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十多天就過年了,你想好了在哪兒過嗎?娘家?婆家?還是自己家?
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好多年,直到去年才得以解決。
我娘家和婆家相距不遠。但是去娘家了,婆家不高興,去婆家吧,娘家不高興。去年快過年的時候,我就跟老公商量,今年怎麼辦呢?老公說:「要不我們把他們兩邊的老人都聚在咱家吧。」
我眼前一亮,我怎麼以前就沒想到呢?
於是,我分別跟婆婆和媽媽都打了電話。開始她們都有所遲疑,都說跟自己的親家母相處不多,害怕拘束。但最終也都同意了。
其實我也有點害怕,因為雙方老人很少走動,也就逢年過節見一面,客客氣氣的打個招呼。兩家人要住到一塊兒,會不會特別不自在?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去接公公婆婆,老公去接我的爸爸媽媽(當時害怕他們說誰先接誰後接的問題,害怕他們不高興,所以我們乾脆一起接)。
當時我在家為他們準備了紙牌和象棋,因為我知道我婆婆和媽媽都喜歡打紙牌,而我公公和我爸爸都會下象棋。事實證明,我想的有點兒多了,他們自己帶了麻將。
爸爸進門就說:「閨女,往年都是我們做好了飯你們回來吃。今年剛好,我們都休息休息,你們做飯啊,我們打牌去。」
我給他們拿出準備好的零錢,他們四位居然異口同聲的說:「我們有準備。」
四位老人打牌去了,我跟老公進廚房做飯。透過廚房的磨砂玻璃門,看他們圍在茶几上,對著麻將,他們立馬就有了共同話題。
婆婆在提議:「輸了自己的,贏了歸我孫女兒啊。」「好」另外三人沒有異議。
媽媽在喊:「妞妞(我女兒小名),快來給外婆倒水,看我今天贏他們三個給你買好吃的。」
看著四位老人熱熱鬧鬧,能玩到一起我就放心了。
我跟老公在廚房做的菜,有公公愛吃的滷豬耳朵;有婆婆愛吃的爆炒蝦尾;有爸爸愛吃的紅燒帶魚;有媽媽愛吃的蓮藕燉豬蹄;還有女兒愛吃的糖醋排骨。
四位老人的愛好和口味都不一樣,公公和婆婆喜歡吃辣一點的,我的爸爸媽媽喜歡吃清淡一點的。所以辣的和清淡的,我們都各準備了一些。
飯桌上公公跟我說:「英子,謝謝你了。照顧到了我們大家的口味。」
爸爸也跟老公說:「你們今年辛苦了。」
其實,我們都受之有愧,往年無論我們是去公公婆婆家,還是去爸爸媽媽家,他們都會做一桌子我們愛吃的東西。
看著四位老人能吃能喝、健健康康,這是我們作為兒女的福氣。
飯後,爸爸和公公一起出門,說要下樓消消食兒。媽媽和婆婆在討論廣場舞的姿勢。還相約以後要一起跳廣場舞。
兩位老人在我這兒住了兩晚上,初二才回到各自的家裡。
他們走後,我跟老公相視一笑。原來過年回誰家的問題,真的不是啥大問題,把兩家老人聚在一起過年多好。我決定,今年還請兩邊老人一起在我們家大團圓。
老人並不在乎過年是在你家還是在他家,他們只是希望能在過年,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能跟你在一塊兒就好。
所以,婆家和娘家離的不遠的,一定記得把兩家老人聚在一塊兒。讓兩邊老人都能享受到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也讓自己免於來回奔波。
最後,祝願你今年不再為回娘家還是婆家過年而煩惱!
小貼士:
①雙方老人的其他兒女過年都不能在家的情況下,才能讓兩邊老人一起,要不然別的兄弟姐妹可能會不願意。
②記得照顧好雙方老人飲食習慣,不得厚此薄彼。
③儘量為他們準備共同的娛樂項目,讓他們有共同的話題。
今日話題:你認為過年該回娘家還是婆家?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