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小夥網上賣水果 年銷售額達500萬元(圖)

2020-12-09 中國網

  陳棣耿(右)和舅舅在打包水果

90後小夥趕上「大眾創業」新浪潮

網際網路上賣水果年銷售額從20萬增長到500萬

9月29日凌晨4點,海口瓊山區城南一橫路一棟居民樓中,燈火通紅。陳棣耿和他的員工們正在忙碌地把一箱箱水果搬上貨車,準備趕到美蘭機場發早上六七點的空運,讓外省的客戶在當天就可吃到新鮮水果。

近年來,海南將扶持小微企業和發展網際網路產業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方向。90後小夥陳棣耿中職畢業後,嘗試做電商和微商,專賣海南水果和土特產。在「大眾創業」的浪潮中,他從零經驗開始創業,如今年銷售額已增長到500萬元。

畢業後開網店賣海南水果,以誠信為本

陳棣耿是海口人,1991年出生。2012年,陳棣耿從海口市第一職業中學計算機會計專業畢業後,在一家公司當實習話務員。後來看到身邊有朋友開網店賣海南水果,陳棣耿也心動了。「當時看到一些農戶種了水果,卻賣不出去,我就想著自己開一家淘寶店,專賣海南水果和土特產,把家鄉有特色的東西推銷出去。」陳棣耿說。

血氣方剛的陳棣耿說幹就幹,從公司辭職後,他開起網店,做起微商。「當時的海南水果市場還沒有現在這麼火,但我認為市場有潛力。」回憶起創業初期的經歷,陳棣耿說,剛剛創業時,訂單很少,為了儘快把口碑打出去,他發貨不計成本,有訂單就發空運。

從創業做電商和微商開始,陳棣耿就給自己定下「規矩」,凡是客戶的訂單,品質第一,「一些壞的、爛的寧願丟掉也不能發給客戶。發貨時,我們還首創真空打包,確保水果完好送到客戶手中。」陳棣耿說。

2016年9月1日,海南全面試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比全國統一推行時間提前一個月。為了讓自己的網店走上正軌,陳棣耿註冊了海南耿直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出「耿直信」品牌。「營業執照辦理很方便,多證合一,辦證時不用東跑西跑,這樣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上。」在陳棣耿堅守誠信,腳踏實地的堅持下,他的網店慢慢吸引了許多回頭客。

每天有上千個訂單,專門僱了8名老鄉來幫忙

隨著訂單不斷增加,收貨、接單、聯繫快遞、發貨都要自己動手。遇到椰子銷量好時,為了及時發貨,陳棣耿砍椰子殼就要忙碌到通宵。眼看訂單越來越多,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陳棣耿便動員舅舅王映杲和表哥吳挺仁加入,到後來還從老家請了8名老鄉專門負責打包,解決大家的就業問題,「員工的工資是3000餘元,比在家幹農活或在外面打工強多了。」

「我們幾個『股東』三天兩頭要跑龍泉、龍橋、永興等鄉鎮甚至到各市縣果園去收水果,了解各種水果的生產特點,確保原生態。」陳棣耿說,從椰子、澳芒、火龍果、百香果、荔枝、龍眼、檸檬,到木瓜、菠蘿蜜、木薯、地瓜、黑豆……凡是具有海南特色的水果和土特產都在賣,「特別是像菠蘿蜜、木薯、黑豆之類的,利用我們的優勢幫農戶解決銷路,村民們沒想到這些以前只能挑到鎮墟上零賣的東西,竟然在網上能賣這麼好。」陳棣耿說。

海南荔枝上市時間比較早,為此每年一到荔枝季節都會是「爆款」產品,每天要發貨五六千件。為此,在荔枝季節,陳棣耿都會請30多名工人專門負責打包。「7月到10月是海南水果的空檔期,水果較少,屬於『淡季』,這段時間外省水果集中上市,但我們每天仍有近千個訂單要發貨。」

今後將引進外地特色水果,讓本地消費者「嘗鮮」

創業初期,陳棣耿的網店年銷售額只有20多萬元,後來訂單一年比一年多。今年以來,銷售額已達500萬元左右。說起利潤,陳棣耿也坦承,水果行業不屬於暴利行業,利潤僅在10%左右。但是,能做到薄利多銷,能解決一些鄉親的就業問題,他已經很知足。

談及將來的發展,陳棣耿已做好長遠規劃:不僅要賣出去,還要請進來。為此,8月份時他和家人專門去杭州考察,與全國各地的水果同行互相交流、學習營銷、洽談合作,不僅在當地找了一些水果代理,還將在今後引進對方產地的特色水果,讓海南的消費者品嘗真正從源頭過來的水果。

相關焦點

  • 90後小夥在拼多多賣水果 靠著「原產地直發」一年銷售額破億元
    90後徐州小夥闖電商 「拼」出水果新天地每天忙碌在果園和倉庫,在拼多多上開水果店鋪已經3年的劉闖,介紹說,目前廣西南寧倉庫的皇帝柑日均發貨量在2萬單,到了發沃柑的季節,日均發貨量好的話會破3萬單。劉闖的倉庫裡,每天都有大量的皇帝柑在拼多多上銷往全國各地。
  • 四川蒲江縣90後小夥坐在輪椅上賣水果致富 網友:佩服!
    6歲那年,他不幸被查出患有腓骨肌萎縮症;16歲時,因病情加重,他不得不與輪椅相伴;21歲時,他開始在網上開網店賣家鄉的特產獼猴桃,5年時間,他不僅有了自己的獼猴桃基地,還在全國十幾個地區採購特色水果在網上銷售,一年就能賣出4000萬斤,銷售額達到1.2億元,
  • 「華妃」網上賣多肉,三年累計銷售額500多萬
    半個小時後,一段19秒的短視頻終於拍好。他閉起眼睛,雙手取下頭上的多肉頭飾,滿臉大汗。很快,他將這段視頻傳到網上,圍觀的人很多,大家給他點讚,與他互動。目前,徐曉華在抖音的粉絲已達14.9萬,獲贊96.1萬。多肉頭飾、多肉指甲套、帥氣小夥版的華妃娘娘,讓徐曉華成為網紅,也給他的多肉生意帶來更多銷量。
  • 90後回鄉網上賣柑橘 重慶渝北石船土特產成了「網紅」
    「和我們合作的中通、匯通快遞放假了,正和山東顧客解釋年後發貨。」看著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走進服務站,楊鵬樂呵呵地說,保守估計,這一季血橙、臍橙在網上賣了30萬斤,現在農戶都坐在家裡數錢呢!記者第一印象,他有著比大多數90後更多的成熟。
  • 從淘寶帳號都沒有,到年銷售額破3000萬!曲靖90後小夥背後故事太勵志
    此話用在雲南曲靖90後小夥肖韜身上再恰當不過。 這位先天患有腦癱、肢體殘疾、言語障礙的多重殘疾人,卻憑藉一顆不服輸的心,篤定追逐自己的夢想。 他下過煤礦、洗過車、賣過報紙、開過鞋店、搞過小商品批發,如今在電商之路上「摸爬滾打」,披荊斬棘,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 80後小夥500元輟學創業 網上賣燒烤4年賺百萬元
    可一個落魄的80後富二代卻做出了新花樣,把燒烤攤搬上了網。當年,父親破產後他曾一度輟學,用僅有的500元在鹽城師範學院旁擺起了燒烤攤。如今,他已"徵服"了大上海,不僅完成了學業,而且憑著令人驚訝的網上賣燒烤生意,創業4年,收入超百萬元。
  • 80後小夥把茶籽油加工成手工皂 每個月賣20萬元
    永安80後小夥鄧仕遠把茶籽油做成手工皂賣上網際網路,「賣」到了一塊皂八九十元的「高價」,「賣」出了10萬至20萬元的月銷售額,「賣」來了全國六七百個微信代理商。每次手工皂做好後,鄧仕遠還拉來親朋好友一起試用,並根據反饋意見,不斷改良。試驗了近一年時間,鄧仕遠投入五六萬元,反覆嘗試了四五十種油料,最終成功研製出10多個配方。2014年2月,鄧仕遠成立永安市澤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用自己開發的配方,委託廣州的工廠進行手工批量生產。
  • 90後農村小夥休學創業,如今是中國情趣內衣大王,年營收超五千萬
    說到這個,江蘇90後農村小夥雷叢瑞絕對是權威。別看他年齡不大,可是被稱為「中國情趣內衣大王」。從大學休學創業做情趣內衣,18歲開工廠,如今一年賣出300萬件,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一起來看他的故事。20世紀90年代,雷叢瑞出生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這是蘇北的一個普通縣城。從他記事起,母親常紅麗就在縣城服裝店經營服裝生意,耳濡目染,他從小對衣服也比較了解。
  • 男子淘寶網上非法賣雪茄 刷交易量盈利一萬元
    本報9月19日訊(記者 姜萌 通訊員 林陽)明知道沒有菸草專賣許可證賣煙違法,李滄的劉某卻在淘寶網上連開兩個網店非法售賣雪茄。近日,劉某以涉嫌非法經營罪被警方依法拘留,他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  去年10月,常在淘寶網上購物的劉某萌生了開網店賺錢的想法。他經過一番調查,覺得網上賣雪茄很賺錢。
  • 90後女孩變蛋姐 年賣3000萬
    2010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她,找到一份株洲電視臺實習主播的工作,身邊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可曾珊卻很快辭職回家賣起了汽車,一個月最多能賺上萬元。但半年後,曾珊還是辭去了這份工作,因為在她眼裡這些工作賺錢都太慢了。 曾珊出生在一個工薪家庭,母親早年下崗,父親在工廠上班的工資不夠一家三口開銷,父母在工作之餘還總得打臨工幹到深夜,曾珊不想像父母那樣過日子。
  • 90後新農人:山西太原市海歸女孩養羊駝,一年銷售額2400萬元
    羊駝,偶蹄目、駱駝科動物,性情溫順,外形既像駱駝又像綿羊,成年後體重在50公斤左右。 山西太原市90後女孩鄧昕,在陽曲縣養羊駝已經6年了。
  • 90後殘疾青年絕境創業:這不是生意 是生命的意義
    逆轉人生 90後殘疾青年絕境創業記「3個月賣4000萬元農貨並不重要。對我們來說,這不是一個生意,它是生命的意義。」非常震驚,非常震驚。」這句話,成都蒲江縣電子商務協會負責人葉豔對來訪者連說兩遍。讓她震驚的,是自己所在園區那兩位二十餘歲的殘疾青年——不到25歲的楊添財和29歲的吳雲,3個月居然能賣出4000萬元農貨。
  • 普通人幫普通人 90後小夥在淘小鋪把「醜蘋果」賣爆
    ——淘小鋪創業者郭勇90後的小夥郭勇,今年已經通過淘小鋪幫助農民銷售了2千萬元左右的農產品,這在11個月前他是完全沒有想到的。其中他最火的一個款,山西運城的「醜蘋果」累計已銷售超過一千萬元,銷量的背後是將近40多畝的種植產地和一個村的農民。
  • 特色水果年銷售額達220餘萬元,桂林全州一村民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農場種植黃桃、金秋水蜜桃、無花果、油桃、奈李等特色水果,年銷售額達220餘萬元。」7月18日,在全州縣黃沙河鎮石城村,村民蔣開一說,他在本村通過土地流轉、股金分工、技術入股等模式,承租100餘畝土地,帶動了39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 水果大王——黃笠(圖)
    黃笠做生意公道,童叟無欺,許多顧客要買水果直奔他的攤位。很快,他成為水果湖地區的水果經營大戶。1993年,黃笠在鷹臺市場租下4檔門面銷售水果,日營業額近8000元。1998年初,武漢中百倉儲超市公司一名買手找到黃笠,問他願不願意到超市經營水果。黃笠有些遲疑:賣水果向來是在戶外「露」著賣,沒有「關」著賣的,顧客沒有到室內買水果的習慣,進超市會不會虧本呀?
  • 果來果趣陳永軍:走高端用戶群體的90後水果電商
    陳永軍:大家從去年開始關注,讓我們感覺到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可以做水果,大家消費能力低的在路邊買水果,我們考慮在網上購買是高端用戶,我們定位一個比較高品質一個品牌果來果趣,每種水果找到最好產地包裝方式運到客戶手裡。  主持人:現在果來果趣團隊大概多少員工,平均年齡多少?
  • 遼寧鐵嶺昌圖縣男子養黑豬,一年銷售額2600多萬元
    2007年,康莊貸款200多萬元,把黑豬的養殖規模,從年出欄1千多頭,擴大到了年出欄3千多頭。之前,父親都是把豬圈在豬圈裡養,豬吃了睡,睡了吃,長得很肥。為了提高瘦肉率,養出高品質黑豬,康莊考察了很多養豬場,又向專家請教,總結出一套新的養殖方法。
  • 90後姐妹花怪招養黑豬,一頭多賣2000多,村民:真想娶她回家啊!
    姐妹花的父親張古欒,2003年就開始養殖白豬,養了十年,存欄量達500多頭。2013年,白豬價格從一斤12元跌至3.8元,養殖戶都賠了。屋漏偏逢連陰雨,到了年底,一場特大暴雪把豬圈全部壓塌,280多頭豬被壓死。不僅賠光了家底,還欠下了20萬元外債。就在這一年,姐妹倆決定回家養豬,幫父親還帳。
  • 90後小夥擺地攤兩個月掙7萬:擺地攤究竟賣什麼東西最賺錢?
    在陝西鹹陽的一位90後小夥,就利用這個大好地擺地攤機會,在鹹陽城區福園巷子經營一處烤串的攤位。他的烤串非常好吃,蔬菜串,麵筋串,還有各種肉串,在夜市上很受大家歡迎,每天的銷售額非常大,一天至少能賣3000串,這樣合計下來一個月能掙三四萬,兩個月就掙了7萬元錢。
  • 百果園2018春節水果消費報告:同比去年增長53.8%達2.2億元 柑橘類...
    歡迎將此文分享朋友圈,亞洲水果感謝您的支持   百果園發布2018年農曆新年水果銷售報告,十天內銷售額突破2.2億元,柑橘類異軍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