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遊吳王闔閭之墓——虎丘

2020-12-20 尋找自由s

虎丘乃吳王闔閭之墓,它恰如猛虎臥荒丘,誕生之日起就殺氣逼人,刀光劍影,血濺魂飛,幹將莫邪殉身而鑄的雌雄雙劍就陪葬其中,試劍石上的劍痕還隱隱透出寶劍的鋒利決絕;兵聖孫武曾在此推演軍陣,撰寫兵法;千人石上紅跡斑斑,滲出被冤殺的千名造墓工匠的鮮血;真娘那寧死不失身的烈女香魂還飄蕩不散。

它如久經沙場的百戰虎將,虎丘塔身披殘破鎧甲,斜身而立,似剛經歷激戰。塔下碧池形如寶劍,引得歷代尚武文人紛紛憑弔感懷,不大的池壁竟遍刻王羲之、米芾、顏真卿等書聖題字。杜甫壯遊至此曾留「劍池石壁仄,闔廬丘墓荒」詩句,蘇東坡為它打出了「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的超強廣告語。

山不在高,有故事就行,虎丘以海拔34.3米的侏儒身材,竟混到了吳中第一山,吳中第一名勝的霸主地位,真乃山中拿破崙也!

相關焦點

  • 虎丘劍池再次見底 吳王闔閭墓入口重見天日(圖)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盛讚「到蘇州而不遊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為旅遊者到必遊之地。中新社發 黃冬 攝  中新網蘇州六月四日電 (徐燕)「吳中第一名勝」蘇州虎丘劍池的水今天抽乾了,近二十年來劍池首次見底,池子的最北端露出的一個三角形口子,據稱,該口子就是「闔閭墓」的入口,傳說中的吳王闔閭墓入口隨之重見天日。  虎丘中最引人入勝的名勝古蹟要數傳為吳王闔閭墓的劍池,擁有兩千多年歷史。
  • 虎丘劍池20年首次見底 吳王闔閭墓入口重見天日
    虎丘劍池20年首次見底 吳王闔閭墓入口重見天日 2008年06月04日 16: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蘇州六月四日電(徐燕)「吳中第一名勝」蘇州虎丘劍池的水今天抽乾了,近二十年來劍池首次見底,池子的最北端露出的一個三角形口子,據稱,該口子就是「闔閭墓」的入口,傳說中的吳王闔閭墓入口隨之重見天日。
  • 吳王闔閭與虎丘劍池-搜狐體育
    闔閭是春秋晚期(前5世紀)吳國國君。公元前514年在伍子胥和的輔佐下,用計刺殺了吳王僚,奪回了王位,其後多次率吳軍攻楚伐越,屢獲勝利,又相繼戰敗越國與齊國,成為一方霸主。《呂氏春秋·簡選》稱他「東徵至於庳廬,西代至於巴蜀,北迫齊晉,令行中國」。《戰國策·秦策》指明「闔廬為霸」。  闔閭死後,葬於蘇州市虎丘劍池。
  • 虎丘劍池尋訪傳說中的「闔閭墓」
    相傳,春秋時期,這裡就是吳王闔閭的離宮所在。  試劍石、千人石、神鵝易字、生公說法,頑石點頭……虎丘,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但其中最大的謎團和最富傳奇色彩的還是劍池下的吳王闔閭墓。  相傳,闔閭墓就在虎丘劍池下。據《越絕書》載:「闔閭墓在虎丘山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史載墓中「銅槨三重,傾水銀為池,黃金珍玉為鳧雁」。
  • 蘇州虎丘山吳王闔閭之墓,盜墓者望而卻步,考古者「無計可施」!
    千人石上看虎丘塔和劍池傳說古時虎丘山山底地下河流是連接東海的,古人將河流引入吳王闔閭之墓上,所以古時虎丘山又名海湧山所以千百年來想盜吳王闔閭之墓的人也是不在少數。吳王闔閭墓上的水池後人稱之為「劍池」,所以盜墓者都望而卻步,無可奈何。
  • 蘇州千年未解之謎:虎丘劍池是否真的是吳王闔閭埋骨地?
    蘇州景點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就是虎丘。虎丘的名字一聽就帶著王者霸氣。虎丘原名海湧山,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曾在此建行宮。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帶兵攻打越國,在槜李之戰中慘敗,闔閭身受重傷,不久後去世,他的兒子夫差把他的遺體葬在虎丘山。傳說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山名改為虎丘。
  • 霸主吳王闔閭魂歸虎丘劍池,三千名劍陪葬成疑!
    虎丘風景由虎丘塔、劍池、千人石、試劍石等構成,其中以虎丘塔、劍池為代表。劍池素來被認為是吳王闔閭之墓。劍池得名原因有二,一是從上往下看,劍池猶如一把平鋪的利劍;二是傳說有為吳王闔閭殉葬的三千把寶劍,故名曰劍池。虎丘景點中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景點當屬劍池。
  • 吳王闔閭水中古墓,地宮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盜墓賊望而卻步?
    但三個哥哥都知道父親的真心,於是改「父死子繼」為「兄終弟及」,希望將王位從諸樊傳到餘祭、再到餘昧,最終傳給季札。誰知等餘昧去世,季札還是不肯就範。兄終弟及搞不成了,又恢復到父死子繼,於是餘昧之子公子僚被擁立為王。此事惹來一人不滿,他就是諸樊之子公子光。
  • 虎丘劍池的下面真有闔閭墓嗎
    虎丘的確很小,但小小彈丸之地氣象不凡,景觀迷人,人們漸漸愛上了這塊風水寶地,虎丘歷史上由此掀開了新的一頁。從史籍記載來看,和虎丘最早發生關係的人物當推吳國的君王闔閭和夫差。吳國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秦伯、仲雍兩兄弟。商代末期,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崛起於今西北地區渭水流域。周族的首領亶父,即周太王,有三個兒子,長子秦伯、次子仲雍、幼子季歷。
  • 虎丘劍池傳說中埋葬闔閭的地方,引秦始皇楚霸王先後前來尋找寶藏
    虎丘中最引人入勝的古蹟名勝就是傳為吳王闔閭墓的劍池。「 別有洞天」圓洞門旁刻有「虎丘劍池」4個大字,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獨子顏頵所書。進入別有洞天,就是虎丘劍池的所在地。一潭碧水靜靜地夾在兩個崖壁之間,形狀像一把利劍。
  • 吳王闔閭墓就在那,秦始皇挖了許久都沒成功,專家表示這墓不能挖
    吳王闔閭是死於對越國的戰爭,因此當吳王夫差活捉越王勾踐以後,曾經出於報復和羞辱的目的,讓勾踐參與修建吳王闔閭的墳墓,吳王闔閭墳墓中的寶劍,讓勾踐歷歷在目。勾踐強大越國以後,滅亡了吳國。雖然吳王闔閭此時已經去世多年,但是吳王闔閭墳墓中的寶劍,倒是讓勾踐渴望據為己有。
  • 虎丘劍池千古之謎
    千人石虎丘,又名海湧山,位於蘇州閭門外山塘街,距城約3.5公裡。春秋時期,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於此,以扁諸、魚腸等劍3000口陪葬,故以劍名池。相傳葬後3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便常遊虎丘。虎丘的歷史悠久,人文積澱極其深厚,山上除千人石、劍池外,還有憨憨泉、試劍石、真娘墓、孫武子亭、白蓮泉、第三泉等名勝古蹟,自東晉至清末,虎丘寺宇禪林迭經興廢。山林間透發出蒼鬱古幽之氣。那麼,虎丘劍池底的闔閭墓究竟是不是藏有寶物呢?千百年來這始終是個謎,不過客觀地說相當多的人都相信闔閭墓藏有寶物。
  • 蘇州人說到蘇州除了拙政園就是虎丘,虎丘到底有何風採?
    小編推薦就是蘇州,蘇州的古典韻味是遠超其它城市的,這是走了很多江南城市之後才得出的感受,蘇州非常之精緻典雅,非常值得一遊。到蘇州很多人就會想到園林,這當然是必看的,不過一些蘇州人會告訴你一件事,說蘇州最值得看的就兩個,一個是拙政園,再一個就是虎丘山,它倆可以是蘇州的代表,今天不講拙政園,只帶大家看一下虎丘到底有何魅力可以承擔得起這麼高的評價呢?
  • 闔閭墓中陪葬有魚腸劍,為何千百年來盜墓賊們不去光顧?
    說到闔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夫差的父親,當年伍子胥從楚國逃出來,來到吳國投奔闔閭,在伍子胥的設計之下,闔閭得到一把寶劍,讓專諸拿著這把寶劍去刺殺吳王僚,據說專諸把劍藏在魚的肚子裡,趁吳王僚不備將之殺死,從此專諸和這把魚腸劍一起揚名天下。
  • 蘇州「虎丘」——吳王夫差的寶地
    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這裡的山高約36米,上古樹木繁多古樹參天,別看這裡的山面積很小,它的景色確是數不勝數,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巔。虎丘依託著秀美的景色和豐富的歷史文化,成為旅遊「炙手可熱」的必遊之地。據說宋蘇東坡曾遊覽蘇州後感嘆:「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我來到蘇州這麼久,現在才來到虎丘說實話心裡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 隨記:說吳王闔閭夫差
    說吳王闔閭夫差□子悅吳王夫差,個人贊同左思之觀點,並非昏庸無能之輩。大敗越軍,替父闔閭復仇,囚越王勾踐於囹圄。大敗齊軍,全殲齊十萬大軍。諸侯爭霸,讓晉國屈服。因輕敵敗於勾踐,自殺身亡,尚有氣節。勾踐為奴,受盡凌辱,獻美女獻城池,並非可贊之舉。吳王闔閭,夫差在位時都非常強大。國家盛衰自有其理,並非西施禍患。西施為國獻身,只是被男人當作工具,只是女人的羞辱,男人的可鄙,並無可贊之處。
  • 來蘇州 必遊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山 拜謁吳王闔閭 否則乃人生憾事!
    虎丘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風景名勝區,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有「吳中第一名勝」、「吳中第一山」的美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寫下「嘗言過姑蘇不遊虎丘,不謁閭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先後被評為全國首批十佳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單位。
  • 史料上說,闔閭的墓裡有數千寶劍,為何盜墓賊從未打開過
    (闔閭墓位於劍池之下)這是因為,據說虎丘埋葬著大名鼎鼎的吳王闔閭。闔閭為春秋時期吳國國君,憑藉著楚國舊臣伍子胥的經天緯地之才,稱霸諸侯。而這把名叫「魚腸」的名劍,就是當初專諸刺殺吳王僚時所使用的武器。專諸將此劍藏在烹飪好的魚腹裡,在獻魚的時候刺殺了吳王僚,幫助闔閭奪得了吳國的王位,因此得名「魚腸」。夫差將闔閭下葬後,又在墓頂上挖掘「廣六十步,深一丈五尺」的水池,「劍池」由此得名。
  • 傳說這裡是吳王闔閭埋劍的地方,你知道指哪裡嗎?
    吳王闔閭,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大名鼎鼎的專諸刺王僚的故事就是由他製造出來了,曾經稱霸一時,可惜最終沉迷酒色,在槜李之戰中被越大夫靈姑浮重傷而死,葬於蘇州虎丘山。在死前,據說吳王把他最喜歡的「專諸」、「魚腸」等三千寶劍作為殉葬品,埋在這裡。說到這,你知道我說的是什麼地方嗎?
  • 古蹟形成之謎:蘇州虎丘劍池遺蹟
    也有人說,這句話是指闔閭之墓的秘密。進入「別有洞天」圓洞門,頓覺「池暗生寒氣」、「空山劍氣深」,氣象為之一變。舉目便見兩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鎖住了一池綠水。池形狹長,南稍寬而北微窄,模樣頗像一口平放著的寶劍,當陽光斜射水面時,給人以寒光閃閃的感覺,即便是炎夏也會覺得涼颼颼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