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生態、實時場景、開放融合、智慧共贏、線上線下一體化和資源共享的數位化經濟,正在快速且深刻地改變著銀行的市場環境、金融生態和商業模式。同時,金融科技對線上渠道和移動端的拓展,也進一步弱化了線下物理網點的輻射作用,導致同一市場內的銀行市淨率差距日趨明顯。以標準回歸模型分析截至2018年的銀行估值偏差,發現其40%的偏差由主營業務所在地造成,而其餘60%則歸因於金融科技戰略、管理運營等其他因素,金融科技將銀行由「地理決定論」推向「科技決定論」。
面對這一新的形勢和挑戰,金融同業加速數位化進程,從產品創新、客戶旅程、組織體系、IT架構等方面進行數位化改造,實現從簡單的產品服務線上化向全面的經營管理數位化躍升,而以金融科技破解發展難題和助力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已成為全球銀行業共識。
數位化轉型背景下的全球銀行業發展新趨勢
(一)數位化經濟推動銀行變革
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以資源共享、線上線下融合為主要特徵的數位化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數位技術正日益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核心引擎,並不斷改變著商業銀行的服務模式和業務流程,帶動金融業務發展呈現三種新趨勢:
一是客戶行為在改變:80、90乃至00後成為金融消費的主力軍,他們需要銀行隨時隨地提供定製化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對小額高頻消費和高效低價的財富管理服務需求也更加旺盛,以受金融科技和數位化平臺公司衝擊最為猛烈的中國市場為例,2018年,其電子支付用戶滲透率達到76%,網絡資管滲透率71%,已超過傳統商業銀行。
二是金融生態在變化:金融渠道進一步呈現出線上化、移動化、場景化的特點,提供無限觸達能力、全時化服務和良好的客戶體驗,並使金融、商業、消費、社交等場景邊界模糊。2018年,銀行網點離櫃率達88.67%,同比提高4.36個百分點,以智能掌銀為主的電子渠道,已成為銀行與客戶交互的主陣地。
三是競爭態勢在轉變:銀行業迎來更為複雜的競爭環境,一方面,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來自現代數字企業如BATJ的跨業競爭,要求銀行應以開放的心態迎接所有競爭,積極學習網際網路技術,用最新的數位化技術提升運營效率、拓寬服務範圍,提升服務水平。
(二)金融科技成為變革源動力
縱觀銀行業的每一次變革,都伴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其本質是科技改變金融、解放生產力的過程。從計算機技術興起帶動的電子化,到網際網路技術興起帶動的網絡化,再到移動通訊、智能終端等技術帶來的移動化,今天,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前沿科技,通過與金融業態的深度融合,衍生出智能營銷、量化交易、智能客服、徵信反欺詐、風險定價等眾多應用,成為支撐銀行數位化轉型發展的核心引擎,並將銀行帶入新的4.0時代。
根據《麥肯錫全球銀行業報告》,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金融核心業務市場規模將超過12萬億,隨著數位化產業的持續擴大,金融科技將更多地參與到優質資產的生產過程中。截至2025年,五大零售業務(消費金融、按揭貸款、中小企業貸款、零售支付和財富管理)中10%-40%的收入將面臨威脅,20%-60%的利潤將會分流至金融科技公司。同時,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也為其轉型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2013綜至今,金融科技以年均超50%的增長率高速擴張,預計2020年,中國市場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將超過1.97萬億。隨著金融科技逐步擺脫網際網路金融母體,向金融業務中後端和全鏈條滲透,未來很可能迎來二次加速,並帶來金融全業態變革。
(三)金融同業轉型實踐
面對數位化轉型形勢,金融同業紛紛加快、加快數位技術應用,逐步探索建立與數位化時代相適應、與自身發展戰略相契合的數位化銀行。
如滙豐銀行提出「從根本上把組織完全數位化」的數位化戰略,計劃在2020年之前完成60-70%業務的數位化轉型,並針對最關鍵的20-30個流程開展端到端流程數位化改造(EdgE),這些流程覆蓋90%左右的客戶活動,如借記卡開卡、信用卡申請、貸款申請、客戶投訴等。阿里巴巴也於2015年底啟動了大中臺戰略,旨在構建符合DT時代的「大中臺、小前臺」組織機制和業務機制。作為前臺的一線業務會更敏捷,更快速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臺將集合整個集團的運營數據能力、產品技術能力,構建數位化、資產化、服務化的經營數據體系和生態環境,對各前臺業務形成強力支撐。
四大行方面,工行提出打造智慧銀行體系,推動網際網路金融e-ICBC3.0智慧銀行戰略升級和新一代智慧銀行信息系統(ECOS),並成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等「七大創新實驗室」。中行圍繞數位化,提出搭建企業級業務架構與服務架構兩大架構,打造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三大平臺,以及聚焦業務創新發展、業務科技融合、技術能力建設、科技體制機制轉型四大領域。建行提出「BCG」戰略,積極探尋和構建第二發展曲線,著力從B端(Business,企業)、C端(Customer,個人)和G端(Government,政府)三個維度開啟轉型和重構等。
數位化轉型的內涵和關鍵
(一)內涵
「數字經濟」中的「數字」根據數位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信息數位化(Information Digitization)、業務數位化(Business Digitization)和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其中,數位化轉型是指利用數位化技術來推動企業組織轉變業務模式、組織架構、企業文化等的變革措施。數位化轉型旨在利用各種新型技術(如:移動、Web、社交、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實現產品設計、營銷、運營、管理和服務的全面數位化,藉此推動業務模式重構、管理模式變革、商業模式創新與核心能力提升,並改善用戶體驗、提高客戶滿意度,為企業組織構想和交付新的、差異化的價值。
麥肯錫調研了全球近30家領先銀行的數位化創新實踐,提煉總結了「3+1」轉型策略:建設全新商業模式、以客戶為中心的現有業務數位化轉型、發力金融科技+推動數位化的一套基礎能力,為國內銀行業加速數位化轉型提供了實施落地方法和能力建設經驗。
(二)關鍵
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需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是網際網路化。圍繞線上以數位化手段對接客戶需求,儘可能在線上提供產品服務和完成業務流程,通過網際網路將銀行與客戶更加緊密的連接起來,滿足客戶各種各樣的金融需求。從客戶轉向用戶,重新定義銀行服務對象和經營思維,注重服務長尾客戶和提升獲客活客能力;從交易思維轉向客戶旅程,不斷提升客戶體驗;從集中轉向開放,重新定義銀行科技基礎和企業文化;從獨立服務轉向場景服務,金融產品不再是剛需,如支付、貸款、理財等已通過移動端、電腦端嵌入到客戶生活。
二是數據化。通過強化數據驅動問題,讓數據說話,真正把客戶營銷、風控運營、管理決策都建立在堅實的數據基礎之上。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收集銀行日常運營和創新所需的數據,如產品使用數據、客戶體驗數據、市場變化數據、行業趨勢數據等,形成銀行日常運營的全景圖、客戶全景圖、產品全景圖、市場變化及行業趨勢全景圖等,從而提升銀行運營效率,創造新的業務模式。
三是智能化。從長期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將不再依靠簡單的規模和傳統經驗決策,必須依靠智能決策、集約化發展才能保持競爭優勢。以零售銀行為例,從卓越零售銀行(etail Banking Excellence, REBEX)對標研究銀行數據、金融科技控制塔(Fintech Control Tower)和最新售銀行客戶調研得出的數據表明:通過將智能化能力從前臺擴展至整個價值鏈,2020年,零售銀行有望將淨利潤提升30%。
四是開放化。要秉承「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網際網路思維和理念,利用網際網路互聯互通、跨界融合的特性和自身技術優勢,構建金融生態、延伸金融服務觸點,既將我行的金融服務輸出到商業合作夥伴的生態中,同時也將合作夥伴的服務引進來,產融結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依存發展」的產業生態,共同構建1+N+N的生態體系。
農行在數位化轉型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順應BANK4.0和數位化轉型趨勢,作為國有商業大行的農業銀行,以「金融科技+」戰略為先導,主動出擊、謀篇布局,全力推進產品、營銷、渠道、運營、風控、決策等全面數位化轉型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客戶體驗一流的智慧銀行和「三農」普惠領域最佳數字生態銀行,以金融科技再造一個全新的農業銀行。
(一)以智能化為抓手,打造客戶體驗一流的智慧銀行
秉承「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為實現客戶需求敏銳洞察、產品服務個性化定製、營銷信息精準推送、管理決策實時智能,讓客戶真正享受到隨時、隨地、隨需而變的服務體驗,實施全客戶旅程的智慧化改造,從深層次鑄就銀行的數位化基因,已成為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首要任務。
以農行為例,立足我行特色與百度聯合開發人工智慧核心系統-金融大腦,搭建了全行的思維引擎+感知引擎,在業內首次提出企業級AI金融平臺解決方案,支撐全行各業務領域AI應用,實現了大範圍應用人工智慧技術與金融場景的深度融合,如刷臉取款、語音轉帳等,使智慧體驗無處不在。同時,新一代智能掌銀工程以「智能交互、智能投資、智能支付、智能管家、智能出行、智能安全」六大功能,助力客戶體驗全面提升。截至2018年底,農行掌銀客戶數2.57億戶,全年交易金額49.03萬億元,位居同業第一,其技術性能指標奪得新浪財經2018年度測評同業第一。
未來,農行將繼續致力於以智能化改來提升客戶體驗,一是完善智能大腦,構建「感知數據—學習分析—業務場景—前端展現」的智能化服務架構;二是完善智能營銷,實現「千人千面」的大數據精準營銷,持續提升獲客活客留客能力;三是完善智能掌銀,推動落實移動優先的戰略,實現前端微服務;四是完善智能風控,探索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在信用風險監控領域的應用模式,實現人工智慧技術在信用風險監控領域的應用突破;五是完善智能運維,提供類型豐富和穩定可靠的公共服務,保障業務連續性和魯棒性。
(二)以線上化為驅動,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三農」普惠銀行
服務「三農」是農行的責任和使命。推進數位化轉型必須始終緊扣服務「三農」的戰略定位,率先將金融科技在「三農」領域深度應用,讓金融服務覆蓋更廣、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以及惠及更多的「三農」客戶,通過發展網絡融資、網絡支付結算和電商金融等業務,進一步提升「三農」金融服務的質量與效率。
為此,我行在「三農」領域悉心打造惠農e通、e商、e貸等「三農」品牌,以「一號工程」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累計服務農戶數百萬;構建惠農e通聚合支付、快捷支付、貸款支付、擔保支付、繳費輸出等多模支付體系,讓「三農」客戶金融服務觸手可得;應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快農貸、便捷貸、惠農電商貸等惠農貸款新模式,貸款金額2347.4億元;上線超櫃4萬餘臺,自助統一平臺統一四大類設備25萬臺,日均交易量2100萬筆,網點非現金業務分流率超過92%,實現普惠服務便捷化等。
未來,我們將繼續以金融科技紮根「三農」領域,著力構建獨一無二的數位化「三農」金融服務體系:一是推進「一號工程」,依託惠農e通、e商、e貸三大品牌,為「三農」產業鏈上下遊客戶提供進銷存管理、線上線下一體化支付結算、普惠金融、網絡融資等四位一體的「電商+金融」綜合服務;二是打牢線下數據基礎,充分發揮農行龐大的縣域渠道優勢,構建高質量、多維度的「三農」數據體系;三是緊密結合「三農」客戶日常金融行為特點,圍繞農民衣、食、住、行、用、娛等生活場景,持續豐富金融服務,不斷增強「三農」客戶黏性。
(三)以數據化為支撐,打造開放共享的數字生態銀行
在銀行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生態化已成為最有力的武器。以用戶價值為導向,通過跨界融合和產業鏈整合,打破工業化時代下產業間邊界,顛覆傳統商業生態模式,實現鏈圈式價值重構的生態體系已成為大勢所趨。Bank4.0時代,銀行必須充分挖掘行內和行外數據價值,廣泛締結數位化生態合作夥伴,構建內容多元、環環相扣的數位化金融場景鏈,加快以數據化支撐數字生態銀行建設。
以農行為例,在大數據方面始終堅持自主研發和國產化道路,基於國產PcServer+國產Gbase資料庫+開源Hadoop框架,構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大數據平臺,並深化對外輸出賦能,為用戶提供精準、個性、即時的數據導航及超市服務:如信用卡智能決策支撐發卡營銷庫擴充至1.5億,發卡營銷庫響應率比自然響應率提高8倍;掌銀數據分析應用在掌銀促活、掌銀產品營銷等場景中提升營銷響應率3倍;提升個人貴賓客戶流失預測精準度,模型準確率達85%以上;小額消費貸款客戶響應與營銷模型實現外呼落地營銷,應用模型選取的300萬客戶,貸款申請率高於隨機對照組25倍等。
未來,農行將加快大數據平臺+BI平臺+AI平臺的建設,夯實全行大數據及智能化基礎支撐,並主動融入和共享生態:一方面,對外輸出我行的業務能力,通過API接口、SDK等方式將業務服務能力進行開放,支持我行產品「走出去」,將我行業務滲透到更多垂直領域,以嵌入金融服務及金融場景的方式獲客、活客,給企業客戶提供「無邊界銀行」服務;另一方面,對外開放我行產品體系,支持將第三方產品「引進來」,在我行產品中聚合可信的第三方服務,豐富我行產品內涵,推進構建我行數位化金融服務平臺,將其他行業產品的核心優勢融入到我行數字金融生態中,實現與我行金融服務的「強強聯合」,提升我行金融服務水平。
(四)以黨建常態化為引領,打造有吸引力的銀行
科技,以人為本。BANK4.0時代,金融同業紛紛加大對IT人才的爭奪,導致IT人才引進難、培養難、挽留難的現象日益突出,並成為新常態下制約國有商業銀行發展的最大瓶頸。在市場薪酬和競爭力均不佔優的情況下,國有商業銀行唯有充分發揮黨建作為「國有企業的『根』和『魂』的作用,以黨建拴心留人,以黨建凝心聚力,才能留住人才,成為有創造力、吸引力和活力的銀行。
為此,農行創新性地將黨建工作和傳統人力資源「三支柱」理論相結合,深度定製COE,使其更加契合銀行業金融科技轉型戰略和企業自身發展脈搏,形成「研究與創新平臺」;聚焦企業人力資本增值,對COE的職能進行進一步明確和拔高,形成「員工發展平臺」;對傳統HRBP進行功能推演和擴展,引入黨建力量,並著力突出其對企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形成「研發支持平臺」;將SSC嵌入銀行業中臺戰略,對標金融科技複合型人才管理新趨勢,深度優化提升其服務效能,形成「共享服務平臺」等,並在人才引進、培養、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果,農行科技部門也成為金融系統唯一的「全國文明單位」和「首都文明單位標兵)」雙文明單位。
未來,農行將繼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一方面,強化攻堅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毫不動搖地堅持以黨建引領銀行業創新和發展,將黨建工作嵌入項目研發與工程實施的整體鏈條,融於銀行數位化轉型戰略的各個環節,貫穿產品創新全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主動順應金融科技的時代浪潮,將數位化轉型戰略嵌入黨建工作,藉助科技的力量,通過向黨建領域引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和PDCA、六西格瑪(6σ)、敏捷開發等先進管理學方法論,豐富傳統黨建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以科技反哺黨建工作,強基固本,將黨建工作壓嚴壓實,以更好地應對瞬息萬變的挑戰和考驗。
綜上,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並存,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巨大機遇。」屹立於數位化轉型的第一線,銀行科技部門更需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敢為人先的勇氣,執科技利劍、領創新之路,助力商業銀行在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中乘風破浪,在打造客戶體驗一流的智慧銀行和「三農」普惠領域最佳數字生態銀行的道路上披荊遠航。
第三十屆CIO班招生 法國布雷斯特商學院碩士班招生 北達軟EXIN網絡空間與IT安全基礎認證培訓 北達軟EXIN DevOps Professional認證培訓責編: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