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網絡報導,近日阿里在北京、上海啟動社區團購崗位,招聘崗位涵蓋大區負責人、社區團購經理、冷鏈事業部負責人、倉儲總監等,其中在北京昌平、上海長寧重點招募的社區團購經理,並要求應聘者在團購、生鮮、快消等行業具備5年以上的銷售經驗,且有社區團購經驗及資源者優先。這向外界傳出一個信號,阿里將全面殺入社區團購的戰場。
社區團購競爭有多激烈?
據36氪提供的信息,今年8月初,當拼多多的「多多買菜」在武漢急速開城,短短2周內,就將社區團購巨頭興盛優選武漢一個中心倉的員工全部挖走。此後的半個月,興盛優選這座中心倉一直被迫處於關閉狀態。
「2-3倍薪資(挖人)都不是事,最誇張的時候,挖得(興盛優選)只剩下來武漢開城的採購總經理」,一位知情人士告訴36氪。
猛然殺進來的不止拼多多。有跟滴滴長期合作的獵頭對36氪表示,從中高層到基層,從採購到運營乃至渠道,滴滴從興盛優選和十薈團等社區團購公司,三個月內挖了幾十號人,開出的薪水少則浮動30%,多則2、3倍。
「美團給社區團購運營基層崗開出的薪水更為誇張,最多可達20倍,點名從興盛挖。」一位社區團購投資人告訴36氪。
目前阿里也全面進入戰場,並且出手更加大方。據網絡信息顯示,以社區團購經理這一核心職位為例,阿里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統一標準,月薪資均在3萬至6萬的之間,且一年15薪。據BOSS直聘顯示,在長沙嶽麓區大學城,阿里和滴滴同時進行招聘,而滴滴旗下的橙心優選招聘區域經理的月薪資定薪僅為1.6萬,不足阿里的三分之一。
除了上述玩家外,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企業同樣不甘示弱。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9年超市百強》榜單顯示,社區拼團、網上直播等數位化營銷手段已被諸多超市企業導入。近六成的百強企業開展拼團業務。
今年6月,家樂福就針對社區推出「社區運營官」服務。彼時,家樂福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線上業務的激增,對於家樂福而言,尤其需要一個直接溝通顧客、有效搭建顧客與家樂福門店溝通的平臺。
據艾媒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增長率超過100%,市場規模達到720億元。預計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將超過1020億元,增長率達到15.9%。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市場的火藥味。
社區團購是什麼樣的生意,值得巨頭投入如此多的精力?
按照現在的打法,社區團購是以生鮮品類切入,依託社區和團長資源進行商品流通的社區新型零售模式。生鮮品類作為高頻+剛需,是社區團購的重要流量來源。
實際上,社區團購更接近消費者,並且頻率更高,巨頭們擔心未來會被興盛優選們「高頻打低頻」。有內部人士告訴36氪,拼多多從2019年就發現,「在興盛優選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拼多多農產品的銷量明顯放緩甚至下滑」,這引起了拼多多內部的警覺。
要知道,2019年拼多多光農(副)產品成交額就達1364億元,佔到了總GMV超過10%,是目前拼多多平臺銷售佔比最高的品類。「自己最穩固的大盤被搶了,叫誰誰都急。」更長期看,未來還可能被興盛優選「高頻打低頻」。在該知情人士看來,「這也是為什麼拼多多會率先選擇在華中開戰,目的就是要盯著興盛優選打。」
於滴滴和美團而言,這並非一場大本營保衛戰,而是為了找到更好的第二增長曲線。
美團對社區團購看得最早,但是行動卻略晚。一位社區團購的投資人告訴36氪,「在興盛優選和十薈團的上一輪融資中,美團都有想參與過,但最後都沒成功。」更有知情人士透露,在決定親自下場前,美團曾派人在興盛優選臥底了近一年的時間。
至於為何一直猶豫,該投資人的解釋是「美團在原有的業務上的優勢巨大,對於新興增量業務的嘗試沒有那麼急迫,而在這之前,社區團購也確實沒能向外界證明自己的賺錢能力。」
不過,6月初橙心優選上線,這距離立項僅過去1個月時間。此時最早考察這個市場的美團慌了神,為此,美團二號人物王慧文在5月的管理層會議上大發雷霆。
有知情人士告訴36氪,當時(王慧文)看到興盛優選的業績非常驚訝,「這麼好的業務,為什麼現在還沒有下手?」在會議現場,王慧文嚴肅批評了調研團隊的判斷力和執行力。
隨後,美團優選7月旋即上線,由S-team成員——美團高級副總裁、原酒旅負責人陳亮負責;8月,拼多多入局;10月底,姍姍來遲的盒馬也加入戰局。巨頭們的迅速湧入,讓競爭局勢在轉瞬之間變得緊張。
「百萬大軍」齊聚武漢
進入10月,十薈團武漢總經理蕭聲幾乎沒有一天睡好過。
正常8、9點就下班,如今被拖到了晚上12點,甚至凌晨2點。一周一次的例會,也變成了每天2、3次,從選品到研究競對再到復盤會,每一場會議的時間都在拉長。對於這家社區團購創業公司來說,這並不是常態,即使在競爭激烈的2019年。
不安的情緒也在公司內部蔓延。中高層們不再為每天暴漲的單量興奮不已,取而代之的則是「你有聽說過誰又被挖走了嗎?為什麼今天的選品策略又失效了?」
秋季是社區團購的旺季,大家原本都希望能在這個秋天再接再厲,完成一年的KPI。但隨著巨頭紛紛進入武漢市場——武漢作為疫情最嚴重的城市,用戶對社區團購的接受度最高——這個願望基本破滅了。
在巨頭們剛入局的頭一兩個月,蕭聲和他的團隊還沒怎麼感受到危機。「巨頭們不可能在幾個月內把市場攻下,這背後的供應鏈、倉儲以及物流不是一天可以搭建起來的。」他反而覺得,終於有巨頭看上了這門生意,以後找錢不用愁了。
但到了10月,當「百萬大軍」齊聚武漢時,創業者們才發現形勢嚴峻。
集中爆發還是曇花一現
社區團購併非新玩法。在此之前,社區團購賽道在資本的助推下享受著聚光燈帶來的矚目,遍地開花的社區團購電商一時間風生水起。然而,儘管有不少資本在背後推波助瀾,但時至今日,在社區團購領域仍未跑出一家獨角獸企業。反倒是「燒錢」過猛、短板突出,讓社區團購迅速降溫。
整個2019年,社區團購一夜入冬,關店、裁員、倒閉成為社區團購主旋律。不過2020年初的疫情又再次激活了社區團購。消費者通過線上預訂下單,小區門口自提站提貨方式還歷歷在目。在特殊時期,這種方式不僅降低了出門感染的風險,同時也解決了買菜的難題。正是這種消費習慣的轉變造就了社區團購的高速增長,社區團購也再次萌生了重啟的契機。
在多點Dmall社區拼團業務部負責人榮健看來,之所以社區團購復又興起,是因為拼團模式是離消費者最近的,同時也是黏性最強的。「各個巨頭把拼團或社區零售這件事看得很清楚,且是今年最大的增長點,並迅速成為公司的戰略級布局。社區拼團的短板對於每個平臺是不一樣的,因為大家都有各自的優勢。比如物美,擁有大量線下實體門店且供應鏈成熟,完全可以復用現有供應鏈,那麼供應鏈成本就會很低;再比如美團,全國擁有大量騎手,完全可以復用騎手的閒暇時段做最後一公裡配送,飯點兒送外賣,閒時送拼團。」榮健坦言,在這場萬團大戰中,誰能勝出還很難說。每家平臺都有自己的優點,而他們想從社區零售中獲取的利益點也一定不同。
燒錢補貼換用戶
和君諮詢合伙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認為,社區團購是疫情催熟的一種商業模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之下,社區團購會進一步得到發展,「社區是離消費者最近的一個場景,同時也是一個擁有大量流量的場景。作為一個流量的入口,也成為各大企業進入社區團購賽道一個很重要的動機,尤其是網際網路企業」。
相比於之前的野蠻生長,經歷過一輪洗牌的社區團購更加成熟。不過,眾多商業巨頭的下場,也勢必帶來更加激烈的廝殺。但不可否認的是,消費端的用戶來源、源頭商家的供貨渠道、產品價格的高低對比以及資本方的投入,也影響著巨頭乃至社區團購的生存現狀。
「拼團想要長期發展,影響的因素很多。但企業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商品和供應鏈,誰能把這兩塊做到極致,誰勝出的可能性就會更大。」榮健表示,從目前來看,社區團購仍然以燒錢補貼為主要擴張手段。誰家補貼多,用戶就會去哪裡;團長也一個道理,誰給的佣金多,就會跟著誰走,這是導致社區團購的用戶忠誠度較弱的原因。
在文志宏看來,社區團購本身不是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它屬於社區商業的一部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社區團購都是在原有商業模式上的一種延伸。所以,是否能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仍然是社區團購最核心、最長期的競爭力。因此,供應鏈決定了是否能有高性價比的商品。與此同時,企業在前端運營上還需要線上線下結合,需要有足夠的網點和規模來做支撐,並且需要有很好客戶的體驗感,包括團購下單的便利性、日常互動的便利性等。
參考文章:
全面開戰!阿里在北京、上海啟動社區團購崗位
美團滴滴拼多多殺進了最難啃的生意|深氪
社區團購戰2.0:依舊逃不掉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