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立秋到了,「立秋無雨是空秋」啥意思?立秋下雨對農業有啥影響?
8月7日就要迎來立秋節氣了,這對於農民來說可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在立秋節氣還沒到,村裡不少的老人就在關注它了。在農村有些會看天氣的老人,還懂得利用立秋節氣這天的天氣,來預測後面糧食的收成好壞。而有些經驗豐富的老人,則會預測立秋以後雨水多少。其中民間流傳甚廣的一句農諺是「立秋無雨是空秋」,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立秋下雨對農業有啥影響嗎?
關於立秋,在民間有著「順秋」和「空秋」的說法。如果立秋當天下雨了,那後面的氣溫降得快,民間就稱它為「順秋」。而如果立秋當天是大晴天,那立秋後還會繼續保持高溫高熱的天氣,因此就被稱之為「空秋」。
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說的也是這個意思。當立秋節氣這天如果是大晴天,沒有下一滴雨,那就表示立秋以後的雨水偏少,農作物的收成不會太好。因為它還有後半句「萬物歷來一半收」,說的是立秋當天是晴天,後面的天氣雨水偏少,農作物的收成不好,要比往年減產一半。那這句農諺有無道理呢?
在國內多個地區都流傳這很多類似的說法,農民朋友都是期盼著立秋節氣這天能下雨才好。比如俗語「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等,認為立秋下雨了,那農民都會很高興,表示後面的雨水較充足。而如果立秋不下雨,那農民就要開始擔憂了,雨水偏少可能會出現旱情,農作物的收成就會受到影響了。
在立秋節氣下雨是有好處的,農民也期盼立秋節氣能下一點雨,因為立秋下雨對農業是有積極的影響。首先,在立秋節氣的時候,正是水稻、夏玉米等作物進入灌漿成熟的關鍵期,如果這個時候陽光充足,氣溫高,但是缺少雨水,就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灌漿,自然產量會受到影響。相反,立秋前後來一場雨,不僅可以緩解之前的旱情,還對於農作物灌漿有利,也就為豐收打下了基礎。
另外還有一點,到了立秋以後前面已經持續熱上一段時間了,高溫高熱的天氣讓人也受不了,這個時候下雨了,一來是順應了節氣,二來是雨水還會帶來降溫,讓農民的日子也能過得舒服一點。這樣即便是後面出現了秋老虎,有了這場雨水的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降溫作用。
在農村裡有些老人還說,「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指的是立秋是晴天,後面是天氣以晴天為主,而立秋下雨,後面的雨水充足。另外還有「立秋下雨萬物收「、「立秋三場雨,批稻變成米」和「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等等,由此可見,立秋節氣前後下雨,對農業的影響是很大的。
不過,就算是不下雨,大家也不用擔心。古人所流傳下來的這些農諺是他們長期觀察之後經驗的總結,並不是100%就是準確的。不能說明天立秋不下雨,那農作物收成就一定不好了。時代不同了,氣候也發生了變化,種植技術更是和過去相比更是突飛猛進了。何況,農諺是有地域性的,並不是全國適用。筆者查看了一下家鄉衡陽的天氣,最近一周都不會下雨。你們那裡立秋會下雨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