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包郵的一罐主播介紹時說的包裝滿滿的八爪魚,收到貨以後一罐只有一兩隻;
新鮮脆嫩的龍蝦尾直播間的主播吃的滿口留香,可買來卻是又臭又難嚼;
一個宣稱可以拯救毛孔粗大的「固體面膜」,抹在自己臉上卻毫無效果;
最後想聽個歌舒緩一下心情,下單了主播說的「十倍音質」車載音樂U盤,卻發現get不到音質的體現。
以上,小編說的這些案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經歷過呢?
雖說直播帶貨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從一種方式發展成為一種現象,甚至一個小主播若想直播,都可以不需要一切外設,僅需一臺手機即可。那麼在這個人人做直播的時代,我們似乎也看見一些無良主播越來越沒有下限,去傷害直播帶貨行業的口碑。
今天,小編就通過分享幾個案例,帶領大家一睹行業的另一面。
01
視覺騙術:固體面膜
護膚,一件不分性別甚至也不怎麼分年齡的一件事。
從Whoo後,到SKⅡ,再到海藍之謎,甚至是創作天后G.E.M.鄧紫棋代言的碧歐泉,這些產品的口碑與效果即使我們不是有目共睹,但至少我們都有所耳聞它們是真的好。
但是,需要付出較高成本的護膚過程,卻被一些主播們,介紹成了最簡單的一件事。
或許大多數人的第一想法都是覺得很誇張,但恰恰就是這樣誇張的產品,前期僅通過低劣的磨皮效果就可製作成視頻,後續再以極其簡陋的環境開播,無論最終成交多少,主播幾乎都是賺到。
關於打假,抖音已經有相關的帳號作出的揭秘視頻內容。
我們可以發現,從銳化到磨皮這樣的視覺騙術,通過手機剪輯類APP去實現,早已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
但是這位騙人的快手主播,不僅在直播間大肆宣傳,並且經小編查證還安排大量水軍以迷惑觀眾。
水軍截圖來自快手帳號@愛美的牛牛1207
小編隨機點開幾位誇獎產品相關的評論,發現都是沒有作品、幾乎沒有關注沒有粉絲的小號。
截圖來自快手帳號@愛美的牛牛1207
02
偷換概念:十倍音質的音樂
除了前文小編講的固體面膜,其實現在短視頻平臺還有種被大多數人所相信的另一類偷換了概念的商業騙局。
這些主播大多數在車內密閉環境下開播,並且不間斷的循環播放音樂,同時告訴直播間的觀眾,所播放的音樂都是經過製作,有著10倍音質的歌曲。
小編以此為背景,分別在抖音平臺和快手平臺分別鍵入「十倍音質」,搜索結果還是比較讓人震驚的。
搜索結果來自抖音
搜索結果來自快手
大家可以看到,抖音平臺搜索結果中粉絲數量最高的相關帳號已經有29.8萬的粉絲,而快手上粉絲數量最高的更是有65.1萬的粉絲。
與上一小節騙人的主播僅有1.4萬粉絲情況的對比下,29.8萬與65.1萬的粉絲數其實側面證明他們已經存在了許久,並且勢必已經有不少消費者為之埋單。
為什麼十倍音質的受眾這麼多?
其實小編也採訪了身邊的一些同事,並詢問了壁虎研究院的電商導師,得到了如下內容。
首先,音質並不是一個可以按照倍數去量化的一個概念。並且每個人對歌曲的感受、包括對歌手的感受也都是因人而異的,這種宣稱十倍音質的歌曲,其實大多數可能只是修改了一下音效,例如添加了一些環繞音效或者作出一些人聲突出的音效效果。甚至說到底,只要在一個密閉的車內播放音樂,並且車輛所配備的音效系統還不錯,放一首普通的歌曲也可以達到「十倍音效」的效果。
那說到底,其實就是這些商家或主播偷換概念的一種說法了,用音效的改變武裝成音質的提升。
在車內放著音樂進行直播帶貨,甚至都無需上鏡露臉,開播的條件門檻比上一小節的情況更低,雖說在十倍音質的玄學下,消費者買來再不濟最後還能有一個U盤自由使用,但是固體面膜就真的是毫無作用可言了。
03
壁虎研究院導師帶你拆解分析
1)較低單價帶來較低騙局成本
固體面膜單價49.9元,多賣甚至可以拿到更優惠的價格。不高於50元的售價背後,其成本勢必不會高。小編推測,其應該是僅僅一個普普通通、具有潔面功效的一款產品,這樣的產品生產成本很低。
而十倍音質的歌曲U盤,則更不是個虧本的買賣了。如果有一天這種產品被全行業抵制,那麼主播或者商家轉手清空U盤內容,再為之翻新包裝處理,也不會影響U盤的二次銷售。
2)下沉用戶群體缺少再教育機會
直播帶貨走到普羅大眾的面前,不僅觸達了所有手握行動裝置的人,而且低價策略還更容易圈定用戶心智。
銳化再磨皮達到的騙術雖容易被識破,但是論次數確實是騙子主播們想出來的新招數,難免不會有第一批上當的群眾。
而音質與音效,由於缺少專業知識的儲備,也就極有可能會被主播的偷換概念所迷惑。
3)行業尚需建立健全相關法規
直播帶貨是一個新的領域、新的行業,一切規範與法規都還在建立健全的過程當中,那在此期間就一定會有一些主播或者商家行不義之事、發不義之財。
只有該行業法律法規完備的時候,或許才能儘量杜絕掉此類現象的發生或存在。
所以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自身做到貨品好壞的辨識。此外,壁虎看KOL作為直播電商行業的助力者與發聲者,已經積極聯繫平臺方進行約束,促使平臺方實施幹預、警告,我們比大家更期待行業能夠健康、良性發展。
8月3日,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聯合召開工作部署會,國家網信辦負責人提到將研究制定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內容供給導向、打賞金額標準、主播帶貨資格將與直播帳號分級分類緊密關聯。
10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擬規定,網絡直播帶貨必須提供回看功能,網店不得通過刪除差評、好評前置等方式誤導消費者。
12月7日,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要制定完善對網絡直播、自媒體、知識社區問答等新媒體業態和算法推薦、深度偽造等新技術應用的規範管理辦法。
我們可以看到相關政策正在一點一點的頒布並落實,或許下一步,就是我們作為從業者的尊重與執行了。
直播帶貨對疫後經濟的循環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另一方面作為新興行業它也確實存在諸多問題,雖然有主播做著傷害行業的事,但是小編相信,規則終有一天將會戰勝潛規則。
讓我們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