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主吳王闔閭魂歸虎丘劍池,三千名劍陪葬成疑!

2020-12-20 羅輯回歸

「你喜歡的內容,由我提供。」

文|羅輯回歸(專注為大家整理感興趣的內容,如大家喜歡,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虎丘山,位於蘇州吳中區,距今有2500年的歷史,素來有「吳中第一名勝」名稱!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虎丘風景由虎丘塔、劍池、千人石、試劍石等構成,其中以虎丘塔、劍池為代表。劍池素來被認為是吳王闔閭之墓。劍池得名原因有二,一是從上往下看,劍池猶如一把平鋪的利劍;二是傳說有為吳王闔閭殉葬的三千把寶劍,故名曰劍池。虎丘景點中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景點當屬劍池。相傳劍池裡埋藏著吳王闔閭及其陪葬用的寶藏,因為劍池上方虎丘塔的緣故,目前暫未對劍池進行發掘,所以傳說中的寶藏並未找到有力的物證。

站在千人石上方,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鐫刻著「虎丘劍池」4個大字,原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之子顏頵所書。「虎丘劍池」旁邊便是一扇圓洞門,圓洞門內右側石壁上另刻有「風壑雲泉」,筆法瀟灑,傳為宋代米芾所寫。崖左壁有篆文「劍池」二字,傳為大書法家王羲之所留。

進入圓洞門後,劍池綠水、寒氣襲人。抬頭便見兩邊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鎖住一池綠水。池形狹長,南面稍寬而北面微窄,宛如一口平放著的寶劍,當陽光斜射水面,給人以寒光閃閃的感覺。劍池綠水中映出一道石橋。抬頭望去,拱形的石橋橫跨劍池,飛懸在劍池上方的半空之中,顯得十分奇險。通過高聳的巖壁仰望虎丘塔頂,給人有如臨深淵之感。

這就是名聞中外的虎丘劍池。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蘇州千年未解之謎:虎丘劍池是否真的是吳王闔閭埋骨地?
    蘇州景點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就是虎丘。虎丘的名字一聽就帶著王者霸氣。虎丘原名海湧山,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曾在此建行宮。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帶兵攻打越國,在槜李之戰中慘敗,闔閭身受重傷,不久後去世,他的兒子夫差把他的遺體葬在虎丘山。傳說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山名改為虎丘。
  • 虎丘劍池千古之謎
    千人石虎丘,又名海湧山,位於蘇州閭門外山塘街,距城約3.5公裡。春秋時期,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於此,以扁諸、魚腸等劍3000口陪葬,故以劍名池。相傳葬後3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便常遊虎丘。虎丘的歷史悠久,人文積澱極其深厚,山上除千人石、劍池外,還有憨憨泉、試劍石、真娘墓、孫武子亭、白蓮泉、第三泉等名勝古蹟,自東晉至清末,虎丘寺宇禪林迭經興廢。山林間透發出蒼鬱古幽之氣。那麼,虎丘劍池底的闔閭墓究竟是不是藏有寶物呢?千百年來這始終是個謎,不過客觀地說相當多的人都相信闔閭墓藏有寶物。
  • 吳王闔閭水中古墓,地宮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盜墓賊望而卻步?
    萬事俱備,公子光在自己家宴請吳王僚,專諸假扮成上菜的小廝,往烤魚腹中藏把短劍,躲過了搜身,在靠近吳王僚時突然出手,將其一舉擊殺。終於,公子光奪位成了吳王闔閭。闔閭即位後,以伍子胥為相,孫武為將,吳國達到鼎盛,幾乎將楚國滅掉。而他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吳王夫差。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大的功夫,來說吳王闔閭的即位過程呢?
  • 虎丘劍池尋訪傳說中的「闔閭墓」
    相傳,春秋時期,這裡就是吳王闔閭的離宮所在。  試劍石、千人石、神鵝易字、生公說法,頑石點頭……虎丘,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但其中最大的謎團和最富傳奇色彩的還是劍池下的吳王闔閭墓。  相傳,闔閭墓就在虎丘劍池下。據《越絕書》載:「闔閭墓在虎丘山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史載墓中「銅槨三重,傾水銀為池,黃金珍玉為鳧雁」。
  • 蘇州虎丘劍池,真的是戰國君王的埋骨之地嗎?傳說三千神兵今何在
    也就是吳王闔閭大興土木,建造墳墓,死後埋在了虎丘山上。到了東漢《越絕書》裡面,寫的就有些邪乎了:「闔閭冢,在閶門外,名虎丘。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銅槨三重,墳池六尺」,還提到有三千把寶劍作為陪葬,甚至包括了著名的魚腸劍。
  • 虎丘劍池再次見底 吳王闔閭墓入口重見天日(圖)
    被譽為「吳中第一名勝」的蘇州虎丘,已有二千五百年悠久歷史,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盛讚「到蘇州而不遊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為旅遊者到必遊之地。中新社發 黃冬 攝  中新網蘇州六月四日電 (徐燕)「吳中第一名勝」蘇州虎丘劍池的水今天抽乾了,近二十年來劍池首次見底,池子的最北端露出的一個三角形口子,據稱,該口子就是「闔閭墓」的入口,傳說中的吳王闔閭墓入口隨之重見天日。  虎丘中最引人入勝的名勝古蹟要數傳為吳王闔閭墓的劍池,擁有兩千多年歷史。
  • 虎丘劍池的下面真有闔閭墓嗎
    「虎丘劍池」四個大字,書風渾厚,筆力雄健崖左壁上有「劍池」兩個篆體大字,相傳為東晉王羲之所書,據考證,其實為元代周伯琦所題虎丘,古稱湧海山。這個極其尋常的名稱昭示了這一地區地質演變的歷史。周景王五年(515),諸樊的長子闔閭刺殺吳王僚後自立為王。在春秋時代諸侯爭霸的大舞臺上,闔閭是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他有勵精圖治、稱霸天下的雄心壯志,也有富國強兵的謀略和手段,在楚人伍子胥的輔弼下,建造「闔閭大城」,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吳國迅速強盛,為日後建立霸業奠定了基礎。值得一提的是闔閭大城的建成,堪稱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
  • 虎丘劍池20年首次見底 吳王闔閭墓入口重見天日
    虎丘劍池20年首次見底 吳王闔閭墓入口重見天日 2008年06月04日 16: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當日,蘇州虎丘著名景點劍池和「別有洞天」開始動「手術」。 中新社發 蘇秀 攝     6月4日,蘇州虎丘劍池西側「別有洞天」景點被拆除後由巨幅原貌照片替代。當日,蘇州虎丘著名景點劍池和「別有洞天」開始動「手術」。
  • 吳王闔閭與虎丘劍池-搜狐體育
    闔閭是春秋晚期(前5世紀)吳國國君。公元前514年在伍子胥和的輔佐下,用計刺殺了吳王僚,奪回了王位,其後多次率吳軍攻楚伐越,屢獲勝利,又相繼戰敗越國與齊國,成為一方霸主。《呂氏春秋·簡選》稱他「東徵至於庳廬,西代至於巴蜀,北迫齊晉,令行中國」。《戰國策·秦策》指明「闔廬為霸」。  闔閭死後,葬於蘇州市虎丘劍池。
  • 再遊吳王闔閭之墓——虎丘
    虎丘乃吳王闔閭之墓,它恰如猛虎臥荒丘,誕生之日起就殺氣逼人,刀光劍影,血濺魂飛,幹將莫邪殉身而鑄的雌雄雙劍就陪葬其中,試劍石上的劍痕還隱隱透出寶劍的鋒利決絕;兵聖孫武曾在此推演軍陣,撰寫兵法;千人石上紅跡斑斑,滲出被冤殺的千名造墓工匠的鮮血;真娘那寧死不失身的烈女香魂還飄蕩不散。
  • 闔閭墓中陪葬有魚腸劍,為何千百年來盜墓賊們不去光顧?
    說到闔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夫差的父親,當年伍子胥從楚國逃出來,來到吳國投奔闔閭,在伍子胥的設計之下,闔閭得到一把寶劍,讓專諸拿著這把寶劍去刺殺吳王僚,據說專諸把劍藏在魚的肚子裡,趁吳王僚不備將之殺死,從此專諸和這把魚腸劍一起揚名天下。
  • 蘇州虎丘山吳王闔閭之墓,盜墓者望而卻步,考古者「無計可施」!
    書法家顏真卿獨子顏頵所書「劍池」二字聽說同時伴隨吳王闔閭陪葬的金銀財寶不計其數,還有寶劍更是多達3000件之多,其中包括像魚腸劍這種千古名劍在內的曠世寶劍。所以千百年來想盜吳王闔閭之墓的人也是不在少數。
  • 蘇州的虎丘劍池中,真的有一座「水中古墓」,和3000把寶劍嗎?
    越國大夫靈姑浮用長戈攻擊吳王闔閭,將吳王闔閭的腳拇指給斬了下來。 眼看吳軍大勢已去,吳王闔閭也受了傷,只能被迫撤軍,軍隊剛撤退七裡,吳王闔閭便因傷去世,隨後便被葬在戶虎丘山(今蘇州地界)。 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吳王闔閭生前酷愛寶劍,在他死後,其棺槨被葬於虎丘劍池之下,並將其生前喜愛的三千把寶劍作為殉葬品一起埋在墓中。
  • 到蘇州不遊虎丘為憾事也,沒想到虎丘劍池存在著這樣的謎題
    其實虎丘之前並不叫做虎丘,但是據說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將他的父親闔閭[hé lǘ]葬在了這裡,但是在下葬三天之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有一隻白虎伏臥在墓穴之上,於是就將此山叫做虎丘山,簡稱虎丘。但是畢竟是傳說,千百年來並沒有人找到闔閭墓穴,直到劍池的發現。據說在劍池的下邊就是吳王闔閭的墳墓,這裡地勢險要,依山靠水,隱蔽精巧,劍池內的水終年不乾涸,是締造皇家陵墓的好地方,所以這種猜測是十分可能的。
  • 神秘虎丘劍池
    2008年6月9日,蘇州虎丘著名景點劍池清淤工作已近尾聲,神秘的虎丘劍池底部又一次「重見天日」。  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虎丘劍池為蘇州虎丘山風景名勝區重要景點之一。然而,近日該景區工作人員在現場勘查時發現,位於「虎丘劍池」景點西側一圓形「別有洞天」石洞門牆體上方有一處牆磚「鼓突」,後經專家考證確認,此現象緣由雨水常年衝刷「積勞成疾」而導致「別有洞天」石拱門變形移位。為防止牆體坍塌的隱患,蘇州園林部門確定將「別有洞天」景點拆除維修,同時其北側的「劍池」水先抽乾以便整體修復還原。在抽乾水後曾經「池暗生寒氣」、「空山劍氣深」的劍池。
  • 蘇州虎丘劍池,每塊石頭都刻有古人「到此一遊」,唐伯虎也不例外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說: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作為「吳中第一名勝」的虎丘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北角,其中最知名的兩大景點是虎丘塔和劍池,相傳劍池底下是吳王闔閭陵墓,墓內有3000多柄名劍作為陪葬,劍池也因此得名,千百年來吸引了歷代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眾多的「到此一遊」摩崖石刻。
  • 有世界第二斜塔還有神秘劍池 虎丘的神奇只有親自去了才知道
    作為蘇州知名景區之一,虎丘從古至今都受到人們的喜愛。雖然這裡海拔不高面積也不大,但是秀麗的景色、神秘的故事和古老的建築,吸引著源源不斷的遊人前來一探究竟。蘇州在古代就是重要的經濟城市,而蘇州園林更是東方園林的典範。
  • 虎丘劍池,人間天堂的別樣風情,千年不解的浪漫之謎
    風壑雲泉劍池蘊藏的千古之謎也令人玩味。劍池究竟是人工開鑿,還是天然形成,從古至今都是遊人爭論的焦點。相傳,劍池之下藏有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的陵墓。闔閭這個名字或許有些陌生,但說到他的兒子夫差,恐怕就無人不知了。吳王夫差,曾經是春秋時代一方霸主,作為「臥薪嘗膽」故事中的人物而家喻戶曉。夫差為父親闔閭在虎丘之下修建了陵墓,並在上開鑿劍池。
  • 神秘古墓沉睡水底,相傳有3000名劍陪葬,讓秦始皇念念不忘
    當年吳王闔閭派專諸刺殺了吳王僚後自立為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闔閭死後,其子夫差徵調10萬民工,穿土鑿池,積壤為丘,為其營建陵墓。史載墓中「銅槨三重,傾水銀為池,黃金珍玉為鳧雁」。因闔閭生前酷愛寶劍,夫差便搜羅天下名劍,以「扁諸」、「魚腸」等3000柄名劍為父殉葬,故有「劍池」一稱。
  • 傳說這裡是吳王闔閭埋劍的地方,你知道指哪裡嗎?
    吳王闔閭,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大名鼎鼎的專諸刺王僚的故事就是由他製造出來了,曾經稱霸一時,可惜最終沉迷酒色,在槜李之戰中被越大夫靈姑浮重傷而死,葬於蘇州虎丘山。在死前,據說吳王把他最喜歡的「專諸」、「魚腸」等三千寶劍作為殉葬品,埋在這裡。說到這,你知道我說的是什麼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