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到底擴容不?官方終於發聲!

2020-11-23 房天下

在深圳特區建區4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擴容消息在民間廣為傳播,但官方一直沒有任何表態。

就在昨天,官方終於發聲了。6月12號,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第8版,發表了整版的標題為《「三區」疊加,擴權賦能,探索建設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的特別專題文章。

把東莞鳳崗、塘廈、清溪和惠州惠陽併入,是民間最廣為流傳的深圳擴容方案。

而本次官方文章,卻提出了另外一種 「擴容」方式。以深圳為核心,包括東莞、惠州惠陽、深汕合作區、 深河合作區,對5個地區進行跨行政區域的大統籌。

一個面積達6279.15平方公裡,GDP達3.6萬億,兩大指標都接近上海的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躍然紙上。

在文章的統計表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單獨一個深圳,其定位描述是「全國性經濟中心」。而整個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定位描述則是「全球標杆城市」。很明顯的表達了一點,深圳只有「擴容」,才能承載得起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這個重任!

01

針對這篇突如其來的官媒文章,我有以下幾大解讀。

1、深圳作為城市裡的「天選之子」,國家一直為其發展謀篇布局,搭橋鋪路。

1980年,被選為經濟特區,在發展上比一般城市有了更多「特權」;1988年,被批准為計劃單列市,被賦予了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2019年,迎來最高光時刻,被定義為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政治地位猛然抬升,成為大灣區「不言而喻」的龍頭城市。

而這一刻,作為中央黨校的權威官媒,非常鮮見的用一整版文章針對深圳進行長篇解讀,出謀劃策,可以想像其重視程度。尤其是破天荒的提出了,一個涵蓋5個地方的「擴權賦能」模式。一路過來,國家對深圳在模式上的突破、發展上的創新,包容度非常高。

站在城市定位的角度,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分量,要比國家中心級城市大得多。想像一下,30年後,深圳要作為社會主義的標杆城市和資本主義的頂尖城市「一決高下」,到時應該會蛻變成何種面貌?

2、深圳雖多次「擴容」,依然沒有解決發展最大瓶頸:土地緊缺

從蛇口到關內,從關內到關外,再從關外到「深汕合作區」,深圳經歷了三次擴容。每一次擴容,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都帶來發展質量的飛躍。

但是,深圳發展依然存在較大瓶頸。就像文章裡面提到的,「深圳建設開發強度在世界城市中居於前列,以小土地面積撬動大發展的模式正面臨瓶頸,「大馬拉小車」的困境日益明顯。」

「多年高強度的土地開發和利用,讓深圳可供建設的新增土地所剩無幾,土地和空間資源緊缺成為制約城市進一步發展瓶頸。深圳建設全球標杆性城市的發展目標與空間資源配置供給極不相稱。」

在土地供需失衡之下,深圳亟需擴容,只是以什麼方式擴而已!

3、以「擴權」的方式進行「擴容」,賦予深圳省級管理權限

深圳的擴容夢要破滅了?從原文裡的字面意思理解,是的。

原文裡提到兩段話,「在不改變行政區劃的前提下,由深圳主導,通過賦予深圳經濟、社會、民生事務等省級管理權限,對深圳、東莞、惠州惠陽、深汕合作區、深河合作區五地的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供給側要素進行結構性調整,在頂層設計上規劃建設一個跨行政區域的資源統籌、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享的區域統籌合作新模式」

「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一個「擴權不擴容、強統籌緊合作」的實踐模式。」

但是只要深入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個事情非常妙!

擴權不擴容,也就是土地不歸屬於深圳,但部分管理權卻屬於深圳,這不就是乞丐版的「深汕合作區」模式嗎?這不也是某種層面上的擴容嗎?不佔有其身體,但佔有其部分靈魂啊!

2011年批覆成立的深汕合作區,在11-15年間屬於深圳和汕尾共建,管理歸屬權非常不明晰。2015年通過了《廣東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服務規定》,作為深圳合作區開發建設的基本大法。2017年GDP開始計入深圳,2018年正式調整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管理。

自此,在不改變深汕土地行政屬地所有權的基礎上,汕尾讓渡管理權,交由深圳一方全權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了合作區發展面臨的法制、體制等障礙。

深圳擴權,這是國家對深圳都市圈規劃的終局嗎?不擴容,僅僅部分擴權,真的能有效打通行政壁壘,解決深圳的土地問題嗎?

或者,這只是前奏?前期先試探性部分擴權,後期逐步增加擴權範圍?當下沒有定論。

總之,不管是擴容還是擴權,深圳都必須解決土地緊缺的問題。不管是擴容還是擴權,深圳都市圈內的產業、交通、公共服務等方面都要融合打通。在擴權之下,深圳和周邊城市會形成更密切的產業合作;地鐵連通到東莞、惠陽,將會變成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教育、醫療等資源的共享也會輕鬆實現!

02

該擴權方案,對深圳及周邊樓市有什麼影響?

1、會進一步刺激深圳房價嗎?

這個沒有完全確定的擴權方案,權且可以理解為就是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補充條例,示範區建成的支持方案之一。

也就說國家要支持深圳建成示範區,擴容也好,擴權也罷,必須要先解決深圳的土地緊缺問題,這本就是板上釘釘要做的事。所以,短期內,不會給深圳樓市帶來多大的利好刺激。但長期看,是大利好,畢竟在此之下,深圳只會越發展越好。

2、擴容落空?東莞、惠陽房子不能買啦?

首先,雖然這是官媒發表的文章,但不是完全確定的落地方案,最多只能視為風向標,或者說是探討研究!

其次,東莞、惠陽,即使不被深圳擴容,樓市本身也具備很高的價值。哪怕在擴權之下,未來深圳的產業、交通等還是要和周邊打通,人口依然會大量外溢,這是一個不可逆的方向。

就拿惠陽舉例,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符合三大條件的城市。不限購——全國人都可以買;有價值——緊挨深圳,未來地鐵連通;低門檻——當下1萬3/4的價格,比一些三四線城市還便宜。而且二套還能做三成首付。

必須提醒大家的是,惠陽、大亞灣地方很大,項目不少,有機會也有坑。所以,一定要選對板塊,選對板塊和項目,絕對是穩步的升值!

3、深汕、深河兩大合作區,值得投資嗎?

這兩個合作區雖然歸屬深圳,但是因為離深圳中心區太遠,房產價值非常低,完全不建議投資。說直白點,哪怕本身就是一線城市的地方,比如北京的懷柔,廣州的從化,上海的金山,在其所在城市又有多少存在感,能掀起多大的浪花?樓市又有多大潛力呢?擴容也好,擴權也罷。總之深圳要崛起,要站在世界城市之巔,光靠它自己是不夠的,一定還得拉上周邊兄弟!無兄弟,不發展!無兄弟,不都市圈!無兄弟,不示範區!-推薦閱讀 -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交流請添加微信號:weibammd,商務合作請添加微信號:v20173344。

相關焦點

  • 深圳都市圈來了,擴容還有戲嗎?
    原創劉曉博近日,隨著深圳發改委《2019年工作總結和2020年工作計劃》的發布,「深圳都市圈」這個「老概念」引起了「新關注」。這引發了一場民間的熱烈討論:面積狹小的深圳,未來到底是走「擴容之路」、「飛地之路」,還是「都市圈之路」?
  • 深圳為什麼不會直轄或擴容?
    1.是否直轄或擴容,不取決於深圳市的意願,而是由國家戰略決定的。 2.我們現在的國家戰略,一帶一路也好,雙循環也好,深圳確實能起到很大作用,但都跟直轄、擴容沒有關係。
  • 沒有擴容!深圳的成功從來不是靠土地多
    其實回溯歷史,深圳特區30周年前後也是如此。2010年7月,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延伸到龍崗、寶安。是的,特區擴容了。當年的幾個特區沒有一個有深圳成功,也沒有一個獲得這樣的擴容待遇。今天很多人不太明白特區是什麼?槓桿遊戲說句簡單的解釋:就是過去那個時代的「超級自貿區」——有很多別的地方不能做的事可以做。
  • 深圳又迎利好:東莞9鎮主動「融入」,國家級媒體、期刊相繼發聲
    圖片來源:攝圖網「深莞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是官方首次提出,這也被認為是深圳建市40周年遲到的大禮包的一部分。同時,近日兩家國家級媒體、期刊相繼發聲,引人關注。東莞南部9鎮主動「融入」深圳進入2020年以來,關於深圳擴容的傳聞就不絕於耳。
  • 深圳、上海真的需要擴容嗎?國際都市卻沒有選擇擴容!
    當今我國城市發展最好的便是我國傳統一線城市「北上廣深」 其中上海、深圳,都面臨土地資源嚴重緊缺的現狀,其中深圳更是飢不擇食的選擇填海造陸,以供發展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深圳、上海擴容的呼聲此起彼伏,群眾對此也是不絕於耳。那麼上海、深圳真的有必要擴容嗎?
  • 深圳擴容,未來5年實現機率95%?
    兩會之後,關於深圳擴容話題,再次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會上,科技大佬馬化騰帶來了一份《關於大力推進深圳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的建議》,恰好切中了深圳城市發展的最大痛點,那就是土地資源緊缺問題。馬化騰表示,未來,在保證不突破生態紅線的前提下擴大土地等關鍵資源供給,是深圳產業結構實現平穩有序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這一問題該如何解決?
  • 又一城市擴容了!深圳、廈門、西安、廣州、上海,誰會是下一個?
    此後,6月22日,山東省官方網站發布了《關於調整煙臺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提到: 經管理層批覆,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煙臺市蓬萊區
  • 誰還會併入深圳?首提「擴權不擴容」概念,專家稱「不要過度解讀」
    6月12日,發表在中央黨校主辦《學習時報》上的文章《「三區」疊加 擴權賦能 探索建設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呼籲,在深圳推行「擴權不擴容」模式,即在不改變行政區劃的前提下,由深圳主導,通過賦予深圳省級管理權限,來對深圳、東莞、惠州、汕尾、河源(下稱「深莞惠汕河」)進行跨行政區域的統籌,形成「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
  • 周軍民:深圳綜改授權,用地擴權不擴容
    周軍民:深圳綜改授權,用地擴權不擴容 2020-10-23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北小擴容 官方回復文件來了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江寧開發區小學(北小分校)擴容,以及初中部搬遷一事,終於塵埃落定。(《《《江寧北小擴容?剛剛我看到官方答覆…) 官方回復文件如下:
  • 我國7個經濟強市有望擴容,深圳排名第一,廈門名列其中
    而我國一些經濟強市,經過近四十年的快速發展,土地已經嚴重不夠用,不僅影響到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且還造成房價居高不下,因此對這些經濟強市進行擴容,已經是迫在眉睫了。而目前我國急需擴容的經濟強市共有7個,看看它們分別是誰?我國第一個急需擴容的經濟強市無疑是深圳。
  • 深圳要擴容了!這幾個地方可能併入深圳成為第12個區
    深圳嚴重缺地,發展後繼乏力一直以來,深圳飽受缺地困擾。這座城市的總面積只有20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卻達到1300萬人,實際人口更是高達2200萬人。更要命的是,深圳有一半的土地都是納入生態保護區的山地丘陵,不可以用於開發建設。如此一來,深圳城區的實際人口密度高達22000人/平方公裡。
  • 哪些城市,最有可能擴容?
    這份文件最大的看點,是官方直指「階層固化」,試圖搭建各種階層流動的通道,並提出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這樣的口號。文件的第二大看點,是再次提出了「優化行政區劃設置」。從上面表格我們可以看出,深圳、廈門、海口位居前三,而上海、廣州、南京、鄭州、武漢也很有必要。至於香港和澳門,雖然很有必要,但難度很大。1、從面積上看,澳門和香港都有必要做大,因為人口密度都堪稱世界級的。但問題是,港澳都是特別行政區,它們的社會制度、法律制度跟內地都不一樣。
  • 擴不擴容,臨深這個片區都是大贏家!
    這是一張來自百度的截圖:圖片信息來源:百度而這場會議,實際上透露了深圳樓市目前存在的幾大問題:1、供給不平衡,要加大供給2、深圳住房模式還不成熟,將繼續學習新加坡模式3、要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歸納自住建局長講話全文,文章來源:搜狐新聞《深圳住建局局長張學凡昨晚的發言透露21個信號》)這些問題並不新鮮,不過卻是官方第一次把它擺在檯面上。
  • 快速彈匣、擴容彈匣、快速擴容現實當中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PUBG的小夥伴都知道遊戲裡面這三種彈匣,快速、擴容以及兩個雜交的快速擴容。而實際上這三個玩意到底在現實當中是個什麼玩意估計沒多少人有興趣,瘋狗今天也就和大家隨便聊聊這三兄弟實際上是個什麼鬼。至於擴容彈匣,遊戲的模型做的肯定是不對的。我也沒見過5.56的彈匣還有45發的,不過畢竟遊戲,不說這個。我想說的是,你要是雙排大容量彈匣會比30發的長很多,而遊戲當中的那個擴容彈匣就是個抄馬蓋普的PMAG-30發彈匣。如果是四排彈匣的話,這個長度倒是有可能,但樣子也不對。所以我說藍洞沒做對模型,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們為了好看故意挑PMAG。
  • 「擴容」逐漸明朗?寶中聞風而動,臨深又火熱起來了
    是不是越來越看不懂深圳房價了?新房市場出現「爆款」後,二手房市場快速升溫,西部的寶中,均價達到10萬+,已經超過了前海和後海片區。與此同時,看不懂的還有臨深!不過奉勸一句,物極必反,還請保持理性,現在官方已經出手制止哄抬房價,凡惡意炒作、哄抬房價者將嚴肅追究其法律責任,大家要警惕起來了。購房者也不必驚慌,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需求理性置業就好。
  • 深圳特區擴容7月1日實施 政府七成投資「落戶」寶安龍崗
    更使人不願看到的是,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關」內外政策標準不一等因素,「關內」、「關外」經濟未能得到均衡發展。7月1日,深圳市將實施國務院批覆,將深圳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深圳全市,將寶安、龍崗兩區納入特區範圍。從此,「關」的「束縛」一去不返,特區擴容也必將為這座「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注入新的活力,我們祝福深圳「鵬城」萬裡。
  • 全國到處都在城市擴容,廈門和泉州也該重新合併了?
    文/伍拾圓根據「國民經略」公眾號的梳理,2020年,各大城市都在發出擴容的聲音:深圳!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出爐,東莞、惠州、河源、汕尾被納入其中,深圳大都市圈呼之欲出。這一舉確立了深圳與周邊東莞、惠州等城市在城市空間、產業資源、人口分布、交通組織、用地規劃等方面的協同發展,最終將形成5座城市的深度一體化;在規劃中,深圳都市圈對標的是東京都市圈、紐約都市圈,並給出了超越這兩大都市圈的願景。太猛了深圳。成都!
  • 深圳為什麼不擴容擴權?
    有很多人猜想國家會給深圳一個大大的禮包。大家一致認為禮包有可能是深圳會擴容。事實是什麼?禮包並沒有來,讓很多人的幻想落空了。在這裡我簡單分析下,為什麼深圳不會擴容擴權?第一,自從國家戰略提出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之日起,深圳註定以後都不會擴容了,也不會直轄。粵港澳大灣區要成功,9個城市必須協同合作,孤立哪一個城市都不會成功。如果深圳把惠州東莞部分用地擴進來,作用是什麼?
  • 莞惠河汕納入深圳都市圈,專家:有對標東京、紐約都市圈的意味
    關於深圳擴容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歇,每逢有政策、規劃利好推出,深圳擴容的論調總是不絕於耳。對此,深職院房地產研究院所長鄧志旺曾在《深圳到底會不會擴容?看完這五個城市擴容案例,你就會有答案》一文中提到:「深圳擴容的可能性非常微弱,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這不,近期傳來了深圳「曲線」擴容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