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綠水 守護閩江——「南平延平生態環境司法教育實踐基地」概況

2020-12-14 澎湃新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處福建母親河——閩江幹流之源頭,境內一江三溪七十二支流縱橫交織,匯聚四百裡閩江奔騰不息,潤澤省會有福之州。南平森林覆蓋率達78.85%,以綠色金庫聞名於世,被譽為地球同緯度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系福建省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

近年來,南平延平區法院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千秋生態、守護閩江」為己任,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努力恢復受損生態環境,積極拓展生態司法功能,並在爐下鎮斜溪村建設生態環境司法教育實踐基地。基地由生態環境教育體驗館、生態司法主題公園、增殖放流平臺、庫區法官工作室組成,旨在大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為南平加快綠色發展、為守護閩江源頭活水、為省城注入一江清水,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南平市

延平區

體驗館:展現閩江源頭生態保護成果

延平法院生態環境司法教育體驗館於2019年6月5日建成,免費向社會開放。體驗館佔地面積410平方米,投資400餘萬元,集生態理念傳播、生態成果展示、生態法治教育、生態保護體驗、生態文明推廣「五大功能」於一體。

體驗館由A、B、C、D四個功能區組成。A區為序廳,設有巨幅LED屏,製作了高清版延平生態形象宣傳片播出,供參觀人員觀賞。B區為延平區理想生態展望區,由走進延平、水美延平、展示延平水系且可互動的沙盤和視頻、生態保護VR體驗等內容組成。C區為延平自然環境發展展示區,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論述、延平珍稀動植物展示、延平區畜禽汙染專項整治成果展示、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典型案例展播等內容組成。D區為休息區,由水質檢測站、電子留言等互動設施組成。體驗館重點突出「水」這一主題,通過視頻、VR體驗、電子互動、圖片展示等形式,展示延平的自然生態面貌、開展畜禽汙染整治成果、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典型案例等。

體驗館建成以來,接待社會各界參觀群眾2000餘人次,省市區各級領導紛紛到此參觀。2019年7月3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琪玉帶領調研組一行實地參觀該館後,稱讚:「延平區法院生態環境司法教育實踐基地很有特色」。2019年7月11日,時任省高院副院長周瑞春實地參觀該館後,給予了高度評價。此外,河北省張家口市中院、浙江省麗水市中院等多家外省兄弟法院,也先後前來參觀。

主題公園:讓生態文明思想入腦入心

延平區生態司法主題公園於2018年12月28日建成。斜溪村有4公裡長的閩江江岸線,6個公園點綴,村裡修竹成林、白鷺翻飛、綠道蜿蜒,宛如閩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該村靠水為生,不斷升級成水美經濟,目前已建成生態餐廳、民宿、水上遊樂等鄉村遊新業態,鄉村遊項目初具規模,已榮獲「全國文明村」、首批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省級園林式村莊」等金字招牌,是市民休閒度假的首選地之一。

延平法院在該村建成生態司法主題公園,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及閩北特有的朱熹文化等,錯落有致地展示在公園當中,使得遊客在移步換景中接受教育,實現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設置主題公園,旨在引領人民群眾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加快創建全國綠色發展示範區,奮力推進新時代富美新延平建設!

增殖放流點:努力修復閩江生態環境

延平法院堅持把生態修復機制貫穿生態刑事司法始終,在斜溪村建設固定的增殖放流平臺。2017年 6月1日,延平法院在斜溪村增殖放流平臺,舉行「千秋生態、守護閩江——保護母親河增殖放流活動」。此次增殖放流活動投放的魚苗40萬尾,系一起汙染環境犯罪案件的被告單位出資購買。此前,該被告單位在未經環保部門審批且無電鍍資質的情況下,被告人葉某安排車間人員先後5次電鍍零件,並將含重金屬的電鍍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被依法以汙染環境罪追究刑事責任。

2019年「6·5」世界環境日

期間,南平中院、延平法院聯合在斜溪舉行增殖放流活動,中院領導、延平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區法院幹警參加了活動。近三年來,延平法院組織向閩江投放魚苗共一百多萬尾,有效維護了閩江流域的生態平衡。此外,延平法院在注重加強閩江流域生態修復的同時,也不斷注重對破壞閩江流域生態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2019年8月15日

被告人卞某因在閩江非法電魚,被依法判處拘役四個月,緩刑五個月。該案系閩江禁漁期入刑第一案。

法官工作室:有力維護庫區和諧穩定

延平區是水口電站建成後最大的庫區,庫區穩則延平穩,延平穩則南平穩。延平法院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斜溪村文化活動中心設立庫區法官工作室,由一名審判員和一名法官助理入駐,定期進村入戶為庫區百姓提供法律諮詢,上門調解案件,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庫區和諧穩定。

畜禽汙染整治百日攻堅戰

2017年春節過後,延平區史上最大規模的畜禽汙染整治百日攻堅戰全面打響,延平法院積極發揮審判職能作用,院領導帶領生態庭、樟湖法庭、南山法庭幹警持續參與夏道鎮、爐下鎮、太平鎮、樟湖鎮、西芹鎮、塔前鎮等6個重點鄉鎮整治行動,把司法服務送到整治現場,既有力助推了攻堅戰的順利進行,又有效維護了養殖戶的合法權益,及時化解了一批行政爭議,嚴厲打擊了一批非法佔用農用地、故意毀壞財物罪等犯罪行為。據統計,畜禽汙染整治百日攻堅戰期間,延平區共關閉拆除養殖場8000多家,面積約531.49萬平方米,累計削減生豬數量300多萬頭,轄區30條流域水質明顯好轉,創下全省畜禽汙染集中整治時間最短、力度最大、成效顯著的戰績。

庫區鄉鎮用電秩序整治攻堅戰

2018年年底,延平舉全區之力打響了庫區鄉鎮用電秩序整治攻堅戰。延平法院在區委的統一領導下,庫區法官工作室、樟湖法庭、南山法庭、執行局等部門通力協作,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開展庫區用電糾紛集中立、審、執行動,掃黑除惡專項宣傳活動,為用電秩序整治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經過近半年的整治,延平庫區高低壓電網改造和智能電錶更換均100%完成,居民全面恢復用電計量,實現電費回收率100%。關乎庫區廣大群眾生產生活的用電問題,在歷經18年的困擾後,終於有了一個讓群眾滿意的答案。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南平延平區法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實現延平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和諧,為保護福建母親河、為人民飲用放心水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END

文章來源:延平法院

原標題:《匯聚綠水 守護閩江——「南平延平生態環境司法教育實踐基地」概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在閩江水道重新通航,構建航運樞紐後,南平延平還能重續輝煌嗎
    延平區歷史悠久,歷經不斷變遷,1988年南平地區行政公署由建陽遷至南平,1995年撤南平地區改為地級南平市,而縣級南平市則改為延平區。 2014年後南平市府由延平區遷至建陽區,目前雖然不是市府所在地,但是延平區目前仍是南平各縣區中經濟最好,人口最多,教育醫療最強的。
  • 河北首家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基地在邢臺開建
    河北新聞網12月1日訊(河北日報記者邢雲 通訊員張偉亮)邢臺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沙河)基地今天開建,這是河北省首家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基地。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全省法院要築牢生態安全防護網,將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作為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在健康、舒適和優美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權利。崔大平指出,邢臺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沙河)基地,是市財政「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專用帳戶」資金建設的首個基地,希望規劃好、設計好、建設好基地,使其成為邢臺市的靚麗風景線。
  • 權威發布 | 福建生態環境司法「十個標杆示範」
    相關司法保護模式和機製做法,被中國法學會、原國家環保部評選為「生態環境法治保障制度創新優秀事例」,判決的多起生態環境審判案件,被最高法院作為典型案例或裁判推介,並連續三年在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與實踐基地聯席會議上交流推介生態司法工作經驗。
  • 公元379年,南平也曾改名叫延平
    1971年後曾屬建陽地區、南平地區。1995年撤南平地區設地級南平市,原南平市改為延平區。 南平延平區地處閩江上遊兩大支流建溪沙溪交匯處
  • 福建南平延平斜溪的「靜」與「動」
    原標題:斜溪的「靜」與「動」初冬時節,南平延平區爐下鎮斜溪村動靜分明,江闊雲低,水色煙波,一江秀色關不住。40年來,美麗已沁入水鄉的骨子裡,靠著這份寧靜致遠,閩江河畔的破漁村變成五星級美麗鄉村;植入水美經濟的新基因,生態餐廳、民宿等新業態接連落地,農旅結合,鄉村煥發蓬勃生機。斜溪村距離延平城區僅21公裡,人口677戶2221人。閩江東流,自斜溪村江面始見開闊,這裡成了閩江上遊的商貿重鎮。
  • 閩江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山水林田湖草,一個也不能少
    閩江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山水林田湖草,一個也不能少 2019-02-27 08:11:51  來源:福建日報   2018年,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項目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試點
  • 邢臺市建設河北省首家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基地
    12月1日,河北省首家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基地在沙河市開工建設。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徐茂明,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崔大平,市法院院長李霽,市檢察院檢察長邢偉出席開工儀式。崔大平在講話中指出,建設生態環境修復司法保護教育基地是邢臺市探索生態環境修復的又一重要司法舉措,也是探索環境保護案件「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審判結果執行機制的有益嘗試。希望沙河市規劃好、設計好、建設好,確保基地建設達到預期目的。要認真總結並形成可複製的經驗,逐步在邢臺市推廣。
  • 南平延平區檢察官李德愷:守護生態就是守護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在辦理案件的同時,作為生態資源檢察科科長,李德愷還承擔著科室行政管理工作,他帶領全科幹警爭先創優,不斷創新工作方式,以保護延平生態為己任,積極嘗試生態司法社工和補植復綠機制,讓被破壞的生態得到休養和恢復。 「通常來說檢察機關的職能是打擊犯罪,但是鑑於我們生態資源檢察科的職能相對比較特殊,不僅僅要懲治犯罪,我們真正要考慮的是怎麼保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
  • 數百專家學者齊聚南平 探討中國夜間經濟發展趨勢與未來
    本屆峰會以「水美夜經濟 激發新動能」為主題,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長三角與閩江文化帶融合創新發展,探尋夜間經濟與經濟社會建設和城市治理的協同創新發展路徑,擦亮「綠色南平、水美城市、璀璨延平」的綠色發展名片,助推南平融入長江經濟帶,精準對接長三角,賦能文旅融合發展新色彩,譜寫旅遊經濟發展新華章。
  • 南平擬重建延平書院 再現南宋官辦書院風採
    為了打造朱子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延平區豐富的四賢文化資源,展示傳統文化瑰寶,我市擬重建延平書院。記者昨日從市文廣新局了解到,該項目計劃今年內動工,明年建成,項目選址在九峰山至馬頭山之間。延平書院最初建於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是兩宋時期福建最早的官辦書院,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衝刷,書院內建築的木質架構嚴重毀損,最後的遺蹟也於1956年九峰動物園修建時被拆除。重建的延平書院項目選址東側與規劃建設的九峰山公園東大門毗鄰,南側為閩江大橋接316國道改接線,西、北面倚山,環境幽靜,交通便利。
  • 生態文明建設的南平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南平堅持發展與保護並重,積極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精心呵護「綠色淨土」,探索實施「水美城市」「生態銀行」等一批項目,釋放出生態與資源優勢在發展中帶來的紅利。本報今起推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南平探索與實踐》欄目,報導全市上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勇於探索、實幹擔當的做法和成效。
  • @南平人 請把南平的美傳遞到每個角落!
    (來源:抖音@道南漢服)1南平:我是「人間仙境」南平地處閩江源頭山清水秀像鑲嵌在中國南方的一塊(來源:福建省武夷山生物研究所)南平是地球同緯度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最好的地區之一綠色是南平天然的底色生態是南平最大的特色在南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司法惠臺行 兩岸一家親 | 南平中院與建陽法院聯合開展司法惠臺...
    司法惠臺行 兩岸一家親 | 南平中院與建陽法院聯合開展司法惠臺集中宣傳服務活動 2021-01-06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農遺文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在青田成立
    近日,全國首個世界農遺文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在青田揭牌。該基地位於青田方山鄉龍現村世界農遺「稻魚共生系統」核心保護區,由青田法院聯合檢察院、公安局和司法局共同設立。同時,青田法院還在該基地設立了「世界農遺『稻魚共生系統』保護巡迴審判點」。
  • 1940年的福建南平老照片
    1940年的福建南平,圖為延平的城樓。城樓依山而建,氣勢巍峨。1940年的福建南平,圖為南平的閩江上遊。沙溪和建溪匯聚到閩江之中,這裡山峽聳峙,水流湍急。1940年的福建南平,圖為延平附近的閩江風光。1940年的福建南平,圖為閩江上的民船碼頭。
  • 「南平創造了生態文明治理『南平樣本』」
    2017年,南平生態文明指數得分為74.97分,其中綠色環境領域綜合得分在全國排名第9;17個評價指標中,生態質量指數、空氣環境質量與地表水環境質量等指標得分位居全國前30.2019年,南平市生態文明指數得分提升到77.47分。
  • 南平延平生豬養殖 為生態「華麗轉身」
    原標題:至四月底,延平區拆除養殖場八千多家,削減生豬數量三百多萬頭,創下全省 畜禽汙染集中整治時間最短、力度最大、成效顯著的戰績—— 延平生豬養殖,為生態「華麗轉身」 □詹國兵 陳冰倩   上遊的溪水汩汩地注入魚塘,又能養魚了。延平區爐下鎮下嵐村生豬退養戶林順興,為走回生態養魚掙錢的路子而欣喜。
  • 「故事」南平光澤:《巡河守護令》變破壞者為守護人!(940)
    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態5月9日,饒某等四人曾非法採砂破壞河道,如今卻穿上紅馬甲成為河道守護人,這份轉變全因光澤法院發出的南平市首份《巡河守護令》。而該《巡河守護令》亦是光澤法院和多個職能部門攜手保護閩江源「水環境」、 創新生態司法保護聯動機制又一重要舉措。
  • 官方答覆:南平行政中心搬遷後,延平列車不減、各家醫院不搬
    官方答覆:南平行政中心搬遷後,延平列車不減、各家醫院不搬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20-01-04 15:38 來源
  • 2019中國龍舟公開賽總決賽暨「茶娃杯」將於21日在南平延平湖舉行
    2019年中國龍舟公開賽總決賽(福建·南平)暨"茶娃杯"延平湖海峽兩岸龍舟邀請賽2019年中國龍舟公開賽總決賽(福建·南平)賽場再次設在美麗的國家水利風景區南平市延平區延平湖。延平區位於閩江幹流源頭,境內七十二支流縱橫交織,形成沙溪、建溪匯聚閩江,三江匯合,淡水資源十分豐富。閩江水口電站截流蓄水後,形成福建省最大的方圓96平方公裡(境內約78平方公裡)的人工淡水湖面——延平湖,有"福建第一湖"之稱。湖中島嶼羅列,湖周青山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