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畝荒山變「金山」

2020-12-14 騰訊網

沿著新修的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兩旁山頭上的綠植被修理得很規整;從半山腰的觀景平臺向外眺望,滿眼蒼翠中點綴著幾個鮮紅色的標牌,金花園、林經園、涼茶園等不同標識把連片山地分成不同板塊,這裡種植的萬畝南藥成為了羅定龍灣鎮大石村致富奔康的希望。

大石村位於352省道邊上,「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條件加上閉塞的交通長期阻礙經濟發展。2016年5月,佛山市南海區紀委對口幫扶大石村脫貧攻堅,駐村幹部依靠當地深厚的南藥種植歷史淵源,以南藥種植為突破口,通過發展南藥組培和深加工增加村集體收入,將環境劣勢轉化為資源優勢,將傳統農業經濟轉化為綠色生態經濟,探索出一條以種植特色南藥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路徑。

經過幾年努力,村集體收入從2016年的8000元增至17萬元,在龍灣鎮各村中名列第一。

●南方日報記者 孫景鋒

貧困戶的新生活

今年58歲的譚翠金最近有了新的目標,她希望存點錢把家裡的房子裝修一番,讓兒子結婚後有更好的居住環境。她盤算著,裝修房子大概需要10多萬元,自己在合作社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加上合作社一年約3500元的分紅,只要加把勁還是可以實現願望的。

但在幾年前,她這個樸素的願望難以想像。譚翠金是大石村的一戶貧困戶,收入主要依靠打零工和種一畝多的農產品拿去賣,好的時候一個月也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

3年前,大石村推行南藥種植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譚翠金和其他貧困戶一起加入到合作社,收入有了穩定保障。

「南藥扶貧產業發展主要通過四種途徑推動貧困戶全面增收。」南海區紀委駐大石村幫扶幹部譚錦華介紹,貧困戶可以通過自種南藥增加收入。過去兩年裡,龍灣鎮共投入扶貧統籌資金86萬元,發放藿香苗27.82萬株,紫蘇苗35萬株,動員有勞動能力貧困戶117戶種植廣藿香,102戶種植紫蘇,合計收益61萬元,戶平均增收5200元。

對於不願意自主種植南藥的貧困戶,還可以通過出租自有田地、林地給合作社,由合作社作為南藥產業的實施載體承擔建設任務,貧困戶可獲得每畝800元/年租金收入,每戶可增加收入3200元/年。

為了進一步提高扶貧覆蓋面,龍灣鎮通過投資合作社的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統籌全鎮417戶有勞力貧困戶扶貧資金,動員貧困戶申請金融小額貸款共計2926.83萬元投入合作社,每年按投資金額的10%作為投資收益獲取「保底分紅」,每年穩定分紅292.83萬元。

此外,合作社還吸納了全鎮有勞動力貧困人口65人務工,增加貧困戶的勞務收入。「在合作社工作每天收入100元,如果不吃午餐還有10元補貼。」譚翠金掰著手指算起了帳。如今,她每天早上7時多出門,走上不到1公裡的路程,來到南藥種植基地工作。在家門口上班不僅帶來了穩定收入,工作之餘她還堅持種地,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萬畝南藥帶動發展新格局

鄉村振興,關鍵要靠產業支撐。「大石村和南藥的『邂逅』,是龍灣鎮和南海區共同謀劃的結果。」譚錦華說。

大石村所在的羅定市龍灣鎮是一個偏遠山區鎮。全鎮總面積126.4平方公裡,其中山林面積達100.6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79.5%。山多地少,產業基礎薄弱,居民收入來源單一,全鎮有脫貧攻堅建檔立卡貧困戶743戶1979人。

2016年5月起,南海區紀委對口幫扶龍灣鎮大石村。沒地、沒錢、沒資源,當時大石村集體唯一的收入,是舊大石小學的物業租金,每年只有8000元。村民大多種植低經濟價值的水稻、木薯、玉米等作物,只能勉強自給自足。

結合當地深厚的南藥種植歷史淵源,和廣佛地區一批中藥企業對地道藥材的旺盛需求,南海區紀委派駐大石村的幫扶幹部和當地鎮村幹部造訪了南海區多家製藥廠,了解南藥種植巨大的市場需求後,決定把南藥種植作為產業扶貧的突破口。

為了把貧困戶的利益聯結起來,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流轉、投資合作社等方式參與南藥基地建設,佛山扶貧幹部遂組織龍灣鎮全鎮417戶貧困戶,引入社會力量,成立羅定市百草源種養專業合作社,與一方製藥、廣州白雲山中一藥業、廣東嶺南藥業等藥廠對接,探索「藥企+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訂單農業種植模式。

在此基礎上,大石村投入扶貧專項資金566萬元參與南藥合作種植,貧困戶通過土地出租、合作社分紅、基地務工、自種南藥四種方式增加經濟收入,形成了「政府政策引導、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租賃經營、貧困戶分紅」的「龍灣南藥」產業扶貧模式。

經過幾年發展,龍灣鎮逐漸構築起「一基地+兩個100%」的南藥扶貧產業格局。「一基地」,即以該鎮集中連片萬畝南藥種植示範基地為基礎,連片種植金花茶、金槐、大果石筆木、牛耳楓、黃花倒水蓮、金絲皇菊、鬱金等特色品種南藥;「兩個100%」,即以基地為帶動,輻射帶動100%貧困村和100%有勞動力貧困戶參與南藥產業發展。

「這裡原來都是一些荒山,沒有產生相應的經濟價值,通過開發成為南藥種植基地,在不佔用耕地的情況下,為村民增加了新的收入來源。」站在觀景臺,眺望著連綿萬畝的種植基地,譚錦華感慨道。

全產業鏈覆蓋實現可持續發展

推廣南藥種植只是第一步,為了實現產業扶貧的可持續,讓村民收入最大化,在南海的幫扶下,龍灣鎮還積極向南藥產業鏈上下遊延伸。

圍繞南藥產業鏈優勢,龍灣鎮組建了南藥大型組培中心、溫室育苗大棚、冷庫倉儲中心和雲浮市首家鎮級扶貧消費服務中心,均落戶大石村。圍繞主打的南藥產業,大石村還盤活資源,多渠道提升集體經濟收入。當地把閒置的舊大石小學出租給羅定市百草源種養專業合作社,用於南藥組培及南藥深加工配套使用,租用期20年,實現年租金2萬元。

譚錦華說,在借鑑了南海區發展模式後,去年8月,大石村使用扶貧專項資金,在下屬大石寨村民小組省道旁建起南藥儲存倉庫,建成後將出租給百草源種養專業合作社作南藥儲存使用。目前正在謀劃的標準冷庫也在建設中,建成後將作為當地農副產品保鮮使用。

如今,龍灣鎮南藥產業延伸至育種、種植、加工、開發、銷售整個產業鏈,組建有大型南藥組培中心、溫室育苗大棚、配套五個育苗基地,南藥加工廠、冷庫倉儲中心和雲浮市首家鎮級扶貧消費服務中心,南藥全產業鏈為貧困戶在種苗、種植、管理、加工、銷售等各項環節中提供服務,優先聘用貧困戶勞動力,讓貧困戶參與到育種、種植、基礎設施建設、加工、運輸等南藥產業鏈建設中增加收入。

2019年5月龍灣鎮電商大樓正式設立,大樓開設了淘寶、東西優選扶貧網、郵政、農行、供銷等電商網店,以電商人才培訓促進創就業、農產品推介帶動上行為手段,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助推脫貧摘帽進度加快。

今年以來龍灣鎮大石村電商平臺積極踐行推動農產品上行,探索電商扶貧新模式,強化溯源體系建設,對鎮域名優產品金絲皇菊、多穗石柯、三花茶、龍灣代方茶、走馬胎茶、組合湯料等多種南藥產品積極開展溯源平臺建設,推動「至純南藥」知名度,打響產品品牌。

相關焦點

  • 全州縣大西江鎮:萬畝茶園變「綠色銀行」
    近年來,大西江鎮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託炎井村海拔位置高、晝夜溫差大、生態環境佳的區位優勢,創建萬畝茶園,其中高山雲霧野生茶4000餘畝、油茶5000餘畝。據了解,僅靠採售茶葉就可為炎井村每戶增收2000元以上,油茶產業還能為村集體每年增加1萬多元收入,生態茶園已成為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綠色銀行」。
  • 540萬畝沙地有效恢復植被
    自2014年至今,科右中旗611萬畝沙化土地中,有效恢復植被540萬畝,恢復比例達到88.4%。「通過種植沙棘治沙,生態好多了。」看著眼前靜止的沙地,哈吐布其嘎查黨支部書記金扎拉嘎說。據介紹,科右中旗森林覆蓋率從2014年的15.43%提高到2019年末的18.54%;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從2017年的35.17%提高到2020年的63.96%。
  •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造林營林812萬畝
    今年6月17日是第24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隨著京津風沙源治理、播草蓋沙、平原百萬畝造林等工程的不斷推進,北京市五大風沙危害區已經得到徹底治理,沙化土地全部被綠蔭覆蓋,首都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正逐步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龍門縣:龍門萬畝蘭花產業園動工建設
    11月30日,龍門縣萬畝蘭花產業園在龍門縣龍田鎮田尾村正式動工建設。11月17日,龍門縣政府與廣東賦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維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順德區花卉協會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打造龍門縣萬畝蘭花產業園。
  • 100萬買「西瓜子」 金山立志種出「名瓜」做成「名片」
    100萬買「西瓜子」 金山立志種出「名瓜」做成「名片」 2011年5月6日 買「西瓜子」花了100萬,你信不信?在上海郊區,西瓜、甜瓜要數南匯、金山兩地種得最多,品質也最好;每年的西甜瓜評比,往往就是這兩個地方較勁,拿到的獎平分秋色。可在市場上,南匯的「8424」西瓜聲名赫赫,金山優質西瓜品種雖也不少,卻像是「無名氏」——既沒個叫得響的名字,也沒人認真動過心思、花過力氣去叫響它,結果,好多消費者根本不曉得金山也有好瓜。金山瓜農缺乏名牌意識,落後了。
  • 189畝荒山變「耕地」,11名幹部「挨板子」
    貴州省紀委監委網站消息,「農戶補助發放清冊上,其他農戶的退耕面積都只有幾畝幾分,然而魏銘等6戶群眾的退耕面積加起來就有189畝?」2017年12月,七星關區委第四巡察組在查閱長春堡鎮清豐村2015年退耕還林工程項目資料時發現表冊上涉及農戶的土地面積差距很大,讓巡察組感到「蹊蹺」。
  • 上海金山金山新城邁入「2萬+」,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3萬/平
    其中金山金山新城5月二手房參考均價20195元/平,環比4月上漲0.63%,同比去年同期下降0.13%。一、金山新城二手房房價走勢金山金山新城5月二手房參考均價20195元/平,環比4月上漲0.63%,同比去年同期下降0.13%。最近一年中,5個月房價上漲,7個月房價下跌。
  • 近3萬畝!福州最新拆遷計劃出爐
    原金山水廠預留地地塊收儲原金山水廠預留地地塊規劃用地性質為商務設施用地、中小學用地(規劃金城小學)和供水用地。原金山水廠預留地塊位於閩江大道以南、建新路以北,根據早前規劃,農大周邊次中心擬結合原金山水廠預留地(閩江大道以南、建新路以北)或金榕北路南側,建設中型購物中心。
  • 上海金山金山新城房價邁入「2萬+」,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3萬/平
    其中金山金山新城12月二手房參考均價20770元/平,環比11月上漲0.72%,同比去年同期上漲2.92%。一、金山新城二手房房價走勢金山金山新城12月二手房參考均價20770元/平,環比11月上漲0.72%,同比去年同期上漲2.92%。最近一年中,8個月房價上漲,4個月房價下跌。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
    新華社鄭州12月12日電題:「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河南光山走上生態富民路 新華社記者翟濯 守著荒山要飯吃,是過去光山縣10萬貧困人口的真實生活圖景。
  • 翁源半溪村:不負青山 方得金山
    200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安吉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給了張程彬堅定指引,他最終下定決心,禁止種桉樹,要為子孫後代保護好半溪村的這片綠水青山。12年過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一直引領半溪村民撥開迷霧,看清發展前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之路。
  • 2021年廣東計劃建設高質量水源林92.6萬畝
    廣東河源新港省級自然保護區(資料圖)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中新網廣州12月15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15日消息,廣東啟動實施高質量水源林建設,計劃2021年全省建設高質量水源林92.6萬畝,以主要江河流域以及大中型水庫集雨區為重點,
  • 3.4萬畝荒山荒地要成林
    21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局獲悉,為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秋明春,全市將完成農村荒山荒地造林面積3.4萬畝,礦山生態恢復治理3019.2畝,建立四個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設縣級綠化示範村100個、市級綠化示範村20個、國家級森林鄉村20個,完成全民義務植樹300萬株。
  • 金山片區城市天際線顯形!14.83萬㎡主體結構本月底封頂!
    位於三環路東側的金山工業園橘園洲片區規範提升迎來全面提速,一條嶄新的城市天際線初現規模,項目規劃內的A地塊「升級版」標準廠房主體鋼結構月底將封頂,預計將於明年4月建成。A地塊今年四月動工14.83萬㎡廠房月底封頂去年6月,市委、市政府從發展產業的戰略角度,明確在金山工業園橘園洲片區開展規範提升試點工作,計劃打造成以智能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創新型產業園區。
  • 馮文彥荒山窮山變成金山銀山
    荒山窮山變成金山銀山陳漢鄉位於大別山區、宿松縣西北邊陲,北與太湖縣相鄰,西與湖北蘄春縣接壤,是有名的貧困鄉和深山區。這裡有近萬畝巴茅山,不但產生不了經濟效益,還要政府在森林防火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前,也有不少老總想來這裡投資興業,看到這裡自然條件惡劣,都望山興嘆,失望而歸。馮文彥卻與眾不同,一心想著實現山區百姓的「脫貧致富夢」。
  • 河北:定州「金山」「金焰」繡線菊價格平穩需求量大
    金山繡線菊。中國園林網8月3日消息:近日,記者在河北定州市採訪時了解到,當地生產的『金山』繡線菊和『金焰』繡線菊今秋價格將保持平穩。定州市資深苗木經紀人張家超告訴記者,『金山』繡線菊和『金焰』繡線菊近幾年的存圃量一直不是很大,同時園林工程的需求量也較為平穩,所以價格一直處於平穩態勢。今年春天,這兩個品種的售價為每個枝條1元,預計秋後也不會有明顯的漲跌。
  • 這個縣大力發展這個產業,計劃再種10萬畝…
    這個縣大力發展這個產業,計劃再種10萬畝… 2020-11-23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安徽阜陽市圍湖造田失控 焦崗湖萬畝湖面變麥田
    [核心提示]:有著6萬畝水面的焦崗湖是淮河流域的天然淡水湖泊,號稱「淮河大溼地,華東白洋澱」。它位於安徽省淮南市的毛集實驗區和阜陽市潁上縣的魯口鎮之間,湖北岸的毛集實驗區依託焦崗湖開發了旅遊景區。按說,這兩個地方應該共同利用好這份資源吧,可是記者最近走了一趟這裡,看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