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11月27日,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本次展覽分「以享以祀 事亡如存」「金昭玉粹 雍容華美」兩個部分,主要展出平武明代土司王璽家族墓與薛繼賢夫婦墓出土的精品文物共243件(組),包括石刻、金銀、玉石與陶瓷等各類遺物。系統展現了平武明代土司的社會生活與文化信仰,由此亦可一窺西南土司文化特色,從而了解中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展脈絡。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
中國土司遺址2015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土司文化由此受到世界廣泛關注。土司遺址完整見證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政策從唐宋時期的羈縻之治到元明時期土司制度再到清代大規模 「改土歸流」的變遷,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多民族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平武土司的特殊之處,在於由以王、薛兩家族為主的客籍漢族擔任土司。從南宋末年揚州府興化縣進士王行儉入龍州任判官開始,平武土司開始了長達近八百年的統治,是我國歷史上承襲時間最長的漢族土司之一,創造了獨特的土司文化,留下了豐富的土司遺存。
配合展覽,深圳博物館即將推出一系列教育活動。市民觀眾可通過「深圳博物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和新浪微博關注活動動向。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