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要擴容了!這幾個地方可能併入深圳成為第12個區

2021-01-07 電商報

深圳嚴重缺地,發展後繼乏力

一直以來,深圳飽受缺地困擾。

這座城市的總面積只有20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卻達到1300萬人,實際人口更是高達2200萬人。更要命的是,深圳有一半的土地都是納入生態保護區的山地丘陵,不可以用於開發建設。如此一來,深圳城區的實際人口密度高達22000人/平方公裡。

目前深圳的建成區面積已經達到了900多平方公裡,剩下可供開發的土地面積約為50平方公裡,另外可以填海的地方幾乎都已經填了,所以未來幾乎沒有多少土地可以拿出來開發,只能寄希望於三舊改造來解決土地供應問題。

相比之下,同為一線城市的北上廣的人地矛盾就沒那麼緊張,如果我們打開衛星地圖,可以看到北京、上海、廣州的郊外,還有大片淺綠色的未開發土地。

北京的土地面積16400多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150萬人,實際人口大概在3000萬人左右。在扣除掉山地之後,北京可供開發建設的平原面積約為6300平方公裡,而目前北京的建成區只有1500平方公裡左右,還剩下四分之三的土地可供開發。

上海的土地面積6300多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400萬人,實際人口也是3000萬人左右。由於上海幾乎全是適宜開發和建設的平原,所以上海雖小卻不缺地,在扣除掉目前1400多平方公裡的建成區之後,上海也還剩下四分之三的土地可供開發。

廣州的土地面積7400多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500萬人,實際人口在2500萬人左右。廣州的山地雖然較多,但是市區周圍及南部可供開發的平原加起來也有2000多平方公裡,扣除掉目前1300平方公裡的建成區之後,還剩下一半左右的土地可供開發。

嚴重缺地的不僅表現在深圳畸形的高房價上面,而且還嚴重製約了深圳後續的發展潛力。

最簡單來說,如果有企業想在深圳投資需要大片土地,而深圳已經拿不出成片的土地來供應,那麼這個項目最終將會被其他城市搶走。例如之前深圳無法滿足華為的用地需求,結果華為就將許多職能部門搬遷到東莞的松山湖。

深圳擴容不成,扶貧換取飛地

深圳缺地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雖然民間一直呼籲把東莞、惠州併入深圳,但是由於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衝突,這些建議遲遲無法落實。

從廣東省的角度來說,深圳是國家計劃單列市,按照規定除了向中央上繳國稅之外,剩下的地方財政收入不需要跟省分成,全部留給自己使用。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把東莞、惠州劃給深圳之後,這些地方也不用向廣東省繳稅,每年會令廣東省損失一大筆收入。

從東莞和惠州的角度來說,自己本身的經濟已經挺發達的了,小日子可以過得很滋潤,可以說是有權也有錢。如果劃給了深圳,那麼本地的政府將會由地級變成了區級,在許多方面的自主權就沒有了,所以東莞和惠州對於併入深圳也不是很積極。

這種情況下,除非國家層面來推動,不然深圳要擴容的願望幾乎無法實現。不過在經歷了多年的探索之後,深圳目前已經取得了一種權宜的辦法來解決土地緊缺問題,那就是以扶貧換飛地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模式。

這個深汕特別合作區原本是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轄下的鵝埠、小漠、鮜門、赤石四個山區鎮,總面積雖然有460多平方公裡,但是總人口卻只有7萬多人,GDP總量也少得可以忽略不計,在汕尾市裡面屬於可有可無的雞肋。

對於不缺地的汕尾市來說,鵝埠、小漠、鮜門、赤石等四個鎮不僅沒有錢可以去開發建設,而且也沒必要去開發建設。但是把這塊地交給深圳之後,深圳就會拿出大筆資金進行開發,然後引導一些深圳市內的企業到此投資設廠。

如此一來各方面就各得其所。汕尾方面的減輕了幾個貧困鎮的負擔,還能享受到深汕合作區發展外溢所帶來的紅利;深圳方面獲得了稀缺的土地,解決了產業發展的燃眉之急;對於廣東省方面也沒有什麼大的損失。

當然了,對於深圳來說這種飛地模式的合作區並不是擴容的最佳選擇,一來合作區與深圳並不接壤,並且距離有點遠,未來的一體化比較困難;二來合作區屬於落後山區,基礎設施落後,要開發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成本上有點高;三來合作區現在雖然交給深圳管轄,但是在行政區劃上卻沒有完全劃歸深圳,30年合作期限到期之後,深圳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不過對於目前缺地嚴重的深圳來說,通過合作區獲得一些土地總算可以解決燃眉之急的,至於開發建設成本高、未來正式歸屬等問題,都是可以通過砸錢來解決的。比如說距離太遠了可以修高鐵,怕將來被汕尾收回可以給當地人深圳戶口。

河源心動不已,深河呼之欲出

與東莞、惠州對跟深圳合作不太上心不同,汕尾和河源這兩個窮哥們可就上心得多了。畢竟這兩座城市的GDP一直處於廣東省倒數前兩名,都盼望著「大土豪」深圳能夠來幫扶一把,即使是出讓些土地也不介意。

在看到深汕合作區交給深圳之後狂飆猛進的GDP增長速度,河源也釋放出希望搞一個深河特別合作區的意願。近日,《河源日報》刊發的一則消息稱,河源市正式啟動《河源市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實施方案》編制工作,重點謀劃「深河特別合作區」。

比起汕尾來說,河源對「深河特別合作區」的意願更加強烈,願意拿出來合作的土地也更大、更好。根據《河源日報》的報導,近段時間河源市發改局組織精幹力量組成調研組,深入到東源縣、江東新區、河源高新區、燈塔盆地等地調研,似乎有意讓上述部分甚至全部地區變成深河特別合作區。

對於河源來說,東源縣是河源市區的附郭縣,江東新區、河源高新區更是河源市區周邊僅有的大片可供開發的平地,而燈塔盆地也是河源市少有的適合開發的大片平地。可以說,河源幾乎把自家最好的土地全拿出來讓深圳挑選了,可謂是誠意滿滿。

比起深汕合作區那幾個原屬於汕尾「雞肋」的山區鎮,未來的深河合作區的土地更大、更好。尤其是位於河源市區南邊的江東新區、河源高新區,不僅各方麵條件優越,而且將來還有京九高鐵經過這裡並設立站點,屆時只需1個小時就可直達深圳市區。

考慮到深圳尋求飛地是為了解決本市的產業用地問題,所以預計最有可能成為深河特別合作區的區域是江東新區和河源高新區。

目前來說,行政上隸屬於河源市源城區的河源高新區可能不會劃給深圳搞深河合作區,畢竟該區域已經開發了不少,具備一定產業基礎,河源方面可能捨不得,而深圳方面也看不上,因為深圳要的是土地,特別是完全沒開發的空地。

相比之下,江東新區的古竹鎮無疑是最適合拿來做深河特別合作區的地方,一者該片區擁有大量未開發土地,這是深圳最感興趣的;二者該片區行政上隸屬於紫金縣,不會佔用了河源市區的土地,劃給深圳去搞合作區比較說得過去;三者該片區距離河源市區有一點距離,河源短期內自己無力開發到哪裡,所以給深圳去搞合作區也不會影響到河源發展的利益。

根據《河源日報》的消息,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已經帶隊河源,就深河特別合作區的謀劃和推進工作開展調研。《河源日報》的這則消息說明深河合作區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已經比較完備,所以預計明年應該能夠正式落地。

參照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先例來看,屆時深河特別合作區應該也會交給深圳管轄,成為深圳轄下的第12個區,採用深圳區號、郵編,甚至全體居民都有可能轉為深圳戶籍,這對於當地居民來說無疑是一大重磅利好,那邊的地價和房價都有望大幅升值。

原創:範智林

相關焦點

  • 誰還會併入深圳?首提「擴權不擴容」概念,專家稱「不要過度解讀」
    6月12日,發表在中央黨校主辦《學習時報》上的文章《「三區」疊加 擴權賦能 探索建設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呼籲,在深圳推行「擴權不擴容」模式,即在不改變行政區劃的前提下,由深圳主導,通過賦予深圳省級管理權限,來對深圳、東莞、惠州、汕尾、河源(下稱「深莞惠汕河」)進行跨行政區域的統籌,形成「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
  • 深圳到底擴容不?官方終於發聲!
    在深圳特區建區4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擴容消息在民間廣為傳播,但官方一直沒有任何表態。就在昨天,官方終於發聲了。6月12號,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第8版,發表了整版的標題為《「三區」疊加,擴權賦能,探索建設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的特別專題文章。
  • 深圳擴容,未來5年實現機率95%?
    兩會之後,關於深圳擴容話題,再次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會上,科技大佬馬化騰帶來了一份《關於大力推進深圳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的建議》,恰好切中了深圳城市發展的最大痛點,那就是土地資源緊缺問題。馬化騰表示,未來,在保證不突破生態紅線的前提下擴大土地等關鍵資源供給,是深圳產業結構實現平穩有序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這一問題該如何解決?
  • 哪些城市,最有可能擴容?
    以「香港+深圳+東莞」為例,這三個城市總的陸地面積才5500平方公裡,還沒有上海或者廣州大,但匯聚的人口實際上可能已經超過4500萬人,資金總量接近22萬億人民幣(接近整個江蘇省)。假如中國要把一批中心城市做大,哪些城市機會最大?
  • 沒有擴容!深圳的成功從來不是靠土地多
    其實回溯歷史,深圳特區30周年前後也是如此。2010年7月,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延伸到龍崗、寶安。是的,特區擴容了。當年的幾個特區沒有一個有深圳成功,也沒有一個獲得這樣的擴容待遇。今天很多人不太明白特區是什麼?槓桿遊戲說句簡單的解釋:就是過去那個時代的「超級自貿區」——有很多別的地方不能做的事可以做。
  • 我國7個經濟強市有望擴容,深圳排名第一,廈門名列其中
    而我國一些經濟強市,經過近四十年的快速發展,土地已經嚴重不夠用,不僅影響到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且還造成房價居高不下,因此對這些經濟強市進行擴容,已經是迫在眉睫了。而目前我國急需擴容的經濟強市共有7個,看看它們分別是誰?我國第一個急需擴容的經濟強市無疑是深圳。
  • 2020年的惠州併入深圳-深圳大亞灣樓盤
    惠陽規劃和發展介紹    惠陽區總面積915.6平方公裡,現轄淡水、秋長、三和3個街道和沙田、新圩、鎮隆、永湖、良井、平潭6個鎮,其中淡水是惠陽區行政服務和經濟中心,也是整個區域毗鄰深圳近的惠陽區和大亞灣區更是與深圳的坪山新區僅一路之隔,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距離香港的海上距離只有47海裡,通過海上航線到達香港只需要30分鐘,天然的地理優勢就已經奠定了惠州的未來發展前景
  • 如果當年松江專區沒有併入上海,將是中國第5大一線城市?
    《米宅長三角》第一時間作了報導,詳見《滬蘇湖高鐵今開工,4年後這幾個地方的房價將翻番!》有粉絲在留言區問,為什麼滬蘇湖鐵路上海段這麼繞,徑直走青浦不行麼?偏偏要從松江那邊繞一下。2018年,首屆進博會上,松江主導的G60科創走廊進一步擴容到蘇滬浙晥9個地級市參加,並形成了G60滬嘉杭金,以及G50滬蘇湖宣蕪合兩條主廊道。
  • 深圳都市圈來了,擴容還有戲嗎?
    原創劉曉博近日,隨著深圳發改委《2019年工作總結和2020年工作計劃》的發布,「深圳都市圈」這個「老概念」引起了「新關注」。這引發了一場民間的熱烈討論:面積狹小的深圳,未來到底是走「擴容之路」、「飛地之路」,還是「都市圈之路」?
  • 周軍民:深圳綜改授權,用地擴權不擴容
    周軍民:深圳綜改授權,用地擴權不擴容 2020-10-23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為什麼不會直轄或擴容?
    1.是否直轄或擴容,不取決於深圳市的意願,而是由國家戰略決定的。 2.我們現在的國家戰略,一帶一路也好,雙循環也好,深圳確實能起到很大作用,但都跟直轄、擴容沒有關係。
  • 深圳特區40周年或迎「大禮包」,助力物理空間「騰飛」
    至此之後,關於莞、惠被納入深圳的傳聞層出不窮,每年都被樓市拿來熱炒一番,成為季度性銷售的絕佳手段之一。(圖片來源:pixabay)「擴權」還是「擴容」?臨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外界都預測深圳的「大禮包」將與「擴容」相關。
  • 深圳特區擴容7月1日實施 政府七成投資「落戶」寶安龍崗
    7月1日,深圳市將實施國務院批覆,將深圳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深圳全市,將寶安、龍崗兩區納入特區範圍。從此,「關」的「束縛」一去不返,特區擴容也必將為這座「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注入新的活力,我們祝福深圳「鵬城」萬裡。  近日,國務院對廣東省《關於延伸深圳經濟特區範圍的請示》作出批覆,同意將深圳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深圳全市,將寶安、龍崗兩區納入特區範圍,並從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 深圳最有錢的6個地方,國內富人區的後起之秀,每棟都千萬起價
    之前小編給大家介紹了北京、上海這兩個地方的富人區分別在哪,感覺到大家對這個話題比較感興趣。所以小編今天對深圳的幾大富人區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大家拿好小板凳準備好瓜子要開始啦。首先說北上廣作為全國發達的三大城市,城市中自然聚集了全國各大富豪,中國絕大多數有錢人自然也會選擇這三個城市進行自己的產業發展,聚集效應以後,帶來的就是現在這種狀況形成了標籤分明的富人區。富人區自然是豪華無限的了。深圳算得上是一個深藏不漏,臥虎藏龍的地方了吧。
  • 深圳、上海真的需要擴容嗎?國際都市卻沒有選擇擴容!
    當今我國城市發展最好的便是我國傳統一線城市「北上廣深」 其中上海、深圳,都面臨土地資源嚴重緊缺的現狀,其中深圳更是飢不擇食的選擇填海造陸,以供發展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深圳、上海擴容的呼聲此起彼伏,群眾對此也是不絕於耳。那麼上海、深圳真的有必要擴容嗎?
  • 又一城市擴容了!深圳、廈門、西安、廣州、上海,誰會是下一個?
    作者:公子小白 01 6月份,僅19日到23日五天的時間裡,就有4個城市擴容,這4個城市分別是長春、成都、煙臺和邢臺。
  • 深圳四十周年時間幾月幾號 深圳四十周年大禮包
    之前坊間一直盛傳深圳四十周年中央將會帶來深圳擴容的大禮包,我也寫過一篇文章分析深圳擴容的可能性,結論是深圳行政區劃擴容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大深圳都市圈才是正解。  6月12號中央黨校的學習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三區」疊加擴權賦能探索建設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提出了深圳擴權不擴容的觀點。這很大可能就是深圳四十周年的大禮包。
  • 深圳為什麼不擴容擴權?
    有很多人猜想國家會給深圳一個大大的禮包。大家一致認為禮包有可能是深圳會擴容。事實是什麼?禮包並沒有來,讓很多人的幻想落空了。在這裡我簡單分析下,為什麼深圳不會擴容擴權?第一,自從國家戰略提出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之日起,深圳註定以後都不會擴容了,也不會直轄。粵港澳大灣區要成功,9個城市必須協同合作,孤立哪一個城市都不會成功。如果深圳把惠州東莞部分用地擴進來,作用是什麼?
  • 中心城市擴容:煙臺都動手了,何時輪到鄭州?
    成都,這一次是「內涵式擴容」,把其代管的新津縣「撤縣劃區」。成都市版圖 圖源:地球知識局新津縣位於成都南部區域,2019年實現GDP375億元,總面積330平方公裡,戶籍人口32萬人。圖自:決策雜誌特區深圳,常住人口1343萬,GDP全國排名第3位,陸地面積1997平方公裡。省會城市南京,常住人口850萬,GDP全國排名第13位,陸地面積6597平方公裡。
  • 深圳去河源只要1小時!深圳又要多一個區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一個的地鐵線、城際鐵路、高鐵等,都慢慢規劃、建成、通車,深圳各路交通,變得方便快捷,讓我們也看到希望。這不最近又有個交通方面的好消息,梅龍高鐵要來了,以後深圳人去河源,最快只需要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