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2020-11-20 騰訊網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然而自90年代以來,西方文化卻在我國紅火起來,比如國外的「情人節,七夕節」等等,而我國的傳統節日卻逐漸的遇冷,不僅節日處境尷尬,許多五千年來積累沉澱的中華文化也被當下年輕人拋之腦後。特別是那精妙絕倫的俗語,更是鮮少提及。俗語作為民間文化傳承的載體,它深深地影響著每個人。從俗語中我們能看到,具體的農業生產過程,大量寶貴的農業生產經驗,人文情懷,習俗,價值觀念等等。

俗語作為古人學習的途徑之一,它包羅萬象,有學習類,生產類的,擇偶類的,喪葬類的,習俗類的,禁忌類,農諺類的等等,而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則禁忌類的俗語「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大家都是依靠土地而謀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的生活軌跡不變,每天接觸的人也相似且不變的,因為農村是一個沒有陌生人的「小社會」,而在這樣的一個集體中,為了能和大家和諧共處,人們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習俗禁忌,其中又屬喪事的講究繁多。

比如在農村互相借東西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於家裡面有人去世的人來說,如果去鄰家借東西,需要給點錢,無論多少,這被稱為「解利錢」,還有在還東西時,會貼紅紙什麼的。

而「入土不拜客,」則說的是,家裡辦喪事,親人入土後的三個月左右,都不能去親戚朋友家裡做客吃飯。一方面是親人剛入土,你就去走親訪友,這無疑是對已故親人的不尊重,另一方面會讓外人覺得你是不孝順,沒心沒肺的人,親人才走不久,此時應該是無比悲痛的心情,而你卻到別人家裡嘻嘻哈哈,談笑風生。因此,為表達對逝去的人的尊敬,在剛入土後,還是儘量不要拜客的。當然這要看當地的習俗,有的地方講究三個月左右,有的講究一個星期,有的卻講究三年內不能拜客。

「熱孝不登門」這裡的「熱孝」其實就是指穿著喪服的人,在有些地方親人去世後,兒女必須要戴重孝,而在戴重孝期間,忌諱去別人家串門,這在他人看來是非常晦氣的。一般戴孝之人至少等到喪事完三天後才可以去鄰家門。即使到了萬不得已非要登門,也要把孝摘下。

那麼你們當地有這樣的習俗嗎?你對俗語「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這裡面有啥講究?
    而在聊天的時候,大家也會時不時地說上幾句俗語。俗語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它是老祖宗們總結了他們的經驗教訓,然後將其都濃縮在了俗語中。俗語大多是琅琅上口的,所以能夠被人們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並供後人學習體驗。農村俗語有很多種類,有的是講天氣變化,有的是講人情世故,還有的是講世間的客觀規律,總之,俗語種類繁多,卻又都透露著先人的智慧。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主要也是我們國家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我們的老祖宗也通過實踐總結出了很多的經歷。老祖宗的這些經驗,也通過簡單的俗語諺語一直流傳在民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驗證,能一直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俗語諺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只是這些俗語簡單幾個字,很多聽起來也有些粗糙,但其中的道理卻一點也不糙。
  • 俗語:「眉不過目,一生勞碌」,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古時候,有很多相面的,他們以此為生,也算是一門手藝。過去人們對此深信不疑,他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面相,來推測出這個人將來的命運如何,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這樣的牛人,我們的老祖宗對此也是很有心得,總結出了很多關於面相的俗語,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是:「眉不過目,一生勞碌」,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但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喜歡聽老人講話。特別是在農村,有一些流傳了百年的老話,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愛聽。
  • 俗語「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理嗎?
    俗語「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可信嗎?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可能時不時的都會聽到老人們講到一些俗語,這些語言是在咱們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所總結出來的語言,經過數千年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流傳至今。
  • 農村俗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人的屬相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每一個十年就是一個階段,而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有不同的見解,見識也應該有所增長,而且古人還覺得越老,就越不能放棄自己的志向,曹操在詩中就說過「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這樣的話,雖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老」這個字上,古人也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
  • 老祖宗留下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祖宗留下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二十四橋明月史」,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還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且聽小編一一講來,從古至今人們對過生日都很重視,尤其是對於一些特殊的生日格外注意。比如三十歲、四十歲、六十六等。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俗話說得好,日間所想的晚上或許能夢到,這樣子的生理活動,大家應該都經歷過的吧,如果對有些事鍋人特別惦念的時候,就有可能在夢中出現。雖然有時比較荒謬,醒來的時候就什麼都沒有了,但有的時候還是能記得的,有可能還會跟周圍的人分享夢裡的事情。然而,像今天再正常的一件事情,在古人觀念的中,卻是很忌諱的,尤其是人在早上的時候,更是不吉利的。其實,有時上面傳下來的規矩忌諱還蠻多的。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再古時候早上以及晚上不能幹的兩件事情,早上不說夢話,晚上不梳頭,那麼這兩句話講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吃十穿八,嫖空賭半」,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浩瀚五千年,在歲月的探索和求知中,中華民族創造出了博大精深的的中華文化,留下無數的文化瑰寶,浩繁如煙的儒家盛典,多如繁星的古代銅器,嘆為觀止的陶瓷,不過對於農村人來說,接觸的最多的還是俗語,作為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文明大國,昔日流傳于田間地頭的民諺對大家幫助最大。
  • 老祖宗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老祖宗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古代社會除了農耕外,為了有更多的經濟來源人們通常還會在家中飼養一些家畜,而雞因為生命力強,投入少、回報高等優點深受人們喜歡,尤其母雞除了會吃害蟲外,最大的經濟效益就是會下雞蛋。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文/當年一木民間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我國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文化,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為我國擁有源遠流長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得不說,古代文化有它的時代局限性,很多說法已經被淘汰了,但是有些農村人,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對於一些俗語深信不疑,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
  • 農村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冬至又被稱為「小年」或「冬節」,南方多地有祭祀的習俗,作為北方多地來說,冬至更有「大如年」的說法!其實,這也不意外,畢竟冬至節氣,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對於北方的我們來說,日照時長開始增加,黑夜逐步的縮小,因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當然,在農村,冬至節氣自古以來流傳著很多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比如說以下3句俗語,大家認為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因此來說,這「老不洩殘精」自然也是這個意思。而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當人老了以後,在一些事情上,要順其自然為好。如果過分的話,必然會逆勢而行,對自己的身體是不好的,而這也是老祖宗的高明之處。
  • 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現在的季節也是是農村農閒的季節,村裡的左鄰右裡的沒事在家裡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娛樂,聊家常的人也多了。可是農村的一些老人們在陽光的照耀下,卻眉頭緊鎖著,看起來憂心忡忡的。
  • 俗語「男不三,怕屬雞;女不四,怕屬羊」,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俗語「男不三,怕屬雞;女不四,怕屬羊」,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之談,這句俗語所表達的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下面我們就來好好的分析一下。首先是俗語的前半句「男不三,怕屬雞」,我們都知道小孩特別喜歡過生日,因為在生日那天家裡人很寵愛他們,母親會為他們準備蛋糕與美食,父親會購買他們心儀已久禮物,爺爺奶奶們會包紅包來給他們慶祝生日。但是在過去,人們對於過生日這件事情,是有一定說法與講究的。在我們的老祖宗看來,男人處在一些特殊的年齡段,是不適宜過生日的。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俗語「有事叫公公,無事臉朝東」啥意思?老祖宗的話,也很有道理
    這些俗語雖然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那麼地高大上,但是我們卻不得不承認,它們的確講的都是人生中最受用的道理,比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有事叫公公,無事臉朝東。」有事叫公公,無事臉朝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公公」這個詞,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在中國古代,「公公」主要有以下的兩種意思。第一種是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另外一種意思就是家中比較年長的長輩。也就是說這句俗語的大體意思是:在自己有事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去求助有權有勢的人,但是平時又對這些人不聞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