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巨匪張慶,匪眾達3萬人之多,裝備精良,各路軍閥都避之不及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社會動蕩,百姓生活困頓不堪,許多人為了生計落草為寇。再加上軍閥為了保存勢力,不願意圍剿土匪,所以匪患極為猖獗。以至有的土匪勢力做大,匪眾竟達數萬人之多,成為地方一害。河南巨匪張慶就是其中之一。張慶家境貧寒,從小勇武好鬥,又頗為狡詐,不過他倒是很講江湖義氣,因此雞鳴狗盜之徒多喜與他交往。
張慶的父母早死,他一直和哥哥相依為命,生活異常艱難。 清朝皇帝宣告退位前一年,河南因天災顆粒無收,百姓飢餓難耐。但官府卻依然橫徵暴斂。為了活命,張慶跟著哥哥投奔了白朗組織的農民軍起義,四處徵戰。後來,白朗的隊伍遭到官府鎮壓被打散,張慶又回到了老家,轉投到趙倜率領的宏威軍中。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趙倜投靠的奉軍,被馮玉祥打敗。部隊由此散夥,多數人聚嘯山林,落草為匪。時任連長的張慶,也帶著手下幾百散兵遊勇進入豫西,做起了土匪的勾當。 兩個月後,張慶手底下已經聚集了近千人。在進攻陝州時,時任守備丁保成和張慶是老相識。於是主動開城歸降,做了張慶的參謀長。
後來,張慶又接納了30多股土匪,勢力進一步擴大,人數近萬人,可謂聲勢浩大。張慶集團則非常特殊,張慶集團採用流竄戰術,頗有當年李自成的味道。從豫西到豫東再到豫南,甚至陝西、安徽等地,張慶曾經反覆流竄。在流竄的過程中,為了與官府調價還價,張慶前後綁架了外國的傳教士、工程師和修女們
這徹底激怒了當時的督軍和大軍閥們,因為這等於直接打官府的臉。 軍閥開始集結各地的軍隊圍剿張慶集團,由於採用流竄戰術,比盤踞一方的土匪更難圍剿,因為行蹤飄忽不定。1922年,張慶攻下了安徽省西部的阜陽,當時,阜陽城內有一座軍火庫。張慶繳獲了3000多把步槍、200多萬發子彈,甚至還有幾門迫擊炮。
張慶集團的實力迅速提高,一般的官軍很難圍剿。那麼為何張慶的集團最後沒有被剿殺,甚至還沒有官兵敢於討伐呢?挾持洋人,以他們作為擋箭牌。 張慶一次抓獲了幾名外國人,在被官兵追趕的過程中發現官兵不敢對外國人動手,因此他便大量的抓捕外國人並以他們作為擋箭牌,因此沒有官兵敢於打他們。
接受招安,成為正規軍。 之後,官方迫於壓力組建大軍圍剿張慶,但張慶威脅若是將他逼急那麼外國人都會給他陪葬,為此官方也只能將其招安。成為正規軍之後,張慶也就沒有官兵會攻打他了。名聲在外,兵力充足。 由於吳佩孚的猜疑,因此他打算要壓制張慶。但是張慶的勢力卻也異常的龐大。
據《民國時期河南土匪研究》記錄:民國建立後,河南社會動蕩,土匪更是猖狂至極,匪勢囂張到了無縣無匪、無年無匪的地步。這一時期的土匪人數眾多,成分複雜。據《民國時期河南土匪研究》記錄可知,由於時局動蕩的原因,土匪成了一個常見的「職業」,而在土匪的陣營裡張慶可是有非常大的名聲,因此在其號召下紛紛集結起來,就算是吳佩孚也不敢跟張慶正面硬拼。
張慶曾經做過最為讓人痛恨的事情就是,在張慶過李官橋鎮時,由於水流湍急,無法過河,他就下令將當地的百姓殺光,將屍體丟在河中,打算疊成人橋渡河,被殺人數多達4千餘人,其暴行堪比日本鬼子的手段。 這樣的禍害精張慶,每每提到這個名字都聞風喪膽,百姓無不害怕。
很快就有很多的匪軍不滿張慶的殘暴,外加上張慶的隊伍已經缺糧食,武器也是不堪一擊,因此,很多的匪軍見到如此的場景都紛紛走掉了。日夜奮戰,常年處於落荒而逃的情況,大多數的人都體力不支,這時的張慶也十分的暴躁,就在這時,有人向張慶密報,稱他的手下李二黑私通官軍。
張慶極其生氣,想要斃了李二黑,最後也不知道是誰,向張慶開了致命的一槍,結束了他的生命。百姓也是十分高興,無人不拍手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