果沒有用事實來說服別人的話,別人也不會把你的話聽進去。這就好像農村一句老話說得好「人微言輕」就是這個意思。

2、嘴上沒毛,做事不牢

這句話主要是說做事成不成熟、穩不穩重方面的俗語。「嘴上沒毛,做事不牢」這句並不是說嘴上沒毛的人做事就不牢靠,主要是說男人心智還不成熟的年輕人,沒有什麼社會經驗。做起事情來也不夠成熟和考慮問題欠周到,做起事情來也因此會出現更多的誤判。相信大家也經常在日常生活中,被別人說「你太嫩了」就是指你還不夠成熟。

其實「嘴上沒毛」這句話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指「女人」。因為女人做事情和考慮問題不像男人一樣,會顧及全局,主要也是因為女人辦起事情來通常會憑自己的感覺來判斷,而男人通常會更加的理性。所以做起事情來男人要比女人牢靠。平時也經常會聽到說女人「頭髮長、見識短」其實也是對女人的一種歧視。這句話也並不是跟「毛、鬍子」有什麼關係,都是些比喻而已。

上面這兩句話,你們有沒有聽到身邊的人說過呢?其實很多的農村俗語也都是先人的一些經驗,以及先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雖然有些俗語是帶有一定的歧視,但也不能完全體現在現代社會。而我們也不能把這些俗語當成真理來對待,只能說能給我們一些警示作用。大家覺得呢?

這2句俗語你們聽過嗎?小編就曾經被人說過,哈哈!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家財有萬貫,帶毛的不能算」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流傳著許多的俗語,有的現在看來還是非常受用,有的則是適應過去那個年代的。俗語是組成農村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採用正確的態度看待它。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句有趣的俗語,即使現在看起來也非常有道理。俗語「家財有萬貫,帶毛的不能算」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男人嘴大吃八方,女人嘴大吃窮郎」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隨口就能說出幾句,而這些俗語經過歲月的沉澱,更具魅力。每一句俗語都折射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反應出當時的生活狀態,同時還表達了大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因為地域不同,俗語還具有地方特色後和趣味性。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在我們平時吃的飯菜當中,可以吃肉菜也可以吃素菜。
  • 農村俗語「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有很多通俗易懂的俗語,這些俗語簡單明了,它們不像中國的詩歌那樣高大上,需要我們去思考這些詩歌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意境,需要有人來引導我們去體會,農村的這些俗語基本上都是些大白話,這裡俗語中有描述農作為生長的比如「 谷出水來澆,麥出火來燒」也有描述人際關係的「冷天莫遮火,熱天莫遮風
  • 農村俗語「鱅魚頭草魚尾,鰱魚肚皮鯉魚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鱅魚頭草魚尾,鰱魚肚皮鯉魚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你們愛吃魚嗎?最愛吃什麼魚呢?小時候農夫吃得最多的就是鰱魚和鯉魚了,在當時鰱魚是最便宜的一種魚,好像現在鰱魚依然還是最便宜的,並且喜歡吃鰱魚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 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現在的季節也是是農村農閒的季節,村裡的左鄰右裡的沒事在家裡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娛樂,聊家常的人也多了。可是農村的一些老人們在陽光的照耀下,卻眉頭緊鎖著,看起來憂心忡忡的。
  • 農村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是什麼意思?道理何在?
    俗語作為民間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從古至今深受農民喜愛。它言簡意賅,但是對事物的見解一針見血,能夠發人深省,搞明白它的精髓所在,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所以農村俗語在廣大鄉村地區,通過多年口口相傳,幾乎是家喻戶曉。
  • 農村俗語:「不要騎兩頭馬,不要喝兩頭茶」,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不要騎兩頭馬,不要喝兩頭茶」,啥意思?有道理嗎?咱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農村到現在,也依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這些俗語是老百姓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經過較長時間的生活所得而悟出來的好句子,而這些句子大多蘊涵了深刻的道理,每個地區的俗語也不盡相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一些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可能會有很多人感到費解這是什麼原因。其實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在農村民間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通常也就是簡單的幾個句,可是就是這簡單的幾個字,卻包含了很多的人生大道理和人生哲理。
  • 農村俗語「女人當家、天倒地塌」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女人當家、天倒地塌」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在那時文化水平落後的古代,我們的先人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和人生哲理,都通過各樣各樣的農村俗語的形式,一直流傳到現在。而流傳到我們80-90後這一代的時候,大家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 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同樣也領先世界幾千年。之所以能領先世界幾千年,也是因為我們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沉澱。那時候人們會把日常生活中所積累下來的經驗以及人生大道理,通過簡單的幾個字俗語,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有很多的的農村俗語,到現在也一直在流傳著。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家,基本可以隨口就能說出一句俗語來。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裡所包含的道理,一樣適用於現代社會。但隨意社會科學的發展,現在的年輕人也說不上幾句俗語來。今天就跟大家聊幾句現在在農村還相當流傳的俗語。
  • 「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筆者要分享的這組俗語是「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也是由數字組成的,那麼這句農村老話說的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1、一不做,二不休「一不做,二不休」,眾所周知,主要是表達一個人做事情的果斷,要不不做,如果要是做件事,一定要做到底,絕不會半途而廢。是農村人表達自己做事情堅持到底的一種精神,如果幫助別人道理也是一樣的,不要怕得罪人,要不直接拒絕,如果要幫助就要幫人幫到底。其實,這句老話還是出自古代一個騎兵張光晟的口中。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李子來回答: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因此來說,無論是少年或是老人,其精氣神是非常重要的。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只是這些俗語簡單幾個字,很多聽起來也有些粗糙,但其中的道理卻一點也不糙。而且農村老人也非常深信這些俗語裡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在農村有很多人們約定俗成的規矩,雖然沒有記載,但是一代一代地傳下來,農人們都遵守著。關於年齡的民俗,你知道這些規矩嗎?有些人非常喜歡收集一些有意思的俗語,今天就為大家說一句這樣的俗語諺語,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
  • 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其實農村最近的變化也很大,很多的地方都通了水泥路,大家開著車回家也更加的方便,並且現在農村也種上了許多的樹木,回到家就會聽到嘰嘰喳喳的鳥兒聲音,讓你有一種從繁華的大都市回到大自然的感覺,真的讓人無比的懷念。
  • 農村俗語丨仰臥不養壽,張胯人人罵,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仰臥不養壽,張胯人人罵」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都是老百姓在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無論怎樣,都有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價值。但完全正確嗎?不盡然。農村俗語要分場合,分年代的去理解它。很多俗語是有針對性的,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場合,恰如其分。
  • 農村俗語:「腿上無毛難生風,嘴上無毛事事空」,是啥意思?
    最近上網,在網上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腿上無毛難生風,嘴上無毛事事空」。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弄懂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腿上無毛難生風所謂的「腿上無毛」是指腿上的汗毛;而所謂的「生風」則是指「跑的快」的意思,因為在我國把「腳底生風」就形容為「跑的快」。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俗語「齒軟不奔喪,肉軟不食涼」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涉及方面十分廣泛,有關於經驗總結的、有關於做事禁忌的、還有關於一些保健養生的知識。因為俗語過於精煉短小,所以看字面意思不一定了解,但是聽完俗語的解釋你會發現,按照俗語的說法做事真的很有好處。
  • 農村俗語「二八月裡亂穿衣」,到底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前言:農村俗語「二八月裡亂穿衣」,到底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村人,小編也算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於農村的情感雖說沒有莫言之於高密東北鄉和賈平凹之於商州那樣濃烈,但是就小編個人而言也是刻骨銘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