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新修的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兩旁山頭上的綠植被修理得很規整;從半山腰的觀景平臺向外眺望,滿眼蒼翠中點綴著幾個鮮紅色的標牌,金花園、林經園、涼茶園等不同標識把連片山地分成不同板塊,這裡種植的萬畝南藥成為了羅定龍灣鎮大石村致富奔康的希望。
大石村位於352省道邊上,「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條件加上閉塞的交通長期阻礙經濟發展。2016年5月,佛山市南海區紀委對口幫扶大石村脫貧攻堅,駐村幹部依靠當地深厚的南藥種植歷史淵源,以南藥種植為突破口,通過發展南藥組培和深加工增加村集體收入,將環境劣勢轉化為資源優勢,將傳統農業經濟轉化為綠色生態經濟,探索出一條以種植特色南藥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路徑。
經過幾年努力,村集體收入從2016年的8000元增至17萬元,在龍灣鎮各村中名列第一。
●南方日報記者 孫景鋒
貧困戶的新生活
今年58歲的譚翠金最近有了新的目標,她希望存點錢把家裡的房子裝修一番,讓兒子結婚後有更好的居住環境。她盤算著,裝修房子大概需要10多萬元,自己在合作社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加上合作社一年約3500元的分紅,只要加把勁還是可以實現願望的。
但在幾年前,她這個樸素的願望難以想像。譚翠金是大石村的一戶貧困戶,收入主要依靠打零工和種一畝多的農產品拿去賣,好的時候一個月也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
3年前,大石村推行南藥種植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譚翠金和其他貧困戶一起加入到合作社,收入有了穩定保障。
「南藥扶貧產業發展主要通過四種途徑推動貧困戶全面增收。」南海區紀委駐大石村幫扶幹部譚錦華介紹,貧困戶可以通過自種南藥增加收入。過去兩年裡,龍灣鎮共投入扶貧統籌資金86萬元,發放藿香苗27.82萬株,紫蘇苗35萬株,動員有勞動能力貧困戶117戶種植廣藿香,102戶種植紫蘇,合計收益61萬元,戶平均增收5200元。
對於不願意自主種植南藥的貧困戶,還可以通過出租自有田地、林地給合作社,由合作社作為南藥產業的實施載體承擔建設任務,貧困戶可獲得每畝800元/年租金收入,每戶可增加收入3200元/年。
為了進一步提高扶貧覆蓋面,龍灣鎮通過投資合作社的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統籌全鎮417戶有勞力貧困戶扶貧資金,動員貧困戶申請金融小額貸款共計2926.83萬元投入合作社,每年按投資金額的10%作為投資收益獲取「保底分紅」,每年穩定分紅292.83萬元。
此外,合作社還吸納了全鎮有勞動力貧困人口65人務工,增加貧困戶的勞務收入。「在合作社工作每天收入100元,如果不吃午餐還有10元補貼。」譚翠金掰著手指算起了帳。如今,她每天早上7時多出門,走上不到1公裡的路程,來到南藥種植基地工作。在家門口上班不僅帶來了穩定收入,工作之餘她還堅持種地,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萬畝南藥帶動發展新格局
鄉村振興,關鍵要靠產業支撐。「大石村和南藥的『邂逅』,是龍灣鎮和南海區共同謀劃的結果。」譚錦華說。
大石村所在的羅定市龍灣鎮是一個偏遠山區鎮。全鎮總面積126.4平方公裡,其中山林面積達100.6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79.5%。山多地少,產業基礎薄弱,居民收入來源單一,全鎮有脫貧攻堅建檔立卡貧困戶743戶1979人。
2016年5月起,南海區紀委對口幫扶龍灣鎮大石村。沒地、沒錢、沒資源,當時大石村集體唯一的收入,是舊大石小學的物業租金,每年只有8000元。村民大多種植低經濟價值的水稻、木薯、玉米等作物,只能勉強自給自足。
結合當地深厚的南藥種植歷史淵源,和廣佛地區一批中藥企業對地道藥材的旺盛需求,南海區紀委派駐大石村的幫扶幹部和當地鎮村幹部造訪了南海區多家製藥廠,了解南藥種植巨大的市場需求後,決定把南藥種植作為產業扶貧的突破口。
為了把貧困戶的利益聯結起來,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流轉、投資合作社等方式參與南藥基地建設,佛山扶貧幹部遂組織龍灣鎮全鎮417戶貧困戶,引入社會力量,成立羅定市百草源種養專業合作社,與一方製藥、廣州白雲山中一藥業、廣東嶺南藥業等藥廠對接,探索「藥企+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訂單農業種植模式。
在此基礎上,大石村投入扶貧專項資金566萬元參與南藥合作種植,貧困戶通過土地出租、合作社分紅、基地務工、自種南藥四種方式增加經濟收入,形成了「政府政策引導、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租賃經營、貧困戶分紅」的「龍灣南藥」產業扶貧模式。
經過幾年發展,龍灣鎮逐漸構築起「一基地+兩個100%」的南藥扶貧產業格局。「一基地」,即以該鎮集中連片萬畝南藥種植示範基地為基礎,連片種植金花茶、金槐、大果石筆木、牛耳楓、黃花倒水蓮、金絲皇菊、鬱金等特色品種南藥;「兩個100%」,即以基地為帶動,輻射帶動100%貧困村和100%有勞動力貧困戶參與南藥產業發展。
「這裡原來都是一些荒山,沒有產生相應的經濟價值,通過開發成為南藥種植基地,在不佔用耕地的情況下,為村民增加了新的收入來源。」站在觀景臺,眺望著連綿萬畝的種植基地,譚錦華感慨道。
全產業鏈覆蓋實現可持續發展
推廣南藥種植只是第一步,為了實現產業扶貧的可持續,讓村民收入最大化,在南海的幫扶下,龍灣鎮還積極向南藥產業鏈上下遊延伸。
圍繞南藥產業鏈優勢,龍灣鎮組建了南藥大型組培中心、溫室育苗大棚、冷庫倉儲中心和雲浮市首家鎮級扶貧消費服務中心,均落戶大石村。圍繞主打的南藥產業,大石村還盤活資源,多渠道提升集體經濟收入。當地把閒置的舊大石小學出租給羅定市百草源種養專業合作社,用於南藥組培及南藥深加工配套使用,租用期20年,實現年租金2萬元。
譚錦華說,在借鑑了南海區發展模式後,去年8月,大石村使用扶貧專項資金,在下屬大石寨村民小組省道旁建起南藥儲存倉庫,建成後將出租給百草源種養專業合作社作南藥儲存使用。目前正在謀劃的標準冷庫也在建設中,建成後將作為當地農副產品保鮮使用。
如今,龍灣鎮南藥產業延伸至育種、種植、加工、開發、銷售整個產業鏈,組建有大型南藥組培中心、溫室育苗大棚、配套五個育苗基地,南藥加工廠、冷庫倉儲中心和雲浮市首家鎮級扶貧消費服務中心,南藥全產業鏈為貧困戶在種苗、種植、管理、加工、銷售等各項環節中提供服務,優先聘用貧困戶勞動力,讓貧困戶參與到育種、種植、基礎設施建設、加工、運輸等南藥產業鏈建設中增加收入。
2019年5月龍灣鎮電商大樓正式設立,大樓開設了淘寶、東西優選扶貧網、郵政、農行、供銷等電商網店,以電商人才培訓促進創就業、農產品推介帶動上行為手段,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助推脫貧摘帽進度加快。
今年以來龍灣鎮大石村電商平臺積極踐行推動農產品上行,探索電商扶貧新模式,強化溯源體系建設,對鎮域名優產品金絲皇菊、多穗石柯、三花茶、龍灣代方茶、走馬胎茶、組合湯料等多種南藥產品積極開展溯源平臺建設,推動「至純南藥」知名度,打響產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