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秋,老人說「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2020年是什麼秋?

2020-12-07 騰訊網

詩云:「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古人驚覺秋意來襲,往往是因為映入眼帘的秋景。立秋已到,多地經歷了一番降雨,溫度卻並沒有隨之降下。

俗語說:「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時人又將立秋分為公秋、母秋,乍聽好沒道理,細品時又覺有趣。公秋、母秋該如何劃分?2020年是母秋還是公秋呢?

公秋把扇丟

扇子丟了,自然是因為涼快。「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似乎每逢立秋,總要有一場淅淅瀝瀝的降雨,多少都會下點兒,像是為炎熱的夏季草草收個尾。「草草」,是因為短期回熱現象頻繁。也就是常說的「秋老虎」。

宋代詩人方翥午夜被熱醒,不禁感慨道:「殘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鳴葉是西風」,雖然已是西風,但殘暑依然不可小瞧。

大概是因為秋天的蕭瑟,太過無情,於是人們便想著給立秋加幾分人性色彩,「公秋」便由此而來。

在這片幅員遼闊歷經滄桑苦難的土地上,龐大的國土面積,造就了獨特的風土人情,同時也造成了不同的氣候條件。使得一個關於氣候的俗語,可能到了其他地方便不再適用。

如何分辨公秋?地方不同則方法不同。有人說分辨公秋、母秋,應當按照立秋時間,要看在白天還是在晚上,倘若在白天,那麼便是公秋。

時人認為,立公秋,天氣很快就會漸趨涼爽,手中的扇子自然不再需要。如此說來,那麼,今年毫無疑問是公秋。

從現在的降雨情況以及未來的溫度條件來說,偏南方的一些地區溫度在慢慢降低,雖然伴有短期回熱,但溫度不會提的很高。

可是北方一些地區,仍處在高溫天氣之下。對此,公立秋顯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幸好大家也不用扇子,可以鑽進空調房。

又有人說,可以按照立秋所在的日子進行劃分,倘若立秋出現在單數日時,此時便是公立秋。

因為不知這句俗語誕生於何年代,所以我們也不敢斷定,這個日期是按照農曆還是按照公曆來算,考慮到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多依據農曆,想來公立秋多半也是如此。

倘若是農曆,那麼問題就來了。依據農曆,今年立秋為農曆六月十八日,又不是公立秋了,可見這種方法存疑。

處在公立秋,溫度會迅速下降,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晝夜溫差變化。夏秋之際,一旦得了感冒,很可能整個冬天都會被牽連。

但是,我國民間又有「秋凍」這一說法,意思是在秋天的時候要「凍一凍」自己。

增添衣物當然是正確的,但若是早早的將秋衣穿上,到冬天時會導致自己防寒能力下降,需要穿更多的衣服,更有甚者,會導致免疫力下降。

當然,「凍一凍」要有度,量力而行,凍過了頭,導致感冒發燒反而不美。

母秋熱死牛

關於立秋「熱死牛」,這一說法極為有趣,因為在我國許多立秋的俗語、民諺中都有「熱死牛」一說。

如「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耕牛,作為農耕經濟中的必要幫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艱苦不言、踏實肯幹的狀態,也被許多作家寫入文章。

耕牛,顯然是耐熱的。連皮糙肉厚的耕牛都受不住,可見這天氣該有多熱?

母秋與公秋相反,一種說法是在晚上立秋,公為陽,母為陰;晚上立秋就意味著天氣炎熱,哪怕已經進入秋天,秋老虎依然讓人望而生畏。

另一種說法,立秋則在偶數日期上為母立秋,以此為判斷依據,那麼,今年便是母秋。為什麼會造成日期上的差異?

前面說過,是因為地域不同,可能在偏北方用的是農曆,偏南方則有可能用的是公曆。

從現在的天氣狀況來說,炎熱的天氣顯然還沒有過去。在這夏秋相交之際,養生也需提上日程,可適當吃些溫補之物,免得秋寒入體,多注意休息補充精力。

結語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夏季就這樣過去了,不禁讓人感慨時間飛快,到了秋天,冬天已然不遠矣。

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就介紹到這裡,不論何時,身在他鄉都應該照顧好自己,如今秋已至,天高氣爽但不免乾燥,多注意補水休息,避免上火。

相關焦點

  • 明日立秋,俗語說「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公秋母秋咋判斷?
    明天就是立秋了,關於立秋,民間有很多諺語,比如「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這句話主要說的是立秋之後的天氣問題,如果立秋是「公秋」, 扇子可以丟掉了,則說明立秋過後,天氣會變涼爽,相反,如果立秋是「母秋」,會熱死牛,則說明立秋之後,還會持續高溫天氣,熱死牛是一個比喻,形容溫度很高。
  • 今日立秋,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什麼秋
    導讀:今日立秋,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什麼秋?今天09時06分,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立秋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到來,對於之後的天氣走向具有很關鍵的影響。農村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和農諺有很多,大多都是關於天氣的變化描述,這也無可厚非,因為天氣的變化,對於秋苗的生長至關重要,一個好的天氣,才能利於秋苗的生長,從而才能獲得豐收,而一個不適宜的天氣出現,那麼秋苗也就很難成長。
  • 立秋諺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
    立秋是指太陽到達黃經135°的那一刻開始計算,而通過查萬年曆得知,今年立秋到來時間是2020年8月7日09時06分11秒。如下圖關於「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就是指如果今年是公秋的話,天氣會提前轉涼,而家中一直使用的扇子也可以丟在一旁不使用了。而如果是母秋的話,即便到了立秋,天氣也會比較炎熱,可以用「熱死牛」來形容。那麼今年的秋是公秋還是母秋呢?
  • 8月7號立秋,「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
    導語:立秋將至,「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立秋是二十四節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開始。每年當太陽黃經到達135°時,就進入立秋節氣。一種是根據立秋在農曆的月份來分,如果是農曆六月份立秋,是「早立秋,涼悠悠」,屬於公秋;如果是農曆七月份立秋,是「晚立秋,熱死牛」,屬於母秋。而今年立秋在農曆6月18日,屬於早立秋,「公秋把扇丟」。另一種是按照立秋「時間」,來分公母秋,如果是晚上零時至上午12點的時間段立秋,屬於早立秋,是公秋。如果是中午12點以後至晚上零時前立秋,屬於晚立秋。
  • 立秋將至,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立秋如何分公母?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立秋節氣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立秋還能分公母很多人是第一次聽說,那麼立秋是如何分公母的呢?
  • 8月7日立秋,農村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母秋?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中伏的第三天。「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一年之中最熱階段,今年的中伏時間還特別長,足足有20天的時間。雖然剛剛進入中伏,但是人們已經開始期盼立秋的到來。雖然立秋代表著秋天的開始,但是並不是立秋後天氣就會變得涼爽起來,在農村有「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的說法,那麼公秋和母秋是如何判斷的呢?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呢?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8月7日到9日交節。雖然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但是立秋並不代表著酷熱天氣的結束,因為立秋節氣一般在中伏之間,所以還有「秋後一伏」的說法。
  • 俗話說:「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真假
    今天是今年頭伏最後一天,中伏來臨,也伴隨著立秋將至。今年中伏是公曆7月26日(農曆六月初六)——8月14日(農曆六月廿五),共20天。而立秋時間為公曆8月7號9:06:03(農曆六月十八),立秋在中伏中。
  •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明天是八月七日,迎來了立秋這個節氣!這標誌著炎熱夏天結束了,舒服秋天開始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就要來臨了!但是大家都說,還別高興的太早,現在三伏天還沒有過去,夏季過後更還有秋老虎,很可能更熱的日子還在後面呢!那麼今天秋後氣溫究竟如何呢?氣象臺給不出答案,但是農村老人卻憑藉著「公秋熱死牛,母秋扇子丟」、「一日延天熱死人,九日延天熱不成」等俗語道破了玄機,大家都說今年秋老虎是母的,後面的日子都不會太熱了!
  • 農諺:「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有道理嗎?
    有關立秋節氣的農諺俗話有很多,大多數就是指立秋的早中晚,針對氣溫產生的轉變,這也事關到田地的獲得,在農村還把立秋區別為「公和母」,並且民俗覺得公秋是較為清涼的,而母秋則會躁熱出現異常,也就是指秋老虎的出現的概率很大,怎樣辨別出現立秋是公是母的呢?依據民俗的說法,針對公秋母秋的鑑別有二種方法。
  • 秋天的開始,俗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牛」
    你說的「公秋摺扇丟,母秋熱死牛」是什麼意思?太酷了!是七日,秋天的開始!這意味著炎熱的夏天結束了,舒適秋天開始了,宜人的秋天需要來了!但是每個人都說,不要太快快樂,現在三伏天都還沒過去,夏天后面有秋老虎,很可能更熱的生活還在後面!那麼入秋後的平均氣溫是多少?
  • 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如何分辨公秋母秋?看完有數了
    在民間人們判斷立秋後天氣是否涼爽是用公立秋和母立秋來判斷,有「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的說法,那麼是如何分辨公立秋和母立秋呢?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地區氣候差異大,分辨公秋和母秋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按照立秋的準確時間來分辨公秋和母秋。按照民間的說法,白天為陽,當立秋在白天時便是公立秋,夜晚為陰,立秋在晚上就是母秋。
  • 落葉知秋,立秋有公母,何為公秋,何為母秋
    老天爺,你要轉身就轉身,你說換季就換季。「煩暑鬱未退,涼飆潛已起。寒溫與盛衰,遞相為表裡。」只需一個夜晚,夏日離去,秋季來臨。秋與夏正式隔離。今天,8月7日,早上9點06分03秒立秋。立秋也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中伏的第十三天,也就是今年立秋在中伏。「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立秋一日,水冷三分。是不是今日立秋,三伏就結束了呢?非也,有道是,秋老虎,秋半天。
  • 立秋快到了,農諺:「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導讀:立秋快到了,農諺:「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立秋節氣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今天也是進入中伏之後的第四天。各地氣溫明顯高升。陽光也接近於直射。其中就有把立秋區分成為公母的說法,而且按照民間的說法,公秋是比較平和的,公秋的到來天氣將會變得比較的涼爽,有一絲絲秋高氣爽的感受,而母秋則不然,很容易帶來秋老虎天氣,氣溫會驟然上升到35度以上,這樣酷熱的天氣,有時候比在中伏期間還要炎熱,所以對於公秋母秋,民間是有不同的說法。
  • 後天立秋,農諺說:「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導讀:後天立秋,農諺說:「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現在正值中伏期間,天氣也是愈發的酷熱難耐,空氣悶熱得仿佛黏稠一般,讓人呼吸都感覺透不過氣來。按照民間的說法,萬物一切皆有陰陽組合而成,其中也包括立秋,所以立秋也是有陰陽公母之分的,而且按照農諺的說法,如果要是公秋的話,天氣就會比較的涼快,但如果要是母秋的話,天氣就會相對的炎熱那麼今年是什麼秋呢?萬物皆分陰陽,從而形成相互相成互補存在。
  • 7號立秋,俗語「公秋涼爽爽,母秋熱辣辣」,今年還要熱多久?
    立了秋,蒲扇丟!8月7日立秋,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悄然到來!立秋是24節氣第13個節氣,反映季節輪轉,也是由夏入秋的標誌!每年8月7~9日交節,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135°,「曆書」有雲「鬥指東南時維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秋者,谷熟也」!立秋也是民間「四時八節」之一,全國多地也有許多流傳下的習俗!俗語「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啃秋之外,也有曬秋,用以表現風土民情,反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有道理嗎
    導讀: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啥意思呢距離立秋節氣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現在正值中伏階段,也被譽為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間段。這段時間的天氣,暑氣下沉陽光接近於直射,晝長夜短讓白天變得很漫長,也相當的炎熱,大家都是翹首以盼下一個節氣:立秋節氣的到來,立秋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立秋之後天氣還會很熱,但明顯的可以感受出來,在早晚的時候,習習涼風會讓人感覺舒爽很多。農諺立了秋,涼颼颼,這句俗語有好多種的說法,因為立秋有不同的叫法,有的早立秋,晚立秋之說,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
  • 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看完才懂
    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農村的人們經過長期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的農村諺語,很多看起來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確是平時生活經驗的總結,是生活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門。比如對於立秋的農諺:「立了秋,把扇丟」,這就是對於立秋時節的一個描述。那麼立秋天氣就是不熱了嗎?
  • 農村俗語:「公秋爽,母秋兇」,指的啥意思?立秋還分公母嗎?
    如今儘管很熱,可是2020年的立秋卻將要要來臨了。2020年的立秋節氣來臨是陽曆8月7日,農曆的六月十八,甲申月壬午日。而如今還處於溼冷又炎熱的三伏天日,略微實際操作下就滿身是汗。而大家都會盼望著秋季快點兒來臨,大家常說「公秋爽,母秋兇」,這是指什麼含意呢?立秋還分公和母嗎?
  • 立秋馬上到來,農村俗語:「公秋爽,母秋兇」指的啥意思?
    現在雖然很熱,但是今年的立秋卻即將要到來了。今年的立秋節氣到來是陽曆8月7日,陰曆的六月十八,甲申月 壬午日。而現在還處在潮溼又悶熱的三伏天日,稍微操作下就滿頭大汗。而我們都在期盼著秋天快點到來,人們常說「公秋爽,母秋兇」,這是指什麼意思呢?立秋還分公母嗎?
  • 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
    導讀: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在三伏中又分為頭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中伏是最熱的一段時間。如今中伏已經到了有一段時間了,馬上就要進入8月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