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開播 歷史正劇還能扛鼎市場嗎?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大秦賦》力求還原史實細節,開播後收穫好口碑

  從2009年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開播算起,電視劇「大秦系列」先後走過了《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走到2020年的《大秦賦》,已經過去了十一年。作為極為少見的國產系列劇,歷史題材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開播後豆瓣開分即達8.0分,雖然不及該系列平均分8.5分起的高紀錄,但也算是個不錯的開始。在歷史正劇已經逐漸沒落的當下,嚴肅敘事是否還保有吸引力?備受業內外關注。

  人物風俗禮節皆有出處

  《大秦賦》延續「大秦系列」前三部大劇風格和史詩意蘊,「大秦系列」歷史劇完整呈現了「秦一統天下」的漫長過程,其中,《大秦賦》以嬴政為主題承載者,描繪了始皇帝嬴政從幼年質趙到壯年一統天下的非凡歷程。劇中既有「開天下萬世之太平,為黎民百姓謀安生」這樣的激昂臺詞,也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樣的經典吟唱。

  作為「大秦系列」的第四部,《大秦賦》起點極高,又是完全原創的劇本,從創作之初就備受矚目。據主創團隊介紹,《大秦賦》編劇團隊在先秦史料中抽絲剝繭,歷經八年打磨,並融合最新考古史料,對史實做了最大限度還原。「我們邀請了數位歷史學家擔任歷史顧問,仔細考證劇中的人物、器物、歷史事件,還聘請了秦文化禮儀專家從風俗禮制、人物儀態、舉手投足、文言對話等各方面對演員進行培訓,對當時人物的著裝束髮、日常交往中的禮節、朝堂之上的揖禮等細節也有所考究,為的就是高度呈現大秦時代的古風古韻。」主創團隊介紹。

  從已經開播的劇集中,觀眾能夠明顯感覺到該劇對史實的還原。秦國統一六國之前,各國戰士的服裝、髮型乃至戰術都大不相同,單是秦國內部,從將領到士兵,甚至具體到某個百夫長的著裝、髮髻和武器也不盡相同。不少觀眾調侃,「劇方是比照著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造型來找的演員,劇中出現的普通路人的臉,一看就像是當時當地的人。」

  精彩戰場戲追求極致還原

  和大多數在影視城拍攝的古裝劇不同,《大秦賦》劇組在新疆烏爾禾搭建了一座完整城池,場景多達1000餘處,內外置景及改造面積達11萬平方米。劇方還按照文物復原了戰國時期的戰車、軺車、攻城車以及上萬件劍盾戈矛等軍事道具。這也造就了該劇開篇時那段十分精彩的戰場戲,不亞於電影級畫面水準的攻打城池,箭陣齊發,以及複雜多變的防守方式,都營造出該劇與過去歷史劇小打小鬧截然不同的氣氛。

  劇中如今看來精彩的戰爭場面,無不是憑藉創作者的自覺才能達成。該劇導演之一顧其銘介紹,「這次戰爭戲場面中看起來訓練有素的士兵,其實是提前大半年招募了幾百名有武術基礎的武行兄弟,拉到新疆天天進行操練的結果。前幾集的戰爭主要集中在秦趙之間,我們圍繞秦趙兩國軍隊的特性做了不同的表現形式,秦軍強弓硬弩長戈戰車,著重表現排兵布陣;趙軍經歷了趙武靈王時期的『胡服騎射』改革,把趙軍邊騎的威力和靈活性儘量表現出來是我們的構想。」凡此種種,才最終得以有如今劇中令人驚嘆的畫面呈現。

  服化道也同樣給人驚喜。該劇造型總監陳同勳在研究了大量的參考資料後,也為各國、各階層的不同身份角色設計製作了多達11000多套服裝和4000多套盔甲。陳列的戲裝中,主演的華服從布料的選取到剪裁都凸顯著戰國風韻,六色盔甲堅硬的質感與架在其後的各國斧鉞,共同塑造出沙場之上的鐵血豪情。

  正劇顯沉重難逃觀眾挑刺

  近幾年來,伴隨著國產劇普遍向著「越來越輕」的趨勢變化,表達相對嚴肅歷史話題的歷史正劇不再是市場的寵兒。從「大秦系列」第一部至今的十餘年間,市場已經少見這樣重工重力,花大力氣講述歷史人物和故事的作品了。

  這一點,顧其銘也承認,「大秦系列」的主題之重,「重到很少有同行願意『舉鼎』試一試」。但「大秦系列」前三部的成功其實在主創心中種下了種子,「大秦最後一部,該如何把歷史劇這條路走下去,以怎樣的方式將大秦史詩劇的終章呈現出來,觀眾又是否會接受,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歷史劇天然要接受觀眾的吹毛求疵,該劇在播出後有人吐槽張魯一飾演的嬴政過早出場,不符合當時嬴政十幾歲的年紀。對此,顧其銘表示,嬴政是全劇的主題承載者,除了開始幾集因為過於幼小沒法給他身上加戲、一大半戲在異人和呂不韋這邊之外,等到嬴政一即位,所有的戲就必須圍繞著他展開。

  劇評人、「影藝獨舌」主編楊文山表示,《大秦賦》開篇處雖然精彩,但是作為歷史正劇依然有主題過於沉重、敘事節奏稍顯緩慢的老問題,「長處和短處一樣明顯。」這種歷史正劇天然的敘事缺陷、節奏控制和表現力問題,可能會對觀眾欣賞提出了一定要求,而這也是國產歷史正劇不得不面對的通病。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

相關焦點

  • 歷史正劇還能扛鼎市場嗎?
    本報記者 李夏至  從2009年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開播算起,電視劇「大秦系列」先後走過了《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走到2020年的《大秦賦》,已經過去了十一年。作為極為少見的國產系列劇,歷史題材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開播後豆瓣開分即達8.0分,雖然不及該系列平均分8.5分起的高紀錄,但也算是個不錯的開始。在歷史正劇已經逐漸沒落的當下,嚴肅敘事是否還保有吸引力?備受業內外關注。
  • 《大秦賦》開播 歷史正劇還能扛鼎市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從2009年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開播算起,電視劇「大秦系列」先後走過了《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走到2020年的《大秦賦》,已經過去了十一年。作為極為少見的國產系列劇,歷史題材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開播後豆瓣開分即達8.0分,雖然不及該系列平均分8.5分起的高紀錄,但也算是個不錯的開始。在歷史正劇已經逐漸沒落的當下,嚴肅敘事是否還保有吸引力?
  • 《大秦賦》:歷史正劇如何破壁年輕市場?
    故事外,《大秦賦》的開播也在宮廷、玄幻主導的泛古裝市場上撕開了一道口子。一方面,市場驚喜於這部匠心打磨十餘載的大秦系列迎來了第四部,只是秦始皇平滅六國、一統天下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會被如何演繹;另一方面,歷史大劇如何破壁當下的年輕市場,與觀眾達成跨越兩千年的情感共振?目前來看,尤為可觀。
  • 大秦賦:歷史正劇最後的門面
    文/小七《大秦賦》熱播,歷史正劇一詞再次映入眼帘,仔細問了下自己,到底有多久沒有看歷史正劇了?三年、五年、還是七八年,好像上次看歷史正劇還是小時候,最好的歷史正劇好像是唐國強主演的《雍正王朝》和陳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
  • 《大秦賦》豆瓣開分8分,久違的歷史正劇還是市場寵兒嗎?
    從2009年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開播算起,電視劇「大秦系列」先後走過了《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走到2020年的《大秦賦》,已經過去了十一年。作為極為少見的國產系列劇,歷史題材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開播後豆瓣開分即達8.0分,雖然不及該系列平均分8.5分起的高記錄,但多少是個不錯的開始。
  • 《大秦賦》開播,大秦系列正劇15年匠心品質收官
    12月1日,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8晚黃金時段,並在騰訊視頻同步全網開播,每日更新三集,由此拉開大秦系列電視劇的終章大幕。《大秦賦》從嬴政幼年成長開篇,演繹始皇帝志向、性格的形成,並最終完成一統大業的艱難歷程。這段廣為人知的歷史故事中,有如諫逐客書、修鄭國渠、著《呂氏春秋》、荊軻刺秦王等許多歷史事件,也有一字千金、竊符救趙、圖窮匕見等成語典故,更有《詩經》《楚辭》《韓非子》《荀子》《莊子》《孫子兵法》等傳世經典,這些傳統文化的瑰寶都將在劇中精彩呈現。
  • 大秦賦高開低走,歷史正劇變宮鬥劇?
    作為《大秦帝國》的最後一部,《大秦賦》在經過改名後終於開播。港真,在開播之初我對這部劇是非常期待的。《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自然就引起廣大觀眾的期待。開播之初,《大秦賦》也一舉拿下了8.9分的高分。但是慢慢地,因為朱珠飾演的趙姬演技問題,《大秦賦》的評分有所下降。再後來,《大秦賦》的畫風慢慢變了。我們想像中的不應該是秦始皇傳奇的一生,他掃六國,統一天下的霸業嗎?
  • 另類正劇《大秦賦》是如何做到十一年出4部的
    作者 | 薛望舒 編輯 | 謝維平 剛開播短短六天,《大秦賦》就在雲合數據的連續劇霸屏榜上登頂了。 在現在影視劇商業化的背景下,像這樣的歷史正劇其實是越來越少見了,《大秦賦》在延續「歷史、正劇、正能量」的氛圍之外,也試圖在事事追求「網感」的市場中突圍。 而對於背後的出品方陝西省地方政府來說,四部《大秦帝國》給地方政府打了一個大大的廣告,怎麼來說,都是對秦文化的一次成功傳播,是地方文化影視劇的一次樣本實踐。
  • 「大秦賦」變大秦婦,質疑聲絡繹不絕?歷史正劇出路究竟在哪?
    最近「大秦賦」熱播,作為「大秦帝國」的序列和最終章,「大秦賦」的表現也同樣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作為歷史正劇的典型,曾經被大秦帝國前面幾部劇吸引過來的觀眾不在少數。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整部劇的評分卻開始斷崖式下滑,由開播時的8.9分,一路降至如今的6.9分,而且根據目前的用戶反饋,該劇的打分可能還有進一步下探的空間,最終是夠能夠及格,如今也已經成為了未知數。大秦賦,口碑斷崖式下滑,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 《大秦賦》:歷史正劇已重啟「王炸時代」?
    《大秦帝國之裂變》9.3分《大秦帝國之縱橫》9.3分《大秦帝國之崛起》8.5分《大秦賦》8.3分無數擁簇默默吶喊:有生之年。與如今古裝劇的精緻色彩相比,《大秦賦》仍保留了前幾部質樸的服化道和歷史厚度。在架空、穿越、玄幻改編的古裝劇中,獨樹一幟,似乎象徵著歷史正劇的回歸。
  • 拍歷史正劇費力難討好,但張魯一、段奕宏雙雙接下這部《大秦賦》
    2020年的電視劇市場不缺看點,都市劇、仙俠劇、懸疑劇、諜戰劇百花齊放,哪個類型都不缺代表作。但是等等,這其中似乎少了點什麼,曾經佔去半壁江山的歷史正劇竟然一部沒有?還好,12日1日一部歷史正劇《大秦賦》將在CCTV-8開播,它可能會填補上這一處空白,小編提前爆款預定。「百年史詩,駐秦時風骨」,宣傳語可謂相當霸氣。
  • 歷史正劇《大秦賦》,值得爆!
    文/李愚雖然每年播出的古裝劇並不少,但歷史正劇屈指可數。如果是重大歷史題材的作品,那更是獨苗中的獨苗。從三個角度可以看出,《大秦賦》是一部史詩級別的歷史正劇。身臨其境的歷史真實對於一部重大題材的歷史正劇,尊重歷史、正說歷史,是一條必須恪守的底線。當然,這也不是說,歷史劇不允許適當的藝術性虛構和創造。畢竟歷史劇不是歷史紀錄片。一般而言,這個比例的把握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就《大秦賦》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它嚴格遵守「大事不虛」。
  • 《大秦賦》:十年磨出的史詩之劍,映出歷史正劇的新答案
    導讀:《大秦賦》完成了歷史系列劇集的收束,卻也同樣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如何用我們本土的歷史,滋養並形成屬於我們自己的敘事?文 | 弗蘭克烈烈的秦風戰鼓,磅礴的山河大地,《大秦賦》作為「大秦」系列的收官之作,終於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亮相騰訊視頻,唱響了它的終極一賦。這個延續了十數年之久的系列劇集,從商鞅變法講到統一六國,終於借大秦這個核心命題,完成了一次極盡中國氣質的歷史正劇書寫。
  • 不得不說的《大秦賦》:究竟是歷史正劇還是宮鬥鬧劇?
    《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大秦賦》終於登上了熒幕。這部片子本來是講的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經過無數的艱難困苦之後終於登上王位,手握權柄,橫掃列國。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秦。這段歷史也可以說是中國人對於秦最熟悉的一段歷史了。再加上還有眾多老戲骨的鼎力加盟。大家本來對這部戲也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 《大秦賦》力求還原史實細節,開播後收穫好口碑
    原標題:《大秦賦》力求還原史實細節,開播後收穫好口碑 從2009年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開播算起,電視劇「大秦系列」先後走過了《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走到2020年的《大秦賦》,已經過去了十一年。
  • 《大秦賦》高開低走,兩位男主被吐槽!還能成為歷史正劇嗎?
    由張魯一、段奕宏、朱珠、李乃文、尤勇、辛柏青等主演的大型歷史劇《大秦賦》正在熱播。該劇以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秦始皇嬴政心懷天下,在呂不韋等人的輔佐之下,最終完成了天下統一大業,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 從《大秦賦》看歷史正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歷史正劇曾作為古裝劇的主流有過輝煌的過去,但近些年,古裝玄幻劇、古裝傳奇劇層出不窮,歷史正劇卻寥若星辰。2020年CCTV-8年度收官大劇《大秦賦》的火爆出圈,如春雨驚雷,激響歷史正劇沉寂已久的黃鐘大呂,讓觀眾酣暢淋漓的品味了一場中華傳統文化的饕餮盛宴。
  • 劇情、表演「抓住」觀眾,歷史正劇《大秦賦》品質「破圈」
    近日,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等平臺播出。作為「大秦系列」影視作品的收官之作,該劇延續了前三部作品的史詩正劇風格定位,呈現了秦始皇嬴政40餘年的戰國風雲。作為近年來極其稀缺的歷史正劇,《大秦賦》一推出就引發網友熱議——該劇開播首日,網友即以「清一色」好評來表達對這部劇的肯定。究竟《大秦賦》靠什麼「破圈」?從作品的表現和觀眾評論不難看出,故事「抓人」、演員表現到位、服化道精緻考究等作品的精品屬性,正是其「破圈」關鍵所在。
  • 「大秦賦」熱血開播口碑爆棚,不負眾望高度還原了史實!
    對於愛看電視劇的小夥伴兒們來說,歷史正劇一般都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要知道目前市面上,能被稱得上正劇得電視劇極為稀少。 而最近開播的「大秦賦」就是最近唯一的一部歷史正劇,無論是從畫面質感,還是從一些細節上都做得十分好。
  • 展現鐵血精神與強國之路,《大秦賦》顯正劇品格
    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從2009年起至今,「大秦帝國」劇集系列共推出《裂變》《縱橫》《崛起》及《大秦賦》四部作品,制播長達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