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成年人都或多或少喝過酒,在很多場合,酒是成年人之間的社交貨幣。
古往今來,酒的名諱數不勝數:瓊漿、綠蟻、杜康、歡伯……
除此之外,其實酒還有一個行走江湖的隱秘身份——「背鍋俠」。
圖片來源:soogif
說到背鍋,酒稱第二,應該沒誰敢說自己第一了。從現實生活到新聞報導再到影視劇橋段,酒的中槍率實在是高……
圖片來源:《甄嬛傳》果郡王被孟靜嫻灌醉後 「酒後亂性」
比如,現實生活中,男生向心儀的女孩表白,也常常在表白前聲明,「酒壯慫人膽」,仿佛酒可以降低一些尷尬成本。
圖片來源:soogif
酒真的能「壯膽」和「亂性」嗎?想了解這個問題的真相,就需要先從酒在人體的代謝談起。
無論何種酒,主要成分都是酒精,酒精又叫乙醇。
含有不同乙醇濃度的酒精進入體內後,經消化道吸收後進入肝臟。
肝臟是乙醇的主要代謝場所,大約90%的酒精在肝臟中被分解,除肝臟外,少部分沒有被氧化分解的直接經腎臟從尿中排出,或經肺從呼吸道排出,或經皮膚汗腺隨蒸發排出體外。
圖片來源:soogif
這個過程若順利完成,酒精在人體內就會大部分被代謝,很快排出體外。
若不能順利完成(例如: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不給力——活性和數量影響乙醇代謝),乙醛代謝競爭性地抑制了腦內正常神經遞質的形成,加之腎臟、肺組織等處的乙醇濃度逐漸積累提升,綜合作用下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抑制作用。
喝酒後,酒精對人體的藥理作用可分為朦朧期、興奮期、麻醉期和呼吸麻醉期。
當血液中酒精量輕微升高時,進入朦朧期和興奮期,後天養成的正常理智思維及社交警覺克制消減,凸顯了人們暢爽、剽悍、粗獷、野性的原始躁狂樣體驗;
隨著攝入量的增加,進入麻醉期,中樞神經系統進一步受到抑制,出現類似譫妄、昏迷、衰竭的樣子;
如果此時繼續攝入,則進入呼吸麻醉期,引起腦幹血流中樞和呼吸中樞麻痺,甚至皮質下中樞問題,出現生命危險。
適量地飲酒,能減輕疲勞,消除焦慮和內疚感,心理上感到放鬆、輕快,以致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從而給人以膽量的輔助作用,會使人一定程度擺脫思想上的一些束縛,能更多展現人不常表現出來的一面。
圖片來源:soogif
其實,從科學角度講,酒精麻痺了我們的大腦網狀激活系統,致使大腦皮質的機能亢進,對於周圍的人、事、物等信息的判別產生誤差。
一些人平日太「慫」,壓抑自己,通過酒精的麻痺突破了自我的約束,變得雷厲風行,義薄雲天,做出平日敢想不敢做的事情,達到了「酒壯慫人膽」的效果。
對酒痴迷的人往往就是為了追尋這種「灑脫」的感覺,感覺只有這時的自己最自由、輕鬆、無拘無束。
在攝入一定劑量的酒精後,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酒精使人對身體和心理的控制能力明顯減弱,而此時表現出更多的是人的本能。
所謂的「責任」「道德」等被拋諸腦後,而人最基本的本能——性慾和勃起,卻還保存著,所以就容易造成「酒後亂性」的狀態。
圖片來源:soogif
對於男性來講,只要中樞神經抑制不充分,在有性接觸等刺激的情況下,就有可能完成勃起並射精(勃起部分受控於脊髓,昏迷病人也會勃起)。
心理學家也試圖從「酒精近視理論」和「酒精期望理論」來解釋這個問題。
1.酒精限制了個體信息加工能力,這好比得了近視,飲酒者僅能注意到人物、環境中最凸顯的、最眼前的部分,這種現象被稱為「酒精近視」。
由於酒精近視,飲酒後個體很容易受到外在突出線索的影響,僅對一部分線索信息進行判斷和加工,最終導致其認知過程發生改變。這種理論是基於酒精對認知能力的幹擾。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心理學系索尼婭·達·辛(Sonya Dal Cin)等人,在2006年做過研究,通過試驗驗證了酒精近視為「酒後亂性」的理論依據。
研究邀請了被試者觀看關於不安全性行為會增加愛滋病毒(HIV)感染風險的錄像片,一組提供保險套使用線索,一組不提供。
結果發現,同樣的酒精攝入量,保險套使用線索幫助降低了不安全性行為的意向。
2.「酒精期望理論」是指飲酒者認為飲酒導致了其社會行為發生變化。
飲酒者把自己的行為歸因於酒精本身的作用,酒精是其「酒後亂性」的「藉口」。這種理論提出,由於記憶中存在對酒精結果的期望,即使沒有真正飲酒,個體社會行為也會發生改變。
圖片來源:soogif
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Laurent Bègue等研究人員,研究證實了有酒精期望的人,無論是否實際飲酒,均有可能出現「酒後亂性」的不安全性行為。
無論是生理角度,還是心理角度,酒後容易「亂性」是存在的。
一旦飲酒過多,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明顯增加,處於醉酒狀態,就會嚴重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包括抑制性感受和性反射。
此時,喝得不省人事,失去意識,也很難勃起,更沒有性致辦「那事兒」的。
所以那些「亂性」後,說喝得酩酊大醉、喝迷糊了、忘記發生什麼為藉口推脫責任的,都是耍流氓。
反過來,如果沒有醉,卻「酒後亂性」,那麼,就要把「亂性」考慮為「亂了品性」了。
走過青春的人應該都有過自作多情的經歷,看到對方對自己笑就以為對自己有意思,但很少有人會因此立刻向對方調情。因為他知道冒然舉動會碰壁、會丟人,很多時候會用理性和觀望,判斷後再行動。
圖片來源:soogif
而借酒之名,放縱衝動,把責任、理智、道德等拋諸腦後,不去考慮行為造成的後果和影響,只關注和一味滿足自己的性本能,做出短視的決定。
這種「亂性」要麼可能計劃已久,是違法、違德的,要麼就是臨時興起,喪失品行、遭人唾棄的。
寫到最後,想提醒姑娘們,女孩子體力相對男生較弱,在外飲酒更容易出現被亂性的意外危險,所以,一定少喝酒。
回到本文開頭,酒作為成年人之間的「社交貨幣」,主要目的是為社交助興,過量飲酒失了體面,何談社交收益呢?
至於那些打著酒的幌子「亂性」的人兒,請好自為之罷!
審稿專家:程芮| 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審稿專家:王傳航| 中日友好醫院男科主任醫師、二級教授
審稿專家:胡強|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博士生、主治醫師
參考文獻
[1]胥遙山,李永娟.酒精影響個體社會行為的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 2011, 19(04): 565-572.
[2]甘秀國,安瑞華,鍾德斌.酒精對男性性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J].中華男科學雜誌,2006(02):175-177.
[3]Reinout W Wiers, Alan W Stacy. Are Alcohol Expectancies Associations? Comment on Moss and Albery[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0, 136(1): 12-16.
[4]Quinn PD, Stappenbeck CA, Fromme K. Collegiate heavy drinking prospectively predicts change in sensation seeking and impulsivity. J Abnorm Psychol. 2011, 120(3): 543-556.
[5]Sonya Dal Cin,Tara K MacDonald, Tara E Elton-Marshall. Remembering the message: the use of a reminder cue to increase condom use following a safer sex intervention. Health Psychol. 2006. 25(3):438-443.
[6]Laurent Bègue, Baptiste Subra. Alcohol and Aggression: Perspectives on Controlled and Uncontrolle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2008. 2(1):511-538.
[7]韓桂玲,楊海英.酒精的代謝與飲酒對人體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誌. 2012, 41(11): 115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