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寺廟中禮佛與自家佛堂有何不同?寺廟中為何會設有功德箱

2021-01-11 小餘談健康

在佛教文化中,最能體現出來就可能就是燒香禮佛了,但是佛前為何要供奉香火?拜佛難道非寺廟不可麼?佛家為何要設功德箱?誠然,這些問題是應當為眾人所知的。

一:寺廟以莊嚴著稱。

在早期文化中,佛陀創立了原始佛教,其並沒有一個固定的供奉地點,而是到處傳道修行。但是,在後來佛教外傳到漢地的時候,受到漢地的諸多文化元素的影響,產生了大乘佛教,寺廟也逐漸興盛了起來。

當然,在自家佛堂禮佛也是可以的,沒有人說不,但是在寺廟中禮佛,是真正能感受到那種莊嚴正法的,就如同自身就處於佛的身邊,親切感油然而生。香火問題,也是由漢地的風俗所影響的,因為早在古時候,就已經有了以香火供奉祖先的傳統習俗,所以佛教用以供奉佛像也是情理之中的。

二:所成就福報不同。

在寺廟中不光有那種莊嚴的感覺,而且還是在佛尊身邊,福報多少,自然不言而喻。況且,佛前所求肯定會比自家佛堂所求更好一些,其他的不說,在佛前不由得讓人更加虔誠,這是真實的。

除此之外,在寺廟文化自佛教傳入以來就開始大肆發展,這也象徵著一種文化的傳遞。並且,在離佛越近的地方,更能聽到佛的聲音,所成就的福報自然也是很多。

三:功德是靠積攢的。

眾所周知,佛教在漢地興起之後,更多佛像也逐漸進入寺廟。這麼多佛像,僅靠寺廟一種的僧侶修繕,先不要說這些活能不能做的完,所要修繕的費用從哪裡來?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就已經明白了。

設功德箱的目的,是為了眾位信徒能夠加一手,因為這也是增加福報功德的一種方式,眾信徒何樂而不為呢?既然信佛,就應當全心全意敬佛愛佛,香油錢、功德箱也是理所應當的。在這兒小編插一句話,現在的有些寺廟之中都是烏煙瘴氣,那些信徒所捐的香油錢到底到了哪裡,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是「有用處」也不一定呢?

(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不是所有的寺廟都有「功德箱」,暮鼓晨鐘,寺廟中的一股清流
    隨著中國旅遊業的不斷發展,旅行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據著一定的比例,在旅行的過程中,中國人最喜歡的旅遊景點無非是寺廟以及道觀,畢竟大多數的中國人是非常信奉佛教的,儘管佛教是從尼泊爾傳送到中國,但是佛教在中國卻佔據非常大的比重,不管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旅行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寺廟的話,人們都要懷著虔誠的心去拜一拜,但是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
  • 極盡奢華的寺廟,45尊金佛,象徵佛祖傳教45年
    緬甸的旅遊資源目前尚未開發完全,虔誠的佛教信仰就是它最樸實的一面。烏敏東色寺,是緬甸的一座藏匿於實皆山半山腰的奢華寺廟。其實,這座寺廟知名度並不高,來歷也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能讓人過目不忘的,就是那藏於長廊內的45尊高達2米的佛像。該寺廟還是座混合型寺廟,長廊上還有30道精美的月牙拱門,寓意僧人打坐的洞穴。
  • 走馬觀香港:鬧市中的清修之地——香港佛教寺廟
    港島的佛教寺廟與機構,主要有佛堂、佛學會、精舍、居士林、佛學講堂及禪院等,也有較大的團體、有影響的佛教機構,包括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正覺蓮社、香港菩提學會、噶瑪迦珠(香港)佛學會等道場,分布於灣仔、銅鑼灣、跑馬地等處,其建築不同於傳統的佛教道場,全建於大樓之中,佔居某棟大廈其中的一層或數層樓面,在樓中設立佛像,開闢藏經閣和辦事機構等。
  • 中國唯一的寺廟淨土,不設「功德箱」,不接受任何金錢饋贈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寺廟也成了人們去旅遊的一大景點,在很多寺廟不僅收取高額的門票,他們還會設有一些功德箱,因為很多人對佛教的信仰,所以去廟裡會為了祈禱讓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去捐一些錢,而這種行為逐漸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用來賺取利益。
  • 中國寺廟千萬間,禮佛之人無數,卻少有人知道寺廟的禁忌常識
    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國,佛教的信眾也是最為之多的,中國的寺廟每個地方都有設立,甚至在偏遠地區的農村周邊,或多或少都會建一些寺廟。很多悠久的寺廟也成為了旅遊的勝地。佛教跟其它宗教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宗教的教義、教團等,當然每個宗教包含的教義教條都會有所差別,有的甚至大相逕庭。佛教作為中國最大的信眾宗教,寺廟遠超千萬間,禮佛之人更是無數,但前往寺廟燒香,知道寺廟禁忌常識的人卻不多。
  • 寺院功德箱裡的錢到底是誰的?日本寺廟裡的隨便用,如法嗎?
    日本寺廟裡,常有人取功德箱中錢,寺廟裡的和尚卻假裝看不見。和尚說:「能到寺裡拿錢,可知已窘迫至極,佛門本是濟人呀。曾在寺廟拿錢的人,心懷感恩,會加倍回報社會弘法禮佛……。」去年,我親耳聽到某中國大和尚惡狠狠詛咒:「偷功德箱的錢會下地獄的!」聽完這個故事,大部分人是不是從心理上更認同日本和尚的做法呢。或許有人要問了:「佛家不是講慈悲嗎?
  •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十個常識,不可不知
    現在很多寺廟都成為旅遊景點了,很多不學佛的人,也會去寺廟旅遊觀光、燒香拜佛。但是寺廟不同於其他旅遊景點,它是清淨莊嚴的佛門聖地,不管是什麼人,既然來到寺廟,就要入鄉隨俗,遵守人家的規矩。下面這十條常識,不可不知。
  • 寺廟功德箱講究多,開口朝上朝前有何區別?老和尚道出背後秘密
    除了名山大川之外,我國還有非常多的寺廟建築,像是少林寺、靈隱寺等等,也都是我國知名的5A級景區。在參觀風景的同時,還能夠順便燒香祈福,也有人給寺廟功德箱裡捐款,但其實寺廟的功德箱也有非常多的講究,開口朝上、朝前有何區別?老和尚道出背後秘密。
  • 這才叫寺廟!不設功德箱拒絕收門票,僧人每天粗茶淡飯!
    這才叫寺廟!不設功德箱拒絕收門票,僧人每天粗茶淡飯!佛教作為昨早的傳入中國的外教,對中國的一些文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從唐朝傳入開始佛教就一直在中國廣收教眾,曾經佛教在國內各處都留下很多的寺廟,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前留下的那些寺廟現在基本都成為了一些旅遊景點,而這些寺廟大多數都會設置功德箱或者門票之類的來獲取利潤,不得不說這裡面真的都是暴利!
  • 往寺廟「功德箱」裡放錢,真有功德嗎?
    現在很多寺廟都成了景點,去寺廟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大家去寺廟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個箱子,上面寫著「功德箱」三個大字。大家看到這個箱子,一般都知道是放錢用的,是讓人積功德的,就會往裡面放一些錢,表示一下心意。
  • 上海都有哪些佛教寺廟?盤點魔都上海人氣最高的八大寺廟
    寺院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遠觀整座寺廟,一片金色的屋頂,尤為顯眼。周圍高樓林立,與清修的寺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靜安寺香火旺盛,每逢菩薩生日、紀念日,寺廟都會舉行法會,每年陰曆四月初八,還會舉行3天的廟會。靜安寺整個廟宇為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
  • 為何寺廟供奉中檀香比沉香常見?
    儘管我國海南、兩廣、雲貴等地也是沉香的原產地之一,但沉香能夠在民間被廣泛認知,有不少學者認為,這與漢初佛教的東傳有很大的關係。漢代,打通了東西方交通的走廊,大量的西域香料東進中原,其中就有隨佛教一同流入的沉香。
  • 揭秘臺灣佛教寺廟為何很少商業化
    那日日爆滿的「功德箱」便是最佳「證詞」!哼,前不久我還往功德箱裡塞了一個腎6,希望佛祖能懂我心,保我當世逍遙,你竟然說我沒有信仰? 呵呵,這大嘴噼裡啪啦吐會兒槽,心裡確實輕鬆很多。明眼人都知道,中國人所謂的信仰,不過是一種別樣的「自我催眠」,與「追求心靈澄澈安寧」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歸根結底,它還是一種金錢遊戲。
  • 去寺廟拜佛,不要太隨意,這五點要牢記!
    同樣的道理,我們去寺廟燒香拜佛,也應該遵守寺院的禮儀規矩,下面這五條基本的禮儀,我們一定要牢記。一,寺廟裡的一針一線,都不能隨便取用。去過寺廟的朋友都知道,在過法會或者佛教節日的時候,寺廟裡經常會供養大眾免費的午齋,有時候還會結緣給信眾一些禮品,比如礦泉水、襪子、水果、佛珠手鍊、佛經等等。
  • 安徽宣城「最樸素」的寺廟,不收取門票,沒有功德箱,卻少為人知
    「弘願寺」其實是屬於淨土宗的道場,創始人是善導大師,這位大師是專修淨土的念佛,清晨寺院內的鐘鼓聲響起,寺內僧人便會聚集到大殿,每人先禮佛,去殿外燃起一柱香,男女左右兩側整齊排列,由法師帶領進行繞佛,每日的日常便是念佛,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口號為主,每天都會有早晚課來學習法義,並加念《阿彌陀經》。
  • 去寺廟拜佛,如何燒香?如何投功德箱?
    佛教作為我國的主流宗教,全國幾乎各個地區都有寺廟。每逢初一十五就有十方的香客到寺廟燒香,燒香的人雖多,但是很少人真正懂得燒香的意義和方法。雖說心誠則靈,但是如果連最起碼的禮儀和常識都不知道,又何談「心誠」呢?今天就給大家詳細說一說去寺廟時應該如何燒香。
  • 直擊:中國唯一的寺廟「淨土」,僧人從不接受財物,不放功德箱!
    寺廟大家應該都知道,寺廟是佛教建築之一,漢傳佛教的寺廟均是中式建築風格,藏傳佛教的寺廟以中式建築風格為主。中國寺廟建築則恰好相反,它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大家應該或多或少的都去過寺廟吧!
  • 古代初一十五都去寺廟燒香禮佛,有什麼注意的地方?
    初一十五燒香禮佛是來自佛教的一個習俗,當然,燒香禮佛是沒有固定日子的,心中有佛,隨時隨地都可以禮佛。並不一定要拘泥於哪一個日子或者地點。也不一定非要在這一天燒香供佛祭拜。這個法令在隋朝統一南北之後,演變成漢傳佛教的禁令,由此演變出一系列的素食,來面向信佛的人饗用。
  • 遼寧「最純正」的寺廟,不收門票不設功德箱,不搞旅遊卻香火旺盛
    在這這種趨勢下,遼寧海城有一處寺廟秉承初心,脫穎而出。海城大悲寺便是其名稱。有人經常說到底是少林寺中會武術的和尚是真和尚,還是海城大悲寺中的堅持佛教文化的是。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看看。國內出名的佛教寺廟多數都是寺廟的古建築群,當然有些是經過現世的修復。海城大悲寺也不例外,始建年代不詳,不過在清道光往後的年間裡經過不少次的修葺。
  • 不設「功德箱」,不接受金錢饋贈的寺廟,如此與眾不同
    除了一些景點之外,一些寺廟也已經成為非常受歡迎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有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而且有些寺廟也是有收費的,有些還會設置一些功德箱。而在我國就一個寺廟就非常的例外,也是可以說是非常獨特,是唯一不設功德箱的寺廟,而且還不接受任何的饋贈。在大多數的寺廟中,這個寺廟就顯得非常的獨特。也有不少人表示這才是真正的出家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