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教子之道:未來沒有家庭觀念,生活都亂了套

2020-12-19 齊觀音樂

南懷瑾教子之道:未來沒有家庭觀念,生活都亂了套

人生在世,人無完人需要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有個原則和標準,現在中國處於一個工商業發展的時期,現在的中國家庭觀念越來越淡薄,中國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生了一個孩子,十分的嬌貴,家庭變得富有了,孩子就會嬌慣起來,教育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南懷瑾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和中國傳統教育一脈相承,必須讓孩子立君子之德,再談丈夫之業。

南懷瑾先生在大學上課時,本來就有幾十個人,卻來了一百多人,其中大多數都是女學生,南懷瑾先生就對這些女生說,你們看現在的中國家庭,女生都不會做飯洗衣服做家務,而且自己找對象的標準還很高,大學畢業就想找個碩士的丈夫,當了碩士又想找博士,找來找去的將來自己就要成為單身,如果男生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做家務,就連老婆都找不到,所以就出現了社會問題就沒有了家庭生活。

其中還發現了尤其是女同志受了教育之後,不願意做賢妻良母,飯也不會做,常常要求去外面吃,要是找對象,對象不會做飯洗衣服,又不願意嫁,這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以後的中國社會已經開始沒有了家庭制度,沒有了夫妻的生活,大家受過教育之後更願意向錢看,也不願意為自家的家庭做一些貢獻。

現在整個中國社會已經在改編了,新時代的女性受教育以後,從前追崇的男主外,女主內已經完全做不到了,未來沒有家庭的觀念,沒有了夫妻的制度,生活就會亂成一團,所以說女生的教育跟下一代孩子的教育關係問題,已經是太嚴重了。

現在的我們處在一個好但是也壞的時代,因為西方先進的文化影響,促進了物質文明迅速發展,這都是從表面上來看到的,可以是好的地方,壞的地方人們為了生存從而忙碌奔波,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去煩惱,精神上面是痛苦的,這也是人類面對一個新的危機。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先生的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養娃的智慧,家長應該多看看
    南懷瑾先生的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養娃的智慧,家長應該多看看「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這是學界對已故國學大師南懷瑾學術成就的評價。南懷瑾先生學慣儒釋道,弟子遍布天下,致力於弘揚中華文化,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也是遵從中國傳統教子觀的大教育家,他是一個真正從做人、成人來著手培養孩子的老先生。
  • 南懷瑾先生的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都看看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南懷瑾老先生總結的11條關於養子之道的方法:南懷瑾先生的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都看看01 先教育孩子怎麼樣做人這是第一步,《大學》中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 南懷瑾先生育兒經: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看看
    南懷瑾先生育兒經: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看看 南懷瑾老先生想必大家都熟悉的,他是我國教子觀的傳承人之一,我國的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先生如果用一句話「桃李遍天下」來形容也是不過分的。
  • 南師百問:如何理解南懷瑾說未來沒有家庭?對婚姻制度如何看待?
    南懷瑾老師確實曾經多次提到過這個問題。比如在《南懷瑾講演錄》裡面。比如在,《南懷瑾與彼得聖吉》裡面,還有一本《21世紀的前言後語》裡面,都提到過,甚至可以說是預言過。未來社會的發展,婚姻制度將不復存在。這其實並不是南懷瑾老師的杞人憂天。
  • 曾國藩、梁啓超、宋嘉樹都推崇的教子之道:言傳身教
    可見中國的家庭十分重視教育。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一個人少年時期所接受的教育,將會影響到他以後的發展歷程。我國古代歷史上有許多的教育典故,後人總結,給後人留下很多珍貴的經驗教訓。但是,無論事情再怎麼多,他再怎麼勞累,他都依然堅持,每天抽空教育孩子。在他的悉心教育下,曾家子孫沒有一個不成才!曾國藩一直相信一個治家道理:一個家庭如果都很節儉,那麼這個家庭就會興旺;一個人如果很勤勞,那麼這個人就健康。如果既節儉又勤勞的話,那麼就永遠不會衰敗。
  • 南懷瑾次子南小舜在書中首次披露家庭生活細節和家族歷史
    昨天,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溫州市文廣新局主辦的「為何是這個家庭養育了大師」——《人生路漫漫:南懷瑾家族三代的人生浮沉》新書分享會在溫州市圖書館舉行,南懷瑾學術研究會副會長古國治等十餘位嘉賓分享南懷瑾家族三代的浮沉之路:只有這個家庭,能養育出南懷瑾。沒有這個家庭,就不會有南懷瑾的一切。
  • 南懷瑾老師:釋迦牟尼早已入了中國籍
    佛法自宋以後,即整個的到中國來了;印度現在已經沒有了,他們現在所有的,是約百年前英國人從小乘諸國再傳過去的。原始佛教精神,都到中國來了。大部分翻譯經典都在中國保存。第二、不知如何研究中文藏經,而梵文經典又失落,中國人對佛經的一套看法,他們沒有智慧相信。真正說起佛學,釋迦牟尼早已入了中國籍,翻來覆去,不過這一套。所以顧亭林說佛學沒有什麼談頭,兩桶水,這桶倒到那桶,那桶又倒到這桶,倒來倒去的,當然他對於佛學並不了解,但是這個譬喻有時也對。
  • 南懷瑾受誰影響最大?齊家之道的關鍵在哪?在母教,在女性的教育
    南懷瑾受誰影響最大?齊家之道的關鍵在哪?在母教,在女性的教育歡迎大家來到新一期的「淵回說南」和大家說一說南懷瑾老師。#南懷瑾#講中國的教育,齊家之道,母教最重要,女性。@李淵回淵回認為,這些有關南懷瑾老師有關自己生平的講述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碰到相關的內容,一定要注意,沒有人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南懷瑾老師的這些有關自述。對於我們了解一個真正的南懷瑾老師,是起關鍵性作用的。另外,南懷瑾老師是一個大修行人。他老人家的這些自述內容對我們現實實踐修行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啟發。南懷瑾老師的傳記非常遺憾,雖然沒有完成。
  • 南懷瑾:一百年來中國教育沒目標
    禪修期間,每天下午和晚上,南懷瑾都給家長們講課,除10日晚講《楞嚴經》,其餘時間都講有關教育的問題。  講課時,南懷瑾語速頗緩,語氣像話家常,上下五千年如在眼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幾千年人類基本的錯誤觀念。」在講課中,南懷瑾多次說,「從古至今,外國也一樣,這是一個自私的想法,天下事為什麼要你的兒女好,別人的怎麼辦?中國歷史上有多少狀元?
  • 朝鮮女人相夫教子的觀念在發生變化
    朝鮮女人是勤勞的代名詞,不管城市和農村,女人都很忙碌。朝鮮男人都大男子主義,女人到了一定年紀,都會找人嫁了。結婚後的朝鮮女人,都安分守己。她們相夫教子,知足常樂。朝鮮女人沒有太多奢望,對自家男人也沒有太高的要求。她們追求安定和平淡的生活。
  • 南懷瑾先生的11條「教子之道」,句句都是經典,父母應該都看看
    這些話都是說給家長聽的,散見在他的各種著作和講演中,字裡行間都是對孩子們成長的深沉關切。「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這是學界對已故國學大師南懷瑾學術成就的評價。而在日常生活中,南懷瑾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又是如何教育子女?
  • 南懷瑾生前驚世預言:將來手提老鼠弘揚佛法
    2016年是一代國學大家南懷瑾先生誕辰98周年,今天3月18日是誕辰紀念日,因此小編整理了南懷瑾先生的一些預言,基本都與佛教有關,全部摘錄於已出版的著作,至於這些預言準與不準,信與不信,各花入各眼吧。
  • 南懷瑾:人修行到一定階段,身體會有些變化,但是別害怕
    尤其是,南懷瑾書中對於人生的理解,更是精闢。在南懷瑾看來,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場修行,人來到世上,並不是為了享受人生,而是通過活著的機會進行修行。有的人一生之中雖然沒有做過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但卻一直在修行。反之,有的人家世顯赫,過著讓人羨慕的生活,而這樣的人從無修行可言。
  • 唐朝名將郭子儀的教子之道是什麼?
    昇平公主自幼跟在唐代宗身邊,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平日裡嬌生慣養,做事沒什麼規矩,反觀郭子儀,平日治家嚴謹,簡樸,生活作風全按治軍那一套來,在這不同的的生活習慣與觀念下,兩者會產生什麼激烈的碰撞呢?終於在一次家宴上郭曖爆發了,那天是郭子儀的七十一大壽,郭子儀擺下了家宴,現場好不熱鬧,宴席開始前,大家輪流上前跪拜,大兒子攜媳婦兒女上前跪拜,二兒子攜媳婦上前跪拜,三兒子攜妻……到了六兒子郭暖,郭曖想著帶上公主給自己的父親拜個壽,沒想到公主很頑固,堅決不去,也是,平常裡都是郭子儀給自己跪拜,自己從來沒有拜過。沒辦法,郭暖落了面子,只得獨自一人給父親拜了壽。
  • 韓望喜博士跟寶安區橋頭學校學生解讀《三字經》中的教子之道
    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相似的,只不過後天經過不同的學習,人們的本性習慣發生了改變(性相近,習相遠)。教子之道:教育從來不只是父母家庭的一句口號,正確的教育之道,是孩子學好人生第一課的重要基礎。那麼《三字經》中能給我們哪些教子啟示?
  • 南懷瑾:教子想成功的,帶領孩子讀懂《誡子書》,前途似錦!
    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的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他的一篇《誡子書》可謂是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對此推崇備至。南懷瑾先生認為《誡子書》,是中國儒家教育目標的濃縮。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下《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學習君子的德行,首先要學會靜,寧靜不是單指打坐時思想的寧靜,而是你心境要隨時可以寧靜,將欲望淡化。
  • 南懷瑾|國學大師三段精句,兩句聖人之言,讓我們生活中受益匪淺
    南懷瑾|國學大師的三段精句,兩句聖人之言,讓我們生活中受益匪淺如果有關注國學,注意佛學,我們就會注意到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作為當代國學大師,不僅僅是受到儒釋道思想家的敬崇,學術界及當代史上都是有極高的聲望。生活中,他傳承了佛家思想的謙虛禮行,在世時,媒體經常要採訪而遭拒。而他的作品書籍,他的生活精句,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而這些精句及生活感悟,足以讓我們在生活中得以受用。
  • 南懷瑾談為人,途窮志存,遇亂慎行
    南懷瑾,1918年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人、文學家、佛學家、國學大師。歷任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南懷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比如有《論語別裁》、 《孟子旁通》、 《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共計三十多冊,且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 南懷瑾:一個平凡的父親(圖)
    很多企業家請南懷瑾講學,南師同樣教他們為人處世之道,「外圓內方」,外圓是要靈活機變,內方是要堅持原則底線。  南一鵬受到父親的教誨,待人接物非常有涵養,無論是演講還是訪談,總是微微笑,雙目彎如月牙。因為需要補拍一些照片,他比約定的採訪時間晚了幾分鐘,他一路走進來都微微鞠躬,不住地說:「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
  • 滕代遠的教子之道
    滕代遠的教子之道 ○孟 紅(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