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混亂的香港:四大黑幫與四大探長

2020-11-20 騰訊網

自 1949 年到上世紀 70 年代,香港黑幫有四大派系,分別是「十四K」、「和勝和」、「四大」、「潮州幫」。其中「義群」跟「新義安」又稱潮汕幫,「14K」 跟「和勝和」叫廣府幫(廣府幫主要指的是珠三角一帶)。

「義群」老大吳錫豪

「義群」是大名鼎鼎的跛豪吳錫豪創立的,跛豪是香港六七十年代最大的毒販,其故事曾被拍成電影《跛豪》與《追龍》。

吳錫豪,人稱「跛豪」。潮汕達濠出生,六十年代初移居香港,花檔起家(賭博)。之後改為販毒。在 60 年代後期至七十年代初期販賣毒品超過 30 噸,價值 3 億元以上,「義群」更與香港警隊高層勾結,同時亦牽涉殺人等嚴重案件,隨著跛豪坐牢,義群隨之銷聲匿跡。之所以把跛豪的義群單列,是因為他太有名了,事實上跛豪就是香港歷史上除了猶太人外的最大毒販。

彼時的香港,有著「警察管黑幫,黑幫管治安」的說法,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發生糾紛不是報警求助,而是先幹一架,誰的拳頭硬誰誰就說了算,所以也就滋生了黑暗勢力的增長,並且還形成了一定規模且完善的地下秩序。而締造這個秩序的就是《追龍》中由劉德華飾演的雷洛和甄子丹飾演的跛豪,黑白兩道勾結使攪得社會天翻地覆。要說當時有多黑暗、貪汙有多嚴重?來港任職的英國官員,從上到下沒有不貪汙腐敗,各級行政機關貪汙成風,事事都得靠關係走後門塞紅包,不然處處都會受限。

吳錫豪

香港四大探長

在警匪勾結的這段時間裡,跛豪的幫會異軍突起。因為當時的警察裡有不少就是幫會的成員,且有不少是潮汕幫的。而在華人探長裡,有著當時赫赫有名的四大探長,他們分別是呂樂、顏雄、韓森和藍剛。以這四個探長為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多。(總探長的正式名稱叫做刑事偵緝甲級高級警長,探長是刑事偵緝高級警長。實際負責各區事務的就是各個華探長以及探長們。)

這些人對各個社團都非常熟悉,長期相處下來,這些探長和各社團的當家人關係十分微妙,只要社團不去騷擾工商業界及中上層市民,他們也就睜一隻閉一眼。對於當時的香港來說,社團只要有探長作保,根本不怕職位高的英籍警官;對於探長來說,有社團的幫助,罪案舉手可破;而英國籍警官,只要能獲取利益,社會秩序在表面上沒有遭受破壞,都不會管下面人怎麼做事。

於是在各方的默契下,香港的社會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香港「四大華探長」中呂樂的「事跡」最為人熟悉。劉德華主演的《五億探長雷洛傳》,王晶的《金錢帝國》,2017 年劉德華再次出演的《追龍》,都有刻畫出呂樂。

「五億探長」呂樂

雷洛,真實名字呂樂,又名呂務樂,當時為香港總探長,「五億探長」的稱號(當時傳言呂樂有五億身價)。1920年在廣東省汕尾市出生,後來全家人偷渡去香港,「14K」 搞出的雙十暴動後,他因為反黑有功當上新界區警察隊刑事偵緝處總華探長。直到2010年於加拿大病逝。

由於跟跛豪同為潮汕人,同時跟香港的各個幫派都有著各種交情,他在任期間,結合他自身的一套哲學,建立了一套警匪勾結,貪汙的完善機制。

當時連人上人的英國警察高管搞不定的事,都需要四大探長出面擺平。當時的一代大毒梟吳錫豪都給呂樂打下手,甚至其他兩位大探長,韓森都需要呂樂提拔,顏雄直接就是他的跟班。只有藍剛才能和他相提並論。

同時呂樂家族本身就有幫會的背景,其叔祖父呂六就是幫派中的一個大佬,他有個女兒名叫呂杏華,呂杏華後來成為新義安龍頭向華炎妻子。

向華炎的父親是向前,娶四個老婆,總共生了 13 個孩子,其中 9 男 4 女。向華炎是長子,新義安採取的世襲制,因此很早就確定是繼承龍頭老大的人員。另外在香港影視圈特別有名的向華強、向華勝,儘管他們一直聲稱不是幫派人士,但是從不否認向家跟新義安的關係。

向華強

在 60-70 年代的香港警匪勾結實在太厲害,其貪腐問題導致民怨沸騰,港英政府也明白,這些問題已經危及其能不能管理下去的問題。

曙光來到,香港廉政公署成立

1974年新的港督麥理浩,決定成立香港廉政公署ICAC).開始對香港各級部門的貪汙進行肅整,尤其是香港警隊這重災區。70年代中期呂樂安頓好家人後,自己逃到臺灣,當時好多香港涉貪的警務人員都逃往加拿大,但是後來加拿大呆不下去了,只能逃到和香港沒有引渡條約的臺灣。警方貪汙腐敗最多的四大探長雖然均被通緝,但是全部逃走了,沒有一個歸案。這群香港前高級警務人員在臺灣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風光不再,低調隱世,其中包括曾啟榮(曾志偉的父親),在泰國的顏雄有時也到臺灣敘舊。

香港的廉政公署創造了反貪的奇蹟,1974 年到 1977 年,大批的警察被控涉嫌貪汙,把當時的警察群體弄得人心惶惶,畢竟幾乎沒有一個身上是乾淨的,或多或少都有受過賄賂。

在 1977 年 10 月,廉政公署以集體貪汙罪拘捕了 140 名九龍區警員,隨後抓了 30 多名警官。這下子把它們嚇懵了,警察實在受不了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於是全香港有 2000 多警察上街遊行罷工,逼得港督沒辦法,發布了「特赦令」。

在收拾警察的同時,警察內部也對俗稱O 記[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進行了大換血。這次大換血後開始嚴厲打擊三合會的犯罪,其中最著名的是把跛豪抓進去坐牢了,導致義群徹底覆滅。

1974 年年底,吳錫豪從臺灣返回香港後被捕,整個集團被判刑 124 年,其本人也被判刑 30 年。1991 年,吳錫豪因肝癌末期,獲香港港督特赦出獄,出獄後在療養院被採訪,他說了八個字:生死有命富貴在天。25 天后,因病情惡化去世。

自 ICAC 發揮作用,港督向警員許下截至 1977 年以前的事跡一概不追究的承諾之後,香港黑社會才真正告別曾經的瘋狂時代,從這個時候開始走上洗白之路。

黑社會的轉變之路

廉政公署成立後,香港警界貪腐問題得到了根本的改變,同時黑社會形態上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電影《無間道》從一個側面剖析了香港警界與黑幫之間相互滲透的時代。究其原因,是因為 ICAC 一下子搞了太多的警察,導致香港警力空虛,需要警官學校大量招生,以填補空缺。

黑社會臥底警方或者警方臥底黑社會

如同電影裡的劉建明一樣,很多警員就是黑社會安排進去的。現實中一位著名明星的人生軌跡,很好地詮釋了香港黑幫的變化,他就是陳惠敏

陳惠敏承認他在 17 歲的時候就成了 14K 的成員,然而就在同年,他去考了警校。因為年紀小了一歲,於是轉去懲教署報考獄警,在那裡他獲得了第一份工作,隨後轉成了正式的警察。 跟電影中的劉德華有所不同的是,陳惠敏是在 1961 年成為獄警的,這個年代是警匪勾結最厲害的時候,後來他丟掉工作就是因為其黑幫身份。其後陳惠敏開始涉足演藝圈,由於他很能打,使得其逐漸出名。

1972年,陳惠敏代表香港參加東南亞拳賽將對手打敗贏得冠軍,所以有「拳有陳惠敏腿有李小龍」之稱。

在 80 年代初,陳惠敏通過 14K 在夏威夷的渠道給日本山口組弄槍。案發後,遭到拘捕,然後移交到香港。香港司法當局控告他們夫妻,陳惠敏的妻子非常有義氣地攬下所有罪行,被判入獄 2 年。 陳惠敏坦誠地說過,他在 14K 裡的級別很高,是雙花紅棍(紅棍就是幫會裡面的保安隊長,而雙花紅棍是由兩個以上的幫會龍頭為他「扎職」,頭戴龍眼雙花,寓意文武雙全。)

1997 年是香港黑社會生態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分水嶺,不再張牙舞爪、打打殺殺了,聰明的幫派在回歸之前就主動轉型了。此時的香港機會很多,黑幫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做起生意,或以服務的方式滲透進各行各業。

當了 50 年黑幫老大的陳惠敏就直言香港的幫會也是愛國的,跟他一樣身份的黑幫老大在不同場合說過類似的話。而陳惠敏如今也是在做紅酒生意。但是一些黑幫成員走的並非陳惠敏的路線,如《無間道》中描述的一樣,一些黑幫成員開始介入政壇 。

相關焦點

  • 70年代混亂的香港:四大黑幫與四大探長
    自 1949 年到上世紀 70 年代,香港黑幫有四大派系,分別是「十四K」、「和勝和」、「四大」、「潮州幫」。其中「義群」跟「新義安」又稱潮汕幫,「14K」 跟「和勝和」叫廣府幫(廣府幫主要指的是珠三角一帶)。
  • 香港四大探長,第一位劉德華曾經飾演過,第四位外號「無頭」
    20世紀60年代,香港被英國統治期間,黃賭毒十分猖獗,時局相當混亂,華人地位很低。在香港警隊卻出現了四位華人探長,縱橫黑白兩道,隻手遮天,風光一時。呂樂,廣東省汕尾市新南村人,歷任港島、九龍總華探長,與黑幫勾結收取龐大的賄賂。據傳身家達到五億之多,被稱為「五億探長」,四大探長之首。
  • 香港四大探長之首:勾結黑幫,壞事做盡!卻安享晚年,活到了90歲
    而著名的四大警探之首呂樂就是最有名的香港霸王,上有賄賂上司,下有勾結黑幫,撈得一肚子油水!壞事做盡!  呂樂出生在廣東省汕尾海豐縣,他並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而是後來全家偷渡去香港的偷渡客。偷渡去香港的呂樂一家只是為了有一頓飽飯,有一份賺錢的工作。
  • 《跛豪》《四大探長》《上海皇帝》,這些才是真正的香港黑幫電影
    香港電影在1990年左右出現了一種新類型:梟雄片。梟雄片其實就是黑幫片,但比黑幫片更加氣勢恢宏。《古惑仔》系列最多講講爭地盤、選話事人,但1990年那個時期的梟雄片格局更大,往往與時代大勢相結合,看起來非常過癮。
  • 香港「四大探長」簡介
    香港「四大探長」簡介1992年,由林德祿導演,由任達華、李修賢、鄭則仕、李子雄的我那個主演的《四大探長》上映,使人們通過影片認識了香港四名華人探長,他們並稱香港「四大探長」。他們縱橫黑白兩道,在當時黑暗暴亂的香港揚名一時。影片中,李修賢飾陸剛;任達華雷傑,綽號「笑面虎」;鄭則仕飾何森,綽號「肥仔B」;李子雄飾姚雄。
  • 60年代稱霸香港的一代梟雄,四大探長都畏懼三分,最終結局如何
    「上世紀60年代的香港,四大探長黑白通吃站在權力尖端」看過大量警匪片的人才知道,在上世紀中後期的香港有多亂。看過劉德華《廟街十二少》的人應該對當時坐在首席的四個人非常印象深刻吧,他們四個代表的是當時的香港警察的權力巔峰,也就是四大探長。四個人分別是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這幾個人是很多的警匪片中的原型比如說《雷洛傳》、《金錢帝國》,這四個人在香港手腕通天,翻雲覆雨與黑幫搞成一團收黑錢,草菅人命。
  • 從香港電影觀感CID時期叱吒風雲的四大探長
    現今很多的香港電影作品,會反映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廉政公署成立前香港警隊尤其是CID權力的如日中天。當時的香港警隊,大體分為軍裝和便衣兩大類警種,軍裝主要從事巡邏職能,而便衣就是CID,從事的不僅僅是刑事偵緝職能,還有對社會面的綜合管理,比如對黃賭毒撈偏門的黑社會團體的制約和操控。
  • 伍億探長呂樂晚年回憶:60年代香港黑社會遠沒有外界傳言那樣猖狂
    在當時的香港,呂樂算得上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素伍億探長的稱號。 1977年,為了整治香港地區日趨嚴重的貪腐問題,廉政公署成立。首批成為廉政公署打擊對象的便是以呂樂為代表的香港警界。 當時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曾並稱為港界四大探長。但這所謂的四大探長長久以來都是香港廉政公署在籍的通緝犯。
  • 香港四大探長,叱詫黑白兩道多年,最終落得只能潛逃而不能返港
    經常看港片的朋友都了解香港四大探長,分別是呂樂、藍剛、 顏雄、韓森;四大家族則分別為: 馬氏兄弟集團、跛豪集團、江仔集團以及由沙塵超、馬菲士等人組成的白粉零售聯會。今天就先給大夥介紹介紹四大探長。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香港,四大探長是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特殊符號。
  • 揭秘香港上世紀4大幫派4大探長,雷洛原型豪賺5億
    50年代這個階段,可謂是戰火林立,一片混亂,各地黑幫如雨後春生,互相火併搶地盤,,沒有統一的規矩,就好比中國亂世,群雄爭霸,怎一個亂子了得,50年代末,港英政府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乎一場轟轟烈烈的遣黑運動開始了,許多黑幫大佬被遣送出香港,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這些大佬無奈只得避走香港,轉戰臺灣和歐美,繼續去禍害他地。
  • 【顯微鏡】漫話四大探長和總華探長
    雖說題材上有點老掉牙,香港網站的評論也是「噓」聲一片,不過《追龍》的票房收益似乎說明梟雄片依然有它的受眾,特別是內地觀眾對於「九龍城寨」時代的香港仍抱有一種獵奇的心態,都很想了解那個「百花齊放」年代的社會生態。
  • 上世紀在香港叱詫風雲的四大探長有多牛?貪汙數億,一人至今在世
    上世紀在香港叱詫風雲的四大探長有多牛?貪汙數億,一人至今在世說到呂樂、藍剛、顏雄、韓森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吧!當時這四位是能在在香港隻手遮天的華人探長。而且由他們的故事改編的影視作品也不少。在上個世紀,四大探長,統治香港黑白兩道,地下皇帝。
  • 「肥仔B」•四大探長之韓森
    回到祖國懷抱的香港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迅速;在回歸之前香港經歷一段黑暗時光,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偏門活躍、混亂不堪,當時警匪「一家」,四大探長、四大家族崛起,香港百姓生活在恐懼之中,不得安寧。當時的香港警界有四大華人總探長:呂樂、顏雄、韓森、藍剛。前面介紹了藍剛,今天介紹下韓森。
  • 上世紀60年代香港真正的一代梟雄,黑白通吃,四大探長都畏懼三分
    《金錢帝國》、《追龍》等電影的上映將六七十年代香港警隊「四大探長」為首的貪腐集團再次展現在人們面前。1963至1973年之間,香港警隊就是最大的黑勢力集團,貪汙受賄、黑白通吃是公開的秘密,十年間香港警員貪汙的金額達到當時的100億。
  • 真實版香港四大探長:呂樂只能排第二,另一位三區總探長權利最大
    四大探長,通常是指60-70年代時,香港警隊裡出現的4個華人探長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他們都因為以權謀私,包娼庇賭,貪汙致富,最終在1977年的一次特別行動中,他們連同另外幾十個探長一起被ICAC通緝,不是跑路就是被捕入獄。關於他們的故事,我們可以從《一代梟雄三支旗》、《跛豪》、《五億探長雷洛傳》等香港電影中了解得知。
  • 四大探長名不副實?14K超級元老:沒有呂樂,九龍城寨一塌糊塗
    該電影大概還是講述1974年,香港成立ICAC之後,與四大探長、犯罪分子鬥智鬥勇的故事,似乎與《五億探長雷洛傳之父子情深》的內容差不多。近兩年,王晶拍攝這種題材的電影比較多,只是改了一下電影的價值取向,更符合中國人的心理需求,對於看過《跛豪》、《雷洛傳》的觀眾,王晶的新作品也只是換湯不換藥,老故事新說法。
  • 金錢帝國2:四大探長
    王晶在90年代也拍出了不少的經典電影,如賭神、賭俠系列,但在近些年為了圈錢,也拍出了不少的爛片,如今他和香港的五大影帝古天樂、梁家輝、林家棟、鄭則仕,以及喜劇演員吳孟達達叔,看來王晶這次不僅是想要擺脫他的爛片稱號,還想從新樹立他的導演地位。
  • 起底香港4大華探長,權傾黑白兩道,被拍成多部電影
    ★成為超人的星星達人: 在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四大華探長是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特殊符號。1940年入職香港警察,從最普通的警員做起,一步步地成為了四大華探之首。 六十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步,但社會上黃賭毒和高利貸盛行,黑社會犯罪滋生蔓延,英當局無法管控,不得不依託四大探長來治理社會秩序。 呂樂黑白通吃,當時最有勢力的香港四大黑幫——新義安,14K,和勝和,潮州幫,全部都給他面子。
  • 總華探長與一代毒梟:「跛豪與雷洛」的兄弟情,其實根本不存在!
    1962年,已經32歲的他才偷渡到香港,最開始是做著賭檔的生意,因為生意不順利,才幹起了粉檔,但依舊不順利。那個在英國人統治的時期,社會上一片混亂,跛豪也是靠著他的殺伐,成功地在香港闖出一條血路。後來他便認識了寡婦鄭月英,跛豪經常說:鄭月英才是真正旺夫的女人,因為自從兩人結婚後,跛豪的事業開始急速地攀升。
  • 風雨飄搖之香港紅與黑:杜月笙、四大探長、新義安、14K、李嘉誠
    香港變得風聲鶴唳,11月,港英政府成立英軍遠東司令部,徵招了大量男丁入伍,很多警員也調來前線防禦。 因為人口激增,治安混亂,又因為大量警員去了前線,於是港英政府大量徵招警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