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2020-12-11 封面新聞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的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任職,人們通常會認為帶兵打仗的應當是武官,那麼為何古代的兵部尚書大部分是文人呢?

隋唐時期設三省六部制,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工部和吏部。其中兵部尚書為兵部之首,負責管理全國上下的軍政事務。

兵部隸屬尚書省,是尚書省下面的六大主要職能部門之一。兵部下屬分為許多部門,各個部門負責不同的事務,如負責地方防務、繪製軍事地圖、負責軍事交通的規劃、負責武器裝備儲藏等。

兵部在隋唐時期屬於軍事行政部門,兵部尚書並不負責戰爭時候的行軍打仗,與國家的重要軍事決策也沒有關係。事實上,兵部是專門負責全國的日常軍事行政事務的機構,如對軍隊武官的考核任免、軍事基礎設施的建設、武器裝備的儲藏供給等方面。

《新唐書·百官志一》對此有詳細介紹:「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這就說明了為什麼兵部尚書是由文人擔任,因為它根本不是人們認為的屬於武官的官職。

而古代的兵部尚書放在現在又屬於何種職位呢?隋唐時期的兵部尚書為正三品,可以算作高級官員,這一時期的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部長。唐末五代以來,兵部尚書的職權被「樞密使」分走了大部分權力,直到元代,軍事機構的重心都在樞密院,兵部形同虛設。

北宋前期的兵部尚書空有官員的級別待遇,沒有實際的權力。宋神宗時期進行了官制改革,三省制恢復,兵部的職權得到部分的恢復,但實權與唐代比起來依然相差甚遠。

元代兵部尚書的職權更低,只負責軍事交通事務的設計管理和規劃等事務。這個時期的兵尚書只是名義上的國防部部長。

明清時期廢除宰相,兵部尚書地位得到大大提升,為正二品。由於樞密院被廢,全國軍事機構的重心落在了兵部,兵部尚書的職權得到加強,成為了全國最高軍事領導機關,這個時期,它需要負責制定軍事計劃,管理武官的考核任用,組織軍隊訓練,掌管軍籍軍戶,傳達皇帝軍令和依令調遣全國軍隊等事務。這時候的兵部尚書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國防部部長。

自古而來,軍事都是國家實力的關鍵,對一個國家的發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古代兵部尚書的官位和作用都不容忽視。兵部尚書之職自設立之初就被歷朝沿襲使用,延續了達上千年的時間。

歷史上許多名人都曾擔任過兵部尚書,例如李靖、歐陽修、袁崇煥、和珅、紀曉嵐、李衛等,了解過兵部尚書的真正職權之後,就會知道為何古代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擔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兵部尚書到底是什麼職務,能帶兵打仗嗎?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如此,那為何歷朝歷代又設置兵部尚書這個「中間商」呢?這一職位到底有什麼作用?兵部尚書起源於曹魏的五兵尚書,到隋朝時,「三省六部制」漸趨完善,才真正有了「兵部尚書」一職。「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發展出來的一套完整的官僚體系,「三省」即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六部」即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
  • 在古代,兵部尚書是一個什麼樣的職位?
    兵部隸屬於尚書省,是尚書省下面的六大主要職能部門之一,兵部下屬有職方司(負責地方事事防務的規劃、軍事地圖的繪製等)、駕部司(負責軍事交通的規劃)、庫部司(負責武器裝備的儲藏等)等,隋唐時代兵部的性質屬於「軍事行政部門」,兵部尚書不負責指揮軍隊打仗,也不是國家軍事決策機關,而是負責全國的日常軍事行政事務的機構,比如處理軍隊武官的考核和任免、軍事基礎設施的建設、軍隊武器裝備的儲藏供應等,隋唐時代兵部尚書為正三品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位?答案出人意料!
    歡迎來到小發談歷史,在我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有多種機構,每個機構裡又有很多職位,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嚴謹有序的官位階級制度,現在也是如此,那麼有人問,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 明朝晚期,兵部尚書命運多舛,官員任職越久,說明社會越穩定
    在朝期間,魏忠賢內外勾結,形成了一種錯綜複雜的宗派勢力,大有權傾帝王之勢,利用手中大權大肆封官鬻爵,戶部、工部各有五個尚書,兵部也有四個尚書。崇禎一朝,後金勢不可擋,明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崇禎帝力圖中興,但是太急於求成,愈加疑心「人臣」不軌,走馬燈似地更換各部官員,故兵部尚書在內的很多官員死於非命。
  • 軍事在古代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那麼兵部尚書是一個怎樣的職位?
    因此兵部尚書的職位經常是由文人擔任的,比如說最明顯的就是宋朝,歐陽修、蘇軾等人都曾擔任過此職!下面就分朝代詳細的講一講兵部尚書到底是幹什麼的。隋唐時期隋唐時期,中央開始採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即為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這三省的長官皆為宰相,權力很大。
  • 明代兵部尚書困境:皇帝明明缺人,卻因怕「兵權旁落」而處處設限
    在明王朝270餘年的歷史進程中,為了適應政治和軍事的形勢,統治者對兵部尚書的任職制度進行了重大調整。明代兵部尚書困境:皇帝明明缺人,卻因怕「兵權旁落」而處處設限朱元璋為了集權,廢除了沿襲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將相權集於君權。
  • 清代的兵部尚書,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六部的職位,從貝勒改為尚書,尚書以下改為侍郎、郎中、員外郎等職位。尚書人數,也由最初的多人,逐漸定為滿、漢各一人。尚書的職位也不再由諸王貝勒兼任。到康熙三十年,清朝又在陪都盛京設立兵部。不過,盛京的兵部只有侍郎、郎中等職位,不單獨設立兵部尚書。雍正年間,地方總督兼任兵部尚書成為常例。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中國古時候,各朝各代都是有各種各樣組織,組織中有各種各樣職務,上至朝廷,下到地區,產生了一套等級森嚴、作風嚴謹井然有序的官階規章制度,數千年過去了,現代社會也是這樣,既然這樣,那古代的兵部尚書等同於如今的哪些職務呢?
  • 古代的「三省六部」是什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前言: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在土地還有人民的管理上都有相應的制度,為的也是更加便於管理,使得一切變得條理清晰不紊亂。在我國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這是從隋朝開始的。何為三省六部?因為兵部尚書需要管理整個兵部,整個軍隊都是歸於兵部尚書管理的,按照現在的看,掌管軍隊的權利肯定是要高於吏部的,但是古代每個朝代的皇帝想法跟推崇文化不一樣,所以兵部的相比較吏部而言就會低了很多。
  • 古代的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古代的兵部侍郎是兵部第二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兵部,顧名思義,就是古代掌管兵力和武器裝備的國家職能部門。根據古代行政體制劃分,兵部設尚書一人,侍郎兩人。全國軍事都由兵部負責,這其中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配備兩個副手也是理所當然。如果政績出色,侍郎將會在兵部尚書退休之後接過尚書寶座,成為正式的九卿之一。有朋友就會問了,三公九卿不是漢代制度嗎?
  • 兵部尚書是一個什麼職位?
    兵部尚書一看名字,就知道肯定和軍隊有關係。要搞清楚兵部尚書是個什麼職位?我們還要從兵部的源頭說起。三省一般是指: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六部由尚書省統領,它們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每個部下面又設立四個司,總共為二十四司。三省制的前身來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兵尚書,兵部隸屬尚書省。那麼中書省和門下省又是幹什麼的呢?中書同中樞,是由皇帝直接管理的機構,也可以說是權力的核心機構。
  • 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在中國古代,各朝各代都有各種機構,機構中有各種職位,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嚴謹有序的官階制度,幾千年過去,現代社會也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古時候有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時期開始設置兵部,自此,兵部尚書成為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的軍事。自古以來,軍事就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兵部尚書的官階跟作用都不容小覷,這一點在《新唐書-百官志一》中有所記載:兵部。
  • 古代兵部能調動多少兵馬?歷朝歷代兵部職權懸殊,但答案卻一致
    兵部尚書正式成為官職起於隋代終於清代。要弄清兵部尚書職位,就得說說歷代兵部執掌,下面我就分別說明:一、隋唐時期兵部尚書省所轄六部之一的兵部是全國主管軍政的最高領導機關。初稱兵部,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改為司戎,鹹亨元年(670年)復故;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改稱夏官,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復故。其長官有兵部尚書1人,侍郎2人。
  • 「駐防將軍」相比「兵部尚書」,誰更有調動權?
    駐防將軍、兵部尚書,這兩個職位的產生時間,各有不同。兵部尚書是在隋唐時期就已經產生職位。清朝建立後,沿襲了這一職位。而駐防將軍卻是清朝的特色。因為它是清朝駐守在各地的八旗兵長官。從大範圍的看,這兩個職位都有承擔軍務的職權。
  • 古代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兵部、工部具體都是幹什麼的?
    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兵部、工部是我國古代六部官爵,它屬於中央官職之一,是三省六部制制度下的一種。三省六部制度初創於隋文帝時期,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得到了完善。
  • 宰相、大理寺卿、吏部尚書這些古代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你...
    也就是說全國所有官員都要經過吏部尚書之手才能真正算是任職,所以,吏部尚書經常被認為六部尚書之首,位高權重,從職務看,相當於今天的中央人事部長、組織部長。 4、兵部尚書——國防部部長
  • 為什麼滿清很多總督像都有兵部尚書銜,他們有兵部尚書的權利嗎?
    他們總領這些省的軍政事務,這些地方的大小軍政事務都由總督說了算。但是正二品的品級在地方上並不高,因為各省的提督就已經是從一品,總兵也是正二品。但是加上了兵部尚書或者都察院御史,那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相當於是中央委派的欽察大臣,地方上的那些官員再高也要受他們的管理。
  • 直到隋唐才設立的兵部尚書,以前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動兵打仗都是一件極其慎重的事情。在古代,戰爭頻繁的時候,皇帝身邊除了能徵善戰的大將軍外,還需要去設立一個專門去管理軍事的機構,這就是兵部。而其中,兵部的最高長官就是兵部尚書。我們經常在古裝電視劇裡聽到某某將軍被授予了大將軍的官職,其實大將軍在古代只是統兵作戰的,而到了兵部設立之後,大將軍一職漸漸的就是打仗時所授予的職位了。那作為皇帝身邊的兵部尚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它又相當於什麼職位呢。
  • 古代的兵部尚書能帶兵打仗嗎?學者表示,清朝可以,其他的危險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個專注中國古代史的90後小編(感謝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小姐姐提問)兵部尚書作為古代封建王朝的六部尚書之一,他有沒有帶兵打仗的能力和權力?相信這個問題不止一位老哥有過想法,其實最早看電視的時候我也有過這種想法,所以今天昊童就跟大傢伙聊聊,這兵部尚書到底能不能帶兵打仗?
  • 「土木之變」中陣亡的兵部尚書,是我心中的文化信仰——鄺埜
    一個兵部的二把手,關於軍務的記錄寥寥無幾,期間被史書記述的事情,大多都是一些無關兵部業務的記載,而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鄺埜做兵部侍郎的時候,兵部尚書王驥是經常外出徵戰處理軍務的,鄺埜幾乎可以算是兵部的實際話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