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億探長呂樂晚年回憶:60年代香港黑社會遠沒有外界傳言那樣猖狂

2021-01-12 騰訊網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在80年代的港片中,人們時常看到香港的黑幫十分猖狂。除了幫派之間在街頭火拼之外,甚至還時常有黑幫與警方展開大規模槍戰的時候。

伍億探長呂樂

1991年上映的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就是一當時香港警察中的真實人物呂樂作為原型改編而來。

呂樂,又被人稱作雷洛。原籍為廣東省潮汕道海豐縣新南村居民。適逢戰爭年代,呂樂全家為躲避戰火逃往香港謀生。呂樂成年之後,成為了香港的一名警察。在當時的香港,呂樂算得上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素伍億探長的稱號。

1977年,為了整治香港地區日趨嚴重的貪腐問題,廉政公署成立。首批成為廉政公署打擊對象的便是以呂樂為代表的香港警界。

當時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曾並稱為港界四大探長。但這所謂的四大探長長久以來都是香港廉政公署在籍的通緝犯。

香港警界的至暗時刻

時任港島總華探長的呂樂便通過勾連各方勢力逐漸做大。無論是黑白兩道當時只要提及呂樂的名字無人敢表示絲毫的不尊重。

實際情況是,當時的所有黑幫都要看香港警隊的臉色行事。據呂樂晚年回憶說道,當時的香港黑社會遠沒有外界傳言的那樣猖狂。

一直以來傳言的什麼四大家族更是子虛烏有。因為一旦黑社會勢力做大就會擺脫警方的控制。所以在呂樂等人的控制下,香港當時的黑社會勢力雖然猖獗,但始終被其死死地捏在手中。

以呂樂、顏雄、韓森和藍剛等四大探長為首的香港警界表面上維護著香港地區的治安,實際上與黑幫勾結從中收取龐大的賄賂。

香港黑幫明面上的產業上稅給港英政府,而暗地裡最掙錢的灰產所得的收入則要分出很大的一部分來孝敬以四大探長為代表的香港警察。

有了香港警隊的庇護,黑幫對於普通老百姓的壓榨更是變本加厲,經歷過那種生活的人們在談到當時香港港的黑幫以及所謂的四大探長之時無不嗤之以鼻。

鑑於這日趨嚴重的社會矛盾,前港督麥理浩下定要徹底改變這種糟糕的局面,並於1974年成立廉政公署以稽查香港政界與警界所存在的貪腐問題。

但是對於四大探長的問題卻始終不肯罷手。可是當廉政公署出手的時候這四大探長早已逃之夭夭。

四大探長的潛逃

據加拿大警方於1999年曝光的一份統計數據表明,在香港回歸以前因為貪汙問題潛逃至加拿大的香港境界高層就多達44名。

2004年,臭名昭著的呂樂在臺接受媒體的採訪。在被問及是否會在有生之年回香港的問題時表示,在香港已經沒有什麼親友,大多數相識的人這時候都已經來到了臺灣。

五億探長究竟有多少家產

呂樂當年在香港大肆搜刮的財產不計其數,不然也不會有五億探長這樣的稱謂了。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的時候,呂樂表示自己並沒有這麼多錢。

還說有五億就好了!按照現在的價值來計算,也不值五億,好多都賣了,況且五個億在香港算多嗎?。

雖然呂樂矢口否認,但是據香港廉政公署披露,僅80年代呂樂在香港被凍結的資產就已經值一億元。而背後未被查出的資產更是不計其數。

但是對於多年前所謂的四大探長的問題卻始終是一段抹不去的黑歷史,呂樂等人最終未能伏法始終是香港司法歷史上的一大遺憾。

1842年,中英兩國在鴉片戰爭之後籤署了《南京條約》,從這時起香港就開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英屬殖民地歷史。

作為我國歷史上被外國列強佔領時間最長地方,香港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裡面,無論政治、經濟還是治安等多個方面都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地區特徵。

其實,香港回歸以前的治安問題除了在戰爭年代逃亡到香港的各種武裝勢力的支持,更多的還是源於英屬時期警察內部的腐敗。

在其任職期間在香港建立起了一套華人警長與當地黑幫之間的貪汙體系,在其掩護之下香港地區幫派滋生繁衍成為當時影響香港治安的最大毒瘤。

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黑幫猖獗。原香港的黑幫勢力與從大陸逃亡到香港的反動勢力之間相互傾軋。

在英屬殖民時期,由於政府與華人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任用華人探長維護治安是當時港英政府的一貫做法。這便給香港的警察賦予了極大的權力。

有了權力的支撐,香港警察自然開始變得無法無天起來。人們在電影中所見到的黑幫主動與警方火拼的情況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有時候呂樂需要破案或者需要人頂罪的時候都會直接聯繫當地的黑幫頭目,限期交人結案。權且不說這樣的辦案方式會有多少冤假錯案,單看這時的呂樂已經是一手遮天了。

70年代的大清洗

香港黑幫和警隊與普通民眾之間的矛盾不斷地被激化,對於當時香港的治安而言成為了一大挑戰,民眾的怒火隨時可能被點燃。

但是當時香港警界的問題早已經是根深蒂固,警界的腐敗程度遠遠超出了麥理浩的想像。廉政公署的行動讓當時的警、政兩界都人心惶惶,最後還爆發了香港警方與廉政公署之間的武力衝突。

為了平息事端,麥理浩最終只能做出讓步與妥協。最終廉政公署在麥理浩的授意下停止了對於1977年以前的普通警員貪腐案的追查。

1973年,眼見局勢日趨緊張的呂樂趕在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以前與自己的家人一道潛逃至加拿大。

而呂樂即便是潛逃到了加拿大之後也一直是這群人中的頭目。後來因為迫於英國政府的壓力,加拿大同意港英政府引渡相關潛逃人員,問訊的呂樂在安頓好家人之後又再一次逃亡到了臺灣地區。

一直在臺灣躲避的呂樂始終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這其中的原因真的是指因為不便從臺灣將其引渡回香港接受審判嗎?其中的原因值得細品。

這其中就有與呂樂一樣作為在逃人員生活在臺灣的華探長曾啟榮,後者還是香港明星曾志偉的父親。

如今,香港回歸已經有20餘年的時間。在這20多年的時間裡面香港警察的貪汙腐敗問題得到了極大的遏制。香港警界早已經不是當年樣子,在處理各種問題上都表現出了一隻文明警隊應有的作風。

但是相信隨著時間的遷移,當年的那些惡棍毒瘤最終還是會被繩之以法,即便不能也將被永遠地寫進歷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回顧香港「五億探長」呂樂:假探長、真黑道,香港貪汙的鼻祖
    說到呂樂這個人物,大陸很多老百姓根本就沒有聽說過,畢竟在一般人眼中,呂姓中最厲害的人物是呂布、呂不韋、呂雉等等人物,壓根呂樂就排不上一號人物。但是,不要因此小看了呂樂,在廣東地區,特別是在香港,談到呂樂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呂樂最響亮的頭銜就要說是「五億探長」了。
  • 70年代混亂的香港:四大黑幫與四大探長
    潮汕地區的達濠鎮出生,六十年代初移居香港,花檔起家(賭博)。之後改為販毒,在 60 年代後期至七十年代初期販賣毒品超過 30 噸,價值 3 億元以上,「義群」更與香港警隊高層勾結,同時亦牽涉殺人等嚴重案件,隨著跛豪坐牢,義群隨之銷聲匿跡。之所以把跛豪的義群單列,是因為他太有名了,事實上跛豪就是香港歷史上除了猶太人外的最大毒販。
  • 「五億探長」呂樂,在港英政府治下的香港,建立起「金錢帝國」
    60年代的香港,那是一個警匪勾結,黑白混雜的年代。在那個年代了,有個貪汙成風,人人有份的組織。那個組織就是當時的香港皇家警察,而我們說的主人公-呂樂,就是這個組織的首腦,當時的香港總華探長。呂樂1920年生於廣東海豐,20歲那年,他移民到香港,加入香港警隊。那時,才剛入警隊的呂樂是一個制服警員,也就是巡邏大街的警察。每天風吹日曬不說,工資還只有可憐的一點點。但呂樂並不甘心,心思活絡的他在雜差房駐守時,獲得資深探長陳立的賞識和提攜,於1951年由探員升任為探目,同時調任於深水埗警署,於1956年升任為高級探目。
  • 70年代混亂的香港:四大黑幫與四大探長
    潮汕達濠出生,六十年代初移居香港,花檔起家(賭博)。之後改為販毒。在 60 年代後期至七十年代初期販賣毒品超過 30 噸,價值 3 億元以上,「義群」更與香港警隊高層勾結,同時亦牽涉殺人等嚴重案件,隨著跛豪坐牢,義群隨之銷聲匿跡。之所以把跛豪的義群單列,是因為他太有名了,事實上跛豪就是香港歷史上除了猶太人外的最大毒販。
  • 四大探長名不副實?14K超級元老:沒有呂樂,九龍城寨一塌糊塗
    該電影大概還是講述1974年,香港成立ICAC之後,與四大探長、犯罪分子鬥智鬥勇的故事,似乎與《五億探長雷洛傳之父子情深》的內容差不多。近兩年,王晶拍攝這種題材的電影比較多,只是改了一下電影的價值取向,更符合中國人的心理需求,對於看過《跛豪》、《雷洛傳》的觀眾,王晶的新作品也只是換湯不換藥,老故事新說法。
  • 香港「五億探長」呂樂 香港歷史上被通緝時間最長的通緝犯
    在1997年之前的香港,很少有華人能在政府中擔任要職,特別是在五六十年代,但是有四人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人們稱他們為「四大探長
  • 「九龍王朝」之五億探長——呂樂(上)
    >前些年,一部電影《追龍》的上映讓認真起來的王晶再現了往日的輝煌;與此同時,影片中五億探長雷洛(劉德華飾)的原型——前香港總華探長呂樂,再次回到大眾的視野。呂樂,又名呂務樂,1920年5月16號出生於廣東省潮循道海豐縣附城鎮鹿境鄉新南村的一戶貧寒之家,14歲那年由於家中洪災,一家人偷渡到香港討生活。初到香港,呂樂一家7口人蝸居在新界一戶不足40尺的小房子裡,呂樂身為家中長子,為了減輕生活的負擔,外出務工,來到了距離新界不遠的「九龍城寨」。
  • 呂樂--------香港傳奇人物
    起初呂樂只是一個小警察,但是他十分懂得如何向上爬,他通過攀附當時的探長劉福打通向上的渠道,利用自己在國民政府的親戚經營勢力,還與顏雄、韓森、藍剛等人組成了香港四大探長,初步成為了香港警界中的BOSS,但是如果僅此而已,並不能夠使他在上個世紀
  • 「五億探長」真實原型呂樂,他的一生,遠比電影裡精彩!
    在60年代的香港,呂樂、韓森、藍剛及顏雄並稱四大華人探長。與電影中的一樣,呂樂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是一個黑白兩道通吃的人。在四大華人探長中,呂樂在資歷、人脈、勢力操控的層面上都是四人之首。呂樂在當華人探長期間,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與黑社會制度相關的貪汙機制。上世紀60年代期間,呂樂在香港可以說隻手遮天,風光一時。
  • 五億探長——雷洛
    雷洛的原型是1960年代港島、九龍總華探長呂樂。呂樂於1920年出生於廣東海豐縣。有傳言說呂樂原本是文盲,籤名時都是畫兩個圓圈(「呂」),一個向下 的箭頭(「落」,諧音「樂」)。他來到香港後,擦過鞋、賣過報,拉過人力車。20歲加入香港警隊。不久,晉升為新界區探長。
  • 上世紀在香港叱吒風雲的「五億探長」,呂樂的上位之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極其昏暗,警匪勾結,社團眾多,民不聊生,社團交了錢,該幹什麼就幹什麼,警察也當看不見,有時甚至反過來幫忙幹活,這赤裸裸的在金錢基礎上的勾結,連環相扣,形成一條「產業鏈」,這個龐大的貪汙體系就是由當時鼎鼎大名的香港四大探長
  • 五億探長雷老虎的真實故事--非常傳奇!
    廣東汕尾海豐鶴佬人,香港警察隊刑事偵緝處前總探長,在任時期建立了一套與黑社會制度相關的貪汙機制,後淪為香港通緝犯。199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把4位通緝犯,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並稱「四大探長」。2010年5月13日,呂樂於加拿大病逝
  • 香港電影:被黑社會染指的日子
    聯公樂主要盤踞在港九沿海地區,勢力集中在各大碼頭,幾乎壟斷全香港走私、偷渡的生意。 在上世紀60年代,正是香港四大華人探長的時代,萬小刀曾在《香港紅與黑》裡寫過四大華人探長,其中曾志偉老爸曾啟榮就是四大華人探長之首呂樂的「頭馬」,專門負責幫呂樂向黑社會收黑錢的。
  • 香港總華探長「呂樂」的傳奇人生
    呂樂(Lui Lok),原名呂務樂(又為「慕樂」),海豐鹿境人,為香港五、六十年代警界知名探長。1991年,劉德華主演的《五億探長雷洛傳》上映,呂樂重為人們所知,並引出多部以呂樂為題材的電影。東區警署高級探目呂樂嚴厲掃蕩黑社會人物,受到高層嘉許。(《雷洛傳》《一代梟雄之三支旗》中有「雙十暴動」的改編情節,真實詳情自行了解)1958年,38歲的呂樂升任華探長。3月15日,六名華探長互調駐區,呂樂由灣仔警署調往新界。
  • 英殖時代的香港警界「一代梟雄」,其勢力凌駕於「五億探長」雷洛
    70年代的香港,在當時的港英政府下,滋生了很多特屬於那個年代的「特色產物」。黑社會盛行,包括現在的香港幾個大的社團,「新義安」「14K」「和勝和」等都是在那個年代發展壯大起來的。而這些社團的發展壯大全都要「歸功」於當時香港的社會背景。在腐敗的大環境下,警匪勾結下警為盾、匪為槍。
  • 香港「五億探長」呂樂去世 傳奇一生被拍成電影
    在溫哥華墓園的靈堂,中間放有棺木,靈堂照與被廉署通緝多年的「五億探長」呂樂攝於1970年代的相片極為相似。圖片來源:香港明報中新網5月21日電 香港明報援引加拿大《明報》消息,1960年代叱吒香港警界及黑道的「五億探長」、被稱為「四大華探」之首的呂樂已去世,20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殯。出殯墓園禮堂外花圈寫有「呂樂先生千古」等輓聯、靈堂遺照相信是70年代拍攝的呂樂照片。香港廉政公署表示,暫未能證實呂樂的死訊,需要時間向有關方面求證,目前呂樂仍在通緝名單上。
  • 起底香港4大華探長,權傾黑白兩道,被拍成多部電影
    ★成為超人的星星達人: 在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四大華探長是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特殊符號。1940年入職香港警察,從最普通的警員做起,一步步地成為了四大華探之首。 六十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步,但社會上黃賭毒和高利貸盛行,黑社會犯罪滋生蔓延,英當局無法管控,不得不依託四大探長來治理社會秩序。 呂樂黑白通吃,當時最有勢力的香港四大黑幫——新義安,14K,和勝和,潮州幫,全部都給他面子。
  • 連載:香港四大探長之呂樂 成棟買樓一手遮天
    當年呂樂、顏雄、韓森和藍剛四人被稱為香港的「四大華探長」。至於黑道方面,呂樂更說當時四大家族(新義安、潮州幫、十四K、和勝和)全都要給他面子,「我就根本不用親自抓人,有案件要破,就開口同黑幫老大要人」。真可以說是一手遮天!說起警權威嚴,呂樂嘆息的是今非昔比,因為在以前根本沒有古惑仔敢把手往警察鼻上指,晚上十二點後都是警察說話管數,古惑仔看見他們早已聞風而遁。言談中,呂樂很享受以前的時光。
  • 他是香港麻雀館大王,探長呂樂身邊大紅人,家族資產逾200億
    在許多香港電影中,麻將館是經常出現的拍攝場地,尤其是在黑幫電影裡,似乎麻將館與黑社會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事實上也正是這樣,幾十年前的香港,許多黑幫為了爭奪麻將館的看場權,經常大打出手。據說,號稱「14K教父」的潘志勇曾經幫麻將館老闆趕走一幫大圈仔,因此成為看場。
  • 真實版香港四大探長:呂樂只能排第二,另一位三區總探長權利最大
    四大探長,通常是指60-70年代時,香港警隊裡出現的4個華人探長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他們都因為以權謀私,包娼庇賭,貪汙致富,最終在1977年的一次特別行動中,他們連同另外幾十個探長一起被ICAC通緝,不是跑路就是被捕入獄。關於他們的故事,我們可以從《一代梟雄三支旗》、《跛豪》、《五億探長雷洛傳》等香港電影中了解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