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巨匪張慶,匪眾達3萬人之多,裝備精良,各路軍閥都避之不及

2020-09-03 健康的顏色

民國巨匪張慶,匪眾達3萬人之多,裝備精良,各路軍閥都避之不及


民國巨匪張慶,匪眾達3萬人之多,裝備精良,各路軍閥都避之不及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社會動蕩,百姓生活困頓不堪,許多人為了生計落草為寇。再加上軍閥為了保存勢力,不願意圍剿土匪,所以匪患極為猖獗。以至有的土匪勢力做大,匪眾竟達數萬人之多,成為地方一害。河南巨匪張慶就是其中之一。張慶家境貧寒,從小勇武好鬥,又頗為狡詐,不過他倒是很講江湖義氣,因此雞鳴狗盜之徒多喜與他交往。

張慶的父母早死,他一直和哥哥相依為命,生活異常艱難。 清朝皇帝宣告退位前一年,河南因天災顆粒無收,百姓飢餓難耐。但官府卻依然橫徵暴斂。為了活命,張慶跟著哥哥投奔了白朗組織的農民軍起義,四處徵戰。後來,白朗的隊伍遭到官府鎮壓被打散,張慶又回到了老家,轉投到趙倜率領的宏威軍中。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趙倜投靠的奉軍,被馮玉祥打敗。部隊由此散夥,多數人聚嘯山林,落草為匪。時任連長的張慶,也帶著手下幾百散兵遊勇進入豫西,做起了土匪的勾當。 兩個月後,張慶手底下已經聚集了近千人。在進攻陝州時,時任守備丁保成和張慶是老相識。於是主動開城歸降,做了張慶的參謀長。

後來,張慶又接納了30多股土匪,勢力進一步擴大,人數近萬人,可謂聲勢浩大。張慶集團則非常特殊,張慶集團採用流竄戰術,頗有當年李自成的味道。從豫西到豫東再到豫南,甚至陝西、安徽等地,張慶曾經反覆流竄。在流竄的過程中,為了與官府調價還價,張慶前後綁架了外國的傳教士、工程師和修女們

這徹底激怒了當時的督軍和大軍閥們,因為這等於直接打官府的臉。 軍閥開始集結各地的軍隊圍剿張慶集團,由於採用流竄戰術,比盤踞一方的土匪更難圍剿,因為行蹤飄忽不定。1922年,張慶攻下了安徽省西部的阜陽,當時,阜陽城內有一座軍火庫。張慶繳獲了3000多把步槍、200多萬發子彈,甚至還有幾門迫擊炮。

張慶集團的實力迅速提高,一般的官軍很難圍剿。那麼為何張慶的集團最後沒有被剿殺,甚至還沒有官兵敢於討伐呢?挾持洋人,以他們作為擋箭牌。 張慶一次抓獲了幾名外國人,在被官兵追趕的過程中發現官兵不敢對外國人動手,因此他便大量的抓捕外國人並以他們作為擋箭牌,因此沒有官兵敢於打他們。

接受招安,成為正規軍。 之後,官方迫於壓力組建大軍圍剿張慶,但張慶威脅若是將他逼急那麼外國人都會給他陪葬,為此官方也只能將其招安。成為正規軍之後,張慶也就沒有官兵會攻打他了。名聲在外,兵力充足。 由於吳佩孚的猜疑,因此他打算要壓制張慶。但是張慶的勢力卻也異常的龐大。

據《民國時期河南土匪研究》記錄:民國建立後,河南社會動蕩,土匪更是猖狂至極,匪勢囂張到了無縣無匪、無年無匪的地步。這一時期的土匪人數眾多,成分複雜。據《民國時期河南土匪研究》記錄可知,由於時局動蕩的原因,土匪成了一個常見的「職業」,而在土匪的陣營裡張慶可是有非常大的名聲,因此在其號召下紛紛集結起來,就算是吳佩孚也不敢跟張慶正面硬拼。

張慶曾經做過最為讓人痛恨的事情就是,在張慶過李官橋鎮時,由於水流湍急,無法過河,他就下令將當地的百姓殺光,將屍體丟在河中,打算疊成人橋渡河,被殺人數多達4千餘人,其暴行堪比日本鬼子的手段。 這樣的禍害精張慶,每每提到這個名字都聞風喪膽,百姓無不害怕。

很快就有很多的匪軍不滿張慶的殘暴,外加上張慶的隊伍已經缺糧食,武器也是不堪一擊,因此,很多的匪軍見到如此的場景都紛紛走掉了。日夜奮戰,常年處於落荒而逃的情況,大多數的人都體力不支,這時的張慶也十分的暴躁,就在這時,有人向張慶密報,稱他的手下李二黑私通官軍。

張慶極其生氣,想要斃了李二黑,最後也不知道是誰,向張慶開了致命的一槍,結束了他的生命。百姓也是十分高興,無人不拍手稱快。

相關焦點

  • 河南巨匪老洋人張慶,擁有了30000多土匪,最後是怎麼被剿滅的?
    他是民國時期的河南巨匪,他最多的時候擁有30000多人的土匪,他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有一個很洋氣的綽號叫「老洋人」,並且還有一個習慣就是特別喜歡綁洋人。巨匪老洋人為害豫陝皖鄂數省,一時間令各地軍閥頭疼不已。那麼,最後他到底是怎麼被徹底剿滅的呢?
  • 河南巨匪張慶有3萬多匪眾,沒有官軍敢動他,最終他的結局如何?
    然而老百姓期盼已久的好日子,並沒有如期而至,而是進入了更加混亂的軍閥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各個軍閥相互攻打,完全不顧老百姓的死活。期間,有一些人趁亂打劫,成為了巨匪。比如曾經的河南巨匪張慶,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他當初擁有3萬多手下,沒有官兵敢去打。
  • 民國巨匪張慶心狠毒辣,匪眾一度多達3萬,其最終結局如何
    民國期間,正當各路軍閥瓜分地盤之時,河南爆發匪患,頭目張慶落草為寇,聚眾一度多達3萬人,所過之處燒傷搶掠,無惡不作趙倜的軍隊被打散,張慶又回到了原點。佔山而王此時的張慶已經明白,跟著別人混,不如自己單幹。被擊潰之時,他手裡還有一些散兵遊勇。在他鼓動下,他們紛紛表示願意效命於他,並向河南西部奔來。
  • 長得像洋人,又專門綁架洋人的河南土匪張慶,最終下場如何?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在惡匪縱橫的民國「土匪史」上,有著「老洋人」綽號,自稱「我是洋人老子」的巨匪張慶,堪稱震驚民國各路「名流」的一位。有多奇特?首先看相貌,此人生在河南臨汝縣一個貧農家庭,卻天生奇特模樣,明明飯都不怎麼吃得飽,卻長出了人高馬大的魁梧身材,還生得高鼻深目。
  • 河南巨匪張慶:從劫富濟貧到殺人惡魔的蛻變!
    清朝末年,社會動蕩不安,各處民不聊生,軍閥割據勢力應運而生,隨之而生的則還有一股勢力:土匪。隨後,張慶加入了軍閥趙倜的隊伍,而且還混上了個連長的職務。直奉戰爭中,趙倜兵敗身死,餘下殘部要麼被收編,要麼當了土匪,而張慶便是其一。
  • 那個昔日手握3萬匪兵,讓人聞風喪膽的土匪張慶,後來何去何從
    據記載,在民國時期我國人口約為4億,而最盛時草寇人數竟高達2000多萬。在當時的河南由於災患頗多,迫於生存成為草寇的人也不在少數,當地人稱他們為「蹚將」。而今天的要講的主人公張慶就是當時眾多土匪老大裡較為著名的一個。
  • 河南巨匪「老洋人」,擁眾3萬餘人,沒有官軍敢打,結局如何?
    山東的響馬,東北的鬍子,河南的 「蹚將」,其實說的都是土匪。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土匪眾多,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在多如牛毛的土匪裡,總有那麼幾個名聲特別響亮的土匪頭子。他們大都兇殘狠毒、殺人如麻,而且具有較高的領導指揮才能,打仗也很有章法,所以手下聚集了很多的匪眾。
  • 河南巨匪「老洋人」,擁眾3萬餘人,沒有官軍敢打,結局如何?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土匪眾多,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在多如牛毛的土匪裡,總有那麼幾個名聲特別響亮的土匪頭子。他們大都兇殘狠毒、殺人如麻,而且具有較高的領導指揮才能,打仗也很有章法,所以手下聚集了很多的匪眾。外號「老洋人」的河南巨匪張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河南「老洋人」張慶,麾下3萬匪兵,最後卻被「自己人」一槍擊斃
    清末民初後,軍閥混戰,社會動蕩不堪,土匪藉此大規模發展,一度到了歷史之最。不管東北還是湘西,哪哪都有土匪的影子,河南巨匪張慶便是其中之一。張林便又無家可歸了,而後,張慶只能返回老家河南,在鄰裡鄉親的介紹下,進入軍隊。 在軍隊中,張慶比一般人都要高大,他咖啡色的頭髮加上高挺的鼻梁,和"洋人"十分的像。
  • 曾經裝備精良的40萬東北軍,是如何在張學良手中消失殆盡的
    摘要:民國時期的東北軍,得益於早期張作霖與日本人的關係。因此,當時的東北軍從日本人那裡獲得了許多精良的裝備。這也是東北軍當時發展壯大的基礎。2、民心所向、常年的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東北的易幟也在形式上實現了全國的統一。3、東北軍內在的因素,張作霖死後士氣低落,一幫老將在張學良就任後,也都是各懷鬼胎,如:楊宇霆、常蔭槐等。
  • 民國時期五大軍閥都有誰?他們在歷史上有什麼作為?
    民國前期五大軍閥一般指直系、奉系、皖系、川系(也有文獻記載為滇系)、桂系。其中直系、皖系、奉系軍閥均脫胎於清末北洋系軍事集團,川系(或滇系)、桂系則是由地方實力派組合而成。直系軍閥的首領依次是馮國璋、曹錕、吳佩孚 ,該軍主要盤踞在京漢鐵路沿線的河北南部、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最強盛時有18個師,轄18個獨立旅,總兵力達60萬人。
  • 民國軍閥混戰,眾多派系勢力中,哪家軍閥實力最強?
    民國時期的軍閥,主要分為兩個時期的軍閥,一個是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閥,另一個是民國政府時期的軍閥。自然,皖系在軍事鬥爭,就差多了。直皖大戰一敗,從此就一蹶不振了。佔據東三省,東北軍武器裝備精良。東北軍奉命撤離東三省,留下的一些輜重武器,連侵佔東北的日軍都沒有。由此可知,東北軍武器裝備的強悍。再加上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把東三省經營地有聲有色,也使得東北軍實力進一步增強,軍備充足。
  • 一個民國時期的「神棍頭子」是如何受到各路軍閥追捧的?
    在民國時期就有這麼樣一個奇人,他可以稱得上是民國時期最大的「神棍頭子」。可是就這麼一個看起來永遠上不了臺面的職業,卻讓這他弄得出神入化,甚至關乎一個省的軍事政治大事他都可以隨意擺弄。他的名字叫劉從雲,一個靠著謊言與欺騙走向人生巔峰的大能人。光緒九年的時候,在四川的威遠地區,一個嬰兒的呱呱墜地。他就是我們的男主人公——劉叢雲。
  • 民國最強軍閥盤點
    民國時代就是第二個加強版的五代十國的時代,各地的軍閥類似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政權,每個軍閥的首腦都說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但他們卻是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為了爭奪地盤,手段用盡,有的甚至是為了私人利益,竟然出賣國家利益以傍上外國勢力,打著救國的名義,進行著賣國的交易。
  •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各路大帥的軍費給養是從哪來的
    軍閥混戰時期,各路軍閥爭鬥不休,為此都很注重擴充實力,導致軍費開支是一直居高不。而各路軍閥軍費來源也是五花八門,下面簡單說一下。一是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大軍閥,他們的來源主要是北洋政府的財政收入。這不管誰當家,都是控制了北洋政府的財政收入。這筆錢自然就用於養自己的部隊了。此外控制了北洋政府的人還可以向國外借款。比較有名的有袁世凱的善後大借款,段祺瑞的西原借款等。這些錢也都被他們用來擴充自己的實力。二是軍閥在自己控制的地盤上直接自籌。
  • 亮劍:楚雲飛的358團,雜牌軍而已,為何裝備卻如此精良?
    在《亮劍》中,楚雲飛的358團並非中央軍,而是隸屬閻錫山的軍隊,是個名副其實的雜牌軍,但為何裝備卻如此精良? 而各路諸侯裡,也就東北軍和蔣的家底比他好了,他認真種田經營,真的有在做軍工,他對工業的態度或許比蔣更積極,而很多諸侯全靠種鴉片向洋人買槍。東北軍才真的可惜,應該是全國頂尖的裝備。一度比蔣軍和各路諸侯裝備加起來還好,北洋奉張的老底。即使爭奪天下的時候,面對北伐軍打的都不差。
  • 民國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蔣介石差點成為階下囚
    中原大戰前的中國政局形式統一的民國事實上仍是軍閥割據,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只控制了蘇浙皖贛閩華東五省。各大軍閥不僅手握數十萬兵馬,而且以政治分會的名義控制各省政權。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設開封政治分會,控制陝甘魯豫各省。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設太原政治分會,控制晉冀和綏遠察哈爾。
  • 民國軍閥割據,誰的實力最強盛?
    而且,這些個軍閥之間時常為爭奪地盤為各自利益混戰,相互吞併,以求壯大自己,再加上之後蔣介石的一些徵伐,軍閥大多被被消滅。但這其中,卻有一個人能夠一直屹立不倒,直到內戰將要結束之時,在共產黨的圍剿下,才將他一鍋端了,沒有錯,他就是閻錫山,稱霸山西長達38年之久!
  • 民國時期四川軍閥的情況具體是什麼樣的?
    四川在民國的時候軍閥是非常多的。客觀上來講,第一是四川比較富饒,土地多,人口數量龐大,過去有「天府之國」的稱呼。這為軍閥割據和混戰提供了物質基礎。比如四川當時最有名的便是鹽。在民國時期,四川鹽的產量很高,這為四川帶來了大量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