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7月份開始,鄭州市對居民小區裡的舊衣物捐贈箱進行統一規範,取締原有的各種捐贈箱,改由城管部門統一設立,統一回收。一年下來,這些捐贈箱投放的效果怎樣?鄭州市一天能回收多少舊衣服?這些回收來的衣服,最後又都怎樣處理了呢?用於捐贈的舊衣服又有多少呢?
市民提問:回收箱裡舊衣服都去哪兒了?
市民楊女士前段時間搬新家,她從衣櫃裡清出來不少舊衣服,有些還只上身一兩次,扔了可惜,但送人又送不出去。楊女士想起小區裡有舊衣物回收箱,就一股腦地全投了進去。
過後沒多久,楊女士想起這事兒,突然很想知道她投的這些衣服現在怎麼樣了,因為自己平時從回收箱旁經過,好像也沒見有人去收運裡面的衣服。
「既然是回收箱,肯定是要回收利用的,到底咋回收、咋利用的?用到哪兒了?一直也沒見公布過。」楊女士說,以前小區裡放有各種各樣的衣服捐贈箱,有的是慈善機構設立的,有的社會公司放置的,五花八門。以前也聽說有不法公司將捐贈的衣物重新出售牟利。現在的這些回收箱,雖然是由城管局統一設立的,但是對於衣服的最終去向,她還是很想知道。
記者探訪:只有5%的舊衣服被捐贈,有的「舊衣服」連吊牌都沒摘
帶著市民的疑問,記者日前在鄭州市多個小區進行了走訪,幾乎每個小區裡都能見到藍色的統一標識的「織物回收箱」。從投放口往裡看,不小箱子裡都有舊衣服、舊鞋子等廢舊織物。
在2019年7月份,《鄭州市廢舊織物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對外公布,對全市的舊衣物回收箱進行統一的規範。而對於回收舊織物的處理,現在鄭州市也明確要集中到各區分揀中心統一處理。
記者隨後去到經開區的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在該中心的廢織物處理車間,一進門就能看到,大大小小几千個舊衣服的包裹,分門別類地堆放在不同區域。
中心負責人朱俊朝告訴記者,目前這裡存放的舊衣物大約有100噸,是從今年1月份到現在的回收量。目前,中心在經開區內一共投放了220多個織物回收箱,覆蓋了全區大概40%的小區,到7月底他們就可以實現全覆蓋。他們的收運車每周進行三次收運,每次大約能回收800公斤左右的舊衣服。
中心工作人員閆靜靜介紹說,這些舊衣物在收運回來後,工人會根據織物的不同材質,先進行一個簡單的分類,比如棉化纖類、廢箱包類、廢棉麻類等等,分別存放。然後會再進行一個人工挑選,將舊衣物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品質較好的衣物,會被送到洗消車間,進行清洗、消毒、熨燙、烘乾、晾曬,然後包裝起來。第二類是品質不太好的,會被輸送給下遊的生產企業,作為生產原料進行利用,製作成拖把之類的其他產品。最後一類就是病人穿過的,或者帶有血汙汙染的衣物,會被直接送到焚燒發電廠焚燒發電。
在該中心的洗消車間,記者看到幾排整齊擺放的貨架,上面都是經過清洗消毒的,品質較好的衣物,其中不乏鮮豔如新的衣服,甚至有的衣服連吊牌都還沒摘。根據該中心統計的數據,在回收的舊衣物中,品質較好、可用於捐贈的部份大約只佔5%,用於資源再利用的在85%左右,剩下的10%會被送去焚燒發電。
部門回應:舊衣物回收的成本和收益全歸企業,「分類辦」負責監督流向
根據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鄭州市分類辦)的統計數據,目前,鄭州市區一共投放了6200多個織物回收箱,基本實現了中心城區的全覆蓋,整個市區每個月回收的舊衣服大約在500噸左右。
鄭州市分類辦工作人員介紹說, 對於廢舊織物的回收處理,包括收運、洗消等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全部由各區分揀中心的運營企業承擔,同時,對舊衣物進行資源化利用所產生的收益,也歸該企業所有。分類辦負責對企業進行監管,要求各企業建立臺帳,對所有舊衣物來源可溯,流向可查。
該工作人員還介紹,根據相關規定,對舊衣物的回收處理,分類辦的要求是全部進入各區分揀中心處理。但考慮到目前有些區的分揀中心還沒建成,暫時是由各區自行確定一到兩家企業負責收運並暫存。對已建成的分揀中心,會通過慈善總會等機構對品質較好的衣物進行捐贈,或者是企業自己舉辦專門的捐贈活動。不過目前相關環節還在梳理中,還未進行過捐贈。
【來源:大河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