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小夥在拼多多賣水果 靠著「原產地直發」一年銷售額破億元

2020-12-18 鞭牛士

鞭牛士BiaNews消息:5斤裝的皇帝柑精選大果,在拼多多上的價格不到20元,有活動的時候還可以再優惠3元。同樣的果子,在南寧本地超市的價格接近40元。

遼寧的張先生特別喜歡皇帝柑,到南寧出差的時候發現這裡的皇帝柑特別好吃,於是在拼多多上搜索南寧皇帝柑,僅3天就在家裡收到了南寧寄出的包裹,而在遼寧一斤皇帝柑的價格在17元左右。這在以前是很難想像的,南果北進,打破了價格和區域的限制,網際網路和電商的普及,給更多的人和家庭創造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和幸福。

南寧武鳴區的皇帝柑種植基地,黃燦燦沉甸甸的果子掛滿枝頭,閃著金色的光,散發出誘人的清香,果農們穿梭在園間,熟練採摘後,在距離不遠處的倉庫稱重、打包、貼單,然後在電商平臺拼多多上完成銷售,經通達系快遞公司運輸,2-3天就可以到達江浙滬等地區消費者手中。

90後徐州小夥闖電商 「拼」出水果新天地

每天忙碌在果園和倉庫,在拼多多上開水果店鋪已經3年的劉闖,介紹說,目前廣西南寧倉庫的皇帝柑日均發貨量在2萬單,到了發沃柑的季節,日均發貨量好的話會破3萬單。

劉闖的倉庫裡,每天都有大量的皇帝柑在拼多多上銷往全國各地。(李峰 攝)

2019年,劉闖在拼多多上全年線上銷售額破億元。皇帝柑的銷量10萬+,評論10萬+,皇帝柑類目排名前3。

91年徐州小夥劉闖, 2017年開始接觸電商,崛起的拼多多引起了劉闖的注意,有很多物好價優的農產品很受歡迎,成交量也很高,周圍的親朋好友幾乎都在用。劉闖最開始把家裡的蘋果在拼多多平臺上試水。

拼多多上的消費者追求高性價比,打造高性價比產品,不僅僅需要原產地直發保證水果質量,劉闖認為要在拼多多上生意火爆還必須要走量。

之前讓劉闖困惑的地方是不知道消費者在哪裡,因為在線下大家買水果都是一單一單分開買,消費者之間沒有反饋和溝通,而在拼多多,大家是一起拼單,還會分享自己購物成功的產品,然後在群裡「人帶人」,一個人可以帶動整個群裡的人一起下單。水果好吃、價格便宜,通過拼單,消費者就這樣一個兩個的多了起來,到現在的10萬+粉絲。

通過觀察和分析,劉闖發現拼多多『拼團式』的購物模式,能使訂單在相同需求的人群中快速聚焦,可以直接下單和付款,大大簡化了整個購物流程。「比如我媽媽買了皇帝柑,覺得好吃,她覺得我大姨也愛吃,就會把連結家庭群裡,大姨直接在小程序上就能買,口口相傳,非常方便。」

劉闖算了一筆帳,按照店鋪9斤的賣的最好的包裝來計算,每天銷售的皇帝柑2萬單,達90噸,差不多相當於90畝地皇帝柑的總產量。

隨著銷售量級不斷提升,包裝費用、快遞費用都明顯下降,在之前,包裝包裹費用佔整個銷售額的30%多,而現在,這兩部分的成本費用已經降低到了兩成。

通過銷售和運營,劉闖和團隊分析了在拼多多上購買水果的人群,目前客源主要集中在江浙滬皖,說明一線城市的人們對品質優、價格好的水果需求更加旺盛。店鋪裡有個皇帝柑的鐵桿粉絲,劉闖曾在後臺看到,這位消費者連著好幾個月都在拼多多上買皇帝柑,每次都買10箱以上,劉闖就在評論區問她為啥買這麼多,消費者回復劉闖,原因是自己的小孫子特別愛吃。

拼單裂變匯集海量需求,消費端直連生產端

通過拼購和產地直發,讓水果從田間地頭直接到達消費者的廚房餐桌,實現產銷對接。減少了中間環節,生產端和消費端有了直接對話的機會。

劉闖會定期看店鋪後臺的評論,了解消費者反饋的信息。其次就是會根據客服反饋的問題,及時進行改進更新。

劉闖還有1個直播團隊,今年4月,店鋪正式開通直播,3位主播在線介紹商品,解答網友的提問。今年加入直播團隊的小鄭介紹,每天在拼多多上直播10小時左右,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接3萬個訂單。通過直播間下單數據顯示,在直播間日下單的平均轉化率達到8%。

有了更多的用戶反饋之後,還可以更大膽、更及時地改進種植技術和調整品種。劉闖透露,已經在廣西開始種植口感更好、收益更高的水果,比如芒果、愛媛橙,在拼多多平臺上今年有望實現銷售1.5億元。與傳統電商靠搜索相比,拼多多強調人與人的互動,通過拼單、遊戲等各種比較有趣的方式來裂變聚量,7億多消費者需求集納起來,量很大,成本卻很低。

因為評價好,貨源穩定,店鋪今年被拼多多的「多多果園」選為芒果供應商之一。消費者通過在「多多果園」裡領取芒果的種子、水滴、化肥等虛擬道具,種植「虛擬果樹」,種植成熟後就會收穫到由劉闖寄出的真實芒果,期間的所有費用全部由拼多多買單。今年在「多多果園」活動中,劉闖的芒果日均峰值突破8萬單,1天掙了30多萬元。

原產地直發,幫助當地農民增收

在南寧種植了快大半輩子水果的陳師傅說:「今年受疫情影響,眼看著樹上的果子就要爛掉了。但現在有了電商平臺,一下子有了好銷路,我們的收入有了保障。果子賣給年輕人,年輕人現在動動手指在拼多多上就可以把賣不出去的果子銷售出去。」今年受疫情市場,行業發展不景氣,果農生意不景氣,要麼是爛掉在樹上,要麼就是劉闖幫助收購通過拼多多平臺賣出去。

陳師傅說的賣給劉闖,其實是在果子成熟之前,劉闖以高於市場價格和當地果農種植戶籤訂收購協議,在疫情期間,行情不好的情況下保障農戶收益,目前劉闖在南寧籤約合作的果園有300畝。以沃柑為例,市場上面是2元/斤,劉闖會以2.1元/斤收購,給果農保底,即使是在沃柑的市場行情在1.6元/斤的時候,還是會以2.1元/斤的價格收購。在劉闖倉庫打過的劉阿姨說,現在自己每天通過打包能掙400元,我們一起做打包工作的平時有50多個人,忙的時候會有100多人。

倉庫裡的每個打包工每天可以掙400元,南寧江南區的李大姐已經在倉庫工作一年多了。(李峰 攝)

隨著線上銷售模式的不斷深化,19年以來,南寧沃柑的線上電商訂單爆棚,有力帶動了快遞業寄遞量。數據顯示,2019一季度南寧沃柑的寄遞量達1839萬件,產值約15億元。電商拼單的銷售方式,實現了農產品從田間到舌尖的一站直達,也將銷售和流通更多的收入留在了產地。面對沃柑的火爆銷售和業務量暴增,南寧市郵政管理局也積極支持郵政、快遞企業創新生產流程,為沃柑皇帝柑水果電商提供「上門收件,專車發件」服務,讓快遞企業更好的和電商平臺完成銷售服務。

將來,會有更多優質的南寧水果在電商平臺和快遞企業的通力合作下,服務更多的消費者,同時也會將更多的業務延伸到田間地頭,強有力的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拼多多推農產品「原產地直發」,究竟在下一盤什麼棋?
    12月14日,拼多多宣布推出農產品「原產地直發」,將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直播扶持、人才培育、供應鏈優化等綜合舉措,進一步加大對優質水果、蔬菜、肉蛋等生鮮產品的補貼力度,不斷完善原產地直發的農產品上行模式,強化數據應用和人才支撐,助推鄉村振興。
  • 90後小夥網上賣水果 年銷售額達500萬元(圖)
    陳棣耿(右)和舅舅在打包水果90後小夥趕上「大眾創業」新浪潮網際網路上賣水果年銷售額從陳棣耿和他的員工們正在忙碌地把一箱箱水果搬上貨車,準備趕到美蘭機場發早上六七點的空運,讓外省的客戶在當天就可吃到新鮮水果。近年來,海南將扶持小微企業和發展網際網路產業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方向。90後小夥陳棣耿中職畢業後,嘗試做電商和微商,專賣海南水果和土特產。在「大眾創業」的浪潮中,他從零經驗開始創業,如今年銷售額已增長到500萬元。
  • 現實版「中國合伙人」,三小夥創業賣米,如今一年賣出3億元
    最近就有看到報導,在哈爾濱五常市山河鎮,3個80後小夥合夥創業,靠家鄉的五常大米演繹起現實版的「中國合伙人」。三人創業的想法源自一次聚會。聊天的時候,孟繁華不經意間說起家鄉的五常大米口感和營養優良,但受自然環境限制,產量小。加上市場上的五常大米供應魚龍混雜,摻雜其他米種,導致消費者越來越難吃上純正的五常大米。「如果能保證大米的質量,價格也合理,銷售一定很順利。」
  • 90後小夥農村「挖寶」,3年蟄伏只做一件事,如今年銷過億!
    邁入2021年後,返鄉創業的浪潮仍在席捲全國各地。一個平常的午後,90後徐州小夥劉闖正在果園裡忙碌著。這三年來,他從一個不太懂農事的年輕人,逐漸成長為種植皇帝柑的好手,周圍不少年紀大的果農也對他敬佩有加。
  • 普寧90後小夥拼多多賣女裝逆襲:月銷千萬,今年要賣1個億
    「2020年的目標是賣1個億。按照目前平臺的發展速度,問題不大。」 阿林(化名)給自己的拼多多女裝店鋪設了一個小目標,到今年年底銷售額突破1億元。時間調回到半年前,當時1億元對阿林來說還是一個想都不敢想的數字,「那時想著店鋪能維持下去就行。」
  • 原產地直供+港口直發 中國消費者將吃到更新鮮的智利車釐子了!
    圖說:拼多多「百億補貼」直播間直播了發布會全程,吸引46萬網友圍觀 李秀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志剛)隨著元旦和春節的臨近,電商平臺車釐子的銷量將會達到一輪新的高峰,其中拼多多預計智利車釐子全年銷量將較去年增長60%以上。如何讓消費者吃到更新鮮、更實惠的車釐子?
  • 為何拼多多上的丹東草莓,1斤20都不到?這5個字是關鍵
    前兩天,無意中逛拼多多的時候,平臺突然給我推薦了草莓,抱著好奇心就點進去看了下,第一印象就是個頭還挺大的。沒想到今天就到貨了,趕緊洗了洗嘗了兩口,首先皮特別薄,水分很足,特別甜,感覺和之前在水果店買到的草莓都不一樣,吃完了還忍不住想再買。
  • 兩三毛無人問津到賣六元遭瘋搶 網紅水果這樣逆襲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
    如今賣六元還遭瘋搶!「網紅」水果竟是這樣逆襲的↓]最近水果市場上有種水果火了,它的學名叫「不知火」,大家更常聽到的叫法是「醜橘」。 最近一段時間醜橘的銷售價格持續攀升,在一些城市的超市零售價已經達到了每斤十一二塊錢。據了解,在四川省蒲江縣,種植柑橘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一千年以前,但由於水果的品質差加上交通不便,收購價一直不理想。
  • 為什麼拼多多上的水果這麼便宜?直到走進水果大省陝西………
    13塊9五斤大蘋果、9.9元20隻散裝土雞蛋、9.9元5斤的小黃姜還包郵……很多人都疑惑,為何拼多多上的水果和農產品如此便宜?直到去了一趟中國水果大省陝西,終於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凌晨時分,倉庫外面的郵政物流車等待著包裝完畢的水果,裝滿即發。2019年1月7日到9日,渭南郵政參加「多多扶貧日」活動,每天為包括公益遊戲「多多果園」用戶在內的拼多多消費者,發出1.3萬單陝西特產紅富士蘋果。如今每一天,通過「多多果園」寄出的蘋果都要超過10000斤,其中很大部分精準直採自貧困戶。
  • 拼多多介入星巴克咖啡中國原產地 能否邁過品牌散亂門檻
    距離星巴克烘焙工廠將雲南咖啡豆選入原料矩陣的一年後,電商品牌拼多多也介入這一咖啡基地。佔據99%國內產量,僅1.7%的國際份額,在咖啡產業鏈條利潤佔比極低的雲南咖啡豆,目前尚未形成高認知度的自有品牌。4月22日,拼多多宣布計劃推出1000個「多多農園」項目,首站落戶雲南保山,後者將藉助拼多多銷售當地的咖啡。
  • 小夥在拼多多買「芒果」,5斤花了69元,打開後:確定沒發錯?
    水果,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因為水果對人體的幫助很大,而且每一個季節的水果都是不一樣的,像夏天的水果就比較普通了,像西瓜、水蜜桃、楊梅、李子等,非常想見,但是夏天的水果又是最好吃的,水分足,能夠給身體提供大量的水分,以及維生素,總之,很多人都會用吃水果來美容, 來減肥,作用非常大。
  • 四川蒲江縣90後小夥坐在輪椅上賣水果致富 網友:佩服!
    6歲那年,他不幸被查出患有腓骨肌萎縮症;16歲時,因病情加重,他不得不與輪椅相伴;21歲時,他開始在網上開網店賣家鄉的特產獼猴桃,5年時間,他不僅有了自己的獼猴桃基地,還在全國十幾個地區採購特色水果在網上銷售,一年就能賣出4000萬斤,銷售額達到1.2億元,
  • 拼多多三年:「農村包圍城市」之路
    拼多多的快,則可以用恐怖來形容:短短三年從零起步做成了一個擁有4億活躍用戶、超300萬活躍商家、月GMV破千億的新電商龍頭。8月21日,拼多多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平臺GMV達709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621億元同比增長171%;實現營收72.9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7.09億元同比增長169%。
  • 安化縣長拼多多直播首秀助「安化黑茶」走向北上廣
    同時,通過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安化黑茶線上銷售額已經擴大到3.3億元以上。安化只是湖南藉助電商精準脫貧的縮影。在「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精準脫貧在三湘」系列活動中,脆辣洋姜、白溪腐乳、新化黃精、湘西獼猴桃、永順莓茶等一系列湖南特色扶貧產品將陸續與拼多多消費者見面。此外,直播活動還設置了五折秒殺、1元秒殺、現場抽獎、縣長大禮包等福利,邀請廣大網友一起助力湖湘脫貧攻堅。
  • 拼多多「年貨節」,新消費帶來農業新玩法
    2020年春節即將到來,消費者卻驚奇地發現,在拼多多上實現車釐子自由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兒。自拼多多年貨節大促啟動以來,平臺生鮮水果類產品銷量快速飆升,特別是以智利車釐子為代表的進口水果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正在翻倍暴增,過年吃車釐子正成為一種遍布城鄉的新風尚。」拼多多年貨節負責人表示。在享受「價廉」優惠的同時,消費者對「物美」也提出了期望。
  • 拼多多直播間演繹洛川蘋果傳奇之路,超93萬網友點讚農民「致富之果」
    9月27日,陝西省果業中心主任魏延安在拼多多直播間徒手掰開一個洛川紅富士蘋果,笑著向圍觀的「果粉」們推薦。 直播當天,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縣長張繼東與魏延安先後化身洛川蘋果「代言人」,熱情洋溢地向消費者推薦蘋果、獼猴桃等地方特色水果,重點講解了洛川蘋果的種植歷史和產地優勢,助力當地農產品上行。
  • 拼多多年貨節:黑龍江大米熱賣,東北人年貨最愛買海鮮
    拼多多聯手華盛綠能等一批有強大供應鏈和精細運營能力的農業龍頭企業,敏感捕捉消費者需求變化,持續推出系列萬人團。「年貨節期間,我們的車釐子訂單達到3萬單,水果總銷售金額接近2000萬」,華盛綠能旗艦店負責人王寧稱。為保障優質原產地貨源,拼多多與智利水果協會達成了戰略合作,對接產地果園直供。「今年車釐子消費迅速在向低線市場滲透擴散,年貨節期間平均增長超過300%,不少四五線城市的增速甚至遠超北上廣。」
  • 社區團購瘋狂:你家門口的菜市場,裝得下美團和拼多多嗎?
    但是,社區團團購的火併未被抑制,尤其是以美團、拼多多、京東等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早在5個月前,就利用巨額補貼發動了一場「閃電戰」,大勢已成,這也讓調控的結果變得不太明朗。一、美團與拼多多瘋狂燒錢,網際網路巨頭無奈應戰民以食為天,在外賣和零售市場被開發到了一定程度後,社區團購成了網際網路公司眼裡的香餑餑。
  • 小燈泡大生意 95後小鎮青年入駐電商年銷破億
    畢業不到一年的95後小鎮青年易國華,在「中國燈飾之都」中山創業,入駐拼多多的第一個雙十一賣出980萬元,全年完成破億元的銷售額,成為太陽能庭院燈飾暢銷店鋪榜單的第一名。疫情期間,三個月內賣了去年半年的量,逆勢增長30%,今年銷售額預計突破1.3億元。闖入「億元俱樂部」的90後不止易國華一個。疫情暴發以來,中山燈飾企業外貿訂單下滑50%以上,線下門店重新洗牌,一批企業入駐拼多多,成長為燈具照明類目頭部商家。截至目前,平臺註冊地為中山古鎮的燈飾照明店鋪新增超過5000家,湧現出頂者照明、好明居、金幻照明等年銷過億的燈飾照明新品牌。
  • 以拼多多為例,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農業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中國農民依舊沒有太大的定價權,依舊在靠天吃飯的階段——訂單無法預測,不知道收穫後能賣多少價;生產沒有計劃,不知道下一茬種養殖啥;資金無保障,無法享受低價貸款和擔保。拼多多作為電商,能夠匯聚全國的訂單,將分散在全國的農產品從銷售側匯集在一起,滿足全國消費者;作為電商的拼多多以電商特性,實現農業的銷售端訂單可預測,產地資源可集中,還探索原產地直銷模式,減少中間商賺差價,為農民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