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是 2020 年下半年最火的生意。
大概不會有人認為這是個偽命題;畢竟,京東、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投身於此。
不過,風口流量的爭奪尚未分出個勝負,社團團購這門生意,就迎來了批判的聲音——人民日報評論發聲喊話;多家供應商宣布斷供社區團購平臺。
此時社區團購中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可以說是「內憂外患」,既要與同行爭地盤、奪流量,還得面對社區團購之外的各種「反對」戰役。
進入 2020 年,基於疫情的影響,社區團購重喚新生,巨頭們紛紛進場,到下半年更是提上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事實上,社區團購這門生意並不新鮮,早在 2018 年就已火過一回,興盛優選、十薈團、松鼠拼拼、鄰鄰壹、你我您、小區樂、食享會等社區平臺均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而後,有的平臺熬不下去早早出局,有的走向合併,餘下平臺寥寥。在存活下來的早期社區團購平臺中,有著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身影。
比如,早在 2019 年 5 月,騰訊就投資了興盛優選 A+ 輪融資,並在今年七月的 C+ 輪融資中繼續加注跟投。
在興盛優選之外,另一社區團購平臺誼品生鮮也是騰訊的投資對象——今年 8 月,騰訊與今日資本領投了誼品生鮮 25 億元 C 輪融資。
另外,阿里也參與了社區團購的投資,分別在 2019 年和 2010 年 1 月參與了十薈團的融資,並且旗下的菜鳥驛站和大潤發都與十薈團展開了業務層面的合作。
如果說上半年巨頭們還僅是投資觀望的姿態,那麼下半年的頻頻舉措,則可以視為巨頭們開始正式入場,並且從戰略層面傳遞的信息來看,頗有「不贏不歸」的姿態。
滴滴 CEO 程維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美團王興也曾被曝在多次在公司中高層會議中傳遞出「這場仗一定要打贏」的決心。
如果以平臺上線時間作為劃定標準,滴滴今年 6 月上線的橙心優選應該是網際網路巨頭中較早推出的社區團購平臺。儘管打車軟體與零售生鮮的相關性較低,但做社區團購,滴滴是認真的。
據官方透露的數據,截至 11 月 9 日,橙心優選已在包括四川、重慶、陝西、山東、河南、江西、福建、浙江、河北、江蘇、廣東共 14 個省(市)開城,且日訂單已突破 700 萬(截至 11 月 10 日)。
美團是在今年 7 月才開始「認真」進入社區團購賽道,推出「美團優選」,在組織架構中成立「優選事業部」。
從戰略層面來看,「優選事業部」是由美團高級副總裁、S-team 成員陳亮負責,且社區團購業務目前是美團整個業務的優先戰略領域,涵蓋範圍也是重中之重。
發展不到半年,美團優選已覆蓋了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華北地區的 12 個重點省份(截至 12 月數據)。
對比橙心優選與美團優選,「多多買菜」則來得稍晚一些——拼多多於今年 8 月推出「多多買菜」——儘管如此,但拼多多在擴張上毫不含糊。
多多買菜通過「高補貼拉新、高頻率拜訪、高效率入駐」搶佔流量,實現了短期用戶的快速累積。另外,藉助於拼多多的流量扶持,多多買菜一開始在前端就擁有了巨大優勢。
據悉,在其樣板城市南昌上,多多買菜的日單量約為 40~45 萬單,遠超美團優選和橙心優選。
拼多多之外,決心進駐社區團購的電商平臺還有京東。據晚點 LatePost 11 月 30 日報導,劉強東將親自下場帶隊,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不想想見,社區團購之於京東的戰略重要性。
京東不僅集中整合了其社區團購業務友家鋪子、蛐蛐購和京東區區購,設置了社區團購業務部,還通過投資方式實現大跨步趕超——2020 年 12 月 11 日,京東宣布以 7 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
無論是以戰略投資方式「半隻腳踏進社區團購」的騰訊、阿里,還是已經親自下場的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顯然,社區團購這塊「香餑餑」,網際網路巨頭們是不願錯過的。
當然,其中也有不能錯過之因——對於幾近陷入流量焦慮的巨頭們,幾捆白菜、幾斤水果背後的流量,如同沙漠裡的一泓清泉,誰都不想錯過。
巨頭紛紛入場,社區團購市場在颳起旋風之時,也捲來了大量塵埃。
目前,社區團購的競爭賽道尚處於生鮮領域,巨頭們在廝殺的同時,最底層的菜販、商販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再往上,傳統商超、批發商等亦顯得毫無競爭力。
而無法競爭的根本,在於低價。
社區團購玩法早已被老玩家們摸透,網際網路巨頭們以新玩家姿態帶資進場,以「不講武德」的低價競爭,燒錢擴張的方式快速獲取用戶流量。
雷鋒網了解到,在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平臺,一元買橙子,一元買雞蛋的價目表漫天飛,巨頭們似乎以一種「隨便買,不要錢」的姿態在做生意。
無疑,在低價之下,商販們毫無招架之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共享單車等新興市場,巨頭們在社區團購中所爭奪的,是原屬於商販、批發商的市場份額,並非在新領域上的開疆拓土,而是「大魚吃小魚式」的替代。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聶輝華所說——
這種競爭並沒有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社會整體福利,更像是零和博弈。不是做大蛋糕,而是從現有蛋糕中切走一塊。
通俗地說,人們在社區團購多買一點,就會減少在菜市場的消費。
在巨頭們瘋狂誇張之時,人們對這一問題也開始有了審視。此前,自媒體文章《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的刷屏,便足以看出人們對菜販群體利益以及菜市場份額遭蠶食的擔憂。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鮮產品之外,社區團購平臺還會拿一些高流量商品以很低的 C 端價格作為引流,導致線下經銷商價格體系紊亂,引起了各家品牌方的不滿。
12 月 13 日,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相繼發布了「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
通知顯示,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品項遠低於出廠價,損害了客戶利益。
而這樣的反抗,僅僅只是開始。
對於社區團購的發展,官方也釋放了信號,一定程度上對「巨頭們趨之若鶩的風口」表明了態度。
人民日報評論在 12 月 11 日發表的《「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文章中,將社區團購形容為「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呼籲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評論指出,網際網路巨頭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承擔起科技創新的責任——
如果我們的網際網路巨頭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能夠運用數位化技術探索未知、拓展人類知識疆土,再與超大規模市場結合,將會產生巨大的科技創新勢能。依靠硬核科技,讓企業站上價值鏈頂端,讓國家競爭力、自主性更強,讓人類的知識邊界更大,不是更「香」嗎?
社區團購,本是疫情之下「春風吹又生」的一大風口生意,網際網路巨頭們的進場,更是添了一把火。
巨頭們在社區團購上再次應用了從外賣、打車、共享單車的一場場「戰役」中得出的方法論進行份額掠奪,卻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最終將自己困於其中。
於內,網際網路巨頭們需要與場內同行奮力廝殺,爭奪市場份額。
於外,經銷商、小商販等場外選手的反對,社會輿論、官方對社區團購擴張的反對聲也是一場需要正面以待的戰役。
一面巨頭們趨之若鶩的新風口「生意」,一面是被批判沒有創造新的社會價值且傷害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生意」,不禁讓人疑問——
社區團購,真是一門「好生意」嗎?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