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2020-12-06 農夫也瘋狂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文/農夫也瘋狂

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冬至又稱之為「冬節」、「亞歲」、「小年」,在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民間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作為24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古人也發現了這天的天氣情況,還可以預測後面的天氣好壞。而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就是這樣一句農諺,其字面的意思是說冬至節氣如果比較暖和,那麼這一年的冬季就會冷得遲,可能要持續到明年農曆的三月份。在村裡有些老人就對此說說法是非常贊同的。還說這個是古人的經驗之談,在冬至節氣暖和,那後面的天氣就會比較冷。

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的,即「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字面意思也很簡單,說的是冬至節氣這天很冷,要比往年的天氣寒冷,那就預示著冬天不會太冷,而且在開春以後不久就會回暖了。村裡面會看天氣的老人說,這句俗語的準確性是很高的。一般冬至冷,開春以後不久就會變暖和了。而今年的冬至這天,大部分地區降溫了,像筆者的家鄉湖南衡陽這邊,這幾天就大降溫了,根據這句俗語來看,明春就暖得早。並且專家也說了,今年冬季暖冬的概率是零,也就是說冬季不會太冷。

另外在有些地方還有通過冬至節氣這天有無降雨,來預測過年期間天氣的俗語,比如「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它的意思是說在冬至節氣這天是下雨(雪),那麼在過年期間就會是以晴天為主,降雨(雪)天氣比較少。相反如果在冬至節氣這天是大晴天,那麼在過年的時候就可能是以雨(雪)天為主。這種說法,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聽村裡的老人說,準確性還是比較高的。

在春節期間的時候正是走親訪友的高峰期,如果天氣晴朗,那就會比較的暖和,這樣對於走親訪友確實有利的。相反春節期間雨水多,那天氣就會偏冷。動手又動腳的,估計不少人也不願意走親戚了。所以想要知道今年過年的時候冷不冷,天氣是雨是晴,我們不妨看看冬至節氣這天的天氣。這些都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準確性還是比較高的。

筆者的家鄉這裡冬至就是下雨天,希望過年時能有個好天氣。各位朋友們,你還知道哪些冬至節氣相關的農諺呢?你認為它有沒有道理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

往期精彩三農文章,點擊下文連結了解:

刺少肉鮮美,十幾年前風靡一時,如今卻被視為垃圾魚,市場少見了

俗語「春打六九頭,吃水像喝油」啥意思?明年幾九立春?答案來了

塗料桶成農民工春運返鄉「神器」,有啥用處,裝的是啥?答案來了

22日冬至,俗語「冬至交九,一九二裡半,二九五裡多」是啥意思?

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啥意思?
    天氣寒冷,農村老人常說「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是什麼意思?冬至是我國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之一,同時它也是我國人們稱為的「小年」。在民間常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由此可見冬至也是一年四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到來,我們南方地區農村會通過祭祀先祖來喜迎豐收,同時也祈福來年能夠獲得更大的豐收。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不過事無絕對,也要相信農民長久以來的觀察能力,也是有過人之處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些農村老話俗語,就有不是這就是那的說辭,有些絕對和以偏概全。我國由於地域遼闊,各地的天氣情況肯定不一樣的,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 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其實,這也不意外,畢竟冬至節氣,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對於北方的我們來說,日照時長開始增加,黑夜逐步的縮小,因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當然,在農村,冬至節氣自古以來流傳著很多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比如說以下3句俗語,大家認為有道理嗎?一、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
  • 再過20多天就「冬至節」了,農村這些「冬至俗語」大家聽過嗎?
    比如在沿海廣東一帶就很重視冬至節,在外打工的人也都會回到老家跟家人過冬至節。也有些地方在冬至節這天會有祭祖的習俗。當然除了冬至節的這些習俗和傳統之外,還有很多關於「冬至節」方面的俗語。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至今也流傳著非常多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也蘊含著古人的智慧與經驗,也是留給我們後人的一種精神財富。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數九寒天的來到,農村俗語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莫過於是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和四九也正處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中,所以不論是從數九歌還是從節氣方面來講,這段時間都是全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間段。農冬至節氣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節日,被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啥意思?過年天氣會怎樣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啥意思?過年天氣會怎樣關於俗語老話,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隨口來上幾句,但若是要針對某個節氣變化來說幾句經驗之談,可能就有些困難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太多的行業值得我們去分心和專注,故而一些時令俗語很多人就漸漸忘卻了,秉承著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宗旨,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幾句關於冬至的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還有不到三天一年一次的冬至日就又要來臨了,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
  • 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子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一些對未來的小願望而總結下來的,所以對於很多農民來說,這些俗語還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它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關於天氣的俗語。
  • 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
    文/訪客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前兩天冬至剛剛過去,這就意味著位於北半球的中國要正式進入了冬季,很多北方人有在這天吃餃子的習俗,這是為了表達對冬季的敬畏。其實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冬天也是很美的一個季節,因為會下雪,但是在幾千年前的古人面前就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了。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距離冬至節氣還有5天的時間。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很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
  • 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今年哪天冬至?暖冬已成定局了嗎?
    摘要: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是啥意思?暖冬成定局了嗎?答案來了!文/農夫也瘋狂大雪節氣已過,冬至也快要到了,在往年早已經進入冬季了,可是今年筆者的家鄉這邊還沒有入冬。村裡會看天氣的老王頭說,如果冬至節氣以後,天氣還這麼暖和就要遭殃了。俗話說「該冷不冷,難有年景」,這樣的話明年就要遭殃了。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啥意思呢?今年是哪天冬至,現在天氣還這麼暖和,難道暖冬已成定局了嗎?冬至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認為冬至是小年,過了冬至節氣,春節也就快到了。
  • 冬至快到了,「冬至在月中,賣被買耕牛」,今年冬季是冷還是暖?
    導讀:冬至快到了,「冬至在月中,賣被買耕牛」,今年冬季是冷還是暖?時間真快,20220年馬上要結束了,而伴隨而來的二十四節氣也要到尾聲了。古人對於冬至節氣的看法是「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這裡說的終藏之氣是陰極而盛,而這個時候是夜最長的時候,而白晝的陽極才慢慢開始變長,轉而為陽極之盛。俗語「冬至在月中,賣被賣耕牛」這句話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今年冬天會冷麼?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在農村,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煮餃子吃,老人們常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而在南方人們就會煮一些湯圓吃,主要就是通過這些熱乎的食物消除寒意。「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什麼意思呢?
  • 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啥講究?冬至將至,不妨一看
    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啥講究?冬至將至,不妨一看不知不覺冬至馬上就要到來了,大家早上出門都要裹緊衣裳,從而抵禦嚴寒。在農村,一些稍有經驗的人也在猜測冬至的天氣如何,他們說"陰過冬至晴過年",意思就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如果是陰天,那麼過年的時候就會是晴天。這句話並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我們的先輩們總結出來的俗語,雖然聽起來還挺不靠譜的,但是經過多年的觀察,這句俗語的"中獎率"還挺高的。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啥意思?
    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進入到了數九寒冬,天氣也會變得越來越寒冷。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冬至晴,五穀豐」,農村諺語有道理嗎?附冬至時節的農事活動
    古人很重視「四始」,即歲始、時始、日始、月始,冬至是日始,而「始」作為氣象上的「初始場」,多用於預示未來天氣、氣候,因此形成了很多與冬至相關的氣象諺語。農村諺語一:「冬至晴,五穀豐」大致意思是說,冬至這天如果天氣晴朗,預示著來年風調雨順,莊稼長得好,能夠喜獲豐收。
  • 冬至即將來臨,俗語「冬至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有何特殊含義
    冬至逐漸來臨,人們早已經拿出了自己家裡的棉襖和秋褲穿上了,冬至的來臨預示著冬季的寒冷開始了,但是在農村,流傳著這麼一句關於冬至的俗語,「冬至 中,單衣過冬」,這句俗語可能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因為這句俗語只是一小段,整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沒有秋褲會後悔」
  • 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是啥意思?
    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良久,但不管怎麼思索,還是不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在網上向網友詢問,通過詢問,我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由於在周朝的時候冬至為新年元旦,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冬節」。
  • 農村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是啥意思?今年冬天還會冷嗎?
    農村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是什麼意思?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還有指導意義嗎?按照這個俗語推算,今年的冬天到底冷不冷?1、冬至中,單衣就過冬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臨近冬至,「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是啥意思?
    導語:接近冬至,「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是什麼意思?冬至是24個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它出現在每年陽曆的12月22日左右,此時太陽經度達到270度。今年冬至是12月21日。這一天,隨著太陽向南走向最末端,陽光最偏向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