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口中的「六月六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是啥意思

2020-12-06 農民枕邊事兒

農民口中的「六月六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是啥意思?

農民,是在土地耕作,收入來源於土地,通過在土地上種植作物獲取收入,維持生活的可愛質樸的一類人。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和勞作養育了我們,他們種出來的小麥磨成了麵粉進入了千家萬戶,還有就是蔬菜啊、玉米啊、花生啊等等,從事的工作不同,但是每一類人都應該得到人們的尊重。

在以前農民在耕作的時候,利用經驗總結了很多的俗語。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語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俗語使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在農村,很多時候長輩沒事都會去地裡頭,看看莊稼的長勢,順便預測預測收成,就比如長輩們口中的:六月六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是啥意思?實際上這說的是如果立秋在農曆六月的話,頭茬和後茬的農作物都會收成不好,如果立秋在農曆七月的話,早種的莊稼和晚種的莊稼都會豐收。這不是隨後說說,這都是 經驗所得。

相關焦點

  •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啥意思?今年何時立秋?
    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六月立秋還是七月立秋呢?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六月和七月指的是農曆的六月和七月,兩頭指的是夏收和秋收。
  • 俗語:六月立了秋,兩頭都不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俗語:六月立了秋,兩頭都不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糧食對於農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是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對於古代的農民更重要。小豔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六月立了秋,兩頭都不收」,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農曆六月份立了秋,夏收和秋收都收貨不好。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小豔認為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農曆六月份就到了秋天,說明天氣冷的早。天氣冷的話,對農作物生長是有一定影響的,會造成糧食的減產,影響最後的收成。類似的俗語還有「七月立秋,顆粒無收。」
  • 立秋將至,「早秋丟,晚秋收」,2020年屬於哪種秋?農民須知
    時光如梭,時間過了一大半,還有幾天就要立秋。今年立秋時間在公曆的8月7日。進入立秋節氣,意味著氣溫、降水等將日趨回落,但對廣大農民來說,立秋意味著收穫,秋糧很快就成熟了。然而,聽村裡人老人講,立秋時間有講究,這關係到秋糧的收成,立秋出現的早晚可能會有不同的年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大家都知道,立秋的具體時間每年並不固定,最早可出現在農曆六月中旬,最晚可在農曆七月中旬。
  • 明日中伏,立秋將至,俗語「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什麼意思?
    老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意思是說一年中最熱的中伏就要來了。而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緊隨其後就是立秋了。那俗語「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是啥意思?今年六月立秋有啥說法嗎?在古代一直把「四立」當作是四季的分界點,認為立秋到了,秋天也就到了。在農村現在還有不少人是這樣認為的,到了立秋以後酷熱天就要結束了,而涼爽的天氣就要來了。
  • 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
    導讀: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在三伏中又分為頭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中伏是最熱的一段時間。如今中伏已經到了有一段時間了,馬上就要進入8月份了。
  • 立秋將至,「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啥意思?哪天立秋
    一般來說立秋出現的時間都是在陽曆的8月7號到8月9號之間,今年的立秋就是8月7日,但是在農曆上立秋出現的時間差別就很大,這也是區分早立秋和晚立秋的標準。文【小智】2020年由於多了一個閏四月,所以今年的立秋是在農曆的6月18日,所以今年是六月立秋。
  • 農諺說,「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這是什麼意思
    農村中真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小編覺得最難懂的就是農村的諺語了,不好好揣摩,真的是看不太懂啊。今天我們就來了了解一下農村的諺語,「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現在大暑季節已經過去了一半了,過不了多久就要立秋了,立秋了就代表了秋天的的到來,一般來說立秋的時間在八月上旬,看了今年的日曆,立秋在八月七號,但是農曆上立秋出現的時間差別很大,這也是區分立秋早晚得標準。
  • 2020年,農村有「6月立秋,兩頭不收」的說法,為啥?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農村有「6月立秋,兩頭不收」的說法,為啥?2020年,在農曆的節氣上與往年略有不同,剛剛進入伏天不久,就臨近了「立秋」節氣的到來。往年的立秋時間通常都是在農曆的7月份,而今年立秋卻是在農曆的6月18日,也就意味著立秋節氣距離今天,已經不足三周了。
  • 農村俗語「六月立秋快加油,七月立秋慢悠悠」,今年是七月立秋嗎
    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大暑就過去一半了,再有一周時間就是立秋了,每年的立秋時間,雖說大致都是在陽曆的八月七號或八號這二天,但是在農曆的時間卻不一樣,有的時候立秋在農曆的六月份,而有的時候立秋卻在農曆的七月份,因此,就有了農村老人常說的:「六月立秋快加油,七月立秋慢悠悠」的說法,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早立秋,涼悠悠;晚立秋,熱死牛」,什麼意思?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在農村,對於農民來說,一般都看重農曆,今日立秋是農曆六月二十六日,因而今年立秋在六月!在農村,有俗語說「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很多青年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沒有啥意思,但是真的如此嗎?
  • 後天立秋,農諺說:「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導讀:後天立秋,農諺說:「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現在正值中伏期間,天氣也是愈發的酷熱難耐,空氣悶熱得仿佛黏稠一般,讓人呼吸都感覺透不過氣來。後天是農曆的六月初八,也是立秋節氣的到來,農諺有很多關於立秋節氣的說法,很多都是關於立秋之後天氣的走勢情況,立秋之後熱不熱,會不會有秋老虎等等諸多的說法,這些都是多年經驗的積累演變而來,確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存在。
  • 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有道理嗎
    導讀: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啥意思呢距離立秋節氣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現在正值中伏階段,也被譽為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間段。這段時間的天氣,暑氣下沉陽光接近於直射,晝長夜短讓白天變得很漫長,也相當的炎熱,大家都是翹首以盼下一個節氣:立秋節氣的到來,立秋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立秋之後天氣還會很熱,但明顯的可以感受出來,在早晚的時候,習習涼風會讓人感覺舒爽很多。農諺立了秋,涼颼颼,這句俗語有好多種的說法,因為立秋有不同的叫法,有的早立秋,晚立秋之說,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
  • 立秋快到了,農諺:「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導讀:立秋快到了,農諺:「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立秋節氣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今天也是進入中伏之後的第四天。各地氣溫明顯高升。陽光也接近於直射。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的天氣伴隨著我們,大家所期望的一個節氣:立秋,馬上就快到了,立秋之所以讓大家所歡迎。是因為立秋之後會感受到習習涼風。讓這煩悶的空氣變得不再那麼的黏稠。心情也會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舒爽很多。農村關於立秋節氣的農諺俗語有很多。很多都是關於立秋發生的時間早晚,會對於以後的天氣走向,帶來一定的影響。
  • 俗稱「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2020年能應驗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俗稱「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2020年能應驗嗎?當前還處在「三伏」天的「中伏」裡,天氣依然還很熱,農村地裡的莊稼受到高溫天氣的影響,正在瘋狂地生長著。也正在大家飽受酷暑的時間裡,其實秋天已經離我們不遠了。2020年,立秋節氣是農曆的6月18日,距今已僅剩8天,今年按照往年來講,立秋節氣比較早。
  • 農曆6月立秋,有什麼說法?有哪些關於立秋的俗語?
    今年的立秋在陽曆的8月7號,陰曆的6月26。立秋以後,我國很多地區便會在早晚能感受到一絲涼意,但是中午還是會炎熱的。在農村關於立秋的俗語有很多,特別是立秋在農曆六月的俗語。重點介紹幾個。六月立秋,兩頭不收這句俗語明顯的是說六月立秋對莊稼產量的影響,因為今年就是農曆六月立秋,上半年清明時節倒春寒,在小麥收割的時候很多地區下起了大雨,致使很多小麥沒來得及收割就被大雨拍在地裡,上半年肯定是減產了。
  • 立秋將至,立秋是啥意思?順秋、反秋、秋包伏和伏包秋又是啥意思
    今年立秋是在8月8日,農曆七月初八,也就是下周的星期四了。那麼立秋節氣將至,你知道立秋是什麼意思嗎?順秋、反秋、秋包伏和伏包秋又是啥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立秋」節氣到了,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其標識著孟秋時節即將開始。古人認為立秋就是秋季的開始,但是現代氣象學上對於秋天到來是有著不一樣的標準,採用的是「候平均溫度」,如果當地連續5天的平均溫度都是在22℃以下,這樣才算是秋天正式到來了。 由於我國的地域遼闊,在各地的氣候也有所差別,因此各地進入秋天時間早晚也有所不同。
  • 「早秋丟,晚秋收」,立秋落雨能預測秋糧收成,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立秋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秋」,也是進入秋季的第一個節氣。老輩人講,「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即不管早立秋還是晚立秋,農曆六月二十以後天氣就會慢慢涼快起來。立秋的農曆時間是在六月中旬以後。一、「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意思是,立秋節氣內若下雨,各類作物將會豐收;若立秋節氣內滴雨不落,農戶們可能會因糧食欠收而擔憂。
  • 立秋將至,俗語「立秋順秋,綿綿不休」什麼意思?今年是順秋嗎?
    立秋是在每年的八月初,古人認為立秋節氣一到,夏天也就結束了,而秋季緊接著就登場了。古人將立秋節氣也一樣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意思是說立秋節氣到了,空氣中所刮來的風也有一絲絲涼意了,尤其是在早晚時分。而因為早晚的溫差慢慢大了,這樣在早上的時候也會開始形成露珠了。等到立秋後第十一天,寒蟬就會因為感受到了涼意而開始鳴叫了。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8日,農曆七月八日。
  • 立秋將至,農諺:「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有道理嗎?
    早立秋和晚立秋完全是兩個概念,古人為了讓後人知道立秋早晚的區別,就形成了不少比較押韻的歌謠,也稱為諺語,對於立秋就有這麼一句諺語:"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1、 諺語與農曆還有幾天就立秋了,立秋並不是按照公曆計算的,而是按照農曆計算的,所以諺語也是按照農曆來說的。
  • 農村俗語:「夏忙半個月,秋忙四十天」,是啥意思?
    圖片源自網絡2、六月立秋,兩頭不收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六月(農曆)就立秋的話,那麼莊稼的產量一定不會好,農民都知道,一般種糧食都有兩次收穫,夏收和秋收。六月立秋,所有的節氣都提前了,就意味著天氣轉涼的時間比較早,所以夏收糧食經歷的高溫天氣會比較短,沒有足夠的有效積溫來促進糧食成熟,所以夏收的糧食產量就會受到影響。對於秋收來說,同樣受到低溫天氣時間的提前,不僅沒有足夠的有效積溫促進作物成熟,加上晝夜溫差減小,降低了作物乾物質的積累,最後就造成糧食乾癟,不飽滿,秋收的產量也就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