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日軍的"歪把子"機槍很強?其實這是日軍最嫌棄的武器
在抗日戰爭當中,日軍的主武器是三八大蓋和"歪把子"輕機槍,尤其是"歪把子"輕機槍在現在的各種抗戰題材的電視劇當中,往往火力都非常的兇猛,看上去非常的強悍,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抗戰時期,我們如果能夠繳獲這樣的武器,是非常不錯的。
但是相對來說,其實日軍非常嫌棄這種"歪把子"輕機槍,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歪把子"輕機槍的正式名稱叫做大正11式輕機槍,我們要知道,日本為了侵略中國,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但是當時的日本將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海軍還火炮等武器上面。
因為他們覺得打仗,只要有步槍和刺刀就可以了,但是這種想法很快在日俄戰爭的時候,被俄國人打了個半死,雖然最終日俄戰爭以日本取勝結束,但是在戰爭當中,日本的第7師團有15000多人,但是短短5天的時間,便減員到了只有1000人左右,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正是因為機槍的存在。
於是,日本開始了自主研發的道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其實還是重機槍,但是這東西不好攜帶,於是日本就想著要進行改進,最好能夠一個人使用,到了1922年,最終研製出來一種重量僅僅8公斤的槍枝,並且命名為大正11式輕機槍,這種輕機槍有一定的優點。
首先它採用的氣動式的設計,而且它使用的子彈和三八式步槍的子彈是一樣的,這也就是的在戰爭的時候,不需要攜帶多種子彈,而且它帶有5發彈夾,甚至因為日本喜歡拼刺刀的原因,這種輕機槍還能夠進行近戰,當然日本之所以使用這種和步槍一樣的子彈,其實還是因為資源的匱乏,沒有過多的子彈。
而這款輕機槍最大的優點,其實就是射擊的精度非常的準,往往能夠比較精準的打擊敵人,所以這款輕機槍一出來,日本就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產,很快就裝備了日軍,但是很顯然,日軍在實際使用當中,本沒有理論當中說的那麼好,而這種輕機槍也成為了日軍最為嫌棄的武器。
根據理論上面來說,這種"歪把子"輕機槍每一分鐘應該是可以發射500發子彈的,但是實際的射速只有每分鐘120發左右,而這樣的射速,和當時世界上其他的輕機槍相比,簡直是慢的可憐。
而且這種槍最大的問題還是槍管過熱的問題,因為槍管本身是固定的,根本無法進行更換,而且在設計上面本身也不合理,再加上日本的資源匱乏,他們的槍管材質往往都比較的差勁,所以很容易導致槍管過熱的情況出現,而槍管一旦過熱,基本上就成為燒火棍。
而且因為腳架過高,所以在平射的時候,士兵必須將自己的上半身探出去才能夠進行瞄準,這也使得機槍手很容易被打掉,當然這僅僅是一部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