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家鄉南陽,可是個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歷史上風雲際會,人才輩出,光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那就一大堆名人:幫助武王伐紂的姜子牙;春秋名相百裡奚;輔佐越王勾踐東山再起,後來又成為春秋首富的範蠡;躬耕臥龍崗隱居求志的諸葛亮;發明地動儀的科聖張衡;寫下《傷寒雜病論》的醫聖張仲景等等。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起兵南陽終成一代帝業的光武帝劉秀,今天我們專門聊聊劉秀在南陽的那些事兒。
提起東漢中興之主光武帝劉秀,故事很多,不過在南陽,口口相傳的都是王莽攆劉秀的故事,聽完這些事兒,你不得不相信,劉秀果然是真命天子!
論起來王莽是劉秀的外公,為什麼要攆劉秀呢?冤有頭債有主,這事兒要從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說起。傳說劉邦芒山起義時,斬殺了一條大蟒蛇。半夜裡,那條蛇就來劉邦的夢裡索命:「還我命來!還我命來!」劉邦似半夢半醒間答道:「現在在山上,等到了平地再說吧!」這話到後來真的應驗了,到了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殺了漢平帝(平地)。原來王莽就是那條蟒蛇轉世,來找老劉家報仇的。
漢平帝的皇后是王莽的女兒,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劉秀。為了斬草除根,王莽非殺掉劉秀不可。話說劉秀連夜逃出京城長安,輾轉來到河南南陽一帶,於是在南陽留下許多有趣的遺蹟。
光武帝遺蹟——遮山
話說劉秀在白河灘被王莽軍隊戰敗,劉秀獨自一人向南陽西北方的伏牛山中逃去,王莽帶兵緊追不捨。這天,劉秀跑到一座荒山腳下,正值六月盛夏,一連幾天滴水未進的劉秀又飢又渴,癱倒在一塊被曬得滾燙的石壁上。驕陽似火,上曬下烙,熱的劉秀喘不過氣來。他心裡想:莫非今天我要死在這裡了?不由得自言自語道:「山哪,你歪歪頭,探探身,給我遮個陰涼,保我一條命吧!」說來奇怪,話音未落,那峰頂真的慢慢歪了過來,一片濃陰正好把劉秀遮住,劉秀才緩過勁兒來。後來,這座山被當地的老百姓叫做「遮山」。
遮山上有一座「先亡廟」,廟內立有石碑,記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說劉秀當年被王莽所追,逃到遮山內,一日走的又渴又餓,人困馬乏,這時,山腳下走來一位老婆婆,手提一隻小瓦罐,是給半山坡刨地的老伴送飯的。劉秀向老婆婆深施一禮討飯吃。老婆婆看到劉秀可憐,就把飯給了他。劉秀兩手捧起飯罐,一口氣把一罐麥仁湯喝完,劉秀掏出一錠銀子送給老婆婆,老婆婆說什麼不要。劉秀只好記下這份恩情,以圖後報。後來劉秀洛陽稱帝,派大臣到遮山訪查這位老人,得知人已不在人世。劉秀只好下旨封修廟祭祀,因為劉秀未能在老人活著的時候報答恩情,就把這座廟命名為「先亡廟」。
光武帝遺蹟——扳倒井
這天劉秀跑到石橋鎮,已是半夜時分,他累得人困馬乏,嗓子冒煙,正好旁邊有一口井。劉秀想打點水喝,可是正值深夜半更,提水沒有桶,打水沒有繩,這該怎麼辦呢?劉秀眼望著井裡的水,自言自語說:「要是井能扳倒,該多好啊!「不料話音剛落,說也奇怪,這眼井真的自己慢慢傾倒了,清涼涼的井水流到了井口。劉秀喝了一個痛快,向井拜了幾拜然後又繼續趕路。人們聽說是劉秀叫井扳倒了,就把這個村改名扳倒井村,把這眼井叫做扳倒井。
不過現在南陽的扳倒井有好幾處,哪個才是劉秀扳倒的井呢?你不仿來探個究竟。
石橋鎮麥仁店的扳倒井
光武帝遺蹟——泥牛古蹟
南陽有一座老君堂,據說是老君雲遊仙境常到這裡歇足,有一次趕夜路比較急,趕到時天就麻麻亮了,為了不讓仙牛驚擾凡世,就把坐騎點化成一座泥牛。
劉秀南陽會戰時,又一次夜戰慌亂中失去了自己的馬,危機時刻老君堂裡的泥牛顯靈救助劉秀,才使其脫離險境,最後成就東漢帝業。為了報答泥牛相助之恩,光武帝就在老君堂觀內的高丘處,立了塊石埤,名曰「泥牛古蹟碑」。上刻:「漢光武夜戰失騎,老君堂泥牛顯靈救駕處」。
當然,這些事情大多都是傳說。不過幫劉秀打江山的二十八宿(二十八員大將)大部分都是南陽人,劉秀稱帝洛陽後,將南陽定為陪都。南陽也是東漢時期全國冶鐵中心,當時南陽是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全國第三大城市。
劉秀二十八宿
為了紀念劉秀起兵南陽這個事兒,南陽還有條路叫光武路,有座橋叫光武橋。
南陽光武大橋
南陽的光武路
南陽又稱為「南都」、「帝鄉」,這些稱謂都源於光武帝劉秀。劉秀的傳說也會一代代流傳下去,南陽人對劉秀的情結,也是世世代代說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