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棄萬元月薪工作,承包荒山100畝放養土雞、土豬,年入100萬元

2020-12-05 皖北農村視界

安徽淮北男子蔣大哥今年41歲,他是一名淮北市城裡人,卻放棄了城市裡舒適的萬元月薪工作,獨自到皖北蕭縣徐裡村承包了100畝荒山,放養土雞、土豬、大白鵝,年收入100萬元。圖為淮北市民蔣大哥站在承包的荒山養殖場的留影。

蔣大哥說,他在承包的100畝荒山裡圈起了柵欄,蓋了幾間簡易房屋,放養了7000隻土雞,還養殖了幾百頭土豬和數百隻大白鵝,平時土雞、土豬和大白鵝在山林裡到處轉悠覓食,吃草、吃蟲子、山果和種植的無公害無汙染的農作物等。圖為蔣大哥和他放養的土雞在一起。

圖中蔣大哥放養的土雞有9個月了,雖然長得很慢,蔣大哥說,這些放養的土雞吃的是山裡青草、蟲子、山果、和無公害無汙染的農作物,不含有任何添加劑,養成的土雞肉質好,燉著吃、烹飪地鍋雞吃味道非常香,出售價25塊錢一斤熱銷。圖為蔣大哥在用無汙染的玉米餵食土雞。

蔣大哥在山裡承包了100畝荒山,還在山裡修了一條碎石路通到山下,方便出行。圖為蔣大哥放養的土雞在山林裡覓食吃飽後,都悠閒地在碎石路上轉悠。

圖為蔣大哥放養的土雞在山林裡覓食。

圖為蔣大哥在山裡放養的土豬,吃著主人在地上撒的幹玉米粒。網友們知道這是啥品種豬嗎?

圖為蔣大哥在山裡放養的大白鵝,小編知道大白鵝是在河水裡生活的,大白鵝在山裡無水的地方能生存,而且長的又大又肥,小編還是頭一回見。

圖為蔣大哥在向小編展示土雞下的蛋,蔣大哥說,他放養的土雞下的蛋不大,可是營養豐富,每天有很多淮北市民驅車前來購買,價格1.5元一枚。

安徽省淮北市男子蔣大哥,今年41歲,卻放棄了城市裡舒適的萬元月薪工作,獨自到皖北蕭縣徐裡村承包了100畝荒山,飼養土雞、土豬、大白鵝,年收入100萬元。圖為淮北市民蔣大哥的荒山養殖場。最後祝淮北市的蔣大哥飼養土雞、土豬、大白鵝財源滾滾而來,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相關焦點

  • 男子承包百畝荒山,放養土豬、土雞年入100萬,笑稱賺錢靠福報
    天剛亮,安徽蕭縣徐裡村的深山林地,一位中年男子開始餵養土雞,在他呼喚聲中,土雞從樹林中、草窩裡聚攏到他身邊,爭搶食物。男子名叫蔣聯濤,今年41歲,是安徽淮北市城裡人,幾年前放棄了城市裡月薪萬元、舒適的工作,獨自到徐裡村承包了100畝荒山,放養土雞、土豬、大白鵝,如今年收入100萬元。
  • 承包10畝地來散養土雞,這個項目怎麼樣,能賺多少錢?
    1、10畝地需要散養多少只土雞。上面題主說的非常明白,承辦10畝地的目的主要是散養土雞為主。而散養不等同於籠養,需要土雞的自由採食,因此土雞的活動量是非常大的,佔地面積也是非常的多。以標準的散養土雞空間為例,一隻土雞的雞舍佔地面積為10隻/平方,放養面積為500平方米/100隻。
  • 資溪流轉山壟田6萬餘畝
    原標題:資溪流轉山壟田6萬餘畝    山旁生豬哼哼叫喚,山上梨花燦爛盛開,土雞在樹間追逐嬉戲,番鴨在魚塘遊來遊去……這是日前筆者在資溪縣高田鄉許坊村大港村小組的山壟田裡見到的一家生態養殖基地。基地負責人高新文介紹說,目前基地投入100多萬元,養殖生豬100多隻,種植梨樹30多畝,還放養了白鵝、番鴨、土雞等家禽,一年可獲盈利30萬元。   近年來,由於外出人口增加,糧食單產的提高,一些地理位置偏遠、坡度高、經濟效益低的山壟田被拋荒。針對這一狀況,該縣通過技術支持、項目引導等,對山壟田承包經營權進行科學合理流轉,鼓勵種植中藥材、花卉、水果等經濟作物。
  • 承包100畝荒山養羊,等5年之後是賺還是賠?老養殖戶有話說
    用他的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要幹就幹大的,比如說承包100畝荒山去山裡面養羊,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5年之後豈不是能大發一筆「羊財」?可是,結果真的能如他所願嗎?作為最好的朋友,我只能為他分析各種可能性,至於最後能不能賺到錢,四個字,聽天由命吧。可能性一:掙錢。
  • 放棄高薪,返鄉創業,承包1000畝荒山搞生態農業,十年付出終成功
    承包荒山2006年,他在靈壽縣承包了一片荒山。這座荒山上,雜草叢生,人和車進入都非常困難,而且沒有水也沒有電,非常荒涼。但是尹恆祥覺得承包這1000畝荒山,雖然辛苦,但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且還給自己做了一個美好的規劃,要將這荒山變成北方的百果園。
  • 銅川土雞散養致富?年盈利70萬元
    土雞散養致富?年盈利70萬瑤曲鎮村民不一般銷往內蒙、四川、甘肅、河南在脫貧攻堅中,銅川市耀州區瑤曲鎮教場坪村利用產業扶貧資金,與家家生態專業合作社規模化散養土雞養殖場籤訂了產業扶貧分紅協議,並通過勞務用工方式帶動多戶貧困戶實現務工脫貧。
  • 1畝1萬元,100畝就是100萬元,如今升級到了1000畝
    1畝1萬元,100畝就是100萬元,如今升級到了1000畝 2020-06-25 0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商林嘉明承包重慶武隆縣萬畝荒山建農場
    華夏經緯網6月10日訊:據中新網消息,一個佔地9998畝的農場日前已由臺商投資在武隆縣正式開建,重慶市外經委外資處人士稱,這是港澳臺資金在重慶市建設的第一個綜合性大農場。    據介紹,嘉明農場位於重慶市綠色蔬菜種植基地武隆木根,承包土地多為荒山、荒坡及撂荒地。
  • 廣西「80後」女孩租800多畝荒山 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廣西「80後」女孩租800多畝荒山 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2019-06韋鼎標 攝 楊柳青在查看土雞長勢。 韋鼎標 攝楊柳青在查看豬苗長勢。 韋鼎標 攝楊柳青在豬圈內巡查。 韋鼎標 攝圖為6月6日拍攝的合作社養殖的土雞。 覃天陽 攝圖為散養在野外的黑香豬。 覃天陽 攝坐落在深山裡的種養基地。
  • 承包320畝荒山被划進風景區 30年樹木成林難收益
    1985年,安慶市的許幫正等5人將三公山的320畝荒山承包下來植樹造林,承包合同2015年1月1日就會到期,可許幫正等人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這片林地被划進了巨石山風景區,5人無法按照合同的約定採伐林木。這樣的尷尬怎樣解決?據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協調巨石山生態旅遊開發公司一次性買斷承包人30年林木收益權。
  • 重慶豐都虎威鎮村民投資100萬租荒山 造林5000畝
    「這幾個村的桉樹共有5000畝,全部是一個叫王淑軍的老闆栽植的,再過三兩年都長大成材,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大池村村支部書記 告訴筆者。下崗創業淘到「第一桶金」王淑軍曾經是豐都縣林業系統一名職工,2000年,因所在的林業系統機構改革,在單位幹了11年的他下崗了。
  • 福建建寧:藏香豬荒山放養 香飄福廈
    返鄉創業,屢次以失敗告終  何輝國,30歲,初中畢業後沒有繼續學業,而是開始步入社會,2005年應徵入伍,成為一名消防戰士。  2007年退伍後,何輝國前往泉州,做起了業務員,從事兔子餵養、銷售等工作。
  • 在農村散養100隻土雞,一年的利潤有多少?看完了解了
    而雞舍建設的目的也是很大的好處,一是能躲避夜間的天敵,二是能給土雞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有利於土雞們正常生長。所以來說,要想養好土雞,這土雞舍的建設也是必須要做的。那麼怎麼建設雞舍為好呢,我認為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成本,用塑料、竹竿、水泥建設一個簡易大棚就夠了。
  • 內江夫妻放棄萬元月薪回鄉養殖「竹林雞」,收益可觀供不應求!
    在內江一對夫婦,放棄萬餘元的月薪,為了心中的夢想,回鄉養殖「竹林雞」。如今,他們的「竹林雞」供不應求,收益可觀。1997年,唐奎開始養雞,因為不會管理,養殖的1000隻土雞幾乎死光,虧空了父母提供的原始資金,只得到深圳打工。4年後,唐奎回到老家再一次搞起了養殖業。「當時父母聽說我要搞養殖,堅決反對。」唐奎說。第二次養土雞,唐奎將規模控制在500隻。
  • 營林隊長李廣喜20年綠遍700畝荒山
    20年前,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大石溝經營林場職工李廣喜,承包了施業區內的705畝荒山,一心想把這片「荒山」變成「青山」。而今,已是大石溝經營林場工會主席、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李廣喜,不僅把荒山變得鬱鬱蔥蔥、漫山披綠,精心栽下的紅松果林更給他帶來了年收入四五萬元的經濟。1988年,李廣喜來到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大石溝經營林場工作。從營林工人到護林隊隊員再到營林隊長,李廣喜愛上了自己的工作、愛上了這片綠水青山、愛上了這裡的每一棵樹木。
  • 農民改造4畝荒山,種它畝產1200斤,一斤10元畝入1.2萬元
    農民種植花椒種植花椒這類經濟作物是當前農民朋友普遍認可的,與圖中的農民爺爺交流得知,他種植花椒是經過詳細研究之後的結果,為了儘快獲得效益,不惜花費重金改造自家承包的4畝閒置荒地,由於引種的市面上的新品種花椒,具有畝產量高、適應土地的能力強、病蟲害少的特點,種植的第三年便獲得了近2萬元的收入。
  • 農民承包3畝荒山地種它,畝產約130斤,年收入3萬元
    種茶園採摘茶葉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看看農村的青年小夥王先生,他自從大學畢業返鄉回家,先後在村裡承包荒山、改造山丘地種植茶樹,由於生長環境及管理更加科學,採摘的茶葉新鮮高檔,春季的鮮芽一斤價格上百元種茶園採摘茶葉據了解,這位農村青年在外地求學期間主修農林牧專業,對時下地裡生長的生薑、茶葉、大蒜等經濟作物有深入的鑽研,而且外加農業技術站實習的工作經歷,讓他對農業有更深的認識,為了發揮自身的理論知識及為農村老家經濟發展做貢獻
  • 「禿頭」山上長滿大樹,青州10年綠化荒山15萬畝
    「禿頭」山上長滿大樹,青州10年綠化荒山15萬畝大眾日報記者 石如寬2020-07-07 15:57:54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近日,接連幾場降雨,為荒山造林帶來了好墒情。雨季造林是青州市全年植樹綠化的重頭戲,今年該市將荒山綠化美化造林1.1萬餘畝。為了讓荒山變綠,幾十年來青州人代代探索,春季植樹、雨季、秋冬不間斷造林,每年投入專項資金300萬元以上,確保每年荒山綠化1萬畝以上,並自創釺探造林技術,十年來完成造林面積15萬畝,樹苗成活率節節提高,成功創建為山東省森林城市,構建起全域一體化生態大格局。
  • 「80後」棄萬元月薪回鄉養鵪鶉
    (顧海燕 張園/攝)5年前,在靖江,擁有一份月薪近萬元的工作,一定幸福感「爆棚」。但斜橋鎮紅旗村「80後」小夥徐鍇卻「不安分」,偏要頂著全家人的反對,辭職下海創業。短短四年,他白手起家,如今養殖場年銷售超200萬元。日前,記者走進紅旗村金華鵪鶉養殖場探訪,在生產車間裡找到了正在忙碌的徐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