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日軍的「歪把子」機槍很強?其實這是日軍最嫌棄的武器

2020-12-05 騰訊網

抗戰時,日軍的"歪把子"機槍很強?其實這是日軍最嫌棄的武器

在抗日戰爭當中,日軍的主武器是三八大蓋和"歪把子"輕機槍,尤其是"歪把子"輕機槍在現在的各種抗戰題材的電視劇當中,往往火力都非常的兇猛,看上去非常的強悍,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抗戰時期,我們如果能夠繳獲這樣的武器,是非常不錯的。

但是相對來說,其實日軍非常嫌棄這種"歪把子"輕機槍,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歪把子"輕機槍的正式名稱叫做大正11式輕機槍,我們要知道,日本為了侵略中國,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但是當時的日本將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海軍還火炮等武器上面。

因為他們覺得打仗,只要有步槍和刺刀就可以了,但是這種想法很快在日俄戰爭的時候,被俄國人打了個半死,雖然最終日俄戰爭以日本取勝結束,但是在戰爭當中,日本的第7師團有15000多人,但是短短5天的時間,便減員到了只有1000人左右,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正是因為機槍的存在。

於是,日本開始了自主研發的道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其實還是重機槍,但是這東西不好攜帶,於是日本就想著要進行改進,最好能夠一個人使用,到了1922年,最終研製出來一種重量僅僅8公斤的槍枝,並且命名為大正11式輕機槍,這種輕機槍有一定的優點。

首先它採用的氣動式的設計,而且它使用的子彈和三八式步槍的子彈是一樣的,這也就是的在戰爭的時候,不需要攜帶多種子彈,而且它帶有5發彈夾,甚至因為日本喜歡拼刺刀的原因,這種輕機槍還能夠進行近戰,當然日本之所以使用這種和步槍一樣的子彈,其實還是因為資源的匱乏,沒有過多的子彈。

而這款輕機槍最大的優點,其實就是射擊的精度非常的準,往往能夠比較精準的打擊敵人,所以這款輕機槍一出來,日本就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產,很快就裝備了日軍,但是很顯然,日軍在實際使用當中,本沒有理論當中說的那麼好,而這種輕機槍也成為了日軍最為嫌棄的武器。

根據理論上面來說,這種"歪把子"輕機槍每一分鐘應該是可以發射500發子彈的,但是實際的射速只有每分鐘120發左右,而這樣的射速,和當時世界上其他的輕機槍相比,簡直是慢的可憐。

而且這種槍最大的問題還是槍管過熱的問題,因為槍管本身是固定的,根本無法進行更換,而且在設計上面本身也不合理,再加上日本的資源匱乏,他們的槍管材質往往都比較的差勁,所以很容易導致槍管過熱的情況出現,而槍管一旦過熱,基本上就成為燒火棍。

而且因為腳架過高,所以在平射的時候,士兵必須將自己的上半身探出去才能夠進行瞄準,這也使得機槍手很容易被打掉,當然這僅僅是一部分的問題!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歪把子」機槍,被李雲龍嫌棄,性能實在太奇葩
    導語:二戰日軍「歪把子」機槍,被李雲龍嫌棄,性能實在太奇葩19世紀是一個戰爭頻發的年代,發動戰爭的國家要麼是為了侵略其他國家,要麼是為了不被侵略而進行的反抗。在一場戰爭中起決定因素的,應該是武器裝備。可是電視劇亮劍中卻有一個劇情,作為團長的李雲龍用了五挺機槍來換一個連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從劇情上來分析,是因為李雲龍所帶的軍隊的騎兵戰鬥能力較弱,他迫切的需要一個人來為他訓練騎兵,使他們變得強大起來,再從現實中的因素來分析,原因其實是出在這五挺機槍本身,它們整體性能太差太奇葩,被李雲龍所嫌棄。
  • 真實的歪把子機槍,為何連八路軍都瞧不上?日軍自己都嫌棄
    文/山峰 抗戰劇中經常出現的「歪把子」機槍是日軍鬼子為了實現班組通用供彈具(5發三八式彈夾)理念的先進武器,凝結了日本軍工科技的,但實際上此款武器問題多多,連日軍自己都嫌棄。
  • 二戰「歪把子」為何被日軍嫌棄?軍迷:身體缺陷是硬傷
    眾所周知,自打一戰時期德軍用馬克沁機槍一天短暫的時間就滅敵6萬之後,各國開始對機槍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特別是野心勃勃、籌備了多年侵略計劃的日軍更是如此,日軍為了這類殺傷威猛的武器可謂是絞盡腦汁、投入巨資。
  • 歪把子——連日軍自己都嫌棄的輕機槍
    歪把子輕機槍的標準名稱叫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它是日軍研製的第一款自動速射武器。為了便於射手貼腮瞄準,大正十一式的槍託往右邊人為的彎曲,所以在中國被形象的俗稱為「歪把子」。
  • 捷克式輕機槍:與日軍歪把子、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的淵源
    二戰時期,日軍裝備了三把輕機槍,也即大正十一年式(俗稱「歪把子」以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而得名)、九六式和九九式,這三把侵華日軍使用的輕機槍,與抗戰軍隊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正式名稱ZB-26輕機槍頗有淵源。
  • 抗戰時期的「歪把子」機槍硬是被日軍設計成了「連發步槍」
    在當時,輕機槍這種自動武器配發給步兵,就是為了增強單兵火力,但日軍覺得這樣會使彈藥消耗量變大,而且當時日軍高層普遍認為戰場上就應該講究
  • 真實的「歪把子」機槍:一分鐘只能打120發,連日軍自己都嫌棄!
    如果提起輕機槍,大家想到的應該是捷克式輕機槍,或是英國的布倫式輕機槍,這些都算是二戰歷史中,輕機槍的良品。然而被俗稱為「歪把子」的日本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卻成為了二戰最水的輕機槍。甚至於連生產國日本自己的軍隊都不稀罕,繳獲了這種輕機槍的盟軍普遍也是選擇將其銷毀。到底是為什麼,這種輕機槍淪為了最差輕機槍呢?
  • 二戰輕武器:日軍的歪把子機槍(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圖中是一戰澳大利亞士兵在進行劉易斯機槍射擊訓練一戰期間遠離歐洲主戰場的日本經歷了技術和工業的飛速發展,同時也開始了國產自動武器的研製計劃。由於在作戰中「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詬病過多,前線日軍強烈要求換裝新式機槍,1930年代後期日本在捷克制ZB26式輕機槍基礎上設計製造出九六式及九九式輕機槍,但「歪把子機槍」在日軍中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的子彈匣,內裝24條5發彈夾,共120發子彈,「歪把子機槍」的設計射速是500發/分,但由於不穩定的彈鬥彈夾供彈裝置,實戰中的火力持續性很差,射速僅能達到120發/分左右
  • 日軍主力機槍根本不是歪把子:我們被騙了70年 真相讓人措手不及
    一說起抗戰日軍機槍,很多人就說11年式歪把子機槍。其實在二戰日軍的主力機槍不是歪把子機槍,那只是日軍在抗戰初期的主力機槍,日軍的主力機槍其實是96式和99式機槍,這2種機槍的產量是歪把子機槍的好幾倍。歪把子是日軍早期的一種機槍在1923年開始裝備,產量是2.9萬挺,優點是精度高,持續射擊能力好,但是需要使用專用輕機槍子彈,如果使用普通步槍子彈還需要刷油。缺點是在打擊簡單掩體的時候效果差,也不適合端起機槍進行行進間射擊。
  • 看了這麼多年抗戰劇,終於弄明白「歪把子」機槍是哪一種了
    看抗戰劇時,我們經常能聽到的一個名詞就是「歪把子」機槍。聽名字好像好厲害,而且好像每個抗日劇都會有歪把子現身,但是,日本人用的這幾種機槍到底哪個是歪把子呢?它到底厲不厲害呢?這就是歪把子,沒少見吧?因為其瞄準器是向右歪的,所以得名。
  • 歪把子等槍械:侵華日軍制式裝備,被抗戰軍民取了綽號
    歪把子、小鋼炮、三八大蓋、王八盒子等稱謂,都是抗日戰爭時期,我抗戰軍民對於侵華日軍陸軍步兵裝備制式兵器的稱謂。 相對應的歪把子,也即6.5mm口徑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南方人稱日軍的小鋼炮,也即70mm口徑九二式步兵炮;三八大蓋,也即日軍普遍裝備的6.5mm口徑三八式步槍;王八盒子,也即8mm南部十四式手槍。 歪把子:總裝備數量有3萬餘挺,是侵華日軍裝備最主要的輕機槍。
  • 抗戰時中日兩軍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PK歪把子,哪款更有殺傷力?
    l李三萬摘要: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裝備主力輕機槍分別是捷克式zb26和大正十一式歪把子,那麼這兩款輕機槍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到底哪款更有殺傷力?實戰中一些老兵,大都是採用三發短點射,而不是長連射,而且會計算射擊的子彈,經常在彈匣還剩兩三發時就更換彈匣,保持良好的火力持續性。歪把子最大特點是採用漏鬥式供彈。由於結構複雜,所以經常會出現卡殼。射擊時經常需要副射手手協助供彈和排除故障。因此在實際作戰中,ZB26大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有效壓制歪把子。雖然日軍一個步兵班配有2挺歪把子,但面對中國軍隊一個步兵班1挺捷克式,還常常佔不到便宜。
  • 這裡有侵華日軍的歪把子機槍,還有與之針鋒相對的捷克式輕機槍
    為了觀看比較典型的幾款二戰時的機槍展示,來到了圖中所示位於東莞大嶺山鎮,東江縱隊紀念館內。圖為館內展示的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口徑6.5毫米,與三八大蓋步槍子彈通用,有效射程600米。
  • 二戰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會被拐把子踢下寶座?
    日軍方面,他們當時使用的輕機槍有兩款,一是十一年式軽機関銃,二是九六式軽機関銃,。當時中國軍民給這兩款武器都取了外號,分別為「歪把子」與「拐把子」。 再看看歪把子,1922年定型,1936年被拐把子踢下主力輕機槍的寶座,明顯低於機槍的正常壽命(因為日本產能不足,歪把子依然裝備於軍隊,只不過主力的位置讓給了拐把子)。 那麼問題就來了,歪把子到底有哪些問題,才會被日軍如此快地淘汰呢?
  • 抗戰時,我軍的民二四重機槍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哪個更好?
    民二四重機槍是抗戰時中國軍隊的主力重機槍,是德國馬克沁重機槍的中國仿製品,帶有純正的德國血統,有濃厚的西方味道。在抗戰中,民二四重機槍戰果纍纍,為中國軍隊立下赫赫戰功。九二式重機槍是二戰時期侵華日軍的主力重機槍,在中國戰場上被廣泛使用。只要鬼子大隊以上級別的作戰單位,就少不了九二式重機槍。
  • 為何ZB-26輕機槍被稱作國軍利器?真相揭曉:性能超日軍同類武器
    「捷克式」輕機槍,對我國人民來說是不可謂不熟悉的了。在艱苦卓絕的抗戰過程中,這種武器在各個戰線上都相當地活躍,並且經常地在各類宣傳畫面中出現,算得上是一種「明星級」的槍械了。在宣傳中,它是我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利器,在實際戰場上,「捷克式」起到的作用也絲毫沒有誇張的成分。
  • 比ZB26更能吊打日軍歪把子:加拿大造布倫輕機槍的中國抗戰史
    如果問起,抗戰時哪一款機槍最為出名,恐怕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都會是7.92毫米的「捷克」式。編號為ZB-26的它,火力持續性雖沒有二戰時的布倫、99式甚至是德國人的MG34/42家族的好,但比起日軍差勁的11年式,即歪把子輕機槍,真的是可以把它「按在地上打」。
  • 「歪把子」輕機槍設計理念落後,日軍為何不改進技術
    「歪把子」輕機槍設計理念落後,日軍為何不改進技術歪把子機槍當時日本首先考慮的是海外作戰彈藥的通用性,用的是38步槍彈和5發彈夾。11式輕機槍彈計裝彈容量是30發,每分鐘實際射速是120發,就是說要在這段時間要三次裝彈,裝彈期間機槍是打不出子彈的。
  • 八路軍繳獲日軍機槍圖,一排排機槍證明了他們的赫赫戰功!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張八路軍繳獲日軍機槍圖,相信有很多朋友是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照片上,這滿地堆放的一排排機槍證明了他們的赫赫戰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如下圖:寬敞的操場上,八路軍正在展示出他們繳獲的日軍機槍。
  • 二戰日軍有一種槍全球最差:士兵寧願用中國軍隊的機槍
    中國炮兵部隊但是比較奇葩的一點是在輕機槍方面,在我國很多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中都會出現一種醜陋的日軍輕機槍,它就是著名的"歪把子"機槍,歪把子機槍正式編號是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整個二戰期間日軍一線步兵班組的主力支援武器(當然後期也有九九式輕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