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歪把子」機槍硬是被日軍設計成了「連發步槍」

2020-11-20 騰訊網

自從重機槍在一戰時期的溝壕戰中大顯神威後,一些歐美的軍事大國便進一步加緊研製新式機槍,日本也不甘落後,根據自身需求,於1922年造出了一款使用6.5毫米口徑輕機槍,即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因為它設計獨特,槍託為了便於士兵貼腮標準而偏右彎曲,所以在中國有了另外一個名字:「歪把子」機槍。

在當時,輕機槍這種自動武器配發給步兵,就是為了增強單兵火力,但日軍覺得這樣會使彈藥消耗量變大,而且當時日軍高層普遍認為戰場上就應該講究「精準射擊」。就這樣,好好的輕機槍硬是被設計成了「連發步槍」。為確保彈藥充足,他們這種輕機槍和本國制式步槍都用6.5毫米子彈。這還不算什麼,日軍在強調步槍與機槍彈藥通用的同時,還強調供彈具的通用,所以歪把子機槍硬是採用了彈鬥供彈,彈鬥裡面裝6個5發子彈彈夾,而當時各國的輕機槍大多用彈盤或彈匣供彈。日軍的固執由此可見一斑。

正是因為設計理念出了問題,才導致歪把子機槍的缺點很明顯。首先是6.5毫米的步槍彈威力太小,距離稍遠,就沒有啥威力可言。其次,是它供彈方式特別麻煩,5發一排的彈夾裝6次,裝完還要壓蓋,過程特費勁。在爭分奪秒的戰場上,這個缺點就更突出了,所以當歪把子機槍的副射手壓力很大。

除此之外,歪把子機槍的結構特別複雜,如它槍管上的螺紋狀散熱片,就是通過純機加工手段,把生鐵塊削成的,這需要超高的工業技術。在戰爭時期,槍械的結構越簡單,越便於大規模生產。而歪把子機槍卻恰恰相反,以致其故障率非常高。一般來說,輕機槍的腳架離地面不超過300毫米,以保護射手安全,但歪把子機槍的腳架居然有400毫米。當時日軍個子都不高,在地形不好的條件下使用歪把子只能跪著,真的是欲哭無淚。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日軍的「歪把子」機槍很強?其實這是日軍最嫌棄的武器
    抗戰時,日軍的"歪把子"機槍很強?其實這是日軍最嫌棄的武器 在抗日戰爭當中,日軍的主武器是三八大蓋和"歪把子"輕機槍,尤其是"歪把子"輕機槍在現在的各種抗戰題材的電視劇當中,往往火力都非常的兇猛,看上去非常的強悍,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抗戰時期,我們如果能夠繳獲這樣的武器,是非常不錯的。
  • 捷克式輕機槍:與日軍歪把子、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的淵源
    二戰時期,日軍裝備了三把輕機槍,也即大正十一年式(俗稱「歪把子」以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而得名)、九六式和九九式,這三把侵華日軍使用的輕機槍,與抗戰軍隊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正式名稱ZB-26輕機槍頗有淵源。
  • 看了這麼多年抗戰劇,終於弄明白「歪把子」機槍是哪一種了
    看抗戰劇時,我們經常能聽到的一個名詞就是「歪把子」機槍。聽名字好像好厲害,而且好像每個抗日劇都會有歪把子現身,但是,日本人用的這幾種機槍到底哪個是歪把子呢?它到底厲不厲害呢?這就是歪把子,沒少見吧?因為其瞄準器是向右歪的,所以得名。
  • 歪把子——連日軍自己都嫌棄的輕機槍
    為什麼日軍自己都嫌棄它呢?日本為何會製造出這樣一款渾身都是缺點的輕機槍呢?歸根結底,這是日本陸軍軍部的硬性要求所造成的!研製歪把子之前,軍方要求,這款輕機槍必須能與三八式步槍的6.5毫米口徑子彈通用!能直接用三八式步槍的5發彈夾源源不斷的供彈。 通用!軍方的想法是美好的,子彈通用,能省去很多麻煩,在激烈的戰場上,打開彈藥箱,拿出來就用,不分步槍子彈還是機槍子彈。
  • 歪把子等槍械:侵華日軍制式裝備,被抗戰軍民取了綽號
    歪把子、小鋼炮、三八大蓋、王八盒子等稱謂,都是抗日戰爭時期,我抗戰軍民對於侵華日軍陸軍步兵裝備制式兵器的稱謂。 相對應的歪把子,也即6.5mm口徑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南方人稱日軍的小鋼炮,也即70mm口徑九二式步兵炮;三八大蓋,也即日軍普遍裝備的6.5mm口徑三八式步槍;王八盒子,也即8mm南部十四式手槍。 歪把子:總裝備數量有3萬餘挺,是侵華日軍裝備最主要的輕機槍。
  • 真實的歪把子機槍,為何連八路軍都瞧不上?日軍自己都嫌棄
    文/山峰 抗戰劇中經常出現的「歪把子」機槍是日軍鬼子為了實現班組通用供彈具(5發三八式彈夾)理念的先進武器,凝結了日本軍工科技的,但實際上此款武器問題多多,連日軍自己都嫌棄。
  • 二戰輕武器:日軍的歪把子機槍(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由於彈鬥供彈裝置的開放性和複雜性,戰場上經常由於進入沙石、雜草等異物而無法完成自動送彈擊發由於供彈和抽彈裝置頻發故障,「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的彈鬥右側設計有一個滴油器(圖中彈鬥旁圓形裝置為滴油器的蓋子)為入膛的子彈進行潤滑以減少故障率「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槍託握把並非位於正中,而是偏向槍體右側,因此俗稱為「歪把子機槍」。
  • 抗戰時中日兩軍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PK歪把子,哪款更有殺傷力?
    圖1:捷克式ZB26輕機槍圖2: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捷克式zb26,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輕機槍是大正十一式,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俗稱「歪把子」機槍。圖3:2挺歪把子也不一定能壓制住1挺捷克式其實在整個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所裝備的輕機槍確實不差,除了捷克式ZB26外,還有BAR和啟拉利,都比歪把子強。當然這是單從輕機槍的性能來對比,如果考慮綜合火力、彈藥補給以及輕機槍手的訓練水平,那麼中國就全面落後了。
  • 日軍主力機槍根本不是歪把子:我們被騙了70年 真相讓人措手不及
    一說起抗戰日軍機槍,很多人就說11年式歪把子機槍。其實在二戰日軍的主力機槍不是歪把子機槍,那只是日軍在抗戰初期的主力機槍,日軍的主力機槍其實是96式和99式機槍,這2種機槍的產量是歪把子機槍的好幾倍。歪把子是日軍早期的一種機槍在1923年開始裝備,產量是2.9萬挺,優點是精度高,持續射擊能力好,但是需要使用專用輕機槍子彈,如果使用普通步槍子彈還需要刷油。缺點是在打擊簡單掩體的時候效果差,也不適合端起機槍進行行進間射擊。
  • 我軍青睞「歪把子機槍」,這槍容彈量是多少?網友:又被神劇騙了
    扣押扳機稍微有停留,那就是三連發,五發彈夾都不夠兩次三連發的。但是日本軍方還是固執的堅持5發裝的彈夾,這就導致為維持這一硬性條件犧牲了不少的性能,無法做到火力壓制的效果,論方便不如捷克式機槍、論火力不如馬克沁重機槍。唯一的一個優點就是換彈方便,一個小隊裡面只要有一個背彈夾的就夠了,同樣的彈夾可以供歪把子機槍、三八大蓋使用。
  • 歪把子機槍指的是什麼?
    歪把子機槍,是指日本在上世紀20年代開始配發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在1922年,也就是大正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因為其槍託為了便於射手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因此在中國被稱為歪把子機槍。歪把子的特點在於其採用輕機槍裡少見的五發橋夾供彈方式,從上面的視頻即可看出,其槍身左側有一彈鬥,每次裝填六個橋夾,每擊發一顆子彈,彈鬥下方的撥彈齒依次從左到右把子彈撥入彈膛,五發射擊完畢後,空夾從縫隙中掉落,上方新橋夾落下來就位。而為了避開這個彈鬥,其瞄準線也罕見地布置在槍身右側,為便於瞄準,槍託也因此右偏,故名「歪把子」。
  • 二戰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會被拐把子踢下寶座?
    二戰時期,輕機槍是非常重要的班組自動火力,比如英軍的布倫輕機槍,蘇軍的DP-27輕機槍等等,都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日軍方面,他們當時使用的輕機槍有兩款,一是十一年式軽機関銃,二是九六式軽機関銃,。當時中國軍民給這兩款武器都取了外號,分別為「歪把子」與「拐把子」。
  • 「歪把子」輕機槍設計理念落後,日軍為何不改進技術
    「歪把子」輕機槍設計理念落後,日軍為何不改進技術歪把子機槍當時日本首先考慮的是海外作戰彈藥的通用性,用的是38步槍彈和5發彈夾。客觀公正的講歪把子機槍加工工藝放在今天也是有難度,是一整塊鐵生生切削出來的,現在要cnc數控出來,當時是車床手工銼刀。不能更換槍管,整槍圍繞其左側供彈裝置設計的射手需要有個向右正槍的動作,腳架偏高這些是缺點。理論射速和實際射速是兩回事,理論射速不包括裝彈所用的時間,而實際射速要計算裝彈花費的時間。
  • 二戰日軍「歪把子」機槍,被李雲龍嫌棄,性能實在太奇葩
    導語:二戰日軍「歪把子」機槍,被李雲龍嫌棄,性能實在太奇葩19世紀是一個戰爭頻發的年代,發動戰爭的國家要麼是為了侵略其他國家,要麼是為了不被侵略而進行的反抗。在一場戰爭中起決定因素的,應該是武器裝備。即使到了清朝滅亡,抗日戰爭的時期,好的武器對於我們的士兵來說還是稀缺的物資。可是電視劇亮劍中卻有一個劇情,作為團長的李雲龍用了五挺機槍來換一個連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二戰期間,日本「歪把子」機槍能否直接使用三八式步槍的彈藥?
    二戰時期,日本就力求槍械彈藥通用,設計的時候,三八大蓋和歪把子機槍還有九六式機槍,都是使用同一種子彈的。九九式機槍和九九式步槍同樣是使用同一種子彈的。子彈通用這一方面,日本確實考慮的不錯。然而,前期歪把子和三八大蓋子彈通用的計劃,破產了。
  • 捷克式輕機槍成了抗戰時槍械中的中流砥柱
    二戰時期,中正式步槍、毛瑟C-96駁殼槍(盒子炮)和捷克ZB-26輕機槍,是抗日軍隊為數較少性能不輸日軍軍隊的步兵槍械,其中的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日軍隊最主要的步兵火力輸出單元。
  • 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中國軍民為何稱之為「歪把子」機槍?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一一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其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 日本「歪把子」機槍、三式重機槍、96式機槍,性能都很差
    日本「歪把子」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機槍。為便於貼腮瞄準,該槍槍託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機槍作為自動武器,要實現能通用步槍這種非自動武器的5發彈匣,就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必須具有一個能夠承載和儲放步槍5發彈匣的平臺;第二,必須能夠滿足機槍自動射擊的要求
  • 是捷克輕機槍的山寨嗎?可以上刺刀的日軍96式99式輕機槍
    在日軍裝備歪把子輕機槍之時,著名的捷克式輕機槍還有沒有投產,德制MG34、蘇制DP、英制布倫輕機槍更是連影子都沒有。裝備的是很早,可惜歪把子輕機槍確實二戰中最爛的。關於歪把子如何之爛,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薩沙相關文章。
  • 日本「歪把子機槍」有多爛?日軍自己都嫌棄,蘇聯軍隊直接差評
    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電視劇之中經常出現的「歪把子機槍」其實在當時並不是那麼實用,乃至於當時連日本軍自己都看不上,甚至連我們八路軍戰士都看不上「歪把子機槍」,比如《亮劍》之中李雲龍為了換一個孫德勝直接用五聽歪把子機槍給丁偉,而同樣的「平安縣城戰役」那兩個獨立團的連長瞎聊天之時都是只送「歪把子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