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豬友巴巴
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時光荏苒,2019年冬至節氣即將到來,冬至已經是一年中第22個節氣了,冬至數九開始,在經歷小寒、大寒節氣後,也將迎來新一循環的開始。在農村,冬至又被稱為「小年」或「冬節」,南方多地有祭祀的習俗,作為北方多地來說,冬至更有「大如年」的說法!其實,這也不意外,畢竟冬至節氣,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對於北方的我們來說,日照時長開始增加,黑夜逐步的縮小,因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當然,在農村,冬至節氣自古以來流傳著很多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比如說以下3句俗語,大家認為有道理嗎?
一、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
生活在農村,俗話「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意思是說,炎熱的夏季,雖然立秋後,但是,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我國大部仍處於「三伏天」中,因此,氣溫也不會立馬就涼快下來!畢竟,三伏天以後,還有「秋老虎」,夏季真正結束,估計要等到秋分時刻!而「春生冬至時」,按照老祖宗的說法,冬至數九,雖然也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為寒冷的一段時間,不過,冬至過後,日照時間開展增加,這也意味著春天開始的腳步更進一步了!
二、冬至有雨過年晴,冬至無雨過年雨!
冬至這一天,很多老人會根據天氣的變化來預測天氣,比如說這句俗語在很贛南地方比較常見,意思是說,冬至晴天,過年會下雨,冬至下雨過年會放晴。當然,也有很多俗語與之有關,比如說「冬至晴,正月雨」。不過,具體如何只能待冬至以及春節來到才能解開謎底了!
三、一年雨水看冬至
在老祖宗那個年代裡,科技比較桎梏,更別提天氣預報了,因此,很多人習慣用節氣來預測未來的氣象變化,因此,有了這些預測。這句俗語的含義是說,冬至這天是否有雨,關係來年整個降水的多寡,倘若這天降雨那麼來年的雨水少不了,倘若這天沒有雨,那麼來年的雨水就比較的寡!不過,這很大的成分都是先輩對於未來的一種預測,其實,並沒有啥可行性的!
當然,冬至節氣的到來,在農村有些人還會根據冬至所處農曆月份進行預測冬天的冷暖。比如說,冬至在月中,單衣過寒冬;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今年冬至正好是2019年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根據這個預測,那麼來年正二月或許會比較冷!
22日冬至,農村俗語「一年雨水看冬至」,啥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你認為在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