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1 豬友巴巴

文/豬友巴巴

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時光荏苒,2019年冬至節氣即將到來,冬至已經是一年中第22個節氣了,冬至數九開始,在經歷小寒、大寒節氣後,也將迎來新一循環的開始。在農村,冬至又被稱為「小年」或「冬節」,南方多地有祭祀的習俗,作為北方多地來說,冬至更有「大如年」的說法!其實,這也不意外,畢竟冬至節氣,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對於北方的我們來說,日照時長開始增加,黑夜逐步的縮小,因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當然,在農村,冬至節氣自古以來流傳著很多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比如說以下3句俗語,大家認為有道理嗎?

一、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

生活在農村,俗話「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意思是說,炎熱的夏季,雖然立秋後,但是,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我國大部仍處於「三伏天」中,因此,氣溫也不會立馬就涼快下來!畢竟,三伏天以後,還有「秋老虎」,夏季真正結束,估計要等到秋分時刻!而「春生冬至時」,按照老祖宗的說法,冬至數九,雖然也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為寒冷的一段時間,不過,冬至過後,日照時間開展增加,這也意味著春天開始的腳步更進一步了!

二、冬至有雨過年晴,冬至無雨過年雨!

冬至這一天,很多老人會根據天氣的變化來預測天氣,比如說這句俗語在很贛南地方比較常見,意思是說,冬至晴天,過年會下雨,冬至下雨過年會放晴。當然,也有很多俗語與之有關,比如說「冬至晴,正月雨」。不過,具體如何只能待冬至以及春節來到才能解開謎底了!

三、一年雨水看冬至

在老祖宗那個年代裡,科技比較桎梏,更別提天氣預報了,因此,很多人習慣用節氣來預測未來的氣象變化,因此,有了這些預測。這句俗語的含義是說,冬至這天是否有雨,關係來年整個降水的多寡,倘若這天降雨那麼來年的雨水少不了,倘若這天沒有雨,那麼來年的雨水就比較的寡!不過,這很大的成分都是先輩對於未來的一種預測,其實,並沒有啥可行性的!

當然,冬至節氣的到來,在農村有些人還會根據冬至所處農曆月份進行預測冬天的冷暖。比如說,冬至在月中,單衣過寒冬;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今年冬至正好是2019年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根據這個預測,那麼來年正二月或許會比較冷!

22日冬至,農村俗語「一年雨水看冬至」,啥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你認為在理嗎?

相關焦點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吃餃子時,農村冬至學八句俗話漲知識
    而在節氣時,一向是俗話很多。比如說冬至,起碼有八條以上俗話。冬至是24節氣中第22個節氣,也被稱為「冬節」,在農村有「冬至大於年」的說法,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節日。到了冬至這天,我們在吃餃子的同時,看看以下的八條俗話,也漲漲知識。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關於冬至的俗語和老話也有很多,尤其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變化,俗語認為是對於以後的天氣走勢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有句俗語叫做:「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這句俗語是說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沒有火爐要後悔,看到這句俗語,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句俗語想要看明白還是非常簡單的,畢竟我們在俗語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句俗語是說如果冬至在月頭,那麼這年的天氣是非常寒冷的,也許老牛都會被凍死,而冬至在月中,那麼這年的冬天穿著單衣都是可以的,如果冬至在月尾,那麼這年的天氣將會異常寒冷,沒有火爐的人家都會非常後悔。那麼這就俗語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秋收累死牛」,啥意思,你懂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秋收累死牛」,啥意思,你懂嗎?在農村裡,關於冬至這一天的俗語就非常多,每年只要到這天,就能聽到不同類型的俗語從村民的口中吐出來,其中就有一句叫做「冬至出日頭,秋收累死牛」,究竟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具體意思呢?這背後究竟藏著怎麼的道理。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啥意思?
    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進入到了數九寒冬,天氣也會變得越來越寒冷。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不過事無絕對,也要相信農民長久以來的觀察能力,也是有過人之處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些農村老話俗語,就有不是這就是那的說辭,有些絕對和以偏概全。我國由於地域遼闊,各地的天氣情況肯定不一樣的,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 冬至福至!用你的冬至日誌收穫一份福利
    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  冬至作為24節氣之一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各地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北方人會在這天吃餃子、羊肉湯禦寒  南方人則會吃湯圓或者年糕  雖然各地飲食習慣不同  但卻都有著家人團聚共享美食的傳統  你打算以何種方式度過冬至日呢  快來和航小天分享一下吧  活動主題  冬至福至  活動時間  2020年
  • 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今年啥時候最冷?過年時會冷嗎
    正是因為冬至節氣在農村的重要性,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很多關於冬至的俗語是和未來的天氣有關係,比如「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那麼這個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會最冷呢?20年春節冷不冷呢?
  • 2020冬至朋友圈文案怎麼寫 冬至簡單有創意的文案大全
    第22個節氣冬至悄然而至,天氣也愈發的寒冷,各行各業都會出文案蹭一下熱度,我們可以溫暖,冬雪,團圓,冬眠和陽光等角度來著手,簡單又有創意的句子才能讓大家記住,2020冬至文案怎麼寫?  2020冬至文案怎麼寫?  冬至,從公曆的角度來講,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
  • 冬至將至,俗語「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啥意思?
    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節氣,冬至我們也叫它「小年」。冬至時節到來,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喜歡,而南方多地農村有祭祀祈福習俗。冬至的到來也說明著我國冬季又進了一步,而從冬至開始我們就到了數九的時節了。什麼是數九?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距離冬至節氣還有5天的時間。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很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
  • 「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導讀: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在日常農耕生活中對於節氣的總結從來沒有間斷過,所以在日後留下來了很多關於農俗農諺的俗語,這些俗語在指導農民生產和生活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今天恰好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節氣,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關於冬至的有關俗語
  • 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
    文/訪客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前兩天冬至剛剛過去,這就意味著位於北半球的中國要正式進入了冬季,很多北方人有在這天吃餃子的習俗,這是為了表達對冬季的敬畏。其實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冬天也是很美的一個季節,因為會下雪,但是在幾千年前的古人面前就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了。
  •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什麼意思?
    馬上就要迎來了今冬的底四個節氣冬至了。那今年的冬至是哪一天呢?在民間所流傳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又是什麼意思呢?(1)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也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在古代的時候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良久,但不管怎麼思索,還是不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在網上向網友詢問,通過詢問,我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由於在周朝的時候冬至為新年元旦,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冬節」。
  • 2019冬至是哪一天農曆日期?冬至是幾月幾日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的到來意味著冬天模式正式開啟,也是數九初始之日。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可謂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節氣。那麼大家知道2019年冬至具體時間是在幾月幾日嗎?冬至時間是在哪一天呢?冬至節氣的天氣有什麼特點1、日照時間短。  冬至前後,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夏半時積蓄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故這時氣溫還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後白晝時間日漸增長。
  • 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啥意思,值得一看!
    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啥意思,值得一看!文/玄逸歷史解說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生活經驗所積累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通常這些語言比較口語化,通俗易懂,容易被大家所接受,這些俗語既反映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俗語對於後來人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所以很多俗語一直流傳至今,經久不衰。特別是在農村,更是留下了不少經典的俗語。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啥意思,值得一看!
  • 農村俗語:「冬至『飈』大雪,糧價往下跌」,是啥意思?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2020年的12月18日了,再過兩天,就到了12月的21日,而12月的21日就是我國農曆中的一個重要的節氣----冬至。冬至,在歷史上有許多稱謂,比如,亞歲、冬節或「日短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