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天上那朵雲像不像上周我借給你的那五塊錢!
你看我這塊鑲鑽的金表時間準不準。 「老婆,我的車技穩不穩」。來來來,我再講最後兩分鐘!期末考試第二天的問候簡訊!
這幾句話明顯的目的性很強!
做銷售行業的人員,有時需要跟一些之前的客戶打電話,看一下有沒有業務機會。每次打之前內心總要糾結一會兒,心想平時聯繫也不多,貿然打過去,對方肯定心裡明鏡似的,清楚你的目的。
開場的話該怎麼說?
怎麼將聊天繼續下去?
好像無論怎麼說,目的性都掩蓋不住。想到這些,打的時候心裡多少有點擰巴。
這裡面其實有兩個問題:
1.這麼做是不是目的性太明顯了?
2.它會不會讓客戶覺得不舒服?
每個人經歷不同,有時會出現一些認知的錯位。
譬如一個安全感很低的人,他在某個地方被搶劫過,那麼當他再次走過這個地方時,突然有一個人從黑暗處走過來,對他說:「哎,你等一下!」由於他對這個環境很敏感,他很可能就會認為跟他說話的人有目的,並且這個目的是要他身上的錢,他就會撒腿就跑。
但實際上這是他自己產生了過激的反應,而那個跟他打招呼的人完全沒必要認為自己跟他說了一句話就是目的性過強。
所以,就算你的表達本身適度,但是依然不排除對方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曲解,比如搭訕時你說「我想認識你」,正常女孩可以把它理解為「他就是想跟我說說話」,但肯定也會有一些女孩認為是「他想睡了我」。對於這種現象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對方就是要這麼理解,並且產生了驚恐或厭惡的反應,但我們不必因此認為是自己有問題。
回到開始時的問題。
社會當中人與人的交往,完全不帶任何目的的情況是很少見的,但除非我第一次打電話過去就直接向客戶要業務,那可以算是目的性過強。如果只是聊聊天、問一下最近單位的情況、有沒有一些新的變化和需求,這算不上目的性太強。
在正常的社交當中,這種行為也是被大家接受的,不太會讓客戶覺得不舒服。如果客戶因此而態度不好,那是他的原因,責任不在你,你也不必在意。至於你聊天的目的是想交流感情,還是為了背後的利益或業務,那是以後的事情,需要看你們接下來的交往、互動情況,跟這次的關係不大。
而且客戶也隨時有權利拒絕,你無須越俎代庖,提前為客戶行使這個權利。
但如果在打電話之前你自己會覺得不舒服,那就是你的問題了,需要好好克服這個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