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巴洛克街區稍顯冷清
近日,我發了幾篇關於哈爾濱老道外中華巴洛克街區的圖文,引起了讀友們的強烈反響,紛紛留言表達看法。大家對中華巴洛克街區的現狀表達了不滿,吐槽集中在巴洛克街區滿街新建築號稱「百年老街」、聞名遐邇的老道外小吃味道變了,親民價格的實惠勁沒了,有的小吃都賣起了茅臺,還有就是原住民的缺席等等。
變得陌生的修復後的老建築
相信哈爾濱人知道這麼一句話「吃在道外、住在南崗、穿在道裡」,老道外首先吸引我們的是「吃」。老道外的「吃」沒有體現在店鋪裝修豪華和環境幽雅上,就是專注食材、口味、火候,量大實惠,薄利多銷,一般都是幾十年的老店,口味卻一直沒變。老道外小吃店的老闆一般都是「傲嬌臉」,沒有過多的熱情和客套,就是用菜品說話。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好菜品,才能成就百年老店。這些兢兢業業的老闆們,才是老道外小吃的脊梁。
老店可能面臨著高房租的壓力,客流堪憂
其實,說到底,一個地方最大的魅力就是人,「最美的風景是人」,老道外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老道外人的生活方式,記得以前來道外玩,感覺老道外就是老百姓的天堂,大家都很滿足現在的生活,好多的自由職業者,賺錢不多,但沒有過多的物質要求,每天賺點錢夠生活就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說,享受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昨日老店成為歷史
這樣就出現了當時只有在老道外才會看見的場景,撞球室不只是年輕人的樂園,一幫中老年朋友同樣玩的不亦樂乎;當年的燒烤店裡,一般都是同學朋友一起去擼串喝酒,而在道外,商務宴請都可以放在燒烤店裡,其他地方一般不會這樣;大白天,走在道外的大街小巷,耳畔經常會傳來稀裡譁啦的麻將聲,間或有咯咯的歡笑聲等等。
當凍秋梨賣到5元一個的時候,該反思了
老道外這些可愛的原住民,用一種安逸舒適、知足常樂的市井生活,營造了一幅活色生香的煙火氣,其實,這才是老道外真正的魅力所在。中華巴洛克街區的改造,少了原住民的參與,還會有那種「老道外」獨有的味道嗎?
答案不言而喻,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