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口中的「六月六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是啥意思?
農民,是在土地耕作,收入來源於土地,通過在土地上種植作物獲取收入,維持生活的可愛質樸的一類人。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和勞作養育了我們,他們種出來的小麥磨成了麵粉進入了千家萬戶,還有就是蔬菜啊、玉米啊、花生啊等等,從事的工作不同,但是每一類人都應該得到人們的尊重。
在以前農民在耕作的時候,利用經驗總結了很多的俗語。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語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俗語使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在農村,很多時候長輩沒事都會去地裡頭,看看莊稼的長勢,順便預測預測收成,就比如長輩們口中的:六月六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是啥意思?實際上這說的是如果立秋在農曆六月的話,頭茬和後茬的農作物都會收成不好,如果立秋在農曆七月的話,早種的莊稼和晚種的莊稼都會豐收。這不是隨後說說,這都是 經驗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