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與外國法制史的成長

2020-12-21 中國社會科學網
改革開放四十年與外國法制史的成長

2019年07月21日 08:31 來源:《法學》2018年第7期 作者:何勤華 王靜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外國法制史學科也得以茁壯成長。這其中,一批教材被出版,使外國法制史學科得到學界認可;推出了大量專著與論文,深化了對外國法制史的學術研究;通過譯著、譯文引入國外先進的法律制度、程序和方法,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等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對外國法學人物、作品和文化的譯介和探究,把握外國法律變遷背後的歷史背景;通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法觀念的傳播與普及,彰顯外國法制史研究的魅力與價值。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說明,法律的成長既需要緊密聯繫本國的實踐,更需要吸收其他國家優秀的法律文明成果,因為作為治理社會、治理國家的經驗凝練,法律文明對每個國家都有相通的價值。

  關鍵詞:改革開放/40年/外國法制史成長/法律史

  作者簡介:何勤華,王靜,華東政法大學。

  基金項目:本文是上海市哲社規劃「三大系列」一般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形成與發展研究」(項目批准號:2017BHC012)的階段性成果。

 

  前言 外國法制史研究的原動力:改革開放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施「改革開放」的國策,給中國的法學研究帶來了春天。外國法制史學科受此恩惠,也開始成長起來。

  當然,中國早在20世紀初葉的清末,京師大學堂等就有了介紹羅馬法等外國法制史的課程,至30年代的民國時期,除羅馬法以外,日耳曼法等外國法制史的內容也成為在大學課堂講授的課程。但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上述內容作為西方資本主義性質的法遭到全面禁止。當時即使學習一點外國的法律,也都是蘇聯的法律。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係為中心,我們聘請蘇聯法律專家,派法科學生赴蘇聯學習,翻譯引進蘇聯的法學著作、教材,50年代基本上是一邊倒的學習蘇聯。而到了50年代末,因中蘇關係破裂,蘇聯的法律也不能學習、講授,外國法制史的教學與研究整個被取消了。①

  1978年改革開放國策實施後,我國開始面向世界。《國外法學》《法學譯叢》《比較法研究》《法學》《現代法學》《法學家》《法律科學》《法商研究》《法制與社會發展》《政治與法律》等較多刊登外國法律制度、外國法學人物和作品、外國法院判決等的刊物,或者恢復,或者創刊。而一些出版社,也開始內部或公開出版一些外國法制史的作品,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拿破崙法典(法國民法典)》(李浩培、吳傳頤、孫鳴崗譯,1979年版)等。認真梳理、系統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外國法制史學科的成長,學術研究的進程及規律,取得的成就及其缺憾,我們可以體會到中國改革開放的無比正確性,可以認識到全球化的視野、海納百川的胸懷,對中華民族跟上人類法律文明進步之潮流的巨大歷史意義。

  一、外國法制史學科得到認可:教材

  與新中國建立後前30年我們沒有出版過一本外國法制史的教材相比,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已出版了眾多的外國法制史教材。它們不僅為全國各大政法院校的師生提供教學和學習的範本,而且使外國法制史這門學科走向了公眾的視野,從而為當代中國的法學研究增加一個重要的知識領域。

  在這方面,首先必須提及的就是改革開放以後第一本面世的外國法制史的統編教材,由陳盛清主編,林榕年和徐軼民副主編的《外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年版,簡稱「82版教材」)。②該教材對新中國成立30多年外國法制史課程體系作了重大改革,即在1982年以前,外國法制史採用「四大段」或「四大塊」的體系,將外國法制史的發展分為奴隸制、封建制、巴黎公社前資本主義時期和巴黎公社、帝國主義時期資產階級國家與法權等四個大的階段。在這四大段中,又將論述內容分為歷史概況、階級結構、國家制度和法權的基本特徵四個部分。這種體系的缺點是國家與法不分,對象不清,內容雜亂,且涉及法的內容只佔整個課程的很少一部分。「82版教材」的出版,改善了這門課的體系,去掉了「四大塊」中的前三大塊,只講法律發展的歷史,對象比較明確,內容也變得較為簡練。而且,該教材基本上擺脫了蘇聯《國家與法權通史》的模式,廣泛吸收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且條理清楚,分量也較適合本科生外國法制史的教學。

  經過五年時間的適用,吸收課堂教學的經驗和教訓,198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82版教材」的修訂本《外國法制史》,其主編和撰稿人沒有變化,框架結構也無大的變動,但在內容和資料上有了許多補充和發展。1992年由嶸主編的《外國法制史》面世,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教材內容比較豐富、體系比較龐大、學術色彩也很濃,其優點是資料多、內容細、講述面廣,許多其他教材沒有涉及或涉及不多的內容,如古代埃及、希伯來、拜佔廷、古代日本等的法律制度,在該教材中都有講述。1994年,群眾出版社出版了由林榕年主編、徐軼民副主編的新的統編教材《外國法制史新編》(簡稱「新編教材」)。它在結構體系上作了重大改革,徹底拋棄了「四大段」的模式,將課程分為「綜述」和「分述」兩部分,共十九章,對楔形文字法,古印度法,古希臘法,古羅馬法,日耳曼法,教會法,中世紀歐洲的城市法、商法、海商法、伊斯蘭法以及英、美、法、德、日、蘇聯和歐共體的法律作了敘述,對一個法系或一個國家的法律,從產生起一直講到其衰亡或當代,條理比較清楚。

  1997年,法律出版社出版了由何勤華主編的「『九五』規劃高等學校法學教材」《外國法制史》。該教材的特色是,一方面,吸取了上述「新編教材」的體例,古代中世紀部分按照法系,近代以後按照國家,從巴比倫法一直講到歐共體法,條理比較清楚。另一方面,本書用一篇20多頁的「導論」,對世界各國法律發展的基本過程和一般規律作了提綱挈領的闡述,以幫助學生對外國法制史有一個簡明扼要的了解。本教材出版後受到了學術界的肯定,至2016年已經出至第六版。並被確定為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教材。2015年,由高鴻鈞、李紅海主編的《新編外國法制史》(上、下,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教材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出版的容量最大、篇幅最長的一部外國法制史教材。它具有撰稿人專家化,研究領域縱深化以及作者眾多(30位)等特點。

  據初步統計,改革開放40年,我國共出版外國法制史教材達100餘種(主要者見表1),不僅滿足了每年數十萬法科學生學習外國法制史的要求,也推動了外國法制史學科的誕生、成長和完善。作為我國法科學生必要的知識基礎,作為我國法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作為國家實施對外開放,實現立法、司法、法律實務以及法律理念和法律學術國際化、全球化的基礎,外國法制史學科已經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也取得了累累的碩果。下面是一些不錯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與作文範本,僅供參考。相關新聞:<<<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一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SMG推出《激蕩四十年》等大型紀錄片
    40年前,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這一特殊的年份,作為廣電主流媒體,上海廣播電視臺全力打造了包括紀錄片、影視劇、全媒體實景黨課、系列報導、音樂會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開放重大主題項目,將與觀眾、聽眾們一起,回顧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隆重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 詩頌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以中華詩詞藝術形式謳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是詩人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中華詩詞學會組織部分詩人以飽滿的激情創作的詩詞作品,分別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走過的艱辛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現輯選如下,以饗讀者。
  •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主題國際巡展在埃及舉行
    中國駐埃及大使宋愛國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主題國際巡展開幕式上致辭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米春澤):由中國駐埃及大使館主辦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主題國際巡展12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中國駐埃及大使宋愛國、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等百餘名中埃嘉賓及媒體記者出席開幕式並現場觀展
  • 改革開放四十年 「中華小公民」關注時代變遷 為社會前行發聲
    許義麗 攝華龍網10月25日8時22分訊(許義麗)改革四十年,童眼話變遷。該校六年級的「中華小主人」們,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契機探索思考、創新實踐,在假期中開展社會調查,以小公民的姿態關注社會變遷,為社會前行發聲,也為母校建校107周年獻上了一份有意義的禮物。
  •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奮鬥者
    原標題: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奮鬥者14日對公眾開放以來,迎接29萬人次參觀,累計留言45.45萬字在國家博物館,一場名為偉大的變革大型展覽,再次讓改革開放成為人們口中的熱門詞彙。這場發端於40年前的偉大變革,開啟了中國歷史一個嶄新階段。
  • 「武漢製造」 以高質量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
    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節點,回溯「武漢製造」高質量發展路徑,是為致敬!80年代末,包括荷花洗衣機在內,改革開放後問世的首批武漢名牌中的一部分陸續開始走下坡路,但「武漢製造」的星空並未因此黯淡。改革開放十周年之際,東湖高新區創建成立。此後三十年,長飛光纖、烽火科技、華工科技、人福醫藥等「武漢製造」品牌批量從這裡走向全國乃至全球。在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分水嶺的1992年,改革開放開始全面提速。
  • 圖說改革開放四十年·1983
    圖說改革開放四十年·1983 時政新聞
  • 我的家與改革開放四十年!
    這是漫長的四十年,也是別有深意的四十年,它是文化的沉澱,也是智慧的發展,我常常想起這四十年,單是我們家,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很遺憾我只見證了一半的時光,因為生於「九五後和零零後」的我們,對於「改革開放」沒有更深的體驗,只有從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回憶中略知些許,但好幸,我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
  • ...四十年 見證者說|王偉:改革開放四十年 中國經濟法治建設成就斐然
    1978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40年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與見證者,他們的人生與改革開放40年風雲起伏牢牢綁定。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網地產推出【改革開放四十年 見證者說】聽見證者講述40年波瀾壯闊,共同奮進新時代。點擊進入專題【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 北京大學《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出版發行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前夕,北京大學推出《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社會科學的發展歷程和經驗,回顧和梳理了社會科學四十年的付出和收穫。《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按照2018年學校寒假戰略研討會安排,社會科學學部啟動此叢書項目。
  • 引吭高歌新時代 李谷一及她的學生們音樂會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年
    齊魯網10月10日訊 四十年物換星移,歲月如歌。回溯過往,重溫經典,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隆重推出《改革開放四十年,引吭高歌新時代——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李谷一及她的學生們音樂會》,參加2018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
  • 波瀾壯闊改革路 風雲浩蕩奮進歌——貴州師範大學改革開放四十年...
    四十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如春雷震撼大地,如罡風橫掃天宇,中華民族開始掙脫體制束縛,砸碎精神枷鎖,踏上一條披荊斬棘、摧枯拉朽、風雲激蕩、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強國富民之路。  堅強過硬的黨組織,是推動學校改革事業不斷深化的核心力量和根本保證。改革開放四十年間,學校成功召開了中國共產黨貴州師範大學第一、第二、第三次代表大會,校黨委、紀委班子結構不斷優化,班子整體活力和凝聚力、創造力不斷增強,成為團結帶領全校共產黨員和師生員工堅定不移改革發展的主心骨、火車頭。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改革開放到現在發生了哪些大事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編者按: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 周正剛: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文化理論創新的路徑
    編者按:6月27日上午,由湖南省省情研究會主辦,《湖南社會科學》雜誌社、湖南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和紅網承辦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理論創新專題研討會在長沙召開,多名省內知名專家學者從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黨建理論創新、文化理論創新
  • 改革開放四十年家鄉的變化
    1921年五四運動之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中華民族的發展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得的趨勢和格局。在黨的領導下,香港、澳門相繼回到祖國的懷抱;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實現了航天載人的偉大夢想;在黨的領導下成功的舉辦了2008年的奧運會。這一系列成功,證明了今天中國的強大的實力。
  • 四十年風雨同舟,深圳中行與外匯改革共成長
    四十年崢嶸歲月,四十年眾志成城,四十年開拓創新。1979年,以國家外匯管理總局的成立為標誌,中國外匯管理改革乘風起航。從外匯留成到經常項目可自由兌換,從匯率雙軌制到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從資本管制到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中國外匯改革一路踐行服務實體經濟的信念,步履堅定。
  • 李劍閣:改革開放四十年與外匯體制
    論壇成員、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出席並以《改革開放四十年與外匯體制》為題發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最近由於國際局勢的變化,大家對外匯、對改革開放的前景都非常關心,所以我講的題目是「改革開放40年和外匯體制」。今年4月13號,是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成立40周年紀念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的領導認為以學術活動來搞慶典比較好。
  • 改革開放四十年通訊工具的變遷,從信封到智能機
    站在2018年往回看四十年,恰好是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四十年,中國擺脫一窮二白的狀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技進步,財富增長,人民生活幸福。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滲透進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改革開放四十年,是風雲變化的四十年。
  •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玻璃的發展歷程與輝煌
    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中國企業和中國商業重生、復興的40年。  對於中國玻璃產業而言,從1922年在秦皇島初出襁褓,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而其真正實現快速發展基本上是與新中國成立後同步,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後,中國玻璃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玻璃的發展歷程與輝煌可以透過一些大事件的回顧窺見其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