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育兒經: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看看
南懷瑾老先生想必大家都熟悉的,他是我國教子觀的傳承人之一,我國的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先生如果用一句話「桃李遍天下」來形容也是不過分的。
他用自己的經驗去教育子弟,教育兒女,在他的講座中,也有很多的訓誡是父母們深刻的牢記的,今天我也整理了11條南懷瑾老先生的養子之道分享給你們,建議各位父母們都認真的看看。
南懷瑾老先生的育兒觀是傳統的中國教育理念,是從教育孩子如何的做人開始的,現在很多的父母都是喜歡西方的教育理念,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教育方法,都被慢慢的淘汰掉了,想想《四書》和《五經》,現在多少孩子能順口就來。
1、先教孩子如何做人
看過南懷瑾老先生講座的父母應該都知道,他老人家的講座都是跟孩子的成長有關的,經常會說的一句話: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然後在傳授知識和技能,順序一定不能搞錯了。
做人是一個人的根本,也是必須要學會的事情,不管你是一個孩子,以後是公司員工,還是為人子女或者是朋友,做人是必須要學會的。
2、孩子至少要有一門手藝
孩子以後的路怎麼走,有一門手藝就足夠了,至於工作上是升官還是發財,這是孩子自己去選擇,生來什麼都帶不來,死後也什麼都帶不走。
南懷瑾老先生說:我對我的孩子就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能夠獨立就可以了,其他的隨他怎麼想都可以。
3、父母把望子成龍的想法去掉
現在的父母都喜歡把自己身上沒有去實現的事情,放在孩子身上完成,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行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沒有辦法去決定孩子以後未來道路的方向。
4、教育孩子從小事做起
南懷瑾老先生認為,孩子的勞動習慣的養成,應該從灑掃開始,不要一直讓孩子讀書學知識,最開始的應該是去學習規矩,這是教育的一個基礎的保障,有句話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5、父母不要去溺愛孩子
在古時候,父母都是讓自己的孩子都早早的出門獨立了,但是現在的父母,都比較的溺愛孩子,生怕磕著摔著,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獨立的好習慣。
6、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喜好也不一樣,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的這件事情上,父母不要一意孤行,尊重孩子的喜好和興趣,順其自然的發展。
7、孩子的胎教也很重要
《禮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母親懷孕以後,家中的陳列和擺設,以及媽媽們看的書,都要適當的改變,哪怕孩子沒有出生,他們也是有自己的潛意識的,媽媽們也要重視孩子的胎教,在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已經明白了很多的事情了。
8、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媽媽其實是一個家庭的核心,也是孩子成長中,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所以好的媽媽會成就孩子的一生。
9、要知道孩子的秉性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天賦都是不一樣的,父母要知道孩子的秉性是什麼,先搞清楚方向,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開端。
10、不要急於求成,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孩子的教育不是能夠拔苗助長就可以的,更不可能會一帆風順,父母不要急於求成,多點耐心,循序進件。
11、一定要讓孩子誦讀經典
經典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南懷瑾老先生說,想讓孩子能夠學習,就要先去背誦經典。古人的智慧是比我們現在的智慧還要深奧和複雜的,文字語句都是沒有那麼好理解的,古經典可以啟發孩子的智力和大腦皮層的發育,對孩子以後的學習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上面就是我整理的關於南懷瑾老先生的11條養子之道,每一句都是經典和智慧,父
母們可以看看,同時我也很認同南懷瑾先生的教育理念。像是《三字經》和《弟子規》,我覺得是很有必要讓孩子去背誦的,因為古人的智慧和育兒理念,一直流傳到至今的。
我給我的孩子也買了一套書:《三字經》、《弟子規》、《成語故事》和《唐詩三百首》的合集。還有一套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的合集。
這兩套書都是適合6歲左右的孩子觀看的,書中還有配注拼音、標註、解析、注釋、譯文和啟迪等,如果你家孩子還不認識字,那麼可以看拼音去自己鑽研,所以也比較推薦給各位父母們。
書中還有很多插畫,緩解孩子的閱讀疲勞,吸引孩子對知識的興趣,幫助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大化的吸收知識。
而《大學》這套書,也是採用了漫畫的形式出現的,讓枯燥的文字和知識點變得生動形象,吸引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去深挖了詩文的創作背景,感受詩文的手法的運用,讓孩子可以無障礙的閱讀。也不過是父母們的一頓飯錢,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知識,背誦知識的好習慣,圖文並茂的方式,孩子會更加的容易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