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80後小夥鄧仕遠把茶籽油做成手工皂賣上網際網路,「賣」到了一塊皂八九十元的「高價」,「賣」出了10萬至20萬元的月銷售額,「賣」來了全國六七百個微信代理商。
1
茶籽油裡發現商機
鄧仕遠32歲,永安市曹遠鎮下早村人。2011年結婚,2013年3月兒子出生。期間,家中出現了一些經濟狀況,一直在企業上班的鄧仕遠動起了創業的念頭:「替別人打工掙不了多少錢,不是長遠之計。」
做什麼生意好呢?鄧仕遠聯想到,兒子穿紙尿褲,經常出現溼疹,媽媽將茶籽油塗抹在兒子的「紅屁股」上,效果不錯。民間還常用茶籽油治療蚊蟲叮咬、皮膚燙傷等。
事實上,茶籽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及茶多酚、山茶甙等成分,具有預防心腦血管、抗輻射、延緩衰老等作用,直接搽用可防止體癬、頭屑、脫髮等,被《中國藥典》作為藥用油收載。
鄧仕遠靈光一閃:純天然手工皂日漸流行,茶籽油又有這麼多功效,何不將它製作成手工皂出售?市場調查發現消費者熟知的多為橄欖油手工皂,茶籽油手工皂的發展空間很大。
為了創業,鄧仕遠甚至賣了房子、車子,籌措了50萬元創業資金,來了個「破釜沉舟」。老婆很支持他,甚至主動辭去工作,跟著他一起打拼。
2
不做代理只做自主品牌
「做代理的話,主動權始終掌握在別人手上,做不長遠。」從一開始,鄧仕遠就決定打造自己的品牌。他還特意跑到廣州拜師,學了3個月手工皂製作。
做品牌,配方必須是自己的。為了研製配方,鄧仕遠夫妻倆熬了許多個日日夜夜,以茶籽油為主要原材料,添加椰子油、薰衣草油等天然植物油,進行配比試驗。
每次手工皂做好後,鄧仕遠還拉來親朋好友一起試用,並根據反饋意見,不斷改良。
試驗了近一年時間,鄧仕遠投入五六萬元,反覆嘗試了四五十種油料,最終成功研製出10多個配方。
2014年2月,鄧仕遠成立永安市澤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用自己開發的配方,委託廣州的工廠進行手工批量生產。
「餘米子」是鄧仕遠夫妻倆為手工皂取的品牌名,將原材料「茶籽油」三個字拆分成了「餘米子」,將「茶」的草頭演化成了LOGO,一朵山茶花。
「我們剛創業,實體店資金投入太大,而且主要針對本地市場,通過網際網路不僅降低了經營成本,還能面向全國的消費者,有更大的市場。」鄧仕遠夫妻倆一 開始就利用微信、淘寶店等平臺,推銷「餘米子」茶籽油手工皂。
3
「油」盡其用,打造純天然品質
作為永安市青年創業之家成員,鄧仕遠經常參加永安團市委組織的創業沙龍、培訓等活動,接受創業導師指導,分享交流創業經驗。他充分意識到,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營銷,品質至關重要。
鄧仕遠堅持「一切皆草木,草木皆育人」的經營理念,從原材料到製作過程,絕不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假當真,用心確保純天然手工皂的品質。
為了採購質量上乘的茶籽油,鄧仕遠跑遍了江西、湖北、湖南、廣西等產油大省,慢慢地摸出了些門道。
商場魚龍混雜,鄧仕遠也吃過虧。2015年初,他到江西採購了1噸茶籽油,辛苦地拉回廣州後,經專業機構檢測,卻發現竟然摻了五六百斤菜籽油。
索賠未果,鄧仕遠倍感失落。但他知道,不能拿假油砸了自己的招牌!所以,他選擇了棄用,這次摻假事件讓他損失了五六萬元。這以後,他在採購驗貨方面更加小心了。
鄧仕遠還充分挖掘茶籽油的價值,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不斷創新品種,「油」盡其用。
「餘米子」家族日益龐大:純茶油洗臉皂、茶籽何首烏洗髮皂、茶籽姜油洗頭皂、茶籽洗髮粉、茶籽植物補水面膜、寶寶潤膚油、寶寶PP油……
4
從免費派送到網上賣斷貨
公司成立之初,鄧仕遠並不急於出售,而是將生產的3000片手工皂,通過網絡平臺、親戚朋友等途徑,全部進行了免費派送。
派送的這兩三個月,鄧仕遠幾乎沒有進帳,還因手工皂成本、房屋租金等開銷,倒貼了不少錢。但他相信,只要皂的品質好,靠著口口相傳的口碑,很快就能打開市場。
果然,網上的回頭客越來越多,甚至遠銷至新疆、西藏等地。從月銷售額兩三萬元,到2015年8月,當月銷售額一下飆到了10萬元。
「餘米子」手工皂在微信、淘寶上供不應求,去年有一個月直接賣斷貨了。手工皂製作後還需 40天的成熟期,補貨沒辦法快,但下了訂單的網友們沒有要求退款,都願意等。
如今,「餘米子」月銷售額可達10萬元至20萬元,已在全國各地發展了六七百個微信代理商。同時,公司還與不少化妝、護膚類實體店合作,設立了線下銷售專櫃。
眼下,鄧仕遠正在籌備O2O線下體驗店。除了結合線上營銷,發展實體連鎖店,他還希望建立自己的茶籽油生產基地,開辦自己的手工皂加工廠,讓原料、加工、銷售整個產業鏈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從而降低成本,提升品質。
(三明日報永安記者站 陳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