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流傳,鬼怕《易經》!南懷瑾大師卻說:晚上不要讀,為啥?

2020-12-15 小文文家居

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

《周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故宮就是按照《易經》卦理來設計,蘊含精密數學原理,歷經600年風吹雨打,依然金碧輝煌;

儒家以《易經》乾卦立派,道家以《易經》坤卦立派,兵家三十六計也是來自《易經》;

最近的研究更表明,《易經》的每一卦,都是一首詩,文學、美學價值,完全不亞於《詩經》

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周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南懷瑾先生:「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

為什麼南懷瑾告訴我們說,千萬別讀《易經》呢?

在世人的認知裡面,《易經》是可以闢邪的,但凡是心不正的妖魔鬼怪,都害怕《易經》。

但是南懷瑾大師的意思可不是這個。

它的真正含義是在說,如果晚上讀《易經》,一夜便不能睡覺了。

因為,你會發現,若是發現一個問題,便會想要去找答案,一個問題找到了答案,同時,又會發現另一個新的問題,這樣不斷發現問題,不斷尋找答案,發揮研究越沒完,不知不覺,就到天亮了。

南懷瑾是在說易經其中的奧妙之深,智慧之廣博。

如果人類有智慧可言,那麼中國的《易經》,應該是唯一的智慧寶典。

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

而在如今看來,《易經》已經成為超科學的存在,甚至還被納入了公務員考試,便足以證明它並非迷信。

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西方的科學家很震驚地發現,中國的《易經》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有著驚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現了生命的本質;易經的科學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1697年12月,萊布尼茲寫信給法國傳教士白晉,闡明了自己的二進位觀點,並且希望對方將它推薦給康熙皇帝,但收到的回信令他大吃一驚。

白晉在信中說:「你不應該把二進位視為一門新科學,因為中國的伏羲早已發明了。

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海森堡、波爾、楊振寧、李政道,都曾公開聲稱受到《周易》的啟示。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14項重大科研成果中,有12項和《周易》脫離不了關係。

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盛讚古代中國是「世界文明的搖籃」,並將《周易》稱為「萬有概念寶庫」。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涵養福報的古籍!若覺人生迷茫,便來讀一讀它

世人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我也一直認為,30歲前,人生可以靠努力。但30歲後,人生就需要一些「運氣」了。

這種運氣,不是封建迷信,更不是玄學,而是通過選擇的智慧,永遠讓自己站在贏面大的一邊。

這,就是《易經》真正的人生心法和智慧。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針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推演你的每一種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

當你身處逆境時,《乾》《坤》兩卦會告訴你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再如《小蓄》卦會為你指引如何進入高端社交圈子,拓展人脈資源旅遊參觀時想起《頤》卦,你就能理解頤和園的含義和陰陽圖結構與人交往時,《周易》表揚為主的方法,會啟示你高情商說話的藝術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教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

九月身邊的朋友經常會跟我抱怨,說《易經》全篇都是古文,艱深晦澀,感覺像是在看天書一樣。

因此,遇到這種問題我總是向他們推薦讓自己受益匪淺的這個全注全譯版本的《圖解易經》

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讀它,不是乾巴巴的註解、說教,而是會聯繫生活,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備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讀它就能輕鬆入門讀懂《易經》,掌握精髓。

一本僅需要56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鬼怕《易經》,為何南師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
    但是在民間,卻有著這樣的說法!《易經》是神的東西,妖魔鬼怪都懼怕它。如果是重症病人,只需在床頭放上一本《易經》即可,這些鬼怪就不敢近身。這樣的說法十分玄幻,並沒有科學依據,畢竟世上到底有沒有鬼還是另一說。但不可否認,《易經》在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定位。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不過,幾千年來,對於《易經》是迷信產物的質疑聲也從未中斷,因為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易經》是神的東西,妖魔鬼怪都懼怕他,在床頭放上一本《易經》,妖魔鬼怪就不敢接近你。這樣的說法十分玄幻,並沒有科學依據,畢竟世上到底有沒有鬼還是另一說。
  •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周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南懷瑾先生:「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為什麼南懷瑾告訴我們說,千萬別讀《易經》呢?在世人的認知裡面,《易經》是可以闢邪的,但凡是心不正的妖魔鬼怪,都害怕《易經》。但是南懷瑾大師的意思可不是這個。
  • 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我們,儘量不要晚上讀《易經》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易經》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了或者間接產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於它啟發我們明了人間的「貞正之道」,如果我們能沿著《易經》指明的這條「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夠元亨利貞。
  • 易經能知鬼神之情,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
    知幽明之故演繹了《周易》、精通八卦的周文王在接到商紂王的聖旨後,便算出了自己將有七年之難。對此,我們可以看看周文王是怎麼說的:文王見到了兒子伯邑考吩咐說:昨天,接到宣召後,我特意起了一卦。此去,多兇少吉,但不會有性命之憂(縱不致損身),應該有七年之難。
  • 易經被質疑迷信6500年?南懷瑾大師告誡我們,千萬別晚上讀易經
    南懷瑾先生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不是因為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闢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不是說,枕邊放一本《易經》,就可以把鬼趕跑,也不是《易經》一讀,鬼神聽到了就不安。
  • 《易經》受楊振寧質疑:它毫無邏輯;又有南懷瑾的忠告:一般人,儘量...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儒、道等各家共同的經典。 古往今來,易經吸引了無數能人異士。「如果想要把事業做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一定要去讀一讀《易經》。」
  • 南懷瑾:「易經是科學的無數法則,歸納後的產物」易學大師的警示
    或許有些人依舊秉持著自己過去的認識,以為《易經》就是一本宣揚封建迷信的學說,這無疑是對易學的片面曲解。而事實上,易經是科學的無數法則,歸納後的產物。這句話是易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留給人們的警示。這顯然要顛覆人們過去的認識,《易經》本是包羅萬物的一本寶書,可由於一些風水先生的誤導,不少人將其視為迷信和騙人的學說。
  • 南懷瑾:2種人可探《易經》,第一流的智慧人、沒讀過書的白紙人
    《易經》作為中華文明的珍寶之一,其俯察萬物,經天緯地,內容之艱深,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把握。南懷瑾大師也曾勸誡年輕人,不要簡單研討《易經》。01-《易經》之玄位於六經之首的《易經》,是中國文明史上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它是中華文明的總源頭、也是諸子百家的開端。
  • 南懷瑾多次勸人「莫碰易經」,為何他自己卻精通其中奧秘呢
    近段時間,網絡上一段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習《易經》的視頻,引發諸多討論。這段視頻中,南懷謹大師認為:想要系統並且深入研究佛學和易學是非常困難,只有兩種人可以很好的研究它們。第一,擁有大智慧,且超脫人間的修行者。
  • 南懷瑾的告誡:學《易經》不要太認真,因為萬事先知,並不吉利
    中國作為傳承了五千年的文明大國,其文化源遠流長,對於天地萬物都有許多的思考和經驗總結,這也成就了許多的國學經典。而其中《易經》作為一本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經典,它闡述了天地間的萬象變化,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
  • 一遠古英雄被桃木所傷,死後被尊為鬼王,故民間流傳鬼怕桃木一說
    在《聊齋志異》和很多古代鬼神作品中,都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鬼怕桃木和雞血。當然這並不是文學作品中憑空杜撰出來的,而是在民間已流行千年。關於這些說法,很多史料都有這方面的記載。先來看看鬼怕桃木一說。再來看看鬼怕雞血一說。在民俗中,雞鳴扮演著驅鬼的重要角色。中國古代民間向來認為,妖魔鬼怪最怕雞。據說,鬼聞雞鳴會「縮短」、「迸失」、「心攝怖而皆驚」。古人常用雞驅邪和祭祀,殺雞驅邪這種做法早在先秦就有。古人認為,雞和雞血具有驅鬼去災的作用。
  • 從「南懷瑾大師的自我評價」說起
    談到國學,南懷瑾大師是婦孺皆知的。南懷瑾大師,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於2012年9月29日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南懷瑾大師是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國學大師。
  • 南懷瑾 從來不想做大師
    褒之者,認為他是曠世大師,點石成金;貶之者,毫不留情稱其為不學無術,頗多疏漏。   半生無聞   1918年農曆二月初六,南懷瑾出生於浙江溫州樂清翁垟鎮地團村南宅組(今樂清市長林社區殿後村)。小名銀奶,譜名常鏗。其父南仰周是個生意人,置辦下一份小康家業。   南懷瑾6歲開蒙。11歲那年,父親把他送到樂清第一小學上學。
  • 大師還是騙子,充滿爭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到底算什麼?
    全世界的華人中,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學大師,毫無疑問,南懷瑾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南懷瑾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華人世界,很多白人,黑人也對他非常崇拜。但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也是謗滿天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認為南懷瑾的學說漏洞百出,是騙子,是偽大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南懷瑾的學說呢?
  • 南懷瑾:什麼時候懂了《金剛經》的道理,就悟到了中國的《易經》
    原本《金剛經》有5172字,但不知道什麼緣故,只刻有2799字,經過風雨侵蝕,天災人禍,現在只剩下1067個字。這個曬經石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寶,也是佛學在時空上與弟子的對話。古代佛經有分卷,但是沒有標點符號,直到後來,為了讀經的方便和理解,而在句末加了一個點。但是也可以認為這不是句號,就是把句子分開而已。
  • 李政道:「科學家都應該讀一讀《易經》」,易經不是迷信,是科學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作為闡述天地世間道理的古老經典,《易經》飽受風雨,卻又代代薪火相傳。跨入現代,《易經》是否已是明日黃花?李政道給世人留下一句話「科學家都應該讀一讀《易經》」。可是,一些對中國文明痴迷的西方學者卻驚奇地發現,DNA的排序和中國的《易經》,竟然有著難以置信的相似。或許,早在中國的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窺探到了生命的密碼,將其編入了《易經》之中。解開生命謎題的《易經》與封建迷信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和生物科技其實是走的兩條殊途同歸的路線,目的地都是生命和人生的奧秘。
  • 一位老人看我在看《易經》:我建議你不要讀這些書!
    昨天去幫老鄉的忙,閒來無事,我就看看一本關於《易經》的書,正好這個這位老鄉的一個親戚,易經古稀的老人問我:你入門了嗎?我說:沒有。他說:這一類書,你還是少讀,你該好好地去謀個差事,好好的生活。就是一個小夥子天天讀《聖經》,而且那個小夥子每天堅持看五頁,說是要好好研究透徹,只要跟別人講話,該小夥就滿嘴的《聖經》,很難融入周邊的環境和人事。該老人就跟小夥子說:《聖經》不適合你讀。他的理由:拜神、拜佛可以作為一個精神寄託,但不能指望那些神佛會保佑你。老人說,男人到了一定年齡,就該成個家,成了家就有了擔當。
  • 易經秘密:一個人走大運前,會遇到3個坎,熬過去,成功越來越近
    易經秘密:一個人走大運前,會遇到3個坎,熬過去,成功越來越近南懷瑾大師說過:「人生有很多無奈,成功要經歷煎熬。」就連南懷瑾這樣的智者,也覺得人生想要取得成功實在太難。因為他年輕時也曾歷盡艱辛,最終才能智達賢聖,深受世人崇敬。
  • 南懷瑾為何說: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
    「南懷瑾」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12年時,他已近百歲,在大陸安然離世,他的一生,寫滿心酸也寫滿輝煌,以他僅有的小學文憑,成為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出生在浙江的一個小村莊,家境不錯,讀得起書,現在看來應該和魯迅的童年差不多,年輕的南懷瑾愛讀書,但不會讀,小學畢業時,居然考到了班上的最後一名。憤怒的南父想送他去學泥瓦匠,將來好生有個養家餬口的本領,南懷瑾不樂意,硬勸父親在家自學三年。必須說,他是有定力的,這也為他以後苦心修行佛法,打下了基礎。