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遺珍」亮相深博,數百精品文物奪目

2020-12-04 瀟湘晨報

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11月27日,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本次展覽分「以享以祀 事亡如存」「金昭玉粹 雍容華美」兩個部分,主要展出平武明代土司王璽家族墓與薛繼賢夫婦墓出土的精品文物共243件(組),包括石刻、金銀、玉石與陶瓷等各類遺物。系統展現了平武明代土司的社會生活與文化信仰,由此亦可一窺西南土司文化特色,從而了解中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展脈絡。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

中國土司遺址2015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土司文化由此受到世界廣泛關注。土司遺址完整見證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政策從唐宋時期的羈縻之治到元明時期土司制度再到清代大規模 「改土歸流」的變遷,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多民族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平武土司的特殊之處,在於由以王、薛兩家族為主的客籍漢族擔任土司。從南宋末年揚州府興化縣進士王行儉入龍州任判官開始,平武土司開始了長達近八百年的統治,是我國歷史上承襲時間最長的漢族土司之一,創造了獨特的土司文化,留下了豐富的土司遺存。

配合展覽,深圳博物館即將推出一系列教育活動。市民觀眾可通過「深圳博物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和新浪微博關注活動動向。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土司遺珍」亮相深圳
    「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近日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活動由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共同舉辦,展覽分「以享以祀 事亡如存」「金昭玉粹 雍容華美」兩個部分,展出平武明代土司王璽家族墓與薛繼賢夫婦墓出土的精品文物共243件(組),包括石刻、金銀、玉石與陶瓷等各類遺物。
  • 「土司家的寶貝來了!」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展」深博今日展出
    11月27日,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
  • 明代「土司」文物亮相南越王宮博物館
    原標題:明代「土司」文物亮相南越王宮博物館  觀眾在欣賞展覽  金仙宮夜遊分心、金鑲寶腰帶、青花松竹梅紋託杯、紅綠彩花卉紋帶蓋梅瓶……173件/套明代的精美文物來到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述說明代土司的故事。
  • 深博邀請你一起考古!從墓穴遺珍窺探西南土司文化奧秘
    《王璽夫人蔡氏及女侍像石浮雕》 11月27日,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舉辦的「土司遺珍
  • 來賞明朝土司奢華之色 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展出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土司遺址,備受世界矚目。作為我國歷史上承襲時間最長的漢族土司之一,平武土司更是創造了獨特的土司文化。今日,「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明年3月28日。
  • 土司遺珍 | ​展覽裡居然藏著一個困擾歷代王朝的難題!
    平武諸土司無一為少數民族,亦非龍州本籍,均為原籍外地的漢人,多以南宋末年抗擊蒙古軍隊、守城有功而始獲世襲;土司間相互聯姻,最終形成了盤根錯節的漢人土司集團。土司制度在歷史上曾發揮積極作用,但其本為權宜之計,是中央政府尚無能力採用郡縣制直接統治少數民族地區的暫時措施。
  • 明代土司這麼豪!四川文物組團亮相南越王宮博物館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甘昕禕 刻了40個人物的金仙宮夜遊分心、幅面闊大的金鑲寶腰帶、金子打造的挖耳勺「事件兒」……近日,173件/套明代的精美文物來到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講述明代土司家族的歷史與文明。
  • 南越王宮展出「土司遺珍」:好大好大的金腰帶
    「這次展覽中的很多文物,都是第一次走出四川;它們出川的第一站,就選擇了廣州」,在24日上午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開幕式上,西漢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說,這個展覽,是王宮博物館引進的展覽中展出文物數量最多的,而且文物非常精彩,歡迎大家來看!
  • 見識一下明代土司有多豪!173件/套出土文物亮相南越王宮博物館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梁豔萍金仙宮夜遊分心、金鑲寶腰帶、青花松竹梅紋託杯、紅綠彩花卉紋帶蓋梅瓶……173件/套明代的精美文物來到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述說明代土司的故事。7月24日,由南越王宮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開展,將持續展至10月15日。
  • 布達拉宮珍寶館推出精品文物展 87件珍貴文物亮相
    明天,也就是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60年的紀念日,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在布達拉宮珍寶館推出《歷史的見證》精品文物展,87件珍貴文物將亮相。既體現了西藏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又展示了各個歷史時期西藏地方與祖國血濃於水的關係。布達拉宮腳下的雪城,東西長317米,南北寬170米,是布達拉宮建築體系的重要組成,有著豐富的建築內容和文化內涵,珍寶館就位於雪城之中。
  • 來自四川明代土司的「親切的金子」
    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去年辦了兩個挺不錯的借展:上海青龍鎮遺址和陝西唐代陶俑,形成了「小而精」的辦展特色,延續這一特色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已經開幕,最大的感受是:好多金子。
  • 川渝漢代文物精品展今日深博開幕
    【深圳商報訊】(記者 聶燦/文 韓墨/圖)3月25日,「巴蜀漢風——川渝地區漢代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新館展出。該展覽是深圳博物館策劃推出的原創性展覽,由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川省廣漢市文物管理局、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博物館、宜賓市博物院、崇州市博物館7家文博機構共同主辦。記者獲悉,此展將持續4個月,到7月24日結束。
  • 87件珍貴文物亮相布達拉宮珍寶館,很有故事
    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將在布達拉宮珍寶館推出《歷史的見證》精品文物展。87件珍貴文物集體亮相,既體現西藏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又展示各個歷史時期西藏地方與祖國血濃於水的關係。展覽面積約600平方米,西藏博物館遴選了館藏曆代中央政府頒賜西藏僧侶官員的印章、封誥、瓷器、玉器、絲綢、牙雕、佛像,以及西藏本地傳承下來的唐卡、飾品、金銀器等精品文物,共計87件(套),高度濃縮展示了西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而且它們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公開亮相。
  • 「山南文物精品展」亮相安徽博物院
    藏緣——2018中國西藏雅礱文化節之山南文物精品展」亮相安徽博物院新館。  「山南文物精品展」亮相安徽博物院。  山南,藏語稱「洛卡」,史稱雅礱,是西藏古文明的搖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山南不僅創造了西藏歷史上眾多的第一,還孕育了多彩輝煌的地域文化,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 「德音孔昭·張頷書作遺珍展」亮相
    (原標題:「德音孔昭·張頷書作遺珍展」亮相)
  • 見證歷史,致敬先驅——亞東遺珍陳獨秀、胡適手稿重磅亮相
    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新聞發布會暨北京精品展開幕式現場 新聞發布會現場,華藝國際與在藝及雲杪文化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就戰略諮詢、文化項目
  •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亮相廣東
    近日,由內蒙古赴廣東組織舉辦的「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雲」開幕。此次是遼代精品文物首次在廣東集中亮相。本次展覽共展出吐爾基山遼墓、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耶律羽之墓、小王力溝貴妃墓、遼上京遺址、遼中京遺址等出土的文物精品128件套。分為「草原帝國」「幽幽文明」「多元兼容」三個部分。再現了遼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鮮活形態,充分展示了契丹遼文化的氣勢恢宏。文物級別之高,種類之豐富,為近年來同類展覽之少見。
  • 數百件文物將亮相南京博物院
    兵馬俑、王子午鼎、錯銀銅雙翼神獸……來自全國8座博物館的數百件文物陸續進入南博特展館展廳,將在5月18日對公眾開放。「這是今年活動的主題展,名稱為『融·合:從春秋到秦漢』。」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告訴記者,「春秋時期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而漢代則是大一統的多元強盛帝國,展覽呼應的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元和包容』這個主題。」
  • 栩栩如生的浮雕、流光溢彩的金鑲寶,到深博看明代西南土司的社會生活
    11月27日,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本次展覽分「以享以祀 事亡如存」「金昭玉粹 雍容華美」兩個部分,主要展出平武明代土司王璽家族墓與薛繼賢夫婦墓出土的精品文物共243件(組),包括石刻、金銀、
  • 明代土司晚上竟然這樣出遊 快來看看多氣派
    有人提燈開路,有人吹簫起舞,有人舉扇侍奉,左右還各有15個隨從,或持扇,或擊鼓,或操琴,或彈琵琶,或託物品……而主人騎著馬威武穿行其間,雕刻在精美金器髮飾上的這幅題為「金仙宮夜遊分心」畫面,是明代王璽家族墓地出土的其中一件精美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