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孩子,不強迫孩子去做不願意做的事

2020-12-14 寶寶知道

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他有很強的自尊心,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尊重孩子的內心,不要去責怪和強迫孩子,不然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情況,還有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

那天女孩媽媽和女孩在門口玩耍,女孩已經五歲了,上幼兒園中班,媽媽的朋友帶著她家的男孩路過門口,就和男孩在一起玩耍,聊天。她的男孩和女孩差不多大,孩子們在一起玩耍,大人坐在一起聊天。

大人的話題總是很多,從家庭聊到家務,從家務又見到男人,又從男人聊到學校,接著又聊到了孩子學習的情況上。她說她兒子學習很好,回到家中都表演在學校學習的舞蹈和兒歌,唱的非常好。女孩媽媽聽到唱歌就一頭霧水,她說,別提了,我家這丫頭,學習情況太差了,基本上做啥都不用心,不認真,回到家中問丫頭在學校學了啥,她什麼也不說。

丫頭就是不用心,學跳舞回來也不表演給我們看。男孩媽媽安慰女孩媽媽,你別怪孩子,你得督促著她學習,慢慢的教她。女孩媽媽說,這孩子,她還不願意做的事,真勉強不了,脾氣挺倔的。兩個孩子都在旁邊,被誇獎的男孩,衝著女孩做了個鬼臉,似乎在嘲笑女孩,你看看我媽媽天天誇獎我,我多有面子啊。

被嘲笑的女孩,聽著媽媽的責怪,看著同學的嘲笑,內心很不是滋味。可是女孩媽媽一點也沒有照顧女孩的心情,只會當著別人的面,打擊自己的自尊心,讓她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這時候女孩的媽媽對女孩說,過來跳個舞給阿姨看啦,這孩子真是愁死我了。

女孩本來內心就不是滋味,聽到媽媽要自己表演節目給別人看,似乎是在侮辱自己,女孩也很不好意思跳,女孩十分不願意,就不理會她媽媽。女孩媽媽再次大喊,你聽不見啊,快點的,過來跳舞。男孩小聲的對女孩說,你媽媽好兇啊,還是我媽媽好,又誇我又疼我。

女孩聽到男孩的話語,內心更是憎恨媽媽的逼迫,對著媽媽嚷嚷道,我不跳就是不跳。女孩媽媽更加生氣了,大吼到,學習不好好學習,脾氣倒是不小啊,是不是管不了你了!男孩媽媽勸女孩媽媽別生氣,孩子還小,慢慢教吧,別總是訓斥孩子,她才這麼大點,你也該認真的去了解了解孩子的內心,聽聽她的想法,我回家還有事呢,先走了。

孩子才這麼大點,但是孩子也有自己選擇自由的權利,父母要是真的為孩子好,就不要在外人面前踐踏孩子的自尊心。把孩子說的如此不堪,反而會讓孩子內心卑微,更加走上下坡路。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多和孩子溝通,接受孩子並認可孩子的做法,適當給予誇讚,會激發孩子天天向上,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不可以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去做不願意做的事,那樣只會讓孩子反感父母。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小依辰媽咪)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是什麼導致孩子不再願意跟家長溝通?究其根源三個字:不尊重
    也許媽媽覺得我的哭莫名其妙,也不知道每次的洗澡與我而言都是煎熬,不過經過這次事情之後我明白了「哭比說有效」,我不哭,媽媽就意識不到我說的事情的嚴重性,更不會尊重我的看法。而在孩子想要與家長溝通的時候,家長的行為讓他們覺得和父母溝通沒有意義,父母只會強迫自己屈服,於是孩子很自然地就不會再想和家長溝通了。
  • 聰明的父母不幫孩子做3件事,讓其「知感恩,懂孝順」,這很重要
    在傳統的育兒理念中,要求孩子孝順感恩似乎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甚至在古代,即使父母的想法很錯誤,但是子女仍然要堅定的執行下去,否則就是被評價為不孝順,是在忤逆父母。雖然如今家長們不再要求孩子愚孝,但是對孩子的教育中,引導孩子孝順自己的行為表現卻沒有停止。
  • 孩子總和你頂嘴?與父母做這4件事脫不了干係!
    孩子愛頂嘴、牛脾氣、總跟家長「對著幹」,生活中這樣孩子並不少見,有的家長認為, 孩子處於叛逆期,頂撞是正常的,等長大一些自己就變好了;也有家長認為,孩子頂嘴是沒教養,必須改;還有家長認為,孩子頂嘴,恰恰是獨立思考的體現,能保持獨立觀點,願意爭辯,是一件好事。
  • 孩子總是不聽「指令」?做「賦權式」家長,輕鬆贏得孩子「合作」
    最近寶媽叮噹在論壇上諮詢孩子的教育問題,說到如何才能讓孩子聽得進父母的話,讓孩子好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把任務完成。叮噹說到:"平時和孩子講了那麼多,但是一直念孩子卻總是不行動,有些事情明明禁止孩子去做了,孩子卻偏偏老是要做;讓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孩子卻偏偏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哎,每次讓他做個事情都把自己累個半死!"
  • 教育孩子的首要前提是「尊重」,父母一定要謹記,尊重孩子很重要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孩子的獨立意識萌芽,就會對父母的教育產生反抗之心,想要追求獨立與自由,而不是在不尊重自己的父母的眼皮底下,做一個聽話的玩偶。02為什麼有的父母不願意尊重自己的孩子呢?而有的父母將這種回報視作自己擁有對孩子的控制權力,對孩子擁有過強的控制欲,不願意尊重一個依附於自己成長的孩子。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會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 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
    ,不但在責任心、行為習慣、智力水平等方面相對落後,而且不做家務活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的反而很少。思考: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我們利用「黃金圈思維」提出三個問題:解答:一、為什麼孩子要做家務?做家務活不是心血來潮,不是東一棒西一棒,更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和學習一樣,要持之以恆,每天主動去做,控制好時長。(7)不要強迫,鼓勵為主。當孩子沒有興趣的時候可以鼓勵,但不是強迫去做,家長可以示範動作要領,讓孩子學會細節方面。
  • 孩子不願意練字怎麼辦?小妙招讓孩子愛上寫字
    經常有家長反映說孩子在家不願意練字,說了也不聽,家長很是苦惱,問我該怎麼辦?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孩子練字的問題。孩子不願意練字的原因很簡單:無趣,耽誤玩耍時間,不喜歡被強迫練字,不喜歡被無情管制等。說到底就是因為人性中的惰性在作祟,別說小孩,大人要堅持做一件事也是很不容易的。
  • 《不得貪勝》|想要孩子成功,父母可以為孩子做的3件事
    很多人在這本書裡追尋他的勝利之道,去探尋是什麼樣的品質推著他走向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功。我卻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父母可以培養出這樣一個世界職業圍棋比賽「大滿貫」,父母長輩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而我們作為父母可以從中學些什麼?1. 不施壓,不強迫,給他自由去經歷去思考去尋找。
  • 愛是「遷就」,不是蠻橫霸道,逼著對方去做不願意做的事
    看的出,那個女孩不太願意碰酒,但是這個男同學卻說:「好意思拒絕大家嗎,幹一個。」說著把酒杯遞給了她。女友唯唯諾諾地說:「你知道的,我不會喝酒,我不想喝。」愛一個人,首先要尊重ta的不同,明白ta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個性和愛好,而不是拿ta當玩物,用自己的快樂讓別人受折磨。
  • 謝謝你,願意做我的孩子
    在節目SOLO環節,溫柔的演繹了一首《你說要我愛你》,驚豔了所有觀眾。節目播出後,伊能靜在微博髮長文表白的大兒子哈利:「我這一生最美好的事,就是有兩個深愛的孩子。那比舞臺都燦爛 ,比燈光更耀眼,比掌聲更熱烈。謝謝你兒子,媽媽愛你。」其實這首歌,從寫歌到編舞,都是兒子操刀,為伊能靜量身定製的。
  • 美學者:美不應強迫中國籤訂"不平等協議" 去做美國認為正確的事
    ■美國不應強迫中國做美國認為正確的事——訪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新華網6月3日報導)正在北京參加會議的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 Chairman of Kuhn Foundation)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美國不應強迫中國做美國認為正確的事,不應強迫中國籤訂
  • 尊重孩子給予不摻雜念的愛
    育兒專家結合案例,分析了目前家長和老師針對孩子的幾類「非愛行為」。    帶附加條件的愛    很多孩子從幼兒起就常聽父母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你乖才愛你」之類的話。這種情況隨著孩子長大演變為對孩子學習成績、藝術特長等的要求——這時候常有「你看小麗學習多好,你要是像她一樣媽媽就高興了」的話。
  • 大孩子應該無條件讓小孩子嗎?讓與不讓,都請尊重孩子的選擇
    在孩子行為意識出現錯誤時,家長應該做到正確引導。教育孩子要學會分享,但分享的前提是在孩子自己快樂和願意的基礎之上,同樣謙讓亦然。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儘量避免勸孩子分享,因為在這個階段中孩子的思維正處於敏感時期,他們會認為我喜歡的就是我的。3歲以後的孩子父母可以嘗試教育孩子學會分享,但注意不能強迫孩子。
  • 孩子做錯事?又不願意承認錯誤,大部分都是第3種原因
    但大部分孩子,往往是不能正確認識到錯誤的,有的還會不承認自己犯錯,這時候有的家長甚至會棍棒伺候,直到孩子認錯為止。至少我小時候的經歷是這樣的,我的妹妹也有著和我同樣的遭遇。對於孩子犯錯不願意承認錯誤,我挺有感觸,可以說為什麼不願意承認錯誤,我也非常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
  • 這件事,連楊冪都無法尊重孩子,家長應該怎樣做?
    如果換做成人做這事,還能想辦法調整心態,但孩子不具備自我調控能力,他是身處危險而不自知,父母就應該幫助避免危險。 孩子做自己的渴望,如果長久被壓抑,就像火山壓在地底,要不等時機爆發出來,要不就永遠留在心底傷害自己。 黃磊夫婦深諳此理。
  • 孩子有權做「聆聽者」,家長強迫她說話,只會養出「沉默的羔羊」
    這個世界有很多的人,每個人的性格也都各異,有的孩子特別愛說話,只要一有人在就滔滔不絕,當然有的孩子就比較沉悶,可能半天也說不出一句話。但是對於孩子從小不愛說話這件事,父母都無法從容面對,總覺得孩子不願意說話就是一件壞事。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睿智的家長這樣做
    年前的時候,有位朋友非常心煩,說自己四歲的兒子上了半年幼兒園了,還是不願意跟幼兒園的孩子在一起玩,有一次幼兒園班級開放時間,允許家長們陪同孩子上半天課,課間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玩,只有自己的兒子一個人躲在一邊靜靜玩積木。媽媽因此很生氣,鼓勵孩子去一起玩,孩子不肯,媽媽就發火了,結果孩子更牴觸,「哇哇」地哭了起來,她問我這是不是孩子本身有問題?
  • 演說中國該不該強迫孩子學口才呢?
    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幹什麼。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公雞隻叫不吃。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它的嘴裡塞。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鬆開手,把公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
  • 「兒媳,你不尊重我」「婆婆,你做的那些事我不會忘,何來尊重」
    公婆要拎得清這種關係,倘若兒子已經結婚了,就沒必要鬧來鬧去。姑娘人不錯,就好好善待自己的兒媳,而不是拎不清彼此之間的關係,各種找事。今天寫這篇文也是跟婆媳之間的尊重相關的話題。主人公已經結婚四年,但是她對公婆沒什麼好臉色,主要是公婆做的一些事把彼此之間的梁子給結下了。
  • 考完試,孩子不願意家長問成績,與同學做比較,怎麼辦?
    孩子考完試,家長想知道孩子的成績,及在整個班級甚至全年級的狀況,這是人之常情。孩子說家長拿他和同學做比較,這也沒錯。孩子既然不願意讓家長過問,想必是考得不理想。問題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原因在哪裡。學習習慣不好分兩種情況:一是學習態度不端正,一是自制力差。1.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家長和老師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幫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和短期目標,讓孩子學習起來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