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後天立秋,農諺說:「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現在正值中伏期間,天氣也是愈發的酷熱難耐,空氣悶熱得仿佛黏稠一般,讓人呼吸都感覺透不過氣來。這會都在期盼一個大家希望早點到來的節氣:立秋,立秋作為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立秋之後天氣還會依然很熱,但節氣的到來,對於氣溫還是會有明顯的改善,尤其是早晨和晚上的時候,習習涼風的吹來,會讓人感覺到舒爽了很多。所以都在期盼著立秋的早日到來。
後天是農曆的六月初八,也是立秋節氣的到來,農諺有很多關於立秋節氣的說法,很多都是關於立秋之後天氣的走勢情況,立秋之後熱不熱,會不會有秋老虎等等諸多的說法,這些都是多年經驗的積累演變而來,確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存在。按照民間的說法,萬物一切皆有陰陽組合而成,其中也包括立秋,所以立秋也是有陰陽公母之分的,而且按照農諺的說法,如果要是公秋的話,天氣就會比較的涼快,但如果要是母秋的話,天氣就會相對的炎熱那麼今年是什麼秋呢?
萬物皆分陰陽,從而形成相互相成互補存在。白天和晚上,太陽和月亮,都是鮮明的陰陽之分,所以立秋節氣出現的時間節點,也就是區分公秋母秋的關鍵,如果立秋節氣出現在晚上,那麼就是母秋,要是出現在了白天,那麼就是公秋,今年立秋節氣是在農曆的六月初八09時06分,正值白天的時間段,所以說今年的立秋是個公秋,按照農諺所說公秋爽,母秋兇,今年出現涼快天氣的機率比較大,秋老虎出現的機率不會太大。
除了公秋母秋之分外,還有早秋、中秋和晚秋之分,立秋的早晚不同,對於莊稼的收成也會有一定的影響,農諺叫做: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這也是立秋早晚帶來的不同的天氣影響到了收成,立秋比較早的話,氣溫會很快的降低,這樣會讓秋苗很難完全長成,會直接的影響到秋糧的收穫,所以也被叫做丟,意思是丟了不少的收成,立秋比較晚,天氣炎熱的時間比較長,高溫高溼的天氣反而更利於莊稼的生長,自然就會有個好的收成,而出現中秋的話,天氣會比較的炎熱,就連耕地的老牛也會酷熱難耐。
如何區分早秋中秋和晚秋呢?按照民間的說法,立秋節氣出現在農曆六月至七月初為早秋,立秋節氣出現在農曆七月初一至初九的,稱之為中秋,而在初十之後的立秋則是晚秋,今年的立秋節氣出現在了農曆的六月,自然也就是早立秋,早立秋在加上今年是個公秋,所以大概率會出現比較涼爽的天氣,立秋之後並不會很炎熱,雖然農諺是這樣的說法,但隨著現如今大環境的氣候變化異常,很多時候這些農諺也只能作為參考使用,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