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文化中,最能體現出來就可能就是燒香禮佛了,但是佛前為何要供奉香火?拜佛難道非寺廟不可麼?佛家為何要設功德箱?誠然,這些問題是應當為眾人所知的。
一:寺廟以莊嚴著稱。
在早期文化中,佛陀創立了原始佛教,其並沒有一個固定的供奉地點,而是到處傳道修行。但是,在後來佛教外傳到漢地的時候,受到漢地的諸多文化元素的影響,產生了大乘佛教,寺廟也逐漸興盛了起來。
當然,在自家佛堂禮佛也是可以的,沒有人說不,但是在寺廟中禮佛,是真正能感受到那種莊嚴正法的,就如同自身就處於佛的身邊,親切感油然而生。香火問題,也是由漢地的風俗所影響的,因為早在古時候,就已經有了以香火供奉祖先的傳統習俗,所以佛教用以供奉佛像也是情理之中的。
二:所成就福報不同。
在寺廟中不光有那種莊嚴的感覺,而且還是在佛尊身邊,福報多少,自然不言而喻。況且,佛前所求肯定會比自家佛堂所求更好一些,其他的不說,在佛前不由得讓人更加虔誠,這是真實的。
除此之外,在寺廟文化自佛教傳入以來就開始大肆發展,這也象徵著一種文化的傳遞。並且,在離佛越近的地方,更能聽到佛的聲音,所成就的福報自然也是很多。
三:功德是靠積攢的。
眾所周知,佛教在漢地興起之後,更多佛像也逐漸進入寺廟。這麼多佛像,僅靠寺廟一種的僧侶修繕,先不要說這些活能不能做的完,所要修繕的費用從哪裡來?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就已經明白了。
設功德箱的目的,是為了眾位信徒能夠加一手,因為這也是增加福報功德的一種方式,眾信徒何樂而不為呢?既然信佛,就應當全心全意敬佛愛佛,香油錢、功德箱也是理所應當的。在這兒小編插一句話,現在的有些寺廟之中都是烏煙瘴氣,那些信徒所捐的香油錢到底到了哪裡,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是「有用處」也不一定呢?
(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